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喷涂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1-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境友好 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全国污染土壤公报统计重金属在中国土壤中的总超标率为 16.1%,而铬的超标率就达到了1.1%。在世界范围内,已有300多个 铬污染场地被查明,面临铬暴露风险的约有1600万人。我国生产铬 盐的企业约有25家,年产量约3.29
×
105吨,年产铬渣量超过4.0
×
105吨,超过4亿吨铬渣不经过处理便进行堆放。我国土壤中铬浓度平均 为67.37mg/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2.00mg/kg。
3.铬在自然界中可以以九种价态存在(即-2~+6),但在土壤中, cr(vi)与cr(iii)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cr(vi)具有强氧化性, 且有致癌性,其毒性比cr(iii)大100倍,且cr(vi)不易降解, 容易在生物体和人体中累积,造成长期危害。现常见的修复手段将毒 性大的六价铬还原毒性小的三价铬并将其固化稳定在土壤中。现存修 复材料通常以亚铁盐等化学还原剂为基本药剂还原cr(vi),效果较好, 但是固定稳定化过程中存在降低土壤肥力,引入二次污染物,不可生 物降解,影响土壤的后续使用等问题。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的cr(vi) 污染土壤修复修复材料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 修复剂,能够有效减低土壤中的cr(vi),同时还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绿 色修复剂。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7.1)冰乙酸与甲醇按比例混合形成混合溶剂,将壳聚糖溶于混合 溶剂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之后依次添加吡咯单体和氧化剂fecl3, 吡咯单体形成聚吡咯包覆在壳聚糖表面,将制备得到的黑色壳聚糖/ 聚吡咯混合溶液于冰箱中过夜、冷藏;
8.2)用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配置沉淀剂,将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 液加入沉淀剂中,充分搅拌至有黑色絮状物质析出,将黑色絮状物质 离心后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至滤液为中性,最后再冷冻干燥制得修复 剂。
9.进一步,所述壳聚糖与混合溶剂的固液比为1:150-1:200,固液比 的单位是g/ml。
10.进一步,混合溶剂中冰乙酸质量浓度为2%,甲醇与冰乙酸的体 积比为1:4-1:7。
11.进一步,fecl3的浓度为0.5mol/l。
12.进一步,吡咯单体与fecl3摩尔比=1:2-1:3。
13.进一步,吡咯单体与壳聚糖的液固比为1:2-1:3,液固比的单位是 ml/g。
14.进一步,将步骤1)得到的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液置于冰箱 中冷藏、稳定7-12小时。
15.进一步,沉淀剂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3:1-5:1。
16.进一步,步骤2)中冷冻干燥的条件为-50℃、20pa。
1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 修复剂具有以下优势:
19.本发明所制备的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具有多孔 结构,比表面积巨大可以吸附络合土壤中的cr(vi),同时修复剂表面 含有羟基、氨基等有机官能团可以实现土壤中cr(vi)的还原,进而降 低六价铬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同时,本修复材料本身有机质低毒可 被生物降解,施用于土中对土壤环境扰动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 且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以及土壤修复后的再利用,是一种生态环 保的绿色修复剂。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 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 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实施例1-4制备的修复剂的扫描电镜图;
22.图2为实施例1-4制备的修复剂的吸附容量对比图;
23.图3为实施例1所得的修复剂的里叶红外光谱图;
24.图4为实施例1所得的修复剂的xps图;
25.图5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图;
