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莴笋又称莴苣,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蔬菜,莴笋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大力发展莴笋食品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
3.鲜切食品具有食用方便的特点,且能够尽可能的保持自身的外观品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鲜切产品易产生褐变,会严重影响果蔬的感官品质;因此在鲜切莴笋时,需要防止鲜切莴笋发生褐变。
4.现有技术中,抑制鲜切果蔬发生褐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保鲜和综合保鲜,这些方法都能够实现抑制莴笋发生褐变,但是纵观这些鲜切莴笋的保鲜方法,采用食品保鲜剂对鲜切莴笋进行保鲜的研究是目前所稀缺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保鲜方法中,稀缺了采用食品保鲜剂对鲜切莴笋进行保鲜的研究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其组分分别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和水,其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2.0g/l-3.0g/l、1.0g/l-3.0g/l、1.5g/l-2.5g/l、0.02g/l-0.10g/l,溶剂为水。
7.优选的,褐变抑制剂组分分别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和水,其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2.5g/l、2.0g/l、2.0g/l、0.05g/l,溶剂为水。
8.一种如上所述的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
9.s1、制备抗坏血酸溶液:称取适量抗坏血酸用水溶解,得抗坏血酸溶液;
10.s2、制备l-半胱氨酸溶液:称取适量l-半胱氨酸于水中溶解,得l-半胱氨酸溶液;
11.s3、制备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称取适量异抗坏血酸钠于水中溶解,得异抗坏血酸钠溶液;
12.s4、制备纳米氧化锌溶液:称取适量纳米氧化锌用水溶解,得纳米氧化锌溶液;
13.s5、抑制剂的配制:将抗坏血酸溶液、l-半胱氨酸溶液、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
14.优选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15.s1、制备抗坏血酸溶液:称取适量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为2.5g/l,得抗坏血酸溶液;
16.s2、制备l-半胱氨酸溶液:称取适量l-半胱氨酸于水中溶解至l-半胱氨酸的质量浓度为2.0g/l,得l-半胱氨酸溶液;
17.s3、制备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称取适量异抗坏血酸钠于水中溶解至异抗坏血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0g/l,得异抗坏血酸钠溶液;
18.s4、制备纳米氧化锌溶液:称取适量纳米氧化锌用水稀释,利用超声波分三次进行超声处理,每次10min(40khz,120w,30℃),每次超声处理之间利用磁力搅拌器连续搅拌10min,最终得质量浓度为0.05g/l的纳米氧化锌溶液;
19.s5、抑制剂的配制:将抗坏血酸溶液、l-半胱氨酸溶液、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
20.如上所述的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在抑制鲜切莴笋褐变中的应用。
21.优选的,使用方法如下:
22.选择新鲜没有腐烂和霉变、大小基本一致的莴笋作为原料,将莴笋洗净削皮,然后手工或机械将莴笋切成厚度为4mm大小均匀的片状,用水漂洗干净,将鲜切的莴笋置于所述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中浸泡使用,浸泡时间为10min;浸泡完成后取出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的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
23.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24.1.本发明的抑制剂基于纳米氧化锌的优良性质,用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四种褐变抑制剂组合对鲜切莴笋进行处理,各组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使该抑制剂能够很好地抑制鲜切莴笋褐变,以解决鲜切莴笋易褐变而影响其外观品质的问题。
25.2.本发明的抑制剂中的纳米氧化锌相对于其他褐变抑制剂具有更好的抑制褐变的效果。
26.3.本发明的抑制剂中的l—半胱氨酸是一种还原剂,具有防止氧化和褐变的作用。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中抗坏血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失重率图;
29.图2为本发明中抗坏血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感官评价图;
30.图3为本发明中抗坏血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a*图;
31.图4为本发明中抗坏血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叶绿素含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中l-半胱氨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失重率图;
33.图6为本发明中l-半胱氨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感官评价图;
34.图7为本发明中l-半胱氨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a*图;
