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电影 专利正文
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蓬勃发展,与以往手机单摄或者双摄不同的是,现在高端或者旗舰手机通常会配合使用多个镜头,包括大像面、超广角和长焦等,这些更高规格镜头的搭配极大地提高了手机镜头的成像能力和竞争优势。大像面镜头的分辨率更高,超薄化可以与智能手机实现更好的兼容,满足便携性,而传统的摄像镜头已经难于满足上述的要求了。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由摄像镜头的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其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3且imgh》7.5mm;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1.0。
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8之间满足:-1.0《f1234/f5678《0。
7.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之间满足:0.5《f12/f67《1.5。
8.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之间满足:-2.0《f2/f3+f8/f7《-1.0。
9.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0.5《f/f1-f/f6《1.5。
10.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大值vg满足:vg》70.0。
11.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p满足:vp《19.0。
12.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p与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g之间满足:np-ng》0。
13.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前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amin与摄像镜头中后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bmin之间满足:(vamin+vbmin)/2《19.0。
14.进一步地,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1/(r8/r7+r10/r9)《2.0。
15.进一步地,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1+r2)/(r3+r4)《1.5。
1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之间满足:1.0《et1/ct1+et2/ct2《2.0。
17.进一步地,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2之间满足:-0.5《et8/sag82《0。
18.进一步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0.8《ct6/sag62《-0.3。
19.进一步地,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之间满足:0.2《sag11/dt11《0.7。
20.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2《et4/(et3+et5)《0.7。
21.进一步地,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0.5《r12/r11+r13/r14《2.0。
22.进一步地,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5/r6《1.0。
23.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
2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一个为玻璃透镜,至少另一个为折射率大于1.60的塑料透镜。
2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由摄像镜头的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五透镜,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其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3;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8之间满足:-1.0《f1234/f5678《0;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
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1.0。
2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之间满足:0.5《f12/f67《1.5。
27.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之间满足:-2.0《f2/f3+f8/f7《-1.0。
28.进一步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0.5《f/f1-f/f6《1.5。
29.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大值vg满足:vg》70.0。
30.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p满足:vp《19.0。
31.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p与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g之间满足:np-ng》0。
32.进一步地,摄像镜头中前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amin与摄像镜头中后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bmin之间满足:(vamin+vbmin)/2《19.0。
33.进一步地,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1/(r8/r7+r10/r9)《2.0。
3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1+r2)/(r3+r4)《1.5。
35.进一步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之间满足:1.0《et1/ct1+et2/ct2《2.0。
36.进一步地,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2之间满足:-0.5《et8/sag82《0。
37.进一步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0.8《ct6/sag62《-0.3。
3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之间满足:0.2《sag11/dt11《0.7。
39.进一步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2《et4/(et3+et5)《0.7。
40.进一步地,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0.5《r12/r11+r13/r14《2.0。
41.进一步地,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5/r6《1.0。
4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
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
43.进一步地,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一个为玻璃透镜,至少另一个为折射率大于1.60的塑料透镜。
44.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摄像镜头的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其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3且imgh》7.5mm;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1.0。
45.通过将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像面,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和像质;而将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视场角,进而使摄像镜头具有更加宽广的成像范围,提高摄像镜头对物方信息的收集能力,同时有利于降低边缘视场的像差;通过将第六透镜设置成负屈折力,可以使摄像镜头得到更高的相对亮度,成像更加清晰,同时有利于摄像镜头的屈折力的合理分配,整体像差得到更好的校正,成像质量更高;通过将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使摄像镜头尺寸布局更加合理,实现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调整光线的出射角度,增加与芯片的匹配性,从而提升像质,实现高解像力的功效。通过将ttl/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超薄化,使摄像镜头与超薄电子设备更好的兼容,满足其便携性需求;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使摄像镜头拥有更高的像素和分辨率,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通过约束ct7/t78的范围,控制第七透镜的场曲贡献量,使摄像镜头整体场曲平衡在合理范围内。
附图说明