26.图6为不同吡咯添加量下的修复剂扫描电镜图:(a)ppy-0.2; (b)ppy-0.6(c)ppy-1.0;(d)ppy-1.5;
27.图7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9-10吸附容量效果对比图;
28.图8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1-12扫描电镜图;(a)无水乙醇与 乙酸乙酯体积比6:1;(b)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体积比4:1;(c)无 水乙醇与乙酸乙酯体积比1:1;
29.图9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1-12吸附容量效果对比图;
30.图10实施例1与对比例13扫描电镜图;(a)实施例1;(b) 对比13;
31.图11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3吸附容量效果对比图;
32.图12实施例1与对比例14扫描电镜图;(a)实施例1;(b) 对比14;
33.图13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4吸附容量效果对比图;
34.图14实施例1与对比例15扫描电镜图;(a)实施例1;(b) 对比例15;
35.图15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15吸附容量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 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7.目前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多集中于钝化效果和还原效率, 但是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二次污染却很少进行评估。基于此,本发明 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以壳聚糖/聚吡咯两 种可生物降解的物质作为合成材料,施用于土中对土壤环境扰
动小,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改善,以及土壤修复后的再利 用。
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9.以下实施例以修复剂的制备及用于cr
6+
浓度为50mg/l溶液测量 其吸附容量为例,加以说明操作过程:
40.实施例1
41.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42.(1)350ml质量浓度为2%的冰乙酸与50ml甲醇(v
甲醇
:v
冰乙酸
=1:7)混合形成混合溶剂,将2.5g壳聚糖溶于混合溶剂中(固液 比为1:160),在室温下搅拌30min得到溶解均匀的壳聚糖水凝胶;
43.(2)在搅拌状态下,将1.0ml的吡咯单体加入步骤(1)所述的 壳聚糖水凝胶中(m
壳聚糖
:v
吡咯
=2.5:1),搅拌3个小时,得到壳聚糖 /吡咯混合溶胶;
44.(3)将72.2毫升fecl3作为氧化剂加入步骤(2)所述的壳聚糖 /吡咯混合溶胶,搅拌30min后,吡咯单体氧化形成聚吡咯并包覆在 壳聚糖表面,形成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
45.(4)将步骤(3)所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置于4℃冰箱 中稳定10h;
46.(5)用体积比为4:1的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制定沉淀剂,将步 骤(4)冷藏稳定后的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加入沉淀剂中,不断搅 拌至有黑色絮状物析出;
47.(6)将步骤(5)所述的黑色絮状物进行离心,离心力保持3000g, 离心10min,并用沉淀剂反复洗涤至滤液为中性,得到黑色壳聚糖/ 聚吡咯沉淀;
48.(7)将步骤(6)得到的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至于真空冷冻 干燥机中,-50℃、20pa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壳聚糖/聚吡咯修复剂。
49.将实施例1所得的修复剂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如图3所示,可 以看到壳聚糖/聚咯修复剂制备成功。
50.将实施例1所得的修复剂进行xps,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有 cr(vi)被吸附。
51.实施例2
52.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53.(1)将167ml质量浓度为2%的冰乙酸与33ml甲醇混合形成 混合溶剂(v
甲醇
:v
冰乙酸
=1:5),将1.0g壳聚糖溶于混合溶剂中(壳 聚糖与混合溶剂固液比=1:200),在室温下搅拌得到壳聚糖水凝胶;