35.图8为本发明中l-半胱氨酸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叶绿素含量图;
36.图9为本发明中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失重率图;
37.图10为本发明中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感官评价图;
38.图11为本发明中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a*图;
39.图12为本发明中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叶绿素含量图;
40.图13为本发明中纳米氧化锌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失重率图;
41.图14为本发明中纳米氧化锌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感官评价图;
42.图15为本发明中纳米氧化锌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a*图;
43.图16为本发明中纳米氧化锌溶液浸泡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叶绿素含量图;
44.图17为本发明中正交实验各实验组浸泡鲜切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失重率图;
45.图18为本发明中正交实验各实验组浸泡鲜切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感官评价图;
46.图19为本发明中正交实验各实验组浸泡鲜切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a*图;
47.图20为本发明中正交实验各实验组浸泡鲜切莴笋切片贮藏8天的叶绿素含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实施例1:
50.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其组分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和水,其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2.0g/l-3.0g/l、1.0g/l-3.0g/l、1.5g/l-2.5g/l、0.02g/l-0.10g/l,溶剂为水。
51.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的最佳浓度及四者复配的适宜浓度,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保鲜剂正交试验方案见表2,试验表明:四者复配使用,通过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具有很好的抑制鲜切莴笋褐变的作用。
52.单因素实验
53.1.1抗坏血酸处理
54.选择鲜切莴笋作为实验材料。样品处理前先将一次性餐盒用75%乙醇溶液擦拭盒内侧,晾干备用。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红现象的莴笋使用自来水洗净。将莴笋去皮后切割成4mm厚的鲜切莴笋片,将莴笋片分别置于0.5、1.0、1.5、2.0、2.5g/l的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泡10min,用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取出后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于第8天测其失重率、感官评价、a*值、叶绿素含量,初步确定各浓度抗坏血酸溶液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以及最佳浓度。
55.1.2 l-半胱氨酸处理
56.莴笋的鲜切处理同1.1。将鲜切的莴笋片置于0.5、1.0、1.5、2.0、2.5g/l的l-半胱氨酸溶液中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后续处理与测定的指标参见1.1。
57.1.3异抗坏血酸钠处理
58.莴笋的鲜切处理同1.1。将鲜切的莴笋片置于1.0、1.5、2.0、2.5、3.0g/l的异抗坏
血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后续处理与测定的指标参见1.1。
59.1.4纳米氧化锌处理
60.莴笋的鲜切处理同1.1。将鲜切的莴笋片置于0.01、0.03、0.05、0.07、0.09g/l的纳米氧化锌溶液中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后续处理与测定的指标参见1.1。
61.正交实验
62.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到的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最佳浓度,设计正交实验。
63.鲜切莴笋的加工、包装及贮藏过程见1.1。按照正交设计表中试验组规定各试剂的浓度配置复合保鲜液。第8天时测其失重率、感官评价、a*值、叶绿素含量四个指标筛选出防止鲜切莴笋褐变效果最优的一组复合保鲜液配比。
64.表1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065][0066]
表2保鲜剂正交试验方案
[0067][0068]
复合验证实验
[0069]
根据正交实验确定的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最佳浓度配比,进行复合验证实验。
[0070]
样品处理:用2.0g/l抗坏血酸+1.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0.07g/l纳米氧化锌按照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所得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莴笋片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鲜切莴笋的加工、包装及贮藏过程为:莴笋样品处
理前先将一次性餐盒用75%乙醇溶液擦拭盒内侧,晾干备用。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红现象的莴笋使用自来水洗净。将莴笋去皮后切割成4mm厚的鲜切莴笋片。将莴笋片置于上述复合保鲜剂溶液中浸泡10min,用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取出后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于第8天测其失重率、感官评价、a*值、叶绿素含量四个指标,验证该复配保鲜液配比浓度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感官评定标准见表3。