4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7.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图1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49.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0.图6至图8分别示出了图5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1.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0至图12分别示出了图9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3.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4至图16分别示出了图13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5.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8至图20分别示出了图17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7.图21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58.图22至图24分别示出了图21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59.图25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60.图26至图28分别示出了图25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1.图29示出了本发明的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62.图30至图32分别示出了图29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6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64.sto、光阑;e1、第一透镜;s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2、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2、第二透镜;s3、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4、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3、第三透镜;s5、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6、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4、第四透镜;s7、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8、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5、第五透镜;s9、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0、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6、第六透镜;s11、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2、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7、第七透镜;s13、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4、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8、第八透镜;s15、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6、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e9、滤波片;s17、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8、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9、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6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66.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67.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68.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69.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70.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状的且未界定该凸状的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状的;若透镜表面为凹状的且未界定该凹状的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状的。每个透镜靠近物侧的表面成为该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每个透镜靠近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在近轴区域的面形的判断可依据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r指近轴区域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状的,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状的;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状的,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状的。
7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镜头存在成像质量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
72.实施例一
73.如图1至图32所示,由摄像镜头的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其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3且imgh》7.5mm;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1.0。
74.通过将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像面,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和像质;而将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视场角,进而使摄像镜头具有更加宽广的成像范围,提高摄像镜头对物方信息的收集能力,同时有利于降低边缘视场的像差;通过将第六透镜设置成负屈折力,可以使摄像镜头得到更高的相对亮度,成像更加清晰,同时有利于摄像镜头的屈折力的合理分配,整体像差得到更好的校正,成像质量更高;通过将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使摄像镜头尺寸布局更加合理,实现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调整光线的出射角度,增加与芯片的匹配性,从而提升像质,实现高解像力的功效。通过将ttl/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超薄化,使摄像镜头与超薄电子设备更好的兼容,满足其便携性需求;通过控制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使摄像镜头拥有更高的像素和分辨率,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通过约束ct7/t78的范围,控制第七透镜的场曲贡献量,使摄像镜头整体场曲平衡在合理范围内。
75.优选地,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1.1《ttl/imgh《1.28。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0.9。
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8之间满足:-1.0《f1234/f5678《0。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对摄像镜头中各个透镜正负屈折力进行
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和加工性。优选地,-0.8《f1234/f5678《0.3。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之间满足:0.5《f12/f67《1.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使摄像镜头的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使用稳定性。优选地,0.6《f12/f67《1.3。
7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之间满足:-2.0《f2/f3+f8/f7《-1.0。通过将f2/f3+f8/f7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摄像镜头拥有较高像差的校正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控制结构的尺寸,避免光学横向镜头的屈折力过度集中。优选地,-1.8《f2/f3+f8/f7《-1.1。
79.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0.5《f/f1-f/f6《1.5。通过将f/f1-f/f6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屈折力,可以将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球差贡献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摄像镜头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8《f/f1-f/f6《1.4。
