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与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2.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半透半反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兼顾透射显示模式与反射显示模式的优点,因此半透半反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弱光环境和强光环境下都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
3.当前的半透半反式的液晶显示面板需要在液晶层和背光源之间设置半透反器,该半透反器的主要作用是反射部分环境入射光,以及将部分背光源透射传输给观看者。然而,金属透反器的反射原理均为镜面反射,其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变窄,进而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与终端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终端设备,可以改善当前技术的半透过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视角较窄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所述视角调节层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的第二倾角调节层;
7.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的边缘倾角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的边缘倾角。
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以及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的材料均为有机光阻;
9.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的粘度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的粘度。
1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角调节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微结构上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铝、银以及银铅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1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微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12.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在10nm至50nm之间。
1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包括多个开口,每一个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相等;
14.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在100nm至500nm之间。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口的开口面积之和占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总面积的百分比范围在10%至30%之间。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一致。
1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边缘倾角范围在4
°
至16
°
之间,所述凸起的边缘两端的间距范围在4um至24um之间,所述凸起的高度范围在0.35um至3.44um之间。
1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上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像素电极;
19.其中,所述视角调节层内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设置,且复用为公共电极。
20.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终端主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与终端设备;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其中,所述视角调节层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的第二倾角调节层,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的边缘倾角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的边缘倾角;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制备视角调节层,且所述视角调节层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第一倾角调节层以及第二倾角调节层,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的边缘倾角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的边缘倾角,从而使所述第一基板出射至所述微结构的部分出射光发生漫反射,使得上述视角调节层可同时具备透射和漫反射的效果,进而使得该显示面板在弱光和强光环境下均能呈现良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在增加了显示面板的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的同时,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的广视角显示。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微结构的侧视图;
25.图2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微结构的俯视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路图;
27.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29.本技术实施例针对当前技术的半透过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视角较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30.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1.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1,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24,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第二倾角调节层242;
32.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之间制备视角调节层24,且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第二倾角调节层242,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从而使所述第一基板11出射至所述微结构的部分出射光发生漫反射,使得上述视角调节层24可同时具备透射和漫反射的效果,进而使得该显示面板100在弱光和强光环境下均能呈现良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在增加了显示面板100的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的同时,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广视角显示。
34.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1以及液晶层31,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对盒设置,所述液晶层31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之间,所述液晶层31包含若干液晶分子。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的显示区域包含有多个子像素区域,且所述第一基板11上设置有若干阵列排布的开关管(例如,薄膜晶体管),其中,每个所述开关管的像素电极设置在其对应的子像素区域中。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还设置有平坦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第一配向层,其中,所述平坦层将所有开关管及所有子像素区域完全覆盖其下。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24,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第二倾角调节层242;
39.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
