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收获机割台以及谷物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收获机割台以及谷物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提供了一种收获机割台。


背景技术:

2.农作物收获机是一种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再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
3.收获机割台是农作物收获机上常见的工作装置,能够完成将农作物切断并向后输送的过程。目前市场上的收获机割台多由割刀、搅龙以及传动装置组成,但在农作物收割作业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被割刀切割完成之后的农作物无法被喂入至搅龙的问题,导致割台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收获效率。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收获机割台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获机割台,通过在割刀上方合理布置助运板以解决被割刀切割后的农作物无法喂入至搅龙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获机割台,其包括割刀、传动装置、搅龙、割台壳体以及助运板。所述割刀包括动刀和定刀,通过动刀的往复运动与所述定刀之间产生的剪切力将作物切断;所述传动装置置于割台一侧为动刀的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所述搅龙用以将所述割刀割断之后的作物向机具后方喂入;所述割台壳体置于割台四周用以容纳所述割刀、传动装置以及搅龙,所述割台壳体包括置于其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置于传动装置所在一侧,所述第二侧壁置于割台壳体另一侧;所述助运板置于所述割刀上方且与所述动刀固定连接,所述助运板将切割后作物向割台中央处聚拢以便搅龙拾取。
6.进一步地,所述助运板包括第一助运板以及第二助运板,所述第一助运板和第二助运板间隔设置在割台两侧,所述第一助运板置于第一侧壁所在一侧,所述第二助运板置于第二侧壁所在一侧,所述第一助运板随着动刀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距离所述第一侧壁10mm~100mm,所述第二助运板随着动刀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距离所述第二侧壁10mm~100mm。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助运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助运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助运板的长度范围值在1200mm~1500mm,所述第二助运板的长度范围值在400mm~600mm,所述第一助运板与所述第二助运板间距范围值在200mm~300mm。
8.进一步地,所述割台壳体还包括置于其底部的第三侧壁,所述收获机割台还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置于所述动刀与助运板之间且固定在所述第三侧壁上用以限制所述动刀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上下跳动。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部、压韧部以及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压韧部之间的凸起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三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韧部用以限制所述动刀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上下跳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助运板包括间隔排列且呈倾斜设置的第一锯齿部,所述第二
助运板包括间隔排列且呈倾斜设置的第二锯齿部,所述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均朝向割台中央,所述第一助运板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锯齿部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锯齿部的第一平直部,所述第二助运板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锯齿部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二锯齿部的第二平直部。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为三角形或者梯形,所述第一锯齿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范围值在10mm~30mm,所述第一锯齿部之间的间隔距离范围值在10mm~30mm。
12.进一步地,所述收获机割台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置于所述助运板与动刀之间用以将所述助运板固定在所述动刀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动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第三安装孔与所述助运板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助运板和第二助运板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用以避让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的第一避让部。
15.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动刀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动刀往复运动的摆臂,所述第一助运板还包括置于所述摆臂上方用以避让所述摆臂设置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避让部的长度;
