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区域块施肥量可调的大豆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区域块施肥量可调的大豆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大豆施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区域块施肥量可调的大豆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大豆种植需要机器对土壤进行施肥,然后在进行种植。
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液体肥料施肥灌溉装置在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大豆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由肥料提供,肥料灌溉装置需要能够自动、实时配比和调节肥料成分,不同的环境下,肥料的供给方案不相同,要保证肥料的精确供给,为了实现节水、节肥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需要构建一个操作方便、灵活,可根据需要调整溶肥池容量大小,适用于大中小型农场灌溉施肥系统的大豆液体肥料施肥灌溉装置。
4.液体肥料施肥灌溉装置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液体肥料施肥灌溉装置调控型装备,将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大豆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大豆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始终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大豆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大豆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大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区域块施肥量可调的大豆施肥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的大豆种类实现液体肥与灌溉水的比例调节,同时可以对灌溉量进行调整,防止烧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块施肥量可调的大豆施肥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固定安装在水平架上,所述水平架上还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混料箱内还安装有搅拌装置;
7.施肥箱;所述施肥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架底部,且所述施肥箱顶部与所述混料箱连通;
8.螺旋混料筒;所述螺旋混料筒固定安装于所述混料箱顶面一侧;
9.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架底部,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还固定连接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贯穿所述施肥箱一侧壁,且与所述施肥箱另一相对侧壁抵接。
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操作区,所述操作区安装在所述水平架一侧;所述水平架底面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架底端还开设有通孔;每一所
述支撑架的通孔内转动安装有一轮轴;四个所述轮轴互相平行,所述轮轴两两组合且通过连接轴相连接;每一所述轮轴上还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施肥箱限定于所述支撑架,转轴和连接轴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所述施肥箱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11.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座螺纹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安装块一侧固定安装在所述施肥箱侧壁,另一侧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安装块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磁铁块。
12.所述螺旋混料筒倾斜插设于所述混料箱顶部;所述螺旋混料筒内开设两条有互不连通的肥料螺旋内腔和灌溉螺旋内腔;所述肥料螺旋内腔和灌溉螺旋内腔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肥料螺旋内腔的出液端设置于所述灌溉螺旋内腔出液端下方。