[0071]
表3感官评价标准
[0072][0073]
试验结果:
[0074]
在莴笋鲜切加工处理后,低温储藏过程中,失重率是衡量果蔬含水量的重要指标。由图1可知,抗坏血酸浓度不同抑制鲜切莴笋失水率不同。在低温贮藏8天时,用浓度1.5、2.0g/l的抗坏血酸浸泡莴笋切片能起到延缓莴笋切片失水的作用,其中2.0g/l延缓效果最优。
[0075]
鲜切莴笋在贮藏过程中其品质会降低,感官评价也会相应降低。由图2可知,抗坏血酸浓度不同对提高鲜切莴笋切片感官评价效果不同。在低温贮藏8天时,2.0g/l抗坏血酸处理的鲜切莴笋感官评价最高,而0.5g/l的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莴笋感官评价并不起作用,感官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接近。
[0076]
根据鲜切莴笋切片的要求a*值是越低越好。由图3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0.5g/l、1.0g/l、1.5g/l、2.0g/l、2.5g/l的抗坏血酸处理分别将莴笋切片的a*值降低了29.3%,48.8%,55.4%,60.1%,57%。说明抗坏血酸浸泡鲜切莴笋切片能有效的抑制切片表面发生褐变。
[0077]
低温储藏过程中鲜切莴笋一直保持脆绿的颜色口感是保鲜处理的最终目的。由图4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2.0g/l的抗坏血酸处理下鲜切莴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相较于其他抗坏血酸浓度处理鲜切莴笋片品质更好,更为脆绿。
[0078]
在莴笋鲜切加工处理后,低温储藏过程中,失重率是衡量果蔬含水量的重要指标。
由图5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用浓度1.5g/l、2.0g/l的l-半胱氨酸浸泡莴笋切片均能起到延缓莴笋切片失水的作用,其中1.5g/l延缓效果最优。
[0079]
鲜切莴笋在贮藏过程中其品质会降低,感官评价也会相应降低。由图6可知,l-半胱氨酸浓度不同对提高鲜切莴笋切片感官评价的效果也不同。在低温贮藏8天时,1.5g/ll-半胱氨酸处理的鲜切莴笋感官评价最高,而0.5g/l的l-半胱氨酸处理对鲜切莴笋感官评价影响不大,感官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接近。
[0080]
从图7可知,不同浓度的l-半胱氨酸浸泡鲜切莴笋均能提高切片表面色泽。在低温贮藏8天时,各浓度的l-半胱氨酸处理对莴笋切片的a*值影响基本相近,其中1.5g/ll-半胱氨酸保持切片表面色泽效果最优。
[0081]
低温储藏过程中鲜切莴笋一直保持脆绿的颜色口感是保鲜处理的最终目的。由图8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1.5g/l的l-半胱氨酸处理下鲜切莴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相较于其他l-半胱氨酸浓度处理的鲜切莴笋片品质更好,更为脆绿。
[0082]
在莴笋鲜切加工处理后,低温储藏过程中,失重率是衡量果蔬含水量的重要指标。由图9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用浓度2.0g/l的异抗坏血酸钠浸泡莴笋切片对延缓莴笋切片失水的作用最优。
[0083]
鲜切莴笋在贮藏过程中其品质会降低,感官评价也会相应降低。由图10可知,不同浓度的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鲜切莴笋均能提高莴笋切片感官评价。在低温贮藏8天时,2.0g/l异抗坏血酸钠处理的鲜切莴笋感官评价最高。
[0084]
从图11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用浓度2.0g/l、2.5g/l的异抗坏血酸钠浸泡莴笋切片均能起到提高切片表面色泽的作用,其中2.0g/l提高效果最优,1.0g/l异抗坏血酸钠处理与对照组相比较对莴笋切片的a*值影响基本相近。
[0085]
低温储藏过程中鲜切莴笋一直保持脆绿的颜色口感是保鲜处理的最终目的。由图12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2.0g/l的异抗坏血酸钠处理下鲜切莴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相较于异抗坏血酸钠其他浓度处理的鲜切莴笋片的品质更好,更为脆绿。
[0086]
在莴笋鲜切加工处理后,低温储藏过程中,失重率是衡量果蔬含水量的重要指标。由图13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用浓度0.07g/l、0.09g/l的纳米氧化锌浸泡莴笋切片能起到延缓莴笋切片失水的作用,相较来说0.07g/l延缓效果最优。
[0087]
鲜切莴笋在贮藏过程中其品质会降低,感官评价也会相应降低。由图14可知,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锌溶液浸泡鲜切莴笋均能提高莴笋切片的感官评价。在低温贮藏8天时,结果与失重率相似,浓度0.07g/l、0.09g/l的纳米氧化锌浸泡莴笋切片对感官评价的提高效果相似,相较来说0.07g/l对于感官评价的提高效果最优。
[0088]
从图15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不同浓度的纳米氧化锌溶液浸泡鲜切莴笋均能提高莴笋切片的a*值,其中浓度0.07g/l的纳米氧化锌浸泡鲜切莴笋对莴笋切片表面色泽的提高效果最优,而0.01g/l、0.03g/l和0.05g/l的纳米氧化锌处理对莴笋切片a*值的影响基本相近。
[0089]
低温储藏过程中鲜切莴笋一直保持脆绿的颜色口感是保鲜处理的最终目的。由图16可知,在低温贮藏8天时,0.07g/l的纳米氧化锌处理下鲜切莴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相较于纳米氧化锌其他浓度处理的鲜切莴笋片的品质更好,更为脆绿。
[0090]
不同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切片褐变的影响及结果见表4。
[0091]
不同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切片褐变的结果分析见表5。
[0092]
表4保鲜剂正交试验结果
[0093][0094]
表5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0095][0096]
