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循环气体环保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干熄焦工艺中,为了保持干熄焦循环气体的总平衡,需对部分循环气体进行放散。一般情况下,循环风机后的循环气体约180℃,经副省煤器换热后,温度降为130~135℃,经副省煤器处理后的大部分循环气体进入干熄炉冷却焦炭,一部分进入旁通管,一部分进入放散管外排进入干熄焦地面除尘站。
3.在一般的正常生产时,干熄焦循环气体放散气是经由管路送入除尘地面站等处理场所,以干法除尘或其他方式进行除尘处理后,将剩余气体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中。虽然现阶段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满足基本的工艺需求,但除尘处理后的气体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考虑到常规干熄焦循环气体放散气中的成分体积分数大体为:h2<1%,ch4<1%,co=3~4%,co2=6~15%,n2=72~83%,o2<0.02%,直接将除尘后的气体排放至大气环境是会造成一定的可燃气体浪费,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
4.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干熄焦循环气体放散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对其加以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该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干熄焦循环气体放散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对其加以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包括沿气流方向连通于副省煤器下游的放散气管路,所述放散气管路的下游连通有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的下游连通有与高炉煤气总管路相连通的汇流管路。
7.优选地,所述放散气管路与所述除尘设备之间连通有加压输送设备。
8.优选地,所述放散气管路与所述加压输送设备之间连通有能够控制气体流量及管路通断的主控制阀。
9.优选地,所述放散气管路的下游还连通有与除尘地面站连通的备用管路,所述备用管路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气体流量及管路通断的备用控制阀。
10.优选地,所述加压输送设备为引风机。
11.优选地,所述除尘设备为干法除尘设备。
12.优选地,所述干法除尘设备为布袋除尘器。
13.优选地,所述副省煤器上游连通有二次除尘器,所述副省煤器的下游沿气流方向顺次连通有干熄炉和一次除尘器,所述一次除尘器沿气流方向位于所述二次除尘器的上游。
14.优选地,所述二次除尘器与所述副省煤器之间连通有循环风机。
15.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其工作运行过程中,自副省煤器内排出的放散气经由放散气管路通入除尘设备内,由除尘设备对放散气进行除尘处理后,去除了大部分粉尘杂质的放散气排出除尘设备并经由汇流管路通入外部的高炉煤气总管内,由于除尘处理后的放散气内气体成分与高炉煤气的气体成分基本一致,使得放散气可以汇集至高炉煤气的主管道内一并处理,尤其是可以对放散气及高炉煤气中的co气体及ch4气体等可燃气体进行回收利用,这些可燃气体回收并加以燃烧利用后生成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可燃气体直接排放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大幅提高干熄焦系统中放散气的回收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放散气管路与所述除尘设备之间连通有加压输送设备。放散气输送过程中,由放散气管路输送而来的气体可以经由加压输送设备的可靠加压,以克服高炉煤气总管路处的气体压力,以便放散气能够经由除尘设备而顺畅高效地输入高炉煤气总管路内,保证放散气流通效率和设备运行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
20.10