13.所述混料箱为立方体结构;所述混料箱内设置有分液块;所述分液块安装于所述混料箱内腔中部,且与所述混料箱两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液块顶部形成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顶端抵接在所述螺旋混料筒底面,底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分液块顶面;所述分液块两侧还延伸设置有第一导液板;所述第一导液板分设于所述延伸块两侧;所述第一导液板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导液板;所述第二导液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混料箱的两相对侧壁,且沿所述混料箱侧壁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液板沿所述分液块向下倾斜设置,且正对所述第二导液板顶部。
14.所述延伸块与所述螺旋混料筒连接处位于所述肥料螺旋内腔的出液端和所述灌溉螺旋内腔出液端中间高度。
15.所述延伸块底部还开设有安装槽;
16.所述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分液块且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啮合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安装在套筒上;所述套筒转动安装在支撑杆顶端;所述支撑杆竖直设置,且所述支撑杆底部安装于所述混料箱内腔顶面;所述套筒上还对称安装有四根倾斜设置的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上还等间距转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与所述第一搅拌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底部还安装有柔软块。
17.所述混料箱底部还设置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内侧开设有连通口,所述环形块外侧向外延伸形成倾斜面。
18.所述施肥箱上端为倒立方体结构,下端为三面体结构;所述施肥箱一侧壁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阻隔板形状适配;
19.所述施肥箱底面开设有漏料槽;所述漏料槽内转动设置有漏料板;所述漏料板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所述漏料板上开设有第一施肥口,第二施肥口和第三施肥口;所述第一施肥口,第二施肥口和第三施肥口均设置有一排,且第一施肥口,第二施肥口和第三施肥口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漏料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三施肥口的宽度一致;
20.所述漏料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两所述转动块远离所述漏料板的一侧中部还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施肥箱底部开设的支撑槽内;任一所述转轴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块。
21.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装置通过螺旋混料筒将肥料和灌溉水螺旋供给,通过混料箱均匀搅拌控制比例,再通过施肥箱控制施肥量,精准控制每块区域施肥量;本装置可实现大面积均匀化施肥,提高了施肥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
24.图2为本发明右视图;
25.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26.图4为施肥箱结构俯视图;
27.图5为漏料槽与漏料板配合示意图;
28.图6为螺旋混料筒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混料箱;11、分液块;12、延伸块;13、第一导液板; 14、第二导液板;15、驱动电机;16、主动轮;17、从动轮;18、套筒;19、支撑杆;110、第一搅拌杆;111、第二搅拌杆;112、柔软块;113、环形块;2、水平架;3、施肥箱;31、漏料板;32、第一施肥口;33、第三施肥口;34、第三施肥口;35、转动块;36、转轴; 37、驱动块;4、螺旋混料筒;41、肥料螺旋内腔;42、灌溉螺旋内腔;43、进液管;44、出液管;5、电动推杆;51、阻隔板;61、支撑架;62、轮轴;63、连接轴;64、行走轮;65、连接组件;66、安装座;67、安装块;68、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2.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块施肥量可调的大豆施肥装置,包括混料箱 1;混料箱1固定安装在水平架2上,水平架2上还连接有驱动机构;混料箱1内还安装有搅拌装置;
33.施肥箱3;施肥箱3固定安装在水平架2底部,且施肥箱3顶部与混料箱1连通;
34.螺旋混料筒4;螺旋混料筒4固定安装于混料箱1顶面一侧;
35.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固定安装在水平架2底部,电动推杆5 输出端还固定连接有阻隔板51;阻隔板51贯穿施肥箱3一侧壁,且与施肥箱3另一相对侧壁抵接。
36.驱动机构包括操作区,操作区安装在水平架2一侧;水平架2底面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两支撑架61;支撑架61竖直设置,支撑架61 底端还开设有通孔;每一支撑架61的通孔内转动安装有一轮轴62;四个轮轴62互相平行,轮轴62两两组合且通过连接轴63相连接;每一轮轴62上还安装有行走轮64;施肥箱3限定于支撑架61,轮轴62和连接轴63所围成的区域内,且施肥箱3通过连接组件65与支撑架61固定连接。