由表4可知,在9组正交试验中,第九组相对于其余组抑制褐变效果最好。四种保鲜剂组合后抑制褐变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因素保鲜剂处理。
[0097]
由表5可知,从失重率指标来看,对因素a而言,k3<k2<k1,抗坏血酸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0g/l;对因素b而言,k3<k2<k1,l-半胱氨酸2.0g/l实验结果平
均值大于1.0、1.5g/l;对因素c而言,k3<k2<k1,异抗坏血酸钠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0g/l;对因素d而言,k1<k2<k3,纳米氧化锌0.0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0.07g/l、0.09g/l;因为失重率越低越好,所以选择抗坏血酸2.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纳米氧化锌0.05g/l为复合保鲜剂浓度。
[0098]
由表5可知,从感官评价指标来看,对因素a而言,k2<k3=k1,抗坏血酸1.5、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2.0g/l;对因素b而言k1<k2<k3,l-半胱氨酸2.0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0g/l、1.5g/l,;对因素c而言,k1<k2<k3,异抗坏血酸钠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0g/l;对因素d而言,k2=k3<k1,纳米氧化锌0.0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0.07g/l、0.09g/l;因为感官评价越高越好,所以选择抗坏血酸2.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纳米氧化锌0.05g/l为复合保鲜剂浓度。
[0099]
由表5可知,从a*值指标来看,对因素a而言,k3<k1<k2,抗坏血酸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0g/l;对因素b而言,k3<k2<k1,l-半胱氨酸2.0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0g/l、1.5g/l;对因素c而言,k3<k2<k1,异抗坏血酸钠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0g/l;对因素d而言,k1<k3<k2,纳米氧化锌0.0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0.07g/l、0.09g/l;因为a*值越低越好,所以选择抗坏血酸2.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纳米氧化锌0.05g/l为复合保鲜剂浓度。
[0100]
由表5可知,从叶绿素含量指标来看,对因素a而言,k2<k1<k3,抗坏血酸2.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0g/l;对因素b而言,k1<k2<k3,l-半胱氨酸2.0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0g/l、1.5g/l;对因素c而言,k3<k1<k2,异抗坏血酸钠2.0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1.5g/l、2.5g/l;对因素d而言,k3<k2<k1,纳米氧化锌0.05g/l实验结果平均值大于0.07g/l、0.09g/l;因为叶绿素含量越高越好,所以选择抗坏血酸2.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纳米氧化锌0.05g/l为复合保鲜剂浓度。
[0101]
对于鲜切莴笋来说,失重率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图17可知,正交实验不同实验处理组对于鲜切莴笋失重率的影响均不相同。在贮藏第8天时,正交实验的第五组复合保鲜剂和第九组复合保鲜剂处理组的失重率相近且均低于空白对照组,比较来说第九组复合保鲜剂(即本发明抑制剂)对鲜切莴笋失水的抑制作用最佳,失重率降低了29.52%。
[0102]
鲜切莴笋在贮藏期间,其品质会降低,故而本发明选择贮藏第8天对莴笋切片进行感官评价。由图18可知,正交实验不同实验处理组浸泡过的鲜切莴笋感官评价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基本高于20分,而空白对照组在16左右,处于感官不能接受状态,不具有销售价值。第三、五和九组复合保鲜剂对鲜切莴笋感官评价的提高最为显著,而第四组复合保鲜剂相对于其它组别复合保鲜剂对于鲜切莴笋感官评价的提高偏小;其中第九组复合保鲜剂(即本发明抑制剂)对鲜切莴笋感官评价的提高效果最佳,感官评价提高了33.33%。
[0103]
由图19可知,在贮藏第8天时,正交实验不同实验处理组浸泡过的鲜切莴笋表面脆绿色泽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第九组复合保鲜剂(即本发明抑制剂)对鲜切莴笋a*值的提高效果最佳,说明本发明抑制剂对莴笋切片a*值影响效果显著,明显高于单因素保鲜剂及正交实验其他实验组。
[0104]
由图20可知,在贮藏第8天时,第九组复合保鲜剂(即本发明抑制剂)对鲜切莴笋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显著提高效果。用本发明抑制剂处理过的鲜切莴笋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37.98%。
[0105]
实施例2:
[0106]
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其组分为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和水,其质量浓度依次为: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纳米氧化锌0.05g/l,溶剂为水。
[0107]