54.(2)在搅拌状态下,在常温状态下吡咯单体以液体形式存在密 度为0.9691mg/l,将0.5ml的吡咯单体加入步骤(1)所述的壳聚糖 水凝胶中(m
壳聚糖
:v
吡咯
=2:1),搅拌3个小时,得到壳聚糖/吡咯混 合溶胶;
55.(3)将40毫升0.5mol/l的fecl3作为氧化剂加入步骤(2)所 述的壳聚糖/吡咯混合溶胶(n
ppy
与n
fecl3
=1:2.8),搅拌30min后, 吡咯单体氧化形成聚吡咯并包覆在壳聚糖表面,形成黑色壳聚糖/聚 吡咯混合溶胶;
56.(4)将步骤(3)所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置于4℃冰箱 中稳定8h;
57.(5)用体积比为1:3的乙酸乙酯与无水乙醇制定沉淀剂,将步 骤(4)冷藏稳定后的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加入沉淀剂中,不断搅 拌至有黑色絮状物析出;
58.(6)将步骤(5)所述的黑色絮状物进行离心3000g,10min, 并用去沉淀剂反复洗涤
至滤液为中性,得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
59.(7)将步骤(6)得到的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至于真空冷冻 干燥机中,-50℃、20pa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壳聚糖/聚吡咯修复剂。
60.实施例3
61.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62.(1)将324ml质量浓度为2%的冰乙酸与81ml甲醇混合形成 混合溶剂(v
甲醇
:v
冰乙酸
=1:4),将2.7g壳聚糖溶于混合溶剂中(壳 聚糖与混合溶剂固液比=1:150),在室温下搅拌得到壳聚糖水凝胶;
63.(2)在搅拌状态下,将0.9ml的吡咯单体加入步骤(1)所述的 壳聚糖水凝胶中(m
壳聚糖
:v
吡咯
=3:1),搅拌3个小时,得到壳聚糖/ 吡咯混合溶胶;
64.(3)将52毫升0.5mol/l的fecl3作为氧化剂加入步骤(2)所 述的壳聚糖/吡咯混合溶胶(n
ppy
与n
fecl3
=1:2),搅拌30min后,吡 咯单体氧化形成聚吡咯并包覆在壳聚糖表面,形成黑色壳聚糖/聚吡 咯混合溶胶;
65.(4)将步骤(3)所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置于4℃冰箱 中稳定10h;
66.(5)用体积比为5:1的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制得沉淀剂,将步 骤(4)冷藏稳定后的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加入沉淀剂中,不断搅 拌至有黑色絮状物析出;
67.(6)将步骤(5)所述的黑色絮状物进行离心3000g,10min, 并用去沉淀剂反复洗涤至滤液为中性,得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
68.(7)将步骤(6)得到的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至于真空冷冻 干燥机中,-50℃、20pa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壳聚糖/聚吡咯修复剂。
69.实施例4
70.一种环境友好型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71.(1)将300ml质量浓度为2%的冰乙酸与50ml甲醇混合形成 混合溶剂(v
甲醇
:v
冰乙酸
=1:6),将2.0g壳聚糖溶于混合溶剂中(壳 聚糖与混合溶剂固液比=1:175),在室温下搅拌得到壳聚糖水凝胶;
72.(2)在搅拌状态下,将0.8ml的吡咯单体加入步骤(1)所述的 壳聚糖水凝胶中(m
壳聚糖
:v
吡咯
=2.5:1),搅拌3个小时,得到壳聚 糖/吡咯混合溶胶;
73.(3)将46.2毫升0.5mol/l的fecl3作为氧化剂加入步骤(2)所 述的壳聚糖/吡咯混合溶胶(n
ppy
与n
fecl3
=1:2),搅拌30min后,吡 咯单体氧化形成聚吡咯并包覆在壳聚糖表面,形成黑色壳聚糖/聚吡 咯混合溶胶;
74.(4)将步骤(3)所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置于4℃冰箱 中稳定9h;
75.(5)用体积比为5:1的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制定沉淀剂,将步 骤(4)冷藏稳定后的壳聚糖/聚吡咯混合溶胶加入沉淀剂中,不断搅 拌至有黑色絮状物析出;
76.(6)将步骤(5)所述的黑色絮状物进行离心3000g,10min, 并用去沉淀剂反复洗涤至滤液为中性,得到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
77.(7)将步骤(6)得到的黑色壳聚糖/聚吡咯沉淀至于真空冷冻 干燥机中,-50℃、20pa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壳聚糖/聚吡咯修复剂。
78.图1为实施例1-4制备的修复剂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实施例1-4 制备的修复剂的吸附容量对比图,从图1扫描电镜上可以看出,在规 定范围内所制备的材料孔隙度都较发