80.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大值vg满足:vg》70.0。通过约束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大值,控制玻璃透镜的色散较小,与其它透镜产生的色差进行平衡,使摄像镜头的像差得到充分校正,确保较好的成像品质。优选地,72《vg。
81.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p满足:vp《19.0。通过约束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合理分配塑料透镜的色散能力,使塑料透镜产生的色差与玻璃透镜相互平衡,摄像镜头的像差得到充分校正,得到较高的成像质量。优选地,vp《18.5。
82.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p与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g之间满足:np-ng》0。通过约束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与玻璃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的差值,使摄像镜头的色散能力得到合理的分配,轴向色差和倍率色差得到更好的校正;同时有利于塑料透镜和玻璃透镜的成型加工,进而提升摄像镜头的生产良率。优选地,np-ng》0.1。
83.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前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amin与摄像镜头中后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bmin之间满足:(vamin+vbmin)/2《19.0。通过约束前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与后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的比值在合理范围,使摄像镜头的尺寸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摄像镜头的加工性以及使用的稳定性,同时摄像镜头的色差得到更好的校正,确保更高的成像品质。优选地,(vamin+vbmin)/2《18.9。
84.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1/(r8/r7+r10/r9)《2.0。通过将1/(r8/r7+r10/r9)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弯曲程度,有利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注塑成型,进而提高摄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优选地,0.1《1/(r8/r7+r10/r9)《1.8。
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靠近光
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1+r2)/(r3+r4)《1.5。通过将(r1+r2)/(r3+r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弯曲程度,可以保证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特性。优选地,0.6《(r1+r2)/(r3+r4)《1.3。
8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之间满足:1.0《et1/ct1+et2/ct2《2.0。通过将et1/ct1+et2/ct2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与中心厚度比值,在保证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可以避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反射形成的鬼影。优选地,1.3《et1/ct1+et2/ct2《1.9。
87.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2之间满足:-0.5《et8/sag82《0。通过将et8/sag82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控制第八透镜的形状,保证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避免光线偏折角过大,有利于降低摄像镜头的敏感性。优选地,-0.48《et8/sag82《-0.1。
88.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0.8《ct6/sag62《-0.3。通过将ct6/sag62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控制第六透镜的弯曲程度,有利于第六透镜的注塑成型,提高生产良率。优选地,-0.7《ct6/sag62《-0.4。
8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之间满足:0.2《sag11/dt11《0.7。通过将sag11/dt11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第一透镜具有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降低第一透镜的敏感性,提高第一透镜的生产良率。优选地,0.3《sag11/dt11《0.6。
9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2《et4/(et3+et5)《0.7。通过将et4/(et3+et5)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使摄像镜头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组装良率,同时具有更好的使用稳定性。优选地,0.3《et4/(et3+et5)《0.6。
91.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0.5《r12/r11+r13/r14《2.0。通过将r12/r11+r13/r14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形状,保证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平衡摄像镜头产生的轴上像差。优选地,0.6《r12/r11+r13/r14《1.8。
9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5/r6《1.0。通过将r5/r6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约束第三透镜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的注塑成型,同时降低了第三透镜的敏感性。优选地,0.1《r5/r6《0.8。
9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
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通过将第二透镜和第八透镜设置成负屈折力的,可以使得摄像镜头支持的像面更大,也即同样的视场角可以得到更高的成像面,同时有利于摄像镜头相对亮度的提高,提升像面清晰度;通过将第三透镜设置成正屈折力,可以在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视场角的同时,光线能够在像侧面得到更好的汇聚;通过将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设置成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在加大通光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边缘视场的像差,有利于整个摄像镜头的屈折力合理分配,提升成像质量。
9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一个为玻璃透镜,至少另一个为折射率大于1.60的塑料透镜。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玻璃透镜以及至少一个折射率大于1.60的塑料透镜,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有利于更好的平衡摄像镜头的色差,校正摄像镜头的像差,从而提升摄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95.实施例二
96.如图1至图32所示,由摄像镜头的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其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ttl/imgh《1.3;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8之间满足:-1.0《f1234/f5678《0;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1.0。
97.通过将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像面,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和像质;而将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视场角,进而使摄像镜头具有更加宽广的成像范围,提高摄像镜头对物方信息的收集能力,同时有利于降低边缘视场的像差;通过将第六透镜设置成负屈折力,可以使摄像镜头得到更高的相对亮度,成像更加清晰,同时有利于摄像镜头的屈折力的合理分配,整体像差得到更好的校正,成像质量更高;通过将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使摄像镜头尺寸布局更加合理,实现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可以调整光线的出射角度,增加与芯片的匹配性,从而提升像质,实现高解像力的功效。通过将ttl/imgh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超薄化,使摄像镜头与超薄电子设备更好的兼容,满足其便携性需求。;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对摄像镜头中各个透镜正负屈折力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和加工性。通过约束ct7/t78的范围,控制第七透镜的场曲贡献量,使摄像镜头整体场曲平衡在合理范围内。