16.优选地,所述第二避让部上方所对应的第一锯齿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避让部上方所对应的第一锯齿部的高度;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避让部上方所对应的第一平直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避让部上方所对应的第一平直部的高度。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如上所述收获机割台的谷物收获机。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谷物收获机,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本方案中通过在割刀上方合理布置助运板的方式,能够解决被割刀切割后的农作物无法喂入至搅龙的问题,进而提高农作物收获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本实用新型的收获机割台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获机割台主视图;
28.图7为图6的“d”处局部放大图;
29.图8为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30.图9为图6的“e”处局部放大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助运板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搅龙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36.100-割台;1-割刀;11-动刀;12-定刀;2-传动装置;21-摆臂;211-第八安装孔;212-安装轴;213-第一轴承;22-传动轴;23-摇臂;231-第六安装孔;232-第七安装孔;24-第二轴承;25-偏心摆环;26-连接叉;3-搅龙;31-搅龙托辊、32-左螺旋叶片;33-右螺旋叶片;34-喂入杆;4-割台壳体;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第三侧壁;5-助运板;51-第一助运板;511-第一锯齿部;512-第一平直部;513-第一避让部;52-第二助运板;521-第二锯齿部;522-第二平直部;523-第二避让部;6-第一固定板;61-第一连接部;611-第一安装孔;62-压韧部;63-凸起部;7-第二固定板;71-第二连接部;711-第二安装孔;72-第三连接部;721-第三安装孔;8-限位装置;81-第一安装板;811-第四连接部;8111-第四安装孔;812-第五连接部;8121-第五安装孔;82-第二安装板;821-第六连接部;8211-腰孔;822-第七连接部;83-耐磨条。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8.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39.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40.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44.在本文中所描述的前后关系均为以收获机运动方向为参照,所述收获机包括履带组件、脱粒组件、过桥、控制仓、底盘、粮箱、脱粒壳体、卸粮筒、收割组件。所述履带组件设置于底盘底部用于带动收获机运动。所述收割组件包括设置于底盘前方的割台100以及固定
于割台上端的拨禾轮,所述过桥设置于割台100后方用于输送谷物至脱粒组件,所述脱粒组件设置于脱粒壳体内部用于将谷物脱粒后送至粮箱内。所述控制仓设置于粮箱前方用于控制收获机运行。因履带组件、脱粒组件、过桥、底盘、粮箱、脱粒壳体、卸粮筒及控制仓的结构为本领域的成熟技术,在此不做图片和文字的赘述,仅对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割台100进行详细描述。
45.见图1,所述割台100包括割台壳体4、割刀1、搅龙3、传动装置2、限位装置8以及助运板5。所述割刀1包括动刀11和定刀12,通过动刀11的往复运动与所述定刀12之间产生的剪切力将作物切断。所述传动装置2置于割台100一侧为动刀11的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传动装置2动力输出端上方,用于限制传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方向。所述助运板5置于所述割刀1上方且与所述动刀11固定连接,所述助运板5将切割后作物向割台100中央处聚拢以便搅龙3拾取。所述搅龙3设置于割刀1后方,用以将所述割刀1割断之后的作物向机具后方喂入。所述割台壳体4置于割台100四周用以容纳所述割刀1、传动装置2、搅龙3以及限位装置8以及助运板5。
46.见图2至4,所述限位装置8包括第一安装板81、设置于第一安装板81上的第二安装板82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安装板82底部的耐磨条83,所述第二安装板在第一安装板的高度方向上可调节。所述传动装置2包括与动刀11连接的摆臂21,所述摆臂21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一轴承213;所述耐磨条83底部与第一轴承213外圈间隔设置,间隔距离为0.3~0.8mm;所述耐磨条长度为10~100mm。通过耐磨条83和第一轴承213,有效增加耐磨性能和限位流畅性,进一步确保摆臂21能延指定方向稳定运动,另外的,考虑到收获机工作环境,割刀1需要适度的运动空间,通过合理设置耐磨条83和第一轴承213的间隔,有效确保割刀1的稳定往复运动。
47.所述第一安装板81包括第四连接部811以及与第四连接部811呈角度设置的第五连接部812,所述第四连接部上811设置有第四安装孔8111,所述第一安装板81通过第四安装孔与割台壳体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部8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第二安装板82连接的第五安装孔8121;所述第二安装板82包括与第五连接部812连接的第六连接部821以及用于限制摆臂21的第七连接部822,所述第六连接部821上设有与第五安装孔8121位置大小相匹配的腰孔8211,确保第二安装板82在第一安装板81可调节。实使耐磨条83与第七连接部822底部焊接。
48.见图5,所述传动装置2还包括用于传输动力的传动轴22以及设置于传动轴一端的摇臂23;所述摇臂23包括设于两端的第六安装孔231和第七安装孔232;所述传动轴22通过第六安装孔231与所述摇臂23传动连接;所述摇臂23通过第七安装孔232与所述摆臂21转动连接;所述摆臂21另一端设有第八安装孔211;所述摆臂21通过第八安装孔211与所述动刀11连接;所述传动轴22带动摇臂23转动,进而带动摆臂21以及与摆臂21连接的动刀11做往复运动。