4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21与所述视角调节层24之间还设置有黑色矩阵23以及彩色滤光层22。其中,所述黑色矩阵23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所述黑色矩阵23可由黑色树脂或者金属铬制成。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形成的所述开关管与所述黑色矩阵23正对。所述彩色滤光层22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覆盖所述黑色矩阵23,其中,所述彩色滤光层22包括依次形成的红色色阻层221、绿色色阻层222和蓝色色阻层223。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材料均为有机光阻;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粘度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粘度。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得形成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有机光阻的平坦性强于形成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有机光阻的平坦性,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一致。所述凸起能够使得所述微结构具有漫反射功能。其中,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或“漫射”,漫反射现象能够改变反射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反射光线几乎在任何角度下都是均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各个位置的观察者都看到。
4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边缘倾角β范围在4
°
至16
°
之间;其中,若所述凸起的边缘倾角β大于或等于16
°
,会导致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中形成的所述凸起的数量较小,进而影响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漫反射功能;若所述凸起的边缘倾角β小于或等于4
°
,会导致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中形成的所述凸起的平坦度较高,同样影响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漫反射功能。同理,所述凸起的边缘两端的间距l的范围在4um至24um之间,所述凸起的高度h的范围在0.35um至3.44um之间。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视角调节层2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微结构上的金属层243,所述金属层243的材料为铝、银以及银铅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金属层243包括多个开口2431,每一个所述开口2431的开口2431面积相等;
45.其中,所述金属层243的厚度范围在100nm至500nm之间。
46.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试验发现,银铅合金的透过率随着膜厚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银铅合金的反射,通过调节膜厚,则可调节金属膜的透过率。
47.故,当所述金属层243的厚度范围在100nm至500nm之间时,此时所述金属层243的透过率接近于0,所述金属层243的反射率接近百分百。此时,所述金属层243充当反射层,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第一部分出射光经过所述金属层243被反射至所述第一基板11,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第二部分出射光经过所述开口2431后,其中,一部分透过所述微结构并出射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另一部分经所述微结构漫反射至所述第一基板11。
4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口2431的开口面积之和占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总面积的百分比范围在10%至30%之间。其中,若多个所述开口2431的开口面积之和占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总面积的百分比小于或等于10%,则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射光经过所述视角调节层24后被反射的比例远远大于被透过的比例,从而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变低;若多个所述开口2431的开口面积之和占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总面积的百分比大于或等于30%,则外界环境光经所述视角调节层24后被反射的比例太小,从而导致所述显示面板100在强光环境下的显示效果较差。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视角调节层24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一侧的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设置;其中,所述金属层243复用为所述公共电极。
5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243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第二配向层均用于对所述液晶层31中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处理,给所述液晶分子一个合适的预倾角。
51.如图2a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微结构的侧视图;如图2b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微结构的俯视图;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结构为一连续结构,同时,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的最佳角度为10
°
;这样设置能过保证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中的多个凸起之间密堆积排列,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漫反射效果最好。
5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中的多个凸起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的排列方式包括随机排列、马赛克排列以及隔行错位排列中的任意一种。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54.首先,制备所述第一基板11,所述第一基板11的显示区域包含有多个子像素区域,且所述第一基板11上设置有若干阵列排布的开关管(例如,薄膜晶体管),其中,每个所述开关管的像素电极设置在其对应的子像素区域中。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还设置有平坦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的第一配向层,其中,所述平坦层将所有开关管及所有子像素区域完全覆盖其下。
5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11可以为柔性基板或者普通玻璃基板。
56.之后,制备所述第二基板21,所述第二基板21为金属漫反射基板。首先,在一衬底基板上涂布第一有机光阻制作第一凸起结构形成第一倾角调节层241,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通过黄光制程获得。然后,在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上二次涂布第二有机光阻,由于所述第二有机光阻的粘度小于所述第一有机光阻的粘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有机光阻的平坦性更好,进而使得制备得到的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能够依靠所述第二有机光阻在流平过程进一步降低所述微结构的边缘倾角,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且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同时,使得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凸起方向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方向一致。
57.其中,通过二次光阻涂布制备的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能够具有较低的边缘倾角,从而具有良好的漫反射效果。
58.然后,在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上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1一侧的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蒸镀所述金属层243,并对所述金属层243采用黄光制程进行刻蚀开孔,所述金属层243的开口区域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透射区,所述金属层243的非开口区域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反射区。其中,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与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构成所述微结构,所述微结构与所述金属层243构成所述视角调节层24。
59.之后,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与所述视角调节层24之间设置黑色矩阵23以及彩色滤光层22。其中,所述黑色矩阵23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所述黑色矩阵23可由黑色树脂或者金属铬制成。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形成的所述开关管与所述黑色矩阵23正对。所述彩色滤光层22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覆盖所述黑色矩阵23,其中,所述彩色滤光层22包括依次形成的红色色阻层221、绿色色阻层222和蓝色色阻层223。