98.优选地,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ttl、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1.1《ttl/imgh《1.28。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之间满足:0.5《ct7/t78《0.9。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4与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f5678之间满足:-0.8《f1234/f5678《0.3。
9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之间满足:0.5《f12/f67《1.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使摄像镜头的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使用稳定性。优选地,0.6《f12/f67《1.3。
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之间满足:-2.0《f2/f3+f8/f7《-1.0。通过将f2/f3+f8/f7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摄像镜头拥有较高像差的校正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控制结构的尺寸,避免光学横向镜头的屈折力过度集中。优选地,-1.8《f2/f3+f8/f7《-1.1。
101.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0.5《f/f1-f/f6《1.5。通过将f/f1-f/f6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屈折力,可以将第一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球差贡献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摄像镜头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优选地,0.8《f/f1-f/f6《1.4。
102.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大值vg满足:vg》70.0。通过约束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大值,控制玻璃透镜的色散较小,与其它透镜产生的色差进行平衡,使摄像镜头的像差得到充分校正,确保较好的成像品质。优选地,72《vg。
103.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p满足:vp《19.0。通过约束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合理分配塑料透镜的色散能力,使塑料透镜产生的色差与玻璃透镜相互平衡,摄像镜头的像差得到充分校正,得到较高的成像质量。优选地,vp《18.5。
104.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p与摄像镜头中玻璃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ng之间满足:np-ng》0。通过约束塑料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与玻璃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值的差值,使摄像镜头的色散能力得到合理的分配,轴向色差和倍率色差得到更好的校正;同时有利于塑料透镜和玻璃透镜的成型加工,进而提升摄像镜头的生产良率。优选地,np-ng》0.1。
105.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中前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amin与摄像镜头中后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vbmin之间满足:(vamin+vbmin)/2《19.0。通过约束前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与后四片透镜的色散系数中的最小值的比值在合理范围,使摄像镜头的尺寸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摄像镜头的加工性以及使用的稳定性,同时摄像镜头的色差得到更好的校正,确保更高的成像品质。优选地,(vamin+vbmin)/2《18.9。
106.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9与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0《1/(r8/r7+r10/r9)《2.0。通过将1/(r8/r7+r10/r9)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弯曲程度,有利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注塑成型,进而提高摄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优选地,0.1《1/(r8/r7+r10/
r9)《1.8。
10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2、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4之间满足:0.5《(r1+r2)/(r3+r4)《1.5。通过将(r1+r2)/(r3+r4)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弯曲程度,可以保证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特性。优选地,0.6《(r1+r2)/(r3+r4)《1.3。
10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之间满足:1.0《et1/ct1+et2/ct2《2.0。通过将et1/ct1+et2/ct2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与中心厚度比值,在保证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可以避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反射形成的鬼影。优选地,1.3《et1/ct1+et2/ct2《1.9。
109.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2之间满足:-0.5《et8/sag82《0。通过将et8/sag82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控制第八透镜的形状,保证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避免光线偏折角过大,有利于降低摄像镜头的敏感性。优选地,-0.48《et8/sag82《-0.1。
110.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之间满足:-0.8《ct6/sag62《-0.3。通过将ct6/sag62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控制第六透镜的弯曲程度,有利于第六透镜的注塑成型,提高生产良率。优选地,-0.7《ct6/sag62《-0.4。
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之间满足:0.2《sag11/dt11《0.7。通过将sag11/dt11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第一透镜具有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降低第一透镜的敏感性,提高第一透镜的生产良率。优选地,0.3《sag11/dt11《0.6。
1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之间满足:0.2《et4/(et3+et5)《0.7。通过将et4/(et3+et5)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合理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使摄像镜头的结构更加合理,提高组装良率,同时具有更好的使用稳定性。优选地,0.3《et4/(et3+et5)《0.6。
113.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2、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14之间满足:0.5《r12/r11+r13/r14《2.0。通过将r12/r11+r13/r14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形状,保证良好可加工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平衡摄像镜头产生的轴上像差。优选地,0.6《r12/r11+r13/r14《1.8。
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0《r5/r6《1.0。通过将r5/r6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有效约束第三透镜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的注塑成型,同时降低了第三透镜的敏感性。
优选地,0.1《r5/r6《0.8。
11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六透镜,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为凹状的。通过将第二透镜和第八透镜设置成负屈折力的,可以使得摄像镜头支持的像面更大,也即同样的视场角可以得到更高的成像面,同时有利于摄像镜头相对亮度的提高,提升像面清晰度;通过将第三透镜设置成正屈折力,可以在使摄像镜头支持更大的视场角的同时,光线能够在像侧面得到更好的汇聚;通过将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设置成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设置为凹状的,可以在加大通光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边缘视场的像差,有利于整个摄像镜头的屈折力合理分配,提升成像质量。