49.所述第八安装孔211内设有安装轴212;所述第一轴承213与所述安装轴212配合。所述传动装置2还包括与传动轴22配合的第二轴承24;所述第二轴承24安装于割台壳体4上。
50.所述传动装置2还包括偏心摆环25以及转动设置于偏心摆环25外圈的连接叉26;所述传动轴22另一端与连接叉2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叉26延偏心摆环25的径向转动设置;
所述偏心摆环25做偏心运动带动连接叉26旋转,进而带动传动轴22转动。
51.见图10,所述割台壳体4包括置于其两侧的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所述第一侧壁41置于传动装置2所在一侧,所述第二侧壁42置于割台壳体4另一侧。所述助运板5包括第一助运板51以及第二助运板52,所述第一助运板51和第二助运板52间隔设置在割台100两侧,所述第一助运板51置于第一侧壁41所在一侧,所述第二助运板52置于第二侧壁42所在一侧,所述第一助运板51随着动刀11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距离所述第一侧壁41范围a为10mm~100mm,所述第二助运板52随着动刀11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距离所述第二侧壁42范围b为10mm~100mm。
52.所述第一助运板5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助运板52的长度,所述第一助运板51的长度范围值c为1200mm~1500mm,所述第二助运板52的长度范围值d为400mm~600mm,所述第一助运板51与所述第二助运板52间距范围值e为200mm~300mm。
53.所述第一助运板51包括间隔排列且呈倾斜设置的第一锯齿部511,所述第二助运板52包括间隔排列且呈倾斜设置的第二锯齿部521,所述第一锯齿部511和第二锯齿部521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均朝向收获机割台100中央,所述第一助运板51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锯齿部511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锯齿部511的第一平直部512,所述第二助运板52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锯齿部521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二锯齿部521的第二平直部522。
54.所述第一锯齿部511和第二锯齿部521为三角形或者梯形,所述第一锯齿部511与第二锯齿部521大小及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平直部512与第二平直部522大小及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平直部512及第二平直部522长度范围值f为10mm~30mm。
55.所述割台壳体4还包括置于其底部的第三侧壁43,所述收获机割台100还包括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置于所述动刀11与助运板5之间且固定在所述第三侧壁43上用以限制所述动刀11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向上跳动。
56.见图11,所述第一固定板6包括第一连接部61、压韧部62以及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和压韧部62之间的凸起部63,所述第一连接部61包括第一安装孔611,所述第一固定板6通过第一安装孔611与所述第三侧壁43固定连接,所述压韧部62用以限制所述动刀11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向上跳动。
57.所述收获机割台10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7,所述第二固定板7置于所述助运板5与动刀11之间用以将所述助运板5固定在所述动刀11上。
58.见图12,所述第二固定板7包括第二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2,所述第二连接部7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711,所述第三连接部72上设有第三安装孔721,所述第二连接部71通过第二安装孔711与所述动刀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72通过第三安装孔721与所述助运板5固定连接。
59.见图6至9,所述第一助运板51和第二助运板52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上方用以避让所述第一固定板6设置的第一避让部513。
60.所述第一助运板51还包括置于所述摆臂21上方用以避让所述摆臂21设置的第二避让部523,所述第二避让部52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避让部513的长度;所述第二避让部523上方所对应的第一锯齿部51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避让部513上方所对应的第一锯齿部511的高度;所述第二避让部523上方所对应的第一平直部51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避让部513上方所对应的第一平直部512的高度。
61.见图13,所述搅龙3包括搅龙托辊31、设置于搅龙托辊上的左螺旋叶片32、设置于搅龙托辊上的右螺旋叶片33以及设于左螺旋叶片32和右螺旋叶片33之间的可伸缩的喂入杆34;所述左螺旋叶片32和右螺旋叶片33相互配合将作物聚拢到喂入杆34所在区域。
62.使用时,收获机向前行进,此时,偏心摆环25转动带动连接叉26转动,进而带动从传动轴22转动,传动轴22通过摇臂23带动摆臂21做水平往复运动,进而摆臂21带动动刀11往复运动,动刀11和定刀12产生剪切力将作物切断,同时与动刀11固定连接得第一助运板51和第二助运板52将切断的作物聚拢运向搅龙3处,左螺旋叶片32和右螺旋叶片33随搅龙托辊31转动将作物向喂入杆34聚拢,喂入杆34将作物喂入过桥,并通过过桥将作物送至脱粒组件进行脱粒,脱粒后送至粮箱内,实现作物收割。
6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