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精致化建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斜索张拉用撑脚。
背景技术:2.预应力拉索张拉也是钢绞线张拉,相关技术中需要先在桥体穿出拉绳位置浇筑混凝土垫块,并使得拉索从垫块中穿出,然后在垫块上安装限位锚具,并使得各个拉索从限位锚具穿出,再将穿心千斤顶安装在限位锚具远离垫块一侧,并在穿心千斤顶远离垫块一端安装另外一个限位锚具,各个拉索穿过穿心千斤顶并从另外一个限位锚具穿出;通过穿心千斤顶将远离垫块的限位锚具朝远离垫块方向推出,带动各个拉索绷紧,从而实现对拉索的张拉,操作者根据千斤顶油压表的读数计算出张拉力值。
3.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拉索张拉过程应用到桥梁斜拉索张拉中时,由于拉索倾斜设置,所以穿心千斤顶也需要倾斜设置并与拉索保持平行,以确保拉索的预应力达到一个预定值,但是穿心千斤顶自身重力比较大,倾斜放置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容易出现歪斜,使得穿心千斤顶的输出方向发生偏移,从而导致实际张拉力出现较大误差,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实现减少斜拉索张拉力误差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斜索张拉用撑脚。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桥梁斜索张拉用撑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桥梁斜索张拉用撑脚,包括基板和固定板,穿心千斤顶设置在基板上,且穿心千斤顶输出端设置有张拉锚具,所述基板上设置用于对穿心千斤顶进行限位的限位环,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拉索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固定板在基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且各个固定板均朝向垫块方向延伸,各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将基板与垫块固定的固定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现在垫块上安装限位锚具,然后通过固定组件将基板固定在垫块上,并将穿心千斤顶插入限位环内,操作者再将张拉锚具安装在穿心千斤顶上,并使得拉索与穿心千斤顶的输出端抵紧,该过程通过基板与垫块固定,以及限位环对穿心千斤顶的限位,减少穿心千斤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歪斜的情况,操作者可以根据油压表准确的计算出拉索的张拉力,实现减少斜拉索张拉力误差的目的,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8.可选的,基板在朝向垫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承压块,且承压块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锚具的容纳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基板对限位锚具的挤压时,导致限位锚具变形或损坏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锁紧螺栓和压板,所述锁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锁紧螺栓穿入固定板的一端与压板抵紧,各个所述压板背离垫块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向柱,且导向柱滑移贯穿对应的固定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拧紧各个锁紧螺栓将对应的压板抵紧在垫块上,
实现基板与垫块的固定,此外,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各个锁紧螺栓,使得各个拉索位于穿心千斤顶的中间位置。
12.可选的,所述压板上开设有限位槽,且压板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垫块为圆柱形时,限位槽的槽口与压板抵接,有利于减少垫块与基板之间出现歪斜的情况,通过防滑纹增加压板与垫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供垫块与基板安装稳定性。
14.可选的,各个所述导向柱在远离垫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且各个导向柱在挡板和固定板之间均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一端与挡板抵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固定板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操作者拧松锁紧螺栓时,复位弹簧推动挡板朝背离垫块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压板朝远离朝向对应的固定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压板复位,方便操作者安装或拆卸基板。
16.可选的,穿心千斤顶在输出端设置有移动板,且移动板上开设有供拉索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基板上垂直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所述移动板滑移套设在各个立柱上,各个所述立柱在远离基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心千斤顶的输出端推动移动板沿导向柱的轴线方向移动,在导向柱的导向作用下可以提高穿心千斤顶对拉索进行张拉时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张拉锚具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张拉锚具上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且各个螺柱均贯穿推板,各个所述螺柱在穿出推板一端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安装张拉锚具时,通过拧紧螺母将推板压紧在张拉锚具的夹片上,使得张拉锚具与拉索之间相互固定,穿心千斤顶推动张拉锚具则带动各个拉索张拉。
20.可选的,所述张拉锚具部分穿设在移动板的第二通孔内,且张拉锚具外圆周面上固定连接有凸环,所述凸环的抵紧在移动板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拉锚具穿设在移动板的通孔内,并通过凸环限位,减少张拉锚具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22.可选的,所述加固板和基板均与立柱可拆卸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对该撑脚进行装拆,方便运输和零件更换。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拧紧锁紧螺栓将压板压紧在垫块上,实现基板与垫块之间的固定,并通过限位环对穿心千斤顶进行限位,减少穿心千斤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歪斜的情况,实现减少斜拉索张拉力误差的目的,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26.2.