1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至少一个为玻璃透镜,至少另一个为折射率大于1.60的塑料透镜。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玻璃透镜以及至少一个折射率大于1.60的塑料透镜,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有利于更好的平衡摄像镜头的色差,校正摄像镜头的像差,从而提升摄像镜头的成像品质。
117.可选地,上述摄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波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118.在本技术中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透镜,例如上述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屈折力、面形、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等,可有效增大摄像镜头的孔径、降低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摄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的摄像镜头还具有孔径大、视场角大。超薄、成像质量佳的优点,能够满足智能电子产品微型化的需求。
119.在本技术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120.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八片透镜。如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121.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透镜组的具体面型、参数的举例。
122.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例子一至例子八中的任何一个例子均适用于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
123.例子一
124.如图1至图4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一的摄像镜头。图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125.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
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12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127.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65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71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128.表1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29][0130]
[0131]
表1
[0132]
在例子一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133][0134]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例子一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a22、a24、a26、a28、a30。
[0135][0136][0137]
表2
[0138]
图2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
弧矢像面弯曲。图4示出了例子一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39]
根据图2至图4可知,例子一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0]
例子二
[0141]
如图5至图8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二的摄像镜头。在本例子及以下例子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例子一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42]
如图5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14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44]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68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8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145]
表3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6][0147]
表3
[0148]
表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二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49]
[0150][0151]
表4
[0152]
图6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7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示出了例子二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53]
根据图6至图8可知,例子二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4]
例子三
[0155]
如图9至图12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三的摄像镜头。图9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56]
如图9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15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
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58]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34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86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159]
表5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60][0161]
表5
[0162]
表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三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63]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8.5263e-052.1167e-04-2.7138e-041.9596e-04-9.4188e-052.9130e-05-5.7659e-06s2-2.7240e-032.7605e-03-2.6907e-031.7660e-03-7.7111e-042.2019e-04-3.8871e-05s3-6.5656e-034.5747e-03-3.9719e-033.5462e-03-2.4690e-031.2789e-03-4.6513e-04
s4-3.2834e-03-2.1919e-031.4065e-02-2.7819e-023.4381e-02-2.8505e-021.6373e-02s5-4.7958e-032.7102e-04-1.0777e-033.0733e-03-5.1904e-035.7063e-03-4.1926e-03s6-4.2960e-03-2.5988e-04-1.1171e-034.3540e-03-7.9476e-038.9419e-03-6.6232e-03s7-9.3131e-034.4678e-03-2.0754e-024.3125e-02-5.9230e-025.6358e-02-3.8219e-02s8-6.0598e-03-6.7354e-031.3850e-02-2.4174e-022.8449e-02-2.3132e-021.3279e-02s9-1.1490e-02-1.8269e-04-1.4897e-032.2983e-03-1.6847e-037.6435e-04-2.3734e-04s10-1.0639e-028.1533e-04-1.8141e-032.0413e-03-1.2167e-034.5151e-04-1.1154e-04s11-1.0995e-027.5246e-041.3046e-03-1.2478e-035.8351e-04-1.7498e-043.5732e-05s12-2.7915e-025.3932e-045.5383e-03-4.4944e-032.0714e-03-6.3595e-041.3532e-04s13-1.4948e-02-1.4026e-032.2631e-03-1.1093e-033.1912e-04-5.9877e-057.5863e-06s146.3296e-03-3.1689e-031.0396e-03-2.8891e-045.7094e-05-7.7275e-067.1087e-07s15-4.6150e-021.2157e-02-2.4998e-033.9356e-04-4.5604e-053.8140e-06-2.2706e-07s16-5.0301e-021.3630e-02-2.9861e-034.7993e-04-5.5110e-054.4697e-06-2.5490e-07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6.7456e-07-3.7924e-081.1595e-104.9373e-1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3.8069e-06-1.5780e-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1.1061e-04-1.4402e-051.6606e-072.4373e-07-3.3134e-081.4466e-090.0000e+00s4-6.5911e-031.8518e-03-3.5510e-044.4206e-05-3.2126e-061.0315e-070.0