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2.焦炉炉体主要由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斜道和炉顶区组成,其中斜道位于蓄热室的上部、燃烧室的下部,是连通蓄热室和燃烧室的通道,蓄热室中的空气和煤气经过斜道进入到燃烧室的立火道中燃烧。
3.复热式焦炉可以采用高热值的焦炉煤气加热,也可以采用低热值的高炉煤气或混合煤气加热。采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对应同一燃烧室的2个蓄热室同时进助燃空气;采用高炉煤气加热时,一个蓄热室进助燃空气,一个蓄热室进高炉煤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需要转换煤气加热方式时,焦炉内部的气体流动途径改变,相应的,各处吸力及压力都会改变,此时可以通过改变立火道底部的斜道口开度或改变其开闭状态,实现焦炉内部压力及气体流量的调节。
4.焦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的调节精度直接关系到焦炭成熟的好坏,目前,大多采用钩具增减调节砖的方式来粗略改变斜道口的气流通道截面积,进而改变加热煤气流量和加热制度,缺点是无法精确、定量地调节气体流量,因此加热制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影响焦炉的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设置可翻转的调节砖,通过自立火道上方看火孔伸入的调节工具,利用跷跷板原理,改变调节砖的位置状态,进而准确地调节斜道口的气流通道截面积和气体流量,保持焦炉加热制度,保证稳定生产。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砖及调节砖槽;所述调节砖槽设于斜道口的一侧或两侧,调节砖槽是与调节砖相配合的斜槽,且远离斜道口一端的槽底向斜道口顶部砌体的内下方倾斜,调节砖槽与斜道口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支点梁;所述调节砖的中部担设在支点梁上,并能够绕支点梁转动;通过自看火孔伸入的调节工具压动调节砖对应斜道口的一端或对应调节砖槽的一端时,调节砖将绕支点梁转动;当调节砖的对应端落到调节砖槽中时,另一端抬起,斜道口处于打开状态;当调节砖的对应端落到斜道口上方时,能够将斜道口覆盖。
8.所述调节砖为长方体结构;调节砖的长度大于斜道口对应方向长度的2倍,调节砖槽的最底端与支点梁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砖对应方向长度的1/2。
9.所述支点梁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且对应端与调节砖槽的底面平滑过渡;支点梁与对应位置的斜道口顶部砌体为一体结构。
10.所述调节砖的顶部在对应斜道口的一端设斜凹槽一,在对应调节砖槽的一端设斜凹槽二;斜凹槽一和斜凹槽二对称设置,并且靠近调节砖外边缘一端的槽深大于靠近调节
砖中部的槽深。
11.所述斜凹槽一、斜凹槽二的底面为平面或向下弯曲的弧面。
12.所述调节砖槽的宽度为调节砖的宽度+(2~10)mm。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便捷,效果明显;
15.2)利用调节工具施力翻转调节砖的方式改变斜道口的开闭,改变了传统调节方式勾取调节砖的不方便,能够快速精确的改变焦炉斜道口气体流通的截面积,进而达到调节斜道口气体流量和焦炉压力的目的,保持焦炉加热制度和生产的稳定。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斜道口关闭状态示意图(剖视)。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斜道口打开状态示意图(剖视)。
19.图中:1.斜道口 2.调节砖槽 3.调节砖 31.斜凹槽一 32.斜凹槽二 4.支点梁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砖3及调节砖槽2;所述调节砖槽2设于斜道口1的一侧或两侧,调节砖槽2是与调节砖3相配合的斜槽,且远离斜道口1一端的槽底向斜道口顶部砌体的内下方倾斜,调节砖槽2与斜道口1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支点梁4;所述调节砖3的中部担设在支点梁4上,并能够绕支点梁4转动;通过自看火孔伸入的调节工具压动调节砖3对应斜道口1的一端或对应调节砖槽2的一端时,调节砖3将绕支点梁4转动;当调节砖3的对应端落到调节砖槽2中时,另一端抬起,斜道口1处于打开状态;当调节砖3的对应端落到斜道口1上方时,能够将斜道口1覆盖。
