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建筑外墙具有的防水和隔热性能对提高结构墙体的耐久性以及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四季变幻,岁月更迭,饱经风霜的建筑外墙很容易因老化出现裂纹、变色等问题,不仅影响外观,严重者甚至影响其继续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在建筑外墙上涂刷或刮涂防护涂料,以达到保护建筑外墙的目的。
3.在设计建筑外墙用涂料时,除了要考虑防水材料和隔热材料自身的性能及其与相临材料的匹配性,还要兼顾其与基层之间的粘接性,保证涂料既满足基本的性能要求,满足耐久性的要求,还能满足耐水性的要求,尤其在多雨潮湿的南方,需确保涂料在潮湿的条件下有足够的抗渗性和拉伸性,不会与基层脱开。
4.但目前的防护涂料质量参差不齐,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兼顾防水性与隔热性,此外,还存在涂刷厚度较厚、耐久性差、粘接性差等问题,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化建筑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6.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包括底漆层和面漆层,所述底漆层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粘结在一起。
8.进一步的,所述底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9.丙烯酸酯乳液60-80份
10.聚丙烯酸20-40份
11.中空玻璃微珠20-30份
12.淀粉10-30份
13.氧化锆陶瓷粉10-15份
14.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0-10份
15.稀土2-10份
16.表面活性剂2-4份
17.增粘剂0-5份
18.分散剂1-5份
19.消泡剂1-5份
20.去离子水10-20份。
21.进一步的,所述底漆层的固含量0.1-15%,粒径为10-300nm,厚度为50-75μm。
22.进一步的,所述底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23.将丙烯酸酯乳液和消泡剂加入搅拌器内,搅拌均匀,随后加入中空玻璃微珠、氧化锆陶瓷粉、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稀土、分散剂和一半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聚丙烯酸、淀粉、去离子水、余下的表面活性剂和增粘剂,于50-62℃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底漆层。
24.进一步的,所述面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25.丙烯酸酯乳液20-30份
26.美人蕉粉15-20份
27.防腐剂0.2-2份
28.氢氧化钙0.1-1份
29.纳土0.01-0.1份。
30.进一步的,所述面漆层的固含量0.1-15%,厚度为50-75μm,水接触角不低于120
°

31.进一步的,所述面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32.将丙烯酸酯乳液、美人蕉粉、防腐剂、氢氧化钙和纳土加入搅拌器内,于40-50℃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面漆层。
33.进一步的,所述美人蕉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34.取新鲜、无虫害的美人蕉叶,于70-90℃、20-4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至含水量为10-15%,随后于40-55℃条件下进行研碎操作,过滤得到粒径为100-2500nm的美人蕉粉。
3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在建筑外墙表面先涂覆底漆层,随后于50-62℃条件下涂覆面漆层,静置风干即可,所述底漆层和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100-150μm。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该组合物包括底漆层和面漆层,底漆层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粘结在一起。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利用聚丙烯酸和淀粉及表面活性剂和增粘剂等助剂能够制成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的底漆层,便于后期与面漆层粘接起来,无需再制备粘结层,而且形成微孔后具有一定的透气性,相比现有技术更节约工序,节能降耗,利用丙烯酸酯乳液作为成膜物质,通过添加中空玻璃微珠、氧化锆陶瓷粉、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稀土起到阻隔热传导作用,四者协同,利用镱改性的纳米粉体的微孔结构产生散射、反射、折射等作用并降低导热系数、对流热量的传递等,显著增强了底漆层的隔热性能、耐高温性能等,可制成隔热涂料、隔热剂等,利用美人蕉粉制成疏水性能良好的面漆层,将底漆层和面漆层涂覆于建筑外墙表面后能显著提高建筑外墙的隔热性和疏水性,保护建筑外墙长期使用不开裂,还可在面漆层中添加合适的颜料等,制成具有不同色彩的建筑外墙,提高美观性,功能性显著提高,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美人蕉粉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41.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42.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包括底漆层和面漆层,底漆层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粘结在一起。
43.底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44.丙烯酸酯乳液60-80份
45.聚丙烯酸20-40份
46.中空玻璃微珠20-30份
47.淀粉10-30份
48.氧化锆陶瓷粉10-15份
49.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0-10份
50.稀土2-10份
51.表面活性剂2-4份
52.增粘剂0-5份
53.分散剂1-5份
54.消泡剂1-5份
55.去离子水10-20份。
56.底漆层的固含量0.1-15%,粒径为10-300nm,厚度为50-75μm。
57.底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58.将丙烯酸酯乳液和消泡剂加入搅拌器内,搅拌均匀,随后加入中空玻璃微珠、氧化锆陶瓷粉、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稀土、分散剂和一半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聚丙烯酸、淀粉、去离子水、余下的表面活性剂和增粘剂,于50-62℃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底漆层。
59.面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60.丙烯酸酯乳液20-30份
61.美人蕉粉15-20份
62.防腐剂0.2-2份
63.氢氧化钙0.1-1份
64.纳土0.01-0.1份。
65.面漆层的固含量0.1-15%,厚度为50-75μm,水接触角不低于120
°

