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半导体激光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2.半导体激光器阵列是实现大功率、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的常用手段,将多个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单元在慢轴方向依次排列,单个发光单元在快轴方向上的发散角为30
°
~40
°
,慢轴方向的发散角为5
°
~10
°
,需要将快慢轴进行准直,使用快轴准直镜和光学透镜,让光束通过快轴准直镜,再经过光学透镜,获得准直过的激光光束阵列。其中,光学透镜耦合阶段,由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标记刻线出光学透镜的耦合位置,再进行光学透镜耦合,不仅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经常出现贴歪的情况,导致半导体激光器的良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的光学透镜耦合过程中,通过人工标记刻线出光学透镜耦合位置,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用于光学透镜与底座的耦合定位,包括:
5.本体;
6.若干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面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上,若干所述限位台阶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7.可选的,还包括定位部和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定位配合部设于所述底座上。
8.可选的,所述定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本体底部的凸台;所述定位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定位孔。
9.可选的,所述本体上设有耳板,所述耳板从所述本体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延伸。
10.可选的,所述耳板上设置有把手。
11.可选的,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设有若干台阶,所述本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与所述底座贴合。
12.可选的,所述本体和所述限位部均由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材质制作而成。
13.可选的,所述本体和所述限位部一体成型。
14.可选的,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所示支撑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本体,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面的长度小于所述光学透镜的长度。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因采用在本体上设置限位
部,限位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在光学透镜安装时,将本体放置在底座上,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与底座上光学透镜的安装位置对应,再将光学透镜的相邻两面分别抵持在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上,完成光学透镜在底座上的定位,光学透镜与底座耦合后,取下工装,所以克服了现有的人工标记刻线出光学透镜耦合位置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快速固定光学透镜,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
22.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
23.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的光学透镜耦合过程中,通过人工标记刻线出光学透镜耦合位置,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26.参见图3、图4和图5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本技术实施例的耦合定位工装应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源制造,半导体激光器可以为高功率激光器或超高功率激光器,其中,泵浦源包括光学透镜4和底座5,底座5包括一侧开口的矩形槽50和两组台阶组51,两组台阶组51设置于矩形槽50的底部,每组台阶组51具有10级台阶,两组台阶组51间隔设置,每一级台阶上设置一块陶瓷片52,每块陶瓷片52上固定一块光学透镜4,利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安装光学透镜4,克服了现有的人工标记刻线出光学透镜耦合位置工作效率低、定位精度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快速固定光学透镜,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28.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进行介绍。
29.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侧视图。
30.一种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用于光学透镜4与底座5的耦合定位,包括:本体1和若干限位部2,限位部2设置于本体1上,限位部2包括第一限位面20和第二限位面21,第一限位面20倾斜设置,第二限位面21与第一限位面20垂直,且第二限位面2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面20的一端相连,第一限位面20与第二限位面21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分别固定光学透镜4,限位部2位于本体1的一侧,若干限位部2沿本体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限位部2在本体1的侧边形成锯齿状。
31.可以理解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使用状态下,将本体1置于矩形槽50,本体1位于一组台阶组51上,限位部2与光学透镜4的耦合位置对应,光学透镜4相邻的两面分别抵持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上,其中,光学透镜4的一端部抵持于第一限位面上,光学透镜沿侧面抵持于第二限位面上,从两不同的方向分别限制光学透镜4移动,再将光学透镜4固定在对应的陶瓷片52上,完成光学透镜4的安装,从矩形槽50内取出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即可,能够快速定位光学透镜4的安装位置,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操作,减少因光学透镜4定位不准贴歪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半导体激光器的良率。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还包括定位部3和定位配合部,定位部3设置于本体1上,定位配合部设置于底座5上,定位部3和定位配合部配合使用,以使本体1快速安装在底座5的指定位置上,且在光学透镜4安装过程中,定位部3和定位配合部配合限制本体1移动,保证光学透镜4定位精准,方便光学透镜4安装作业。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4所示,定位部3为设置于本体1底部的凸台30,定位配合部为设置于底座5朝向本体1一侧的定位孔,凸台30与定位孔配合。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两凸台30,分别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底座5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定位孔,定位孔为盲孔,采用销孔方式定位,安装方便,避免本体1晃动。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本体1上设有耳板10,耳板10从本体1的一侧向远离底座5的一侧延伸。可以理解的,本体1上设置耳板10,耳板10凸出底座5外部,工作人员把持耳板10,将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安装于底座5内,或者在光学透镜4安装完成后取出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方便操作。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耳板10设置于本体1远离底座5的一面,且耳板10上设有把手11,方便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安装或取出,设置把手11操作更加便捷。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本体1靠近底座5的一侧面设有若干台阶13。可以理解的,台阶13的位置与台阶组51对应,本体1与底座5接触的一侧面贴合,增加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使用时的稳固性。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底座5上的台阶组51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保持本体1的稳固性,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部12,支撑部12的一端连接本体1,支撑部12的另一端连接底座5。
38.可以理解的,支撑部12为设置于本体1底部的凸起,凸起与本体1的底部才形成字型卡槽,本体1的底部和支撑部12的侧壁与台阶组51的侧边卡合,支撑部12支撑本体1于台阶组51上,保持本体1稳固性的同时,还能够定位本体1的安装位置,保证本体1快速定位和安装。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和限位部2均由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材质制作而成。高碳高铬合金工具钢材质具有很高的硬度及耐磨性,提高了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的使用
寿命。
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和限位部2的表面设置磨砂层。由于本体1和限位部2由金属制成,金属加工表面反光,在金属避免喷砂形成磨砂层,很好的解决了反光的影响,避免因反光影响工作人员操作。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面20的长度小于光学透镜的长度。光学透镜多出的长度,有利于工作人员摆放光学透镜,方便操作。
4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4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透镜耦合用定位工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