22.所述调节砖3为长方体结构;调节砖3的长度大于斜道口1对应方向长度的2倍,调节砖槽2的最底端与支点梁4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砖3对应方向长度的1/2。
23.所述支点梁4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且对应端与调节砖槽2的底面平滑过渡;支点梁4与对应位置的斜道口顶部砌体为一体结构。
24.所述调节砖3的顶部在对应斜道口1的一端设斜凹槽一31,在对应调节砖槽2的一端设斜凹槽二32;斜凹槽一31和斜凹槽二32对称设置,并且靠近调节砖3外边缘一端的槽深大于靠近调节砖3中部的槽深。
25.所述斜凹槽一31、斜凹槽二32的底面为平面或向下弯曲的弧面。
26.所述调节砖槽2的宽度为调节砖3的宽度+(2~10)mm。
27.需要对焦炉的斜道口1进行调节时,通过自对应立火道上方看火孔伸入的调节工具进行操作,调节工具采用调节杆即可,调节杆与调节砖3接触的一端可设球状触点。根据需要,用调节工具压动调节砖3对应斜道口1的一端或对应调节砖槽2的一端,调节工具的施力点位于调节砖3的斜凹槽一31或斜凹槽二32中。在调节工具作用下,调节砖3将绕支点梁4转动,当调节砖3的对应端落到调节砖槽2中时,另一端抬起,斜道口1处于打开状态;当调节砖3的对应端落到斜道口1上方时,能够将斜道口1覆盖;通过调节砖3的不同状态改变斜道
口1气通通道的截面积,从而实现调节焦炉内部气体流量和压力的目的。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砖及调节砖槽;所述调节砖槽设于斜道口的一侧或两侧,调节砖槽是与调节砖相配合的斜槽,且远离斜道口一端的槽底向斜道口顶部砌体的内下方倾斜,调节砖槽与斜道口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支点梁;所述调节砖的中部担设在支点梁上,并能够绕支点梁转动;通过自看火孔伸入的调节工具压动调节砖对应斜道口的一端或对应调节砖槽的一端时,调节砖将绕支点梁转动;当调节砖的对应端落到调节砖槽中时,另一端抬起,斜道口处于打开状态;当调节砖的对应端落到斜道口上方时,能够将斜道口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砖为长方体结构;调节砖的长度大于斜道口对应方向长度的2倍,调节砖槽的最底端与支点梁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砖对应方向长度的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梁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并且对应端与调节砖槽的底面平滑过渡;支点梁与对应位置的斜道口顶部砌体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砖的顶部在对应斜道口的一端设斜凹槽一,在对应调节砖槽的一端设斜凹槽二;斜凹槽一和斜凹槽二对称设置,并且靠近调节砖外边缘一端的槽深大于靠近调节砖中部的槽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凹槽一、斜凹槽二的底面为平面或向下弯曲的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砖槽的宽度为调节砖的宽度+2~1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炉斜道口调节结构,包括调节砖及调节砖槽;所述调节砖槽设于斜道口的一侧或两侧,调节砖槽与斜道口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支点梁;斜道口调节时,通过自对应立火道上方看火孔伸入的调节工具进行操作,根据需要,用调节工具压动调节砖对应斜道口的一端或对应调节砖槽的一端,调节砖将绕支点梁转动,当调节砖的对应端落到调节砖槽中时,另一端抬起,斜道口处于打开状态;当调节砖的对应端落到斜道口上方时,能够将斜道口覆盖;通过调节砖的不同状态改变斜道口气通通道的截面积,从而实现调节焦炉内部气体流量和压力的目的。的。的。


技术研发人员:耿宁 杨俊峰 韩龙 肖长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5
技术公布日: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