达且均匀,蓬松如海绵状。从吸 附容量上进行比较,实施例1-4相差也很小,说明在规定范围内所制 备的修复剂满足要求。
79.对比例1
8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壳聚糖的投加量为1.0g(固液比为1:400)。
81.对比例2
8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1)中壳聚糖的投加量为5.0g(固液比为1:80)。
83.对比例3
8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将步骤1)冰乙酸与甲醇投加比例变为1:0,即不 添加甲醇。
85.对比例4
8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将步骤1)甲醇与冰乙酸投加比例变为1:3。
87.对比例5
8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将步骤1)冰乙酸与甲醇投加比例变为0:1,即不 添加冰乙酸。
89.对比例6
9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吡咯的含量为0.2ml,吡咯与壳聚糖的 液固比为1:12.5。
91.对比例7
9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吡咯的含量为0.6ml,吡咯与壳聚糖的 液固比为1:4.17。
93.对比例8
9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2)中吡咯的含量为1.5ml,吡咯与壳聚糖的 液固比为1:1.67。
95.对比例9
9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fecl3与吡咯的摩尔比为1:1。
97.对比例10
9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fecl3与吡咯的摩尔比为1:5。
99.对比例11
10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5)中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所用比例为6:1。
101.对比例12
10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5)中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所用比例为1:1。
103.对比例13
104.本对比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将步骤5)操作换为使用0.1mol/l的氢氧化钠调 节壳聚糖/聚吡咯凝胶溶液ph为碱性,至有大量絮状物析出,不使用 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制备的沉淀剂。
105.对比例14
10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使用细菌纤维代替壳聚糖作为聚吡咯的载体。
107.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如下:
108.将清洗后的椰果放入2mo/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80℃的恒温 水浴锅中煮3h,椰果由乳白色变为棕色,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在 去离子水中浸泡至洗涤液呈中性,得到所需的白色bc胶块,用榨汁 机将bc胶块打碎,配置成bc水凝胶。
109.对比例15
1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r(vi)修复剂,其制备方式与实施例1相 同,区别仅在于,步骤3)的氧化剂换为0.5mol/l的过硫酸钾(k2s2o8)。 试验结果与分析:
111.1、壳聚糖与混合溶剂的固液比的影响(对比例1和对比例2)
112.为确定壳聚糖与溶剂的最佳投加比例,图5给出了实施例1与对 比1、对比例2所制备的修复剂对水溶液中cr
6+
的去除。
113.实验条件:cr(vi)浓度为50mg/l,液体体积为100ml,在ph 为7,温度为30℃,180r/min水平震荡条件下,修复剂的投加剂量为 25mg,分别在第10、20、40、60、80、100、120min取样测量溶液 中cr(vi)吸附量(qe),cr(vi)的测定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 度法,如图5所示。
114.吸附量=(c0-ce)*v/m;c0初始浓度;ce:反应后浓度;v: 反应体积;m:吸附剂质量。
115.由图5可得,壳聚糖投加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修复剂的吸附性 能,当壳聚糖投加量较多时会造成壳聚糖的溶解不充分,还有大气泡 产生,从而导致聚吡咯不能很好地包覆在壳聚糖表面。而壳聚糖投加 过少时不能形成壳聚糖凝胶,而是形成壳聚糖混合溶液,从而不利于 吡咯单体的附着,进而影响小吸附容量。有当壳聚糖与混合溶剂固液 比为1:160时所得修复剂对cr
6+
的吸附效果最好。
116.2、混合溶剂的影响(对比例3-5)
