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
3.无土栽培过程中,果蔬的良好生长与浇水施肥的控制密切相关,果蔬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施肥时将不同的肥料进行混合,但是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肥料准确的配比,从而不利于无土栽培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操作方便,便于控制肥料的准确配比,利于无土栽培植物的生长。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包括供应部,所述供应部包括混液筒、供液筒、输出管、第一压力泵和流量计,所述混液筒的侧边设置所述供液筒,所述供液筒的侧边设置所述第一压力泵;
7.所述第一压力泵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液筒的底部,所述第一压力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的一端,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混液筒的上部,所述输出管的外壁设置所述流量计;
8.所述供液筒设置有若干,且所述供液筒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压力泵设置有若干,且所述第一压力泵和所述供液筒一一对应设置。
9.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液筒的外壁设置刻度,所述刻度沿所述混液筒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混液筒的外壁设置观察窗。
10.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液筒的侧边设置分配部,所述分配部包括分配器和施肥管,所述分配器和所述混液筒连接设置,所述分配器的侧边依次设置若干所述施肥管。
1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液筒的外壁设置第二压力泵,所述第二压力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混液筒和所述分配器。
12.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出管的外壁设置标示,所述标示的下部设置粘贴层;所述标示的上部设置数字码。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液筒的上部设置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壁设置外螺纹,所述进液管的上部对应设置防护盖。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液筒的底部外壁设置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外
壁设置阀门。
15.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包括供应部,所述供应部包括混液筒、供液筒、输出管、第一压力泵和流量计,所述混液筒的侧边设置所述供液筒,所述供液筒的侧边设置所述第一压力泵;所述第一压力泵的一端连接所述供液筒的底部,所述第一压力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管的一端,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混液筒的上部,所述输出管的外壁设置所述流量计;所述供液筒设置有若干,且所述供液筒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压力泵和所述供液筒一一对应设置;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便于控制肥料的准确配比,利于无土栽培植物的生长。
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液筒的外壁设置刻度,所述刻度沿所述混液筒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混液筒的外壁设置观察窗;基于以上机构,利于查看所述混液筒的内部肥料液。
1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液筒的侧边设置分配部,所述分配部包括分配器和施肥管,所述分配器的侧边依次设置若干所述施肥管;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分配,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
1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液筒的外壁设置第二压力泵,所述第二压力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混液筒和所述分配器;基于以上机构,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压力泵利于供应至不同的位置。
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出管的外壁设置标示,所述标示的下部设置粘贴层;所述标示的上部设置数字码;基于以上机构,利于进行区分,方便进行添加。
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液筒的上部设置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外壁设置外螺纹,所述进液管的上部对应设置防护盖;基于以上机构,利于肥料液的添加,且形成防护,避免杂质的进入。
2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混液筒的底部外壁设置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外壁设置阀门;基于以上机构,利于定期清理所述混液筒。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便于控制肥料的准确配比,利于无土栽培植物的生长,同时安装和拆卸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5.图1为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混液筒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分配部安装示意图;
28.图4为标示安装示意图。
29.附图中,1、供应部,11、混液筒,111、观察窗,12、供液筒,13、输出管,14、第一压力泵,15、流量计,2、刻度,3、分配部,31、分配器,32、施肥管,4、第二压力泵,5、标示,51、粘贴
层,52、数字码,6、进液管,61、外螺纹,62、防护盖,7、清洗管,7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自动施肥装置,包括供应部1,供应部1包括混液筒11、供液筒12、输出管13、第一压力泵14和流量计15,混液筒11的侧边设置供液筒12,混液筒11用于不同肥料液的混合;
32.混液筒11的上部设置进液管6,进液管6的外壁设置外螺纹61,进液管6的上部对应设置防护盖62;利于肥料液的添加,且防护盖62形成防护,避免杂质的进入;防护盖62设置内螺纹(图中未示出),便于防护盖62与进液管6的安装与拆卸;
33.混液筒11的底部外壁设置清洗管7,清洗管7的外壁设置阀门71,利于定期清理混液筒11;
34.混液筒11的外壁设置刻度2,刻度2沿混液筒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刻度2用于查看混液筒11的容量;
35.混液筒11的外壁设置观察窗111;利于查看混液筒11的内部肥料液;
36.供液筒12的侧边设置第一压力泵14,第一压力泵14用于提供动力;第一压力泵14的一端连接供液筒12的底部,第一压力泵14的另一端连接输出管13的一端;
37.输出管13的另一端连接至混液筒11的上部,输出管13的外壁设置流量计15;流量计15用于控制准确的流量,保障配比数据的准确性;
38.供液筒12设置有若干,且供液筒12依次排列设置;第一压力泵14设置有若干,且第一压力泵14和供液筒12一一对应设置;不同的供液筒12用于设置不同的成分;
39.输出管13的外壁设置标示5,标示5的下部设置粘贴层51;标示5的上部设置数字码52;利于进行区分,方便进行添加,安装时粘贴层51进行粘贴;
40.混液筒11的侧边设置分配部3,分配部3包括分配器31和施肥管32,分配器31和混液筒11连接设置,分配器31的侧边依次设置若干施肥管32;分配器31用于进行分配;
41.混液筒11的外壁设置第二压力泵4,第二压力泵4的两端分别连接混液筒11和分配器31;通过设置第二压力泵4利于供应至不同的位置;
42.上述无土栽培的施肥过程是:进行施肥时,对不同的肥料进行配比,不同的供液筒12内设置不同的肥料,启动第一压力泵14,通过第一压力泵14供应至混液筒11内,同时通过流量计15控制准确的流量,保障配比数据的准确性;
43.混液筒11配比结束,启动第二压力泵4,肥料液沿混液筒11至分配器31内,再通过分配器31沿施肥管32至需求的位置,完成整个施肥过程。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