66.面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67.将丙烯酸酯乳液、美人蕉粉、防腐剂、氢氧化钙和纳土加入搅拌器内,于40-50℃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面漆层。
68.美人蕉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69.取新鲜、无虫害的美人蕉叶,于70-90℃、20-4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至含水量为10-15%,随后于40-55℃条件下进行研碎操作,过滤得到粒径为100-2500nm的美人蕉粉。
7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在建筑外墙表面先涂覆底漆层,随后于50-62℃条件下涂覆面漆层,静置风干即可,底漆层和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100-150μm。
72.实施例1
73.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包括底漆层和面漆层,底漆层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粘结在一起。
74.底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75.丙烯酸酯乳液80份
76.聚丙烯酸30份
77.中空玻璃微珠30份
78.淀粉20份
79.氧化锆陶瓷粉10份
80.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5份
81.锆酸稀土2份
82.表面活性剂4份
83.增粘剂2份
84.分散剂5份
85.消泡剂5份
86.去离子水20份。
87.底漆层的固含量0.1-15%,粒径为10-300nm,厚度为50μm。
88.底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89.将丙烯酸酯乳液和消泡剂加入搅拌器内,搅拌均匀,随后加入中空玻璃微珠、氧化锆陶瓷粉、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锆酸稀土、分散剂和一半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聚丙烯酸、淀粉、去离子水、余下的表面活性剂和增粘剂,于50℃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底漆层。
90.镱改性的纳米粉体的粒径为570-590nm,具有微孔结构,微孔内的气体分子的流动性极低,阻碍了对流传热,而且孔壁对热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及折射作用,辐射传热能力降低,镱改性的纳米粉体为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镱改性的纳米粉体通过将纳米氧化铝与氧化镱粉体按1:2的重量比经过研磨或球墨、烘干、破碎和煅烧后制成,烘干温度不超过70℃,烘干时间为25h,煅烧温度为900-1250℃,升温速率为12-15℃/min。
91.面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92.丙烯酸酯乳液30份
93.美人蕉粉15份
94.防腐剂0.2份
95.氢氧化钙0.1份
96.纳土0.01份。
97.面漆层的固含量0.1-15%,厚度为50μm,水接触角不低于120
°