117.为寻找最佳的混合溶剂配比,本实验例分别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 3-5的效果进行对比,不同配比的混合溶剂溶解壳聚糖30min后的效 果差异明显。
118.对比例3只有冰乙酸(冰乙酸与甲醇体积比=1:0)时会造成壳 聚糖溶解不充分形成小颗粒漂在表面,当有甲醇加入时会破坏壳聚糖 分子间氢键,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与壳聚糖进行适当配比时便会形 成均匀的壳聚糖凝胶,进而时后续与聚吡咯发生交联反应更加充分。 而对比例5仅以甲醇作为溶剂(冰乙酸与甲醇体积比=0:1)则会破坏 壳聚糖凝胶状态,形成壳聚糖溶液,不便于负载聚吡咯,从大大减小 对壳聚糖/聚吡咯修复剂的吸附容量,降低修复效果。
119.甲醇与冰乙酸混合溶剂体积比为时3:1时,溶解而成的壳聚糖凝 胶粘度比7:1稍差,会造成后续负载吡咯含量较少,而且考虑到经济 因素,最后确定冰乙酸与甲醇的最佳配比为7:1。
120.3、壳聚糖与吡咯单体的添加量的影响(对比例6-8)
121.为确定壳聚糖与吡咯单体的最佳摩尔比,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 6-8进行实验对比,将分别制得的cs/ppy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 如图6所示。
122.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壳聚糖投加量为2.5g条件下,吡咯单体 的最佳投加量为1.0ml,即壳聚糖与吡咯单体的投加固液比例为: 2.5:1;当吡咯单体投加量过少会如图6(a)(b)所示,形成的复合 材料较为致密,空隙度不足,从而影响吸附性能;而当吡咯单体投加 量过多时就会造成图6(d)所示情况,壳聚糖承载不住聚吡咯破裂 成片状,形成的空隙不均匀。当吡咯单体投加量为1ml时为最佳投 加量,此时制备的壳聚糖聚吡咯复合材料空隙均匀,呈松散海绵状, 吸附性能较好。
123.4、吡咯单体与氧化剂的添加量的影响(对比例9-10)
124.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9-10所制得的修复剂用于水溶液中cr
6+
的 去除,实验条件保持与实验例1相同,所得效果如图7所示。
125.从图7我们可以看出,当fecl3与吡咯摩尔比为1:1时,由于fecl3不能完全氧化吡咯单体,所以制得的修复材料吸附容量较小,只有 24.6mg/g。当fecl3与吡咯ppy的摩尔比逐渐增加,所制备的壳聚糖/ 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容量也逐渐提高。当ppy与fecl3摩尔比为1:5 时,fecl3过量导致制得的壳聚糖/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容量较摩尔比 为1:2.5略有下降。说明fecl3的添加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 一个峰值。
126.5、沉淀剂的比较(对比例11-12)
127.为使制备壳聚糖/聚吡咯修复剂为粉末状,便于作为土壤修复剂 使用,利用壳聚糖在乙酸乙酯和甲醇溶液中溶解性差和壳聚糖不溶于 碱性溶液的性质,分别进行了实例1与对比例11-12制得粉末状修复 剂,现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1-12进行扫描电镜和在水溶液中吸附容 量测试,希望在制得吸附容量更高,对cr(vi)还原能力更好的修 复剂,具体实验操作同实验例1。所得修复剂效果如图8所示。
128.从图8可得,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时所制得的复合 修复剂表面蓬松孔隙度均匀且发达,如图8(b)所示;吸附容量最 高如图9所示。无水乙醇作为壳聚糖的非良溶剂,但不像乙酸乙酯一 类的非质子性溶剂具有很强的沉淀作用使制备的复合材料异常紧密。 对比例11中当乙酸乙酯体积比例减少(v
无水乙醇
:v
乙酸乙酯
=6:1),制 备的材料含水率高,经过冷冻干燥会使材料表面空隙过大、破裂,如 图8(a)所示。对比例12中当乙酸乙酯所占比例较高(v
无水乙醇
:v
乙酸乙酯
=1:1),则制备的材料表面紧密,孔隙小如图8(c)所示。因此 当无水乙醇与乙酸乙酯以适当的比例进行配比就可以得到适当结晶 度和缠绕度,表面松散,孔隙度发达的壳聚糖/聚吡咯复合修复剂。
129.6、沉淀方式的影响(对比例13)
130.为使制得粉末状修复剂,实施例1中制备乙酸乙与污水乙醇沉淀 剂,对比例13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h制碱性,这两种方法都能制得 粉末状壳聚糖/聚吡咯吸附材料,但在吸附容量上如图11所示,采用 实施例1中的方法要比对比例13的吸附容量大13.4。另外从图10扫 描电镜上也可以看到很大的差异,使用氢氧化钠沉淀剂所制备的材料 结构也是如海绵状,蓬松但孔隙度不如实施例1发达。
131.6、不同载体的影响(对比例14)
132.对比例14用bc水凝胶替代壳聚糖作为载体,从扫描电镜上看 两者的形态有很大
的差别,壳聚糖作为载体制备的材料为海绵状如图 12(a)所示,而细菌纤维素(bc)所制备的材料为细丝状如图12 所示(b)。并且bc所制备的材料呈絮状,密度很轻,因此在水中 的吸附容量是壳聚糖/聚吡咯吸附材料的4倍左右如图13所示。但是 由于其呈絮状因此不便于作为土壤修复剂使用。
