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一种汇流条及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汇流条及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流条及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2.汇流条,又称为层压汇流条,是一种多层层压结构的功率模块电连接部件,可以连接多个电路的电力分配处。
3.现有的汇流条均通过两端的导电部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其连接方式单一,在与电子元器件的不同位置上安装时,需要根据该电子元器件的具体结构和形状进行选择相应的汇流条,使得固定结构的汇流条仅适用于与其相对应的电子元器件,导致汇流条的使用场景单一,无法根据不同的电子元器件调整其形状结构,导致使用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汇流条的利用率及汇流条在使用过程中的多样性,以适用于不同的电子元器件,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汇流条及电致变色器件。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所述汇流条本体的周向包裹有绝缘层,所述汇流条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导电部,所述汇流条本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引出部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多个汇流条段,每一个所述汇流条段的两端均设有导电部。
7.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汇流条段连接形成汇流条本体,且任意两个所述汇流条段之间部分重合或不重合。
8.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条段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引出部。
9.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条段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汇流条段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每个所述汇流条段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相邻所述汇流条段的所述第二连接部适配连接,以使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条段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设有导电面。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基底、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基底,所述电致变色器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汇流条本体。
12.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条本体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周向任意一侧,并通过所述第一引出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连接,且所述汇流条本体均与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之间具有间隙。
13.进一步的,所述汇流条本体为两组,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均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周向的同一侧。
14.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之间具有间隙。
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汇流条本体的周向设置绝缘层,用于避免汇流条本体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过程中,位于汇流条本体中段的部分接触到外部装置连接端子,发生短路现象。同时在汇流条本体的侧壁设置多个第一引出部,通过将多个第一引出部间隔设置,使得连接在第一引出部上的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相互间隔,提高汇流条本体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多样性及安全性。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本体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本体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段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段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段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段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段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示出了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段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示出了图12中b部的剖视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2.1-汇流条本体;2-绝缘层;3-导电部;4-第一引出部;5-汇流条段;6-第一连接部;7-第二连接部;8-第一导电基底;9-电致变色层;10-第二导电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
为了说明的目的。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汇流条,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中,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1,所述汇流条本体1的周向包裹有绝缘层2,该绝缘层2的材质可以是pvc(polyvinyl chloride)、pe(polyethylene)、聚丙烯pp、氟塑料f、橡胶、云母带中的任意一种。
40.同时在所述汇流条本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电部3,用于通过导电部3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亦可将两个汇流条本体1通过导电部3进行连接;其中,两个汇流条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纽扣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4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汇流条本体1的周向设置绝缘层2,用于避免汇流条本体1在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过程中,位于汇流条本体1中段的部分接触到外部装置连接端子,发生短路现象;避免汇流条本体1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线接触发生短路,提高汇流条本体1在接入电源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2.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汇流条本体1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4,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引出部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两个或大于二的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43.其中,设置在汇流条本体1侧壁的多个第一引出部4可位于汇流条本体1的同侧,并在汇流条本体1的侧壁线性排列,且多个第一引出部4相互间隔设置,该第一引出部4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通过将多个第一引出部4间隔设置,使得连接在第一引出部4上的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相互间隔,提高汇流条本体1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安全性。
44.可选的,设置在汇流条本体1侧壁的多个第一引出部4还可位于汇流条本体1的异侧,并可在汇流条本体1的侧壁相互交错排列,亦可使得连接在第一引出部4上的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相互间隔,提高汇流条本体1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安全性。
45.进一步的,设置在汇流条本体1侧壁的第一引出部4还可与其他汇流条本体1连接,用于形成不同的汇流条本体1连接结构,具体的连接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汇流条本体1之间的夹角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6.其中,设置在汇流条本体1侧壁的第一引出部4还可通过导电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该导电线包裹有绝缘层2,用于提高汇流条本体1与外部电源连接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亦可调节汇流条本体1与电子元器件之间连接的距离,提高汇流条本体1与电子元器件之间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7.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汇流条本体1连接的多样性及使用效率,所述汇流条本体1包括多个汇流条段5,每一个所述汇流条段5的两端均设有导电部3,可通过导电部3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
48.其中,两个汇流条段5还可以通过设置在汇流条段5两端的导电部3进行相互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卡接、螺纹连接、纽扣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49.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汇流条本体1中的汇流条段5的数量,用于调节汇流条本体1的长度,同时亦可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形状,调节相邻汇流条段5之间的夹角,提高汇流条本体1的使用效率。
50.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汇流条段5连接形成汇流条本体1,其中,汇流条本体1的形状可根据相互连接的多个汇流条段5具体设定。
51.为了避免多个汇流条段5之间相互重叠产生短路现象,将任意两个所述汇流条段5之间部分重合,其中,部分重合可以理解为分别设置在两个汇流条段5两端的导电部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重合,还可以是两个汇流条段5通过卡接的方式相互固定形成的部分重合。