000e+00s52.1079e-03-7.2778e-041.6972e-04-2.5541e-052.2383e-06-8.6721e-080.0000e+00s63.3375e-03-1.1519e-032.6809e-04-4.0204e-053.5050e-06-1.3478e-070.0000e+00s71.8740e-02-6.6619e-031.7008e-03-3.0399e-043.6123e-05-2.5645e-068.2347e-08s8-5.4530e-031.6074e-03-3.3717e-044.9096e-05-4.7141e-062.6826e-07-6.8482e-09s95.2831e-05-8.5106e-069.7115e-07-7.4398e-083.4262e-09-7.1459e-110.0000e+00s101.8766e-05-2.1315e-061.5642e-07-6.6843e-091.2600e-100.0000e+000.0000e+00s11-5.0808e-064.9987e-07-3.2584e-081.2671e-09-2.2235e-110.0000e+000.0000e+00s12-2.0104e-052.0536e-06-1.3779e-075.4258e-09-8.1994e-11-1.6839e-126.0892e-14s13-6.5761e-073.8909e-08-1.5352e-093.8028e-11-5.0645e-131.8022e-152.0488e-17s14-4.4401e-081.8707e-09-5.1848e-118.8510e-13-7.7346e-159.3689e-182.4368e-19s159.5022e-09-2.7416e-105.2359e-12-6.0118e-143.0033e-168.8335e-19-1.2663e-20s161.0168e-08-2.7964e-105.1213e-12-5.7638e-143.1668e-167.7607e-20-6.7133e-21
[0164]
表6
[0165]
图10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1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示出了例子三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66]
根据图10至图12可知,例子三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7]
例子四
[0168]
如图13至图16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四的摄像镜头。图13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69]
如图13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170]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
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71]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9.34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10.33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172]
表7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73][0174][0175]
表7
[0176]
表8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四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77]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5.4380e-057.5858e-05-7.2987e-055.0819e-061.2076e-05-6.6077e-061.5080e-06s21.0767e-031.0268e-03-2.5061e-032.0533e-03-1.0423e-033.3545e-04-6.4406e-05
s3-1.9442e-031.7707e-03-7.6068e-04-3.8643e-049.8041e-04-7.5861e-043.2205e-04s4-4.2735e-038.2122e-046.3318e-03-1.4882e-022.0885e-02-1.9349e-021.2305e-02s5-8.0572e-032.1039e-03-4.2210e-038.9154e-03-1.2442e-021.2029e-02-8.1404e-03s6-5.9355e-031.4784e-042.2825e-03-8.2107e-031.5452e-02-1.7756e-021.3514e-02s7-1.1820e-02-2.0455e-033.9458e-03-1.0936e-021.9400e-02-2.3276e-021.9481e-02s8-1.1527e-02-9.0874e-043.2405e-03-9.2972e-031.3917e-02-1.3190e-028.5059e-03s9-1.4387e-024.4166e-03-3.7857e-031.6052e-035.7374e-05-4.5207e-042.6387e-04s10-1.3680e-024.4614e-03-2.9832e-031.0607e-031.5407e-05-1.9499e-049.6388e-05s11-1.0771e-023.3511e-03-2.6495e-032.6778e-03-2.0466e-039.7959e-04-3.0321e-04s12-2.4609e-028.4122e-055.1712e-03-3.2405e-031.0484e-03-2.1131e-042.8253e-05s13-1.3321e-02-1.0456e-027.6960e-03-2.8629e-036.6445e-04-1.0328e-041.1043e-05s141.0453e-02-1.5230e-027.1908e-03-2.0993e-034.0598e-04-5.4053e-055.0380e-06s15-5.2770e-03-3.9584e-031.2671e-03-1.1750e-04-1.0197e-053.6777e-06-4.2541e-07s16-9.1160e-03-8.6542e-042.7726e-04-1.3097e-05-3.8460e-067.7128e-07-6.9736e-08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1.7836e-071.0663e-08-5.4613e-103.2135e-11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6.6598e-06-2.8475e-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7.7110e-058.1440e-065.8731e-07-2.8572e-073.3036e-08-1.3854e-090.0000e+00s4-5.4552e-031.6840e-03-3.5485e-044.8654e-05-3.9122e-061.3992e-070.0000e+00s53.8726e-03-1.2852e-032.9061e-04-4.2566e-053.6212e-06-1.3264e-07-4.1975e-10s6-7.0354e-032.5223e-03-6.1294e-049.6485e-05-8.8804e-063.6305e-070.0000e+00s7-1.1576e-024.9069e-03-1.4717e-033.0469e-04-4.1367e-053.3106e-06-1.1825e-07s8-3.8555e-031.2427e-03-2.8347e-044.4723e-05-4.6408e-062.8484e-07-7.8305e-09s9-8.4659e-051.7352e-05-2.3339e-062.0021e-07-9.9558e-092.1867e-100.0000e+00s10-2.6032e-054.4857e-06-5.0600e-073.6168e-08-1.4706e-092.4227e-111.0667e-13s116.2578e-05-8.6721e-067.8852e-07-4.3632e-081.1613e-092.6877e-12-6.3224e-13s12-2.6174e-061.7825e-07-9.6087e-094.2091e-10-1.3868e-112.9884e-13-3.3208e-15s13-8.1547e-074.1106e-08-1.3778e-092.9673e-11-4.1263e-134.4575e-15-3.8706e-17s14-3.2930e-071.4921e-08-4.5420e-108.6496e-12-8.5302e-141.1793e-163.4991e-18s152.8158e-08-1.1789e-093.1572e-11-5.1402e-134.2671e-15-5.3473e-18-1.1363e-19s163.7970e-09-1.3316e-103.0182e-12-4.2109e-143.1068e-16-5.7789e-19-4.0799e-21
[0178]
表8
[0179]
图14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5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示出了例子四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80]
根据图14至图16可知,例子四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81]
例子五
[0182]
如图17至图20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五的摄像镜头。图17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83]
如图17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184]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
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85]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64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50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186]
表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87][0188][0189]
表9
[0190]