133.7、不同氧化剂的影响(对比例15)
134.对比例15用于和实施例1比较分别用过硫酸钾(k2s2o8)和三 氯化铁(fecl3)作为氧化剂时做制备的修复剂性能差异。从图14和 15比较可得对比例15(k2s2o8)为氧化剂制备的的修复剂不如实施 例1(图14a)效果好,对比例15(图14b)所制备修复剂明显缺乏 均一空隙,从而导致吸附容量较实施例1略小,如图15所示。这也 可能是因为fecl3不仅仅起氧化剂的作用,其中的cl-也起到离子交换 的作用,在水溶液中cr
6+
以cr2o
72-或cro
42-形式与cl-进行离子交换, 进而被吸附到修复剂表面被还原,从而达到cr
6+
去除的目的。而以 k2s2o8为氧化剂制备的修复材料则没有离子交换的的功能。因此对比 例15吸附容量不如实施例1好。
135.8、cr(vi)污染土壤修复试验(对比例13-15)
136.前面的实验都是基于水中吸附容量对材料理化性质进行一个评 估,但是作用的环境对材料本身的影响也很大,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制 备材料对环境的生物毒性也相差很大。为评估对比例13-15三种修复 剂与实施例1中壳聚糖/聚吡咯修复修复剂在土壤中效果如何及修复 后对土壤再利用性和生物毒性进行评估设计了模拟铬污染土壤修复 实验和修复后土壤植物盆栽实验。
137.(1)cr(vi)污染土壤制备:
138.实验土壤采集自河南省南阳市某农田土壤,去除石粒等杂志,磨 碎过两2mm筛。通过人为添加重铬酸钾溶液配置cr(vi)污染土壤, 将配置好的cr(vi)污染土壤与自然条件下老化3个月,使cr形态 趋于稳定,得到模拟cr(vi)污染土壤。经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测量土壤中总铬含量为200mg/kg,采用hj1082-2019土壤和沉积 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r(vi) 含量为163.2mg/kg。
139.(2)cr(vi)污染土壤修复:
140.准备相同质量、老化后的cr(vi)污染土壤,第一组不添加任 何修复剂,作为空白对照组(ck);第二组加入实验中所用cr污染 土壤重量0.5%的实例1制备的修复剂(g1);第三组加入加入实验 中所用cr污染土壤重量0.5%的对比例14制备的修复剂(g2);第 四组加入加入实验中所用cr污染土壤重量0.5%的对比例15制备的 修复剂(g3);第5组加入加入实验中所用cr污染土壤重量0.5%的 对比例13制备的修复剂(g4),调节土壤含水率30%,使修复剂与 污染土壤混合均匀。
141.修复15天后,采用hj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 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r(vi)含量,采用bcr 浸提法测量土壤中cr存在形态及比例。bcr浸提法可以较好的反应 土壤中重金属的流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弱酸态流动性最好,最易被生 物吸收,造成的生物毒性也最大,还原态次之,残渣态则最稳定,生 物毒性最小。实施例1与各对比例修复效果如表1所示。
[0142][0143]
由上表可得,实施例1所对应的g1组修复15天后的污染酸可 提取态所占最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土壤中cr(vi) 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其他对比例中所制备的修复剂对cr(vi) 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效果,施用后土壤中的酸可提取态明显有一定比 例下降,残渣态有明显提升,但其效果不如实施例1对应的g1组。
[0144]
(3)土壤再利用性质及修复后的土壤对植物的毒性作用(对比 例13-15)
[0145]
为评价实施例1和对比例中修复剂对cr(vi)污染土壤修复效 果和土壤再利用性质,及修复后的土壤对植物的毒性作用,进行了复 后黑麦草盆栽实验。将修复15天后的土取出自然风干至含水率为10% 左右,设置无铬污染土壤yt组,搅拌均匀用于种植黑麦草,每天定 时浇水,25天后收获,比较实施例1与不同对照组修复效果,如表2 所示。
[0146]
表2植物生长特性
[0147][0148][0149]
实验发现,黑麦草的生长情况与土壤中cr(vi)的剩余情况和 土壤中残渣态铬占比相关联,土壤中的剩余cr(vi)浓度越高,对 黑麦草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土壤中残渣态铬占比越高对黑麦草的生长 抑制作用越明显。实施例1对应的g1组黑麦草生长最好,根茎粗壮, 甚至有超越yt组黑麦草的趋势,说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壳聚糖/聚吡 咯修复剂不仅能对cr(vi)污染土壤起修复作用,还能提高土壤的 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ck组的黑麦草长的最差,长得非常弱小。 其他对比例所制备的修复剂对cr(vi)污染土壤的修复也起一定作 用,但是效果不如实施例1效果好,其长势效果从好到差依次是g4、 g2、g3。
[01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