37.连接组件65包括安装座66和安装块67;安装座66螺纹安装在支撑架61上;安装块67一侧固定安装在施肥箱3侧壁,另一侧安装在安装座66上;安装座66上开设有与安装安装块67适配的凹槽;凹槽底部还固定安装有磁铁块68。
38.螺旋混料筒4倾斜插设于混料箱1顶部;螺旋混料筒4内开设两条有互不连通的肥料螺旋内腔41和灌溉螺旋内腔42;肥料螺旋内腔 41和灌溉螺旋内腔42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43和出液管44;肥料螺旋内腔41的出液端设置于灌溉螺旋内腔42出液端下方。
39.混料箱1为立方体结构;混料箱1内设置有分液块11;分液块11安装于混料箱1内腔中部,且与混料箱1两相对侧壁固定连接;分液块11顶部形成有延伸块12;延伸块12顶端抵接在螺旋混料筒4 底面,底端固定安装在分液块11顶面;分液块11两侧还延伸设置有第一导液板13;第一导液板13分设于延伸块12两侧;第一导液板 13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导液板14;第二导液板14分别安装于混料箱1 的两相对侧壁,且沿混料箱1侧壁向下倾斜设置;第一导液板13沿分液块11向下倾斜设置,且正对第二导液板14顶部。
40.延伸块12与螺旋混料筒4连接处位于肥料螺旋内腔41的出液端和灌溉螺旋内腔42出液端中间高度。
41.延伸块12底部还开设有安装槽;
42.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分液块11且安装有主动轮16;主动轮16 啮合有从动轮17;从动轮17固定安装在套筒18上;套筒18转动安装在支撑杆19顶端;支撑杆19竖直设置,且支撑杆19底部安装于混料箱1内腔顶面;套筒18上还对称安装有四根倾斜设置的第一搅拌杆110,第一搅拌杆110;第一搅拌杆110上还等间距转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搅拌杆111;第二搅拌杆111与第一搅拌杆110垂直设置;第一搅拌杆110底部还安装有柔软块112。
43.混料箱1底部还设置有环形块113,环形块113内侧开设有连通口,环形块113外侧向外延伸形成倾斜面。
44.施肥箱3上端为倒立方体结构,下端为三面体结构;施肥箱3一侧壁开设有水平设置的卡槽;卡槽与阻隔板51形状适配;
45.施肥箱3底面开设有漏料槽;漏料槽内转动设置有漏料板31;漏料板31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漏料板31上开设有第一施肥口 32,第二施肥口33和第三施肥口34;第一施肥口32,第二施肥口 33和第三施肥口34均设置有一排,且第一施肥口32,第二施肥口 33和第三施肥口34的直径依次增大;漏料槽的宽度与第三施肥口34 的宽度一致;
46.漏料板3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5;两转动块35远离漏料板31的一侧中部还安装有转轴36;转轴36转动安装在施肥箱3 底部开设的支撑槽内;任一转轴36上还固定安装有驱动块37。
4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大豆分为黄豆、青豆、黑豆、褐豆四种类型,黄豆营养全面,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青豆中富含皂角苷、蛋白酶抑制剂、异黄酮、钼、硒等抗癌成分,对前列腺癌、皮肤癌、肠癌、食道癌等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抑制作用;黑豆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强心苷、大豆皂苷等功能因子;褐豆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钙、磷、钠等成分。不同的大豆种类其含量不同,所需肥料的比例灌溉量也不相同。
4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灌溉水和液体肥料通过螺旋混料筒 4导入到混料箱1内;肥料螺旋内腔41和灌溉螺旋内腔42交错螺旋给进;延伸块12将灌溉水和液体肥料隔
开,防止两者直接混合,不利于单独灌溉时混杂肥料;分液块11作为支撑平台支撑有驱动电机 15,灌溉水和液体肥料分贝通过第一导液板13和第二导液板14的导流,从混料箱1两侧落下混合;驱动电机15驱动主动轮16旋转,主动轮16通过从动轮17带动套筒19旋转;套筒19上安装的第一搅拌杆110随套筒19同步旋转搅拌;第一搅拌杆110底端设置有柔软块 112进一步通过吸纳灌溉水和液体肥料进行混合,防止混合不均匀;
49.混合液通过环形块113中心的开口留下,此时有阻隔板51阻断,可通过电动推杆使阻隔板51从卡槽内伸出,使混合液流下;
50.混合液在浇灌过程中,为了便于控制每一植株浇灌量,为了防止烧叶对大豆产生影响;通过转轴36转动控制漏料板,调节适合的施肥口进行浇灌。
51.进一步的,第一搅拌杆110上还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直径较短的第二搅拌杆111,使灌溉水和液体肥料充分搅拌混合。
52.进一步的,设计螺旋混料筒4是为了便于控制灌溉水和液体肥料的输入量,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混合比例。
53.进一步的,在施肥箱3底部还设置有卡块,卡块用于将调整好的漏料板31固定;卡块还需贯穿施肥箱31底部侧壁,将漏料板31卡接固定。
54.进一步的,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还可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对电动推杆5,驱动电机15,驱动块37进行感应控制;可在电动推杆5,驱动电机15,驱动块37上安装行程感应器和信号反馈器,与控制器进行电性连接。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