60.然后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制备所述第一配向层,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制备所述第
二配向层;同时,将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进行对位,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之间滴加液晶和框胶,形成所述液晶层31。
61.最后,将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贴合,得到所述显示面板100。
62.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低角度边缘倾角的内置微结构对应黄光制程来说难度较大(黄光制程制备的边缘倾角通常大于30
°
),使得低角度边缘倾角的内置微结构几乎无法一步成型。因此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二次光阻涂布方法制备的低角度边缘倾角的内置微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所述微结构的漫反射效果。
63.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光路图;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视角调节层24为半透过半反射膜层,所述半透过半反射膜层既能透过也能反射,所述半透过半反射膜层中透过入射光的比例与反射入射光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光学需求调节。
64.具体地,所述视角调节层24中的多个所述微结构能够改变背光模组发射的背光在所述视角调节层24处的反射方向。详细来讲,所述背光模组发射的第一背光l1经过所述金属层243反射后形成第一反射光l1
′
,所述背光模组发射的第二背光l2经过所述金属层243的开口2431后,一部分被漫反射后形成第二反射光l2
′
,另一部分透过所述微结构后出射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同时,外界环境光经过所述第二基板21反射至所述视角调节层24时,一部分环境光l3透过所述微结构入射至所述第一基板11,另一部分环境光l4经过所述金属层243后反射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形成第四反射光l4
′
。最后,所述第一反射光l1
′
与所述第二反射光l2
′
经过多次反射后最终会透过所述微结构后出射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
65.进一步地,所述视角调节层24能够反射一部分外界环境光,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在强光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显示效果;所述背光模组发射的部分背光经过所述视角调节层24后发生漫反射现象,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背光模组的光利用率。
66.针对当前技术的半透过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视角较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1,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24,其中,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第二倾角调节层242,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上述显示面板100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之间制备视角调节层24,且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第二倾角调节层242,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从而使所述第一基板11出射至所述微结构的部分出射光发生漫反射,使得上述视角调节层24可同时具备透射和漫反射的效果,进而使得该显示面板100在弱光和强光环境下均能呈现良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在增加了显示面板100的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的同时,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广视角显示。
67.实施例二
68.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与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相同或
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金属层243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微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正投影重合;
69.其中,所述金属层243的厚度范围在10nm至50nm之间。
70.具体地,当所述金属层243的厚度范围在10nm至50nm之间时,所述金属层243的反射率以及透过率均不为0,入射光线照射至所述金属层243后时,一部分入射光能透过所述金属层243,另一部分入射光被所述反射层反射出去。
71.进一步地,当所述金属层24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nm,所述金属层243的反射率过低,当所述金属层24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nm,所述金属层243的透射率过低。
72.针对当前技术的半透过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视角较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1,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24,其中,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第二倾角调节层242,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上述显示面板100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之间制备视角调节层24,且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第二倾角调节层242,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从而使所述第一基板11出射至所述微结构的部分出射光发生漫反射,使得上述视角调节层24可同时具备透射和漫反射的效果,进而使得该显示面板100在弱光和强光环境下均能呈现良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在增加了显示面板100的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的同时,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广视角显示。
73.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比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由于制备所述视角调节层24中的所述金属层243的膜厚要求较低且无需进行开口处理,能够减少一道光罩制程,从而使得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制程成本更低。
74.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终端主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组合为一体。所述终端设备在车载、手机、平板、电脑、室外广告屏及电视产品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与终端设备;该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1,所述第二基板21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侧还设置有视角调节层24,其中,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1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第二倾角调节层242,其中,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α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上述显示面板100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21之间制备视角调节层24,且所述视角调节层24包括多个微结构,所述微结构还包括第一倾角调节层241以及第二倾角调节层242,所述第二倾角调节层242的边缘倾角β小于所述第一倾角调节层241的边缘倾角α,从而使所述第一基板11出射至所述微结构的部分出射光发生漫反射,使得上述视角调节层24可同时具备透射和漫反射的效果,进而使得该显示面板100在弱光和强光环境下均能呈现良好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在增加了显示面板100的背光源的光利用率的同时,更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广视角显示。
7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与终端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