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田实验技术领域,是一种大田实验用播种机。
背景技术:2.在大田实验中,播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虽然市面上有播种的机械设备,但体积较大,对于小面的实验田尤其是温室内的实验田无法使用目前的大型播种机械设备进行播种,通常是手工进行播种,进而费时费力,而且手工播种难以播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大田实验存在的播种效率低、费时费力、难以保证播种均匀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包括拉杆、储料筒、播撒筒、行走轮、开沟犁和覆土板,所述拉杆呈竖直设置,拉杆前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为同轴设置,下定位套上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支架,行走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行走轮,播撒筒穿设于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中且播撒筒下端位于两个行走轮之间,播撒筒下端外侧设有第一齿环,对应第一齿环位置的右方的行走轮左侧设有与第一齿环啮合的第二齿环,播撒筒上端设有连接筒,连接筒包括同轴固定安装于播撒筒顶部环形底板,环形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筒体,环形底板座于上定位套顶部,储料筒下端插设于连接筒体内且能随连接筒体同步转动,对应储料筒下方位置的连接筒内部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下料筛板,对应两个行走轮前方位置的行走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覆土板,对应播撒筒后方位置的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开沟犁。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下料筛板顶面可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根分隔条,若干根分隔条将下料筛板顶面分成若干个面积大小相等的下料区,对应每个下料区的下料筛板上均设有若干个下料孔。
7.上述对应每根分隔条位置的储料筒内部均可设有一个隔板,若干个隔板将储料筒内部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储料腔室。
8.上述拉杆顶端可固定连接有把手。
9.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本实用新型即可实现开沟、播种、覆土的工作,替代了原来大田实验中的手工播种,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的播种效率且能够实现均匀播种,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1.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2.附图3为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3.附图4为附图1中筛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4.附图5为附图1中储料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拉杆,2为储料筒,3为播撒筒,4为行走轮,5为开沟犁,6为覆土板,7为上定位套,8为下定位套,9为行走轮支架,10为第一齿环,11为第二齿环,12为连接筒,13为下料筛板,14为分隔条,15为隔板,16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如附图1、2、3、4、5所示,该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包括拉杆1、储料筒2、播撒筒3、行走轮4、开沟犁5和覆土板6,所述拉杆1呈竖直设置,拉杆1前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定位套7和下定位套8,上定位套7和下定位套8为同轴设置,下定位套8上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支架9,行走轮支架9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行走轮4,播撒筒3穿设于上定位套7和下定位套8中且播撒筒3下端位于两个行走轮4之间,播撒筒3下端外侧设有第一齿环10,对应第一齿环10位置的右方的行走轮4左侧设有与第一齿环10啮合的第二齿环11,播撒筒3上端设有连接筒12,连接筒12包括同轴固定安装于播撒筒3顶部环形底板,环形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筒体,环形底板座于上定位套7顶部,储料筒2下端插设于连接筒体内且能随连接筒体同步转动,对应储料筒2下方位置的连接筒12内部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下料筛板13,对应两个行走轮4前方位置的行走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覆土板6,对应播撒筒3后方位置的拉杆1下端固定连接有开沟犁5。根据需要,储料筒2下端与连接筒体过度配合。使用时,在储料筒2内装入种子,通过拉动拉杆1进而带动行走轮4转动,开沟犁5在地表上开出下种沟,通过行走轮4的转动经第一齿环10和第二齿环11的传动使播撒筒3带动储料筒2一同转动,储料筒2内的种子由于重心改变,便会经下料筛板13和播撒筒3落入下种沟,覆土板6将地表的土刮入下种沟将种子掩埋进而完成播种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本实用新型即可实现开沟、播种、覆土的工作,替代了原来大田实验中的手工播种,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的播种效率且能够实现均匀播种,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2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大田实验用播种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1.如附图1、3、4所示,下料筛板13顶面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根分隔条14,若干根分隔条14将下料筛板13顶面分成若干个面积大小相等的下料区,对应每个下料区的下料筛板13上均设有若干个下料孔。根据需要,下料筛板13上可均布三根分隔条14,使用时,播撒筒3倾斜进而使储料筒中的物料沿分隔条进入下料孔中,通过设置分隔条14便于将储料筒2中下落的物料传送置每个下料区的下料孔中;所述下料筛板13可根据所下物料的直径大小设置不同孔径的下料孔进而制作不同规格的下料筛板13以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22.如附图1、3、5所示,对应每根分隔条14位置的储料筒2内部均设有一个隔板15,若干个隔板15将储料筒2内部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储料腔室。根据需要,储料筒2内部设有
三个隔板15且三个隔板15组合成y形结构并将储料筒2内部分成三个相互独立的储料腔室,在其中一个腔室内可装种子,另两个腔室内可装颗粒肥,进而可在播种作业时一同进行施肥作业。通过将储料筒2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储料腔室,进而可同时进行多种不同的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23.如附图1、2所示,拉杆1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6。通过在拉杆1顶端设置把手16,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24.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储料筒、播撒筒、行走轮、开沟犁和覆土板,所述拉杆呈竖直设置,拉杆前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为同轴设置,下定位套上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支架,行走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行走轮,播撒筒穿设于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中且播撒筒下端位于两个行走轮之间,播撒筒下端外侧设有第一齿环,对应第一齿环位置的右方的行走轮左侧设有与第一齿环啮合的第二齿环,播撒筒上端设有连接筒,连接筒包括同轴固定安装于播撒筒顶部环形底板,环形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连接筒体,环形底板座于上定位套顶部,储料筒下端插设于连接筒体内且能随连接筒体同步转动,对应储料筒下方位置的连接筒内部可拆卸固定安装有下料筛板,对应两个行走轮前方位置的行走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覆土板,对应播撒筒后方位置的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开沟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筛板顶面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根分隔条,若干根分隔条将下料筛板顶面分成若干个面积大小相等的下料区,对应每个下料区的下料筛板上均设有若干个下料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根分隔条位置的储料筒内部均设有一个隔板,若干个隔板将储料筒内部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储料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拉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田实验技术领域,是一种大田实验用播种机,其包括拉杆、储料筒、播撒筒、行走轮、开沟犁和覆土板,所述拉杆前侧设有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下定位套上固定安装有行走轮支架,行走轮支架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行走轮,播撒筒穿设于上定位套和下定位套中,播撒筒下端外侧设有第一齿环,行走轮上设有与第一齿环啮合的第二齿环,播撒筒上端设有连接筒,储料筒下端插设于连接筒内,连接筒内设有下料筛板,两个行走轮前方设有覆土板,拉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开沟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人力拉动即可在实验田中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的工作,替代了原来大田实验中的手工播种,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博洋 吾买尔夏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