52.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为了避免多个汇流条段5之间相互重叠产生短路现象,将任意两个所述汇流条段5之间部不重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不重合可以理解为两个汇流条段5除导电部3以外的部分不重合,用于避免相邻的两个汇流条段5之间接触产生短路现象,提高多个汇流条段5之间连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53.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汇流条段5连接的多样性及使用效率,在所述汇流条段5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引出部4。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引出部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两个或大于二的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54.其中,设置在汇流条段5侧壁的多个第一引出部4可位于汇流条段5的同侧,并在汇流条段5的侧壁线性排列,且多个第一引出部4相互间隔设置,该第一引出部4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通过将多个第一引出部4间隔设置,使得连接在第一引出部4上的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相互间隔,提高汇流条段5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安全性。
55.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设置在汇流条段5侧壁的多个第一引出部4还可位于汇流条段5的异侧,并可在汇流条段5的侧壁相互交错排列,亦可使得连接在第一引出部4上的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相互间隔,提高汇流条段5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的安全性。
56.进一步的,设置在汇流条段5侧壁的第一引出部4还可与其他汇流条段5连接,用于形成不同的汇流条段5连接结构,具体的连接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且相互连接的两个汇流条段5之间的夹角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7.其中,设置在汇流条段5侧壁的第一引出部4还可通过导电线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该导电线包裹有绝缘层2,用于提高汇流条段5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过程中
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亦可调节汇流条段5与电子元器件之间连接的距离,提高汇流条段5与电子元器件之间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8.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段5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6,和/或所述汇流条段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7,每个所述汇流条段的所述第一连接部6用于与相邻所述汇流条段的所述第二连接部7适配连接,以使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条段5连接。
59.其中,第一连接部6可以是凸起,第二连接部7可以是卡槽,且该凸起与卡槽相互卡合,并可通过卡合的方式将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条段5连接,提高两个汇流条段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易于装卸。
60.另外,第一连接部6还可以是外螺纹,第二连接部7还可以是内螺纹,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互配合,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汇流条段5连接,提高两个汇流条段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易于装卸。
61.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6与第二连接部7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楔形连接或焊接,用于提高两个相邻汇流条段5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62.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汇流条段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63.其中,汇流条段5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型、l形、t形中的任意一种,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形状。
64.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6与所述第二连接部7均设有导电面,用于通过导电面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连接。
65.亦可在汇流条段5的周向设置绝缘层2,用于避免汇流条段5在于外部装置连接端子电连接的过程中,位于汇流条段5中段的部分接触到外部装置连接端子,发生短路现象;提高汇流条段5在接入电源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6.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汇流条本体1的中部还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可用于通过定位孔对汇流条本体1进行固定,提高汇流条本体1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67.实施例二
6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导电基底8、电致变色层9、第二导电基底10,该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汇流条,汇流条由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汇流条本体1组成。
69.如图10和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汇流条本体1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周向任意一侧,并通过所述第一引出部4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之间具有间隙,用于避免汇流条本体1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接触发生短路现象,提高汇流条本体1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之间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面阻,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
70.可选的,汇流条本体1还可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周向任意两侧;汇流条本体1还可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周向任意多侧,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多侧”中的“多”为大于数值二的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电致变色器件的实际形状具体限定,用于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
71.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
本体1为两组,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1均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周向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是,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1可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任意相同一侧,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且两组汇流条本体1之间间隔设置,用于避免两组汇流条本体1之间相互接触出现短路现象,安装在电致变色器件周向侧壁的两组汇流条本体1之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2.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1还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异侧,用于避免两组汇流条本体1之间相互接触出现短路现象,安装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周向侧壁的两组汇流条本体1之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3.其中,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1可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任意两侧或多侧,用于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两侧的两组汇流条本体1之间间隔设置,避免两组汇流条本体1相互接触发生短路现象。
74.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两组汇流条本体1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周向,两组汇流条本体1均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的周向分别形成“口”字形,两组汇流条本体1均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具有间隙,且两组所述汇流条本体1在电致变色层9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具有间隙,使得两组汇流条本体1在电致变色器层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成“回”字形。用于避免两组汇流条本体1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接触,造成短路,提高汇流条本体1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8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10之间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进一步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面阻,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及灵敏度。
75.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7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7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