98.面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99.将丙烯酸酯乳液、美人蕉粉、防腐剂、氢氧化钙和纳土加入搅拌器内,于40-50℃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面漆层。
100.美人蕉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01.取新鲜、无虫害的美人蕉叶,于70℃、2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至含水量为10%,随后于45℃条件下进行研碎操作,过滤得到粒径为100-2500nm的美人蕉粉,美人蕉粉的电镜图如图1所示,相比常规研磨方法,本实施例最大化保留美人蕉粉的纳米-微米结构,不会破坏美人蕉粉的纳米-微米结构,疏水性较好。
10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3.在建筑外墙表面先涂覆底漆层,随后于50℃条件下涂覆面漆层,静置风干即可,底漆层和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100μm。
104.实施例2
105.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包括底漆层和面漆层,底漆层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粘结在一起。
106.底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107.丙烯酸酯乳液60份
108.聚丙烯酸40份
109.中空玻璃微珠20份
110.淀粉30份
111.氧化锆陶瓷粉15份
112.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10份
113.稀土10份
114.表面活性剂4份
115.分散剂2份
116.消泡剂3份
117.去离子水20份。
118.底漆层的固含量0.1-15%,粒径为10-300nm,厚度为50μm。
119.底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20.将丙烯酸酯乳液和消泡剂加入搅拌器内,搅拌均匀,随后加入中空玻璃微珠、氧化锆陶瓷粉、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稀土、分散剂和一半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聚丙烯酸、淀粉、去离子水、余下的表面活性剂和增粘剂,于50-62℃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底漆层。
121.面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122.丙烯酸酯乳液20份
123.美人蕉粉20份
124.防腐剂2份
125.氢氧化钙1份
126.纳土0.1份。
127.面漆层的固含量0.1-15%,厚度为70μm,水接触角不低于120
°

128.面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29.将丙烯酸酯乳液、美人蕉粉、防腐剂、氢氧化钙和纳土加入搅拌器内,于40-50℃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面漆层。
130.美人蕉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31.取新鲜、无虫害的美人蕉叶,于70-90℃、20-4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至含水量为10-15%,随后于40-55℃条件下进行研碎操作,过滤得到粒径为100-2500nm的美人蕉粉。
132.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3.在建筑外墙表面先涂覆底漆层,随后于50-62℃条件下涂覆面漆层,静置风干即可,底漆层和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120μm。
134.余同实施例1。
135.实施例3
136.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包括底漆层和面漆层,所述底漆层具有微孔结构且具有粘性,底漆层与面漆层之间粘结在一起。
137.底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138.丙烯酸酯乳液70份
139.聚丙烯酸20份
140.中空玻璃微珠25份
141.淀粉10份
142.氧化锆陶瓷粉12份
143.稀土5份
144.表面活性剂2份
145.增粘剂5份
146.分散剂1份
147.消泡剂1份
148.去离子水10份。
149.底漆层的固含量0.1-15%,粒径为10-300nm,厚度为60μm。
150.底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51.将丙烯酸酯乳液和消泡剂加入搅拌器内,搅拌均匀,随后加入中空玻璃微珠、氧化锆陶瓷粉、镱改性的纳米氧化铝粉体、稀土、分散剂和一半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聚丙烯酸、淀粉、去离子水、余下的表面活性剂和增粘剂,于50-62℃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底漆层。
152.面漆层的制备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153.丙烯酸酯乳液30份
154.美人蕉粉15份
155.防腐剂0.3份
156.氢氧化钙0.1份
157.纳土0.01份。
158.面漆层的固含量0.1-15%,厚度为60μm,水接触角不低于120
°

159.面漆层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60.将丙烯酸酯乳液、美人蕉粉、防腐剂、氢氧化钙和纳土加入搅拌器内,于40-50℃条件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需面漆层。
161.美人蕉粉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62.取新鲜、无虫害的美人蕉叶,于70-90℃、20-4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至含水量为10-15%,随后于40-55℃条件下进行研碎操作,过滤得到粒径为100-2500nm的美人蕉粉。
16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外墙用隔热防水涂料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4.在建筑外墙表面先涂覆底漆层,随后于50-62℃条件下涂覆面漆层,静置风干即可,所述底漆层和面漆层的厚度之和为120μm。
165.余同实施例1。
166.本发明未具体描述的部分或结构采用现有技术或现有产品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1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