表10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五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91][0192][0193]
表10
[0194]
图18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9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示出了例子五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195]
根据图18至图20可知,例子五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6]
例子六
[0197]
如图21至图24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六的摄像镜头。图21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198]
如图21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
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19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200]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5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53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201]
表11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202][0203][0204]
表11
[0205]
表12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六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
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206][0207][0208]
表12
[0209]
图22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3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示出了例子六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210]
根据图22至图24可知,例子六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11]
例子七
[0212]
如图25至图28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七的摄像镜头。图25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213]
如图25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
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214]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215]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94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90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216]
表13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217][0218]
表13
[0219]
表14示出了可用于例子七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220][0221][0222]
表14
[0223]
图26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7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8示出了例子七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224]
根据图26至图28可知,例子七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25]
例子八
[0226]
如图29至图32所示,描述了本技术例子八的摄像镜头。图29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结构的示意图。
[0227]
如图29所示,摄像镜头由光线入射端至光线出射端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波片e9和成像面s19。
[0228]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为凸状的,第一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2为凹状的。第二透镜e2具负屈折力,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3为凸状的,第二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4为凹状的。第三透镜e3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5为凸状的,第三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6为凹状的。第四透镜e4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7为凹状的,第四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8为凸状的。第五透镜e5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9为凸状的,第五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0为凹状的。第六透镜e6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1为凸状的,第六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2为凹状的。第七透镜e7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3为凸状的,第七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4为凹状的。第八透镜e8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入射端的表面s15为凹状的,第八透镜靠近光线出射端的表面s16为凹状的。滤波片e9具有滤波片靠近光学入射端的表面s17和滤波片靠近光学出射端的表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229]
在本例子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99mm,摄像镜头的总长ttl为9.98mm以及像高imgh为8.17mm。
[0230]
表15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基本结构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焦距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231]
[0232]
表16示出了可用于例子八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例子一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233][0234][0235]
表16
[0236]
图30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31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32示出了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
[0237]
根据图30至图32可知,例子八所给出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238]
综上,例子一至例子八分别满足表17中所示的关系。
[0239][0240][0241]
表17
[0242]
表18给出了例子一至例子八的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8。
[0243]
实施例参数12345678f1(mm)9.099.209.469.288.218.169.179.33f2(mm)-26.24-27.43-32.39-26.26-37.22-36.92-29.75-28.45f3(mm)34.9235.0240.4230.9854.0454.2434.3034.13f4(mm)82.7088.5688.72-650.73-50.86-48.07424.69130.12f5(mm)-60.52-51.38-41.55-61.222134.28-553.88-48.51-47.20f6(mm)-99.29-94.50-65.53-638.46-41.96-85.28-82.85-150.61f7(mm)11.8511.299.5115.0311.1212.3011.1512.37f8(mm)-6.53-6.77-6.51-7.97-6.52-6.89-7.13-7.05f(mm)8.658.688.349.348.648.558.948.99ttl(mm)9.719.809.8610.339.509.539.909.98imgh(mm)8.178.178.178.178.178.178.178.17semi-fov(
°
)42.742.643.740.542.843.041.741.5f/epd1.841.851.742.002.002.001.901.92
[0244]
表18
[0245]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镜头。
[0246]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
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247]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248]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24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