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油煤气 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沥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2.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可溶于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
3.反应釜是沥青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生产设备,但现有的反应釜在对环保沥青进行生产时,反应釜内部的气体直接排出,缺少处理净化措施,让工作人员的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同时现有的反应釜内部通过一两组搅拌叶搅拌,使得环保沥青搅拌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反应釜在对环保沥青进行生产时,反应釜内部的气体直接排出,缺少处理净化措施,让工作人员的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同时现有的反应釜内部通过一两组搅拌叶搅拌,使得环保沥青搅拌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固定板、顶盖和通气管,所述固定板上侧面设置有挡架,且挡架内侧设置有净化箱,同时净化箱后侧面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净化箱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第一活性炭吸附网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网,且第一活性炭吸附网设置在过滤网后方,同时第一活性炭吸附网后方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网,所述净化箱上侧面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上侧面设置有把手,同时密封盖上侧面设置有连接管。
6.优选的,所述釜体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釜体上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同时釜体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7.优选的,所述顶盖设置在釜体上侧面,且顶盖下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块,同时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螺丝与第一连接块相连接,所述顶盖上侧面分别设置有进料管和固定盒,且固定盒设置在进料管之间,同时固定盒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电机轴相连接,且电机轴下端设置有转轴,同时转轴下端贯穿顶盖进入到釜体内部,所述转轴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且搅拌叶上开设有通孔。
8.优选的,所述通气管设置在顶盖上侧面,且通气管设置在固定盒后侧,所述通气管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且通气管通过第二连接螺丝与连接管相连接,所述釜体下侧面设置有出料管,且出料管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块的位置呈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通孔呈等间距设置。
11.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直径与连接管的直径相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
13.(1)设置有净化箱、过滤网、第一活性炭吸附网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网,在环保沥青使用反应釜进行生产时,通过让反应釜内气体排入到净化箱内部,且净化箱内部过滤网、第一活性炭吸附网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网依次对气体进行过滤、异味吸附和颗粒物吸附,致使排出的气体不容易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4.(2)设置有多个搅拌叶和多个通孔,在使用该反应釜对环保沥青进行生产时,通过多个搅拌叶同时转动对环保沥青进行搅拌,同时通过多个通孔的作用,使得搅拌叶搅拌时环保沥青能够通过通孔到达搅拌叶另一侧,致使环保沥青混合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净化箱右剖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釜体,2、支撑腿,3、第一连接块,4、固定板,5、挡架,6、净化箱,7、出气管,8、过滤网,9、第一活性炭吸附网,10、第二活性炭吸附网,11、密封盖,12、把手,13、连接管,14、顶盖,15、第二连接块,16、第一连接螺丝,17、进料管,18、固定盒,19、伺服电机,20、电机轴,21、转轴,22、搅拌叶,23、通孔,24、通气管,25、第一电磁阀,26、第二连接螺丝,27、出料管,28、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如图3和图4所示,釜体1下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且釜体1上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块3,同时釜体1后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上侧面设置有挡架5,且挡架5内侧设置有净化箱6,同时净化箱6后侧面设置有出气管7,净化箱6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8、第一活性炭吸附网9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网10,且第一活性炭吸附网9设置在过滤网8后方,同时第一活性炭吸附网9后方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吸附网10,净化箱6上侧面设置有密封盖11,且密封盖11上侧面设置有把手12,同时密封盖11上侧面设置有连接管13。
24.如图1、图2和图6所示,顶盖14设置在釜体1上侧面,且顶盖14下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5,第二连接块15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块3的位置呈对应设置,使得顶盖14在与釜体1相连接时更方便,同时第二连接块15通过第一连接螺丝16与第一连接块3相连接。
25.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顶盖14上侧面分别设置有进料管17和固定盒18,且固定盒18设置在进料管17之间,同时固定盒18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与电机轴
20相连接,且电机轴20下端设置有转轴21,同时转轴21下端贯穿顶盖14进入到釜体1内部,转轴21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22,且搅拌叶22上开设有通孔23,通孔23呈等间距设置,通过多个通孔23的设置,使得搅拌叶22在搅拌时,环保沥青能够通过搅拌叶22一侧到达搅拌叶22另一侧,从而致使环保沥青混合生产效果更好,通气管24设置在顶盖14上侧面,且通气管24设置在固定盒18后侧,通气管24内部设置有第一电磁阀25,且通气管24通过第二连接螺丝26与连接管13相连接,通气管24的直径与连接管13的直径相同,使得通气管24方便全面向连接管13内部注入气体,釜体1下侧面设置有出料管27,且出料管27内部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8。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适用于环保沥青的反应釜时,连接外部电源,启动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通过电机轴20带动转轴21转动,使得转轴21能够带动搅拌叶22转动,此时通过两个进料管17向釜体1内部注入适量的环保沥青,此时搅拌叶22通过转动对环保沥青进行搅拌,使得釜体1在对环保沥青进行生产时效果更好,并且通过通孔23的设置,使得搅拌叶22一侧的环保沥青能够到达搅拌叶22另一侧,使得不同位置的环保沥青能够混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同时通过打开通气管24内部第一电磁阀25,使得釜体1内部气体能够通过通气管24排入到连接管13内部,致使气体进入到净化箱6内部,此时过滤网8、第一活性炭吸附网9和第二活性炭吸附网10依次对气体进行净化处理,使得气体中的异味和颗粒物得到过滤处理,致使通过出气管7排出的气体不容易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在环保沥青生产完成后,通过打开出料管27内部第二电磁阀28,使得釜体1内部环保沥青能够通过出料管27排出,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