操作者可以通过转动各个锁紧螺母,调节基板与垫块的相对位置,使得各个拉索位于穿心千斤顶的中间位置,通过工程中穿心千斤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限位锚具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张拉锚具的爆炸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11、第一通孔;12、固定板;13、穿心千斤顶;14、限位环;15、垫块;16、限位锚具;2、承压块;21、容纳槽;3、固定组件;31、锁紧螺栓;32、压板;33、限位槽;34、防滑纹;35、导向柱;36、复位弹簧;37、挡板;4、移动板;41、第二通孔;42、导向柱;43、加固板;5、张拉锚具;51、凸环;52、套筒;53、推板;54、螺柱;55、锁紧螺母;6、第一限位板;61、第一限位螺母;62、第二限位板;63、第二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桥梁斜索张拉用撑脚。如图1和图2,桥梁斜索张拉用撑脚包括方形基板1,桥体上的垫块15呈圆柱形,且垫块15在背离桥体一侧设置有限位锚具16,各个拉索均穿设在限位锚具16上,且限位锚具16与垫块15抵接。基板1位于限位锚具16背离垫块15的一侧,基板1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基板1的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呈圆形,且第一通孔11的直径小于限位锚具16的直径,各个拉索均穿出通孔。基板1朝向锚具一侧设置有承压块2,且承压块2位于基板1与垫块15之间,承压块2与垫块15抵接,且承压块2上设置有容纳槽21,限位锚具16位于容纳槽21内。基板1在四个槽壁上均焊接有长方形的固定板12,四个固定板12均朝向垫块15方向延伸,且各个固定板12上均设置有固定组件3。基板1在背离安装座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环形限位环14,穿心千斤顶13设置在限位环14内,限位环14起到对穿心千斤顶13进行限位的作用,各个拉索均从穿心千斤顶13内穿出。
34.如图2和图3,固定组件3包括螺纹连接在固定板12上的锁紧螺栓31,且锁紧螺栓31朝向垫块15的端面上设置有长方形的压板32;压板32朝向固定板12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导向柱35,两个导向柱35均贯穿固定板12,两个导向柱35沿固定板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导向柱35对称设置在锁紧螺栓31的两侧。两个导向柱35在背离压板32的一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圆形挡板37,且两个导向柱35在对应挡板37与固定板12之间均套设有复位弹簧36,复位弹簧36一端与对应的挡板37抵接,另一端与固定板12抵接。压板32在朝向垫块15的一侧开设有截面呈v形的限位槽33,且垫块15的圆周面抵接在限位槽33的槽壁上;压板32在背离固定板1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防滑纹34,用于增加压板32与垫块15之间的摩擦力。
35.操作者先将在垫块15上安装限位锚具16,然后安装承压块2,并使得限位锚具16位于承压块2的容纳槽21内,操作者通过基板1将垫块15与承压块2抵紧,并转动各个锁紧螺栓31调节基板1位置,使得各个拉索位于第一通孔11的中间,最后拧紧各个锁紧螺栓31将对应的压板32抵紧在垫块15的圆周面上,通过四个压板32对垫块15的挤压力实现基板1与垫块15之间的位置固定。
36.如图1和图2,基板1在四个角位置均穿设有立柱42,四个立柱42相互平行且等长;四个立柱42在基板1背离垫块15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一限位板6,且基板1与各个第一限位板6抵接;各个立柱42在穿出基板1一端均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螺母61,且各个第一限位螺母61均抵紧在基板1上。穿心千斤顶13在背离基板1的一端设置有方形移动板4,移动板4与基板1相互平行,且移动板4滑移套设在各个立柱42上;移动板4在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41,第
二通孔41呈圆形,且第二通孔41的直径小于穿心千斤顶13输出端的直径,穿心千斤顶13的输出端与移动板4抵接。移动板4在背离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张拉锚具5,且张拉锚具5部分穿设于第二通孔41内,张拉锚具5外圆周面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一圈凸环51,且凸环51与移动板4背离基板1一侧抵接。
37.如图2和图4,张拉锚具5的夹片延伸出张拉锚具5背离移动板4的一侧,张拉锚具5在背离移动板4的一侧设置有圆形推板53,且推板53在朝向张拉锚具5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套筒52,套筒52滑移套设在张拉锚具5上,张拉锚具5在朝向推板53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柱54,两个螺柱54均贯穿推板53,且两个螺柱54在推板53背离张拉锚具5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55,两个锁紧螺母55均抵紧推板53,推板53在锁紧螺母55的推动作用下压紧在张拉锚具5的各个夹片上,使得夹片夹紧对应的拉索,各个拉索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1和张拉锚具5并穿出推板53。
38.如图1,各个立柱42在背离基板1的一端设置有方框形的加固板43,且加固板43滑移套设在各个立柱42上,四个立柱42在加固板43朝向移动板4的一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62,且加固板43与各个第二限位板62抵接,四个立柱42在加固板43背离移动板4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螺母63,且各个第二限位螺母63均压紧在加固板43上。
39.操作者先将穿心千斤顶13安装在限位环14内,然后将各个立柱42的一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母55固定连接在基板1上,完成立柱42与基板1之间的固定后,操作者将移动板4套设在各个立柱42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55将加固板43固定连接在各个立柱42远离基板1的一端,完成加固板43与立柱42的固定后,操作者将张拉锚具5安装在第二通孔41内,并使得各个拉索均依次穿过穿心千斤顶13、第二通孔41、张拉锚具5以及推板53,操作者推动移动板4使得移动板4与穿心千斤顶13的输出端抵接,再通过拧紧锁紧螺母55将推板53抵紧在张拉锚具5夹片上,实现张拉锚具5与各个拉索固定。操作者通过启动穿心千斤顶13将移动板4朝远离基板1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各个拉索绷紧并实现对拉索的张拉效果,完成对拉索的张拉后,操作者先启动穿心千斤顶13使其输出端收缩,此时限位锚具16与各个拉索相对固定,操作者拧松各个锁紧螺母55将推板53拆开并将张拉锚具5卸下,然后通过拧松各个锁紧螺栓31解除基板1与垫块15之间的相对固定,并将基板1连同穿心千斤顶13一起卸下。
40.本技术实施例实施原理为:操作者通过锁紧螺栓31将压板32抵紧在垫块15上,实现基板1与垫块15之间的固定,通过将穿心千斤顶13设置在限位环14内,减少穿心千斤顶13在重力作用下与垫块15之间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操作者启动穿心千斤顶13并使其输出端伸出时,推动移动板4沿立柱42的轴线方向移动,并将张拉锚具5连同各个拉索一起朝背离基板1方向移动,实现对各个拉索的张拉作用,该过程穿心千斤顶13在固定组件3和限位环14作用下保持位置稳定,有利于减少穿心千斤顶13发生偏移导致实际张拉力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