用2.0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0.05g/l纳米氧化锌按照体积比为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所得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莴笋片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鲜切莴笋的加工、包装及贮藏过程为:莴笋样品处理前先将一次性餐盒用75%乙醇溶液擦拭盒内侧,晾干备用。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红现象的莴笋使用自来水洗净。将莴笋去皮后切割成4mm厚的鲜切莴笋片。将莴笋片置于上述复合保鲜剂溶液中浸泡10min,用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取出后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于第8天测其失重率、感官评价、a*值、叶绿素含量四个指标,验证该复配保鲜液配比浓度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
[0108]
实施例3:
[0109]
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其组分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纳米氧化锌和水,其质量浓度依次为:抗坏血酸2.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纳米氧化锌0.05g/l,溶剂为水。
[0110]
用2.5g/l抗坏血酸+2.0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0.05g/l纳米氧化锌按照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所得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莴笋片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鲜切莴笋的加工、包装及贮藏过程为:莴笋样品处理前先将一次性餐盒用75%乙醇溶液擦拭盒内侧,晾干备用。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红现象的莴笋使用自来水洗净。将莴笋去皮后切割成4mm厚的鲜切莴笋片。将莴笋片置于上述复合保鲜剂溶液中浸泡10min,用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取出后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于第8天测其失重率、感官评价、a*值、叶绿素含量四个指标,验证该复配保鲜液配比浓度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
[0111]
对比例1:
[0112]
一种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其组分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异抗坏血酸钠和水,其质量浓度依次为:抗坏血酸2.5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2.0g/l,溶剂为水。
[0113]
用2.5g/l抗坏血酸+2.0g/ll-半胱氨酸+2.0g/l异抗坏血酸钠按照体积比为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所得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莴笋片浸泡10min,以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鲜切莴笋的加工、包装及贮藏过程为:莴笋样品处理前先将一次性餐盒用75%乙醇溶液擦拭盒内侧,晾干备用。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红现象的莴笋使用自来水洗净。将莴笋去皮后切割成4mm厚的鲜切莴笋片。将莴笋片置于上述复合保鲜剂溶液中浸泡10min,用蒸馏水浸泡10min作为对照组。取出后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于第8天测其失重率、感官评价、a*值、叶绿素含量四个指标,验证该复配保鲜液配比浓度对鲜切莴笋的保鲜效果。
[0114]
贮藏第8天时实施例2、3和对比例1鲜切莴笋的处理相关指标的比较表见表6。
[0115]
从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3的效果》实施例2》对比例1。
[0116]
表6贮藏第8天各实施例的马铃薯的处理相关指标的比较表
[0117]
相关指标对比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失重率(%)3.2172.6532.487感官评价(分)222425a*值-2.58-3.86-4.38叶绿素含量(mg/100g fw)3.0333.7183.899
[0118]
本发明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
[0119]
s1、制备抗坏血酸溶液:称取适量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为2.5g/l,得抗坏血酸溶液;
[0120]
s2、制备l-半胱氨酸溶液:称取适量l-半胱氨酸于水中溶解至l-半胱氨酸的质量浓度为2.0g/l,得l-半胱氨酸溶液;
[0121]
s3、制备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称取适量异抗坏血酸钠于水中溶解至异抗坏血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0g/l,得异抗坏血酸钠溶液;
[0122]
s4、制备纳米氧化锌溶液:称取适量纳米氧化锌用水稀释,利用超声波分三次进行超声处理,每次10min(40khz,120w,30℃),每次超声处理之间利用磁力搅拌器连续搅拌10min,最终得质量浓度为0.05g/l的纳米氧化锌溶液;
[0123]
s5、抑制剂的配制:将抗坏血酸溶液、l-半胱氨酸溶液、异抗坏血酸钠溶液、纳米氧化锌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混匀后即得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
[0124]
本发明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在抑制鲜切莴笋褐变中的应用,其在应用时,使用方法如下:
[0125]
选择新鲜没有腐烂和霉变、大小基本一致的莴笋作为原料,将莴笋洗净削皮,然后手工或机械将莴笋切成厚度为4mm大小均匀的片状,用水漂洗干净,将鲜切的莴笋置于所述鲜切莴笋褐变抑制剂中浸泡使用,浸泡时间为10min。浸泡完成后取出用干净纱布去除表面水分,使用材料为聚乙烯(pe)的一次性密封塑料袋包装(确保每片莴笋之间不接触),放入4℃冰箱中储存。
[01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