副省煤器;
21.11

放散气管路;
22.111

主控制阀;
23.12

除尘设备;
24.13

汇流管路;
25.14

加压输送设备;
26.20

除尘地面站;
27.21

备用管路;
28.211

备用控制阀;
29.30

二次除尘器;
30.40

干熄炉;
31.50

一次除尘器;
32.60

循环风机;
33.70

高炉煤气总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该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
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干熄焦循环气体放散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对其加以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3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6.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包括沿气流方向连通于副省煤器10下游的放散气管路11,所述放散气管路11的下游连通有除尘设备12,所述除尘设备12的下游连通有与高炉煤气总管路70相连通的汇流管路13。
38.所述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工作运行过程中,自副省煤器10内排出的放散气经由放散气管路11通入除尘设备12内,由除尘设备12对放散气进行除尘处理后,去除了大部分粉尘杂质的放散气排出除尘设备12并经由汇流管路13通入外部的高炉煤气总管内,由于除尘处理后的放散气内气体成分与高炉煤气的气体成分基本一致,使得放散气可以汇集至高炉煤气的主管道内一并处理,尤其是可以对放散气及高炉煤气中的co气体及ch4气体等可燃气体进行回收利用,这些可燃气体回收并加以燃烧利用后生成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可燃气体直接排放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大幅提高干熄焦系统中放散气的回收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39.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的工况需求,实际操作时,经由除尘设备12除尘处理后,放散气中的含尘量能够从1g/nm3降低到5mg/nm3,以便达到高炉煤气的含尘量要求。当然,该除尘设备12的除尘效果并不局限于上述参数,实际应用中因工况环境不同和设备实际性能差异,除尘效果和相应含尘量等参数也会存在一定区别,但原则上,应以除尘处理后的放散气中含尘量能够符合高炉煤气的含尘量标准为宜。
40.进一步地,放散气管路11与所述除尘设备12之间连通有加压输送设备14。放散气输送过程中,由放散气管路11输送而来的气体可以经由加压输送设备14的可靠加压,以克服高炉煤气总管路70处的气体压力,以便放散气能够经由除尘设备12而顺畅高效地输入高炉煤气总管路70内,保证放散气流通效率和设备运行效果。
41.更进一步地,加压输送设备14为引风机。不难看出,实际应用中,引风机的进风口与放散气管路11连接,而引风机的排风口与除尘设备12连接,该引风机能够进一步提高放散气的流通效率,优化管路内部气体压力,保证放散气能够顺畅高效地输送至下游除尘设备12以及高炉煤气总管路70内,保证放散气处理效率。
42.具体地,放散气管路11与加压输送设备14之间连通有能够控制气体流量及管路通断的主控制阀111。依据管路承载能力及上下游气体环境的需求,可以通过主控制阀111对放散气管路11通入加压输送设备14内的放散气流量进行合理控制,如遇到管路破损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对相关管路和设备进行检修或调整时,可以通过主控制阀111将放散气管路11与加压输送设备14间的气体输送通路直接截断,待相关管路和设备重新启用后,再开启主控制阀111,以便将相应的气体输送通路重新导通,保证所述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43.更具体地,放散气管路11的下游还连通有与除尘地面站20连通的备用管路21,备用管路21上设置有能够控制气体流量及管路通断的备用控制阀211。一般工况下,备用控制
阀211处于关闭状态,以阻断放散气管路11与除尘地面站20间的气流通路。当因放散气管路11下游的高炉煤气总管路70或除尘设备12等主要工作设备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或调整时,可以将备用控制阀211打开,并阻断放散气管路11与加压输送设备14间的气流通路,以便将放散气管路11内的气体经由备用管路21直接输送至除尘地面站20处进行除尘处理,并在除尘处理完毕后排放至大气环境中。
44.此外,除尘设备12为干法除尘设备12。对于干熄焦气体循环系统中的气体处理而言,干法除尘对气体成分的影响最小,能够充分保证除尘处理后的放散气可以与高炉煤气稳定混合并集中处理,避免产生安全风险,保证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45.具体而言,上述干法除尘设备12可以具体为布袋除尘器。该布袋除尘器的结构简单可靠,除尘效率较高,且使用成本较低,能够在充分保证除尘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所述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的设备成本。
46.当然,为了保证不同工况下的设备运行需求,上述干法除尘设备12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除尘器材,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对放散气的除尘效率和气体顺畅流通均可。
4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除尘地面站20通常采用的也是如上所述的干法除尘设备12,具体而言也可以采用如上所述的布袋除尘器,原则上,也以保证除尘效率和系统稳定运行为宜。
48.另一方面,副省煤器10上游连通有二次除尘器30,副省煤器10的下游沿气流方向顺次连通有干熄炉40和一次除尘器50,一次除尘器50沿气流方向位于二次除尘器30的上游。通过一次除尘器50与二次除尘器30的协同配合,能够对由干熄炉40内排出的气体进行高效除尘处理,并且通过一次除尘器50与二次除尘器30的顺次连通,使副省煤器10、干熄炉40、一次除尘器50、二次除尘器30形成可靠的气流循环,保证系统内部系统能够被不断循环处理和充分利用。
49.应当明确,实际应用中,一次除尘器50与二次除尘器30之间还会顺次连通多个功能性设备,以保证相应工艺工序的顺利实施,相应的功能性设备的布置及排布可以根据具体工况需要并结合本领域惯用技术手段灵活调整,在此不做赘述。
50.另外,二次除尘器30与副省煤器10之间连通有循环风机60。该循环风机60能够为整个气体循环系统提供基础的循环气流驱动力,进一步保证由副省煤器10、干熄炉40、一次除尘器50、二次除尘器30、循环风机60顺次连通构成的气体循环系统内的气流效率,并使放散气等相关外排气体的处理效率得以相应提高。
51.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其工作运行过程中,自副省煤器内排出的放散气经由放散气管路通入除尘设备内,由除尘设备对放散气进行除尘处理后,去除了大部分粉尘杂质的放散气排出除尘设备并经由汇流管路通入外部的高炉煤气总管内,由于除尘处理后的放散气内气体成分与高炉煤气的气体成分基本一致,使得放散气可以汇集至高炉煤气的主管道内一并处理,尤其是可以对放散气及高炉煤气中的co气体及ch4气体等可燃气体进行回收利用,这些可燃气体回收并加以燃烧利用后生成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可燃气体直接排放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大幅提高干熄焦系统中放散气的回收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5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干熄焦循环气体回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
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