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和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和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跑道铺装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和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铺装卷材一般包括面层、粘接层、基面处理层、基础层、垫层及夯实层,其中基础层是钢筋混凝土构造,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和雨水的渗透冲刷,基础层表面容易积存大量水分,且在外界昼夜温差的作用下,部分基础层水分会气化将引起面层起鼓或翘边变形,导致破坏运动场地面层结构,影响运动场地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和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旨在减少第一面层出现起鼓或翘边变形的现象,延长运动场地的使用寿命。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所述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纤维层和第一面层,所述第一面层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且每一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层设置,所述透气孔用于排除所述基础层积存的水汽压力。
5.所述纤维层用于增强所述第一面层与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的其他层的连接紧密性。
6.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透气孔呈矩形阵列排布设置。
7.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透气孔的孔径沿所述第一面层的厚度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层还设有多个吸水片,每一所述吸水片位于一所述透气孔的孔壁。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还包括纤维增强层,所述纤维增强层设于所述第一面层背向所述纤维层的一侧。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层和所述纤维增强层均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透气孔间隔设置;
11.所述第一面层面向所述纤维层的一侧和所述第一面层面向所述纤维增强层的一侧均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每一所述凸起对应插接于一所述通孔。
1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所述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基面处理层、基础层、垫层及夯实层,其中,所述粘接层背向所述基面处理层的一侧设有所述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所述夯实层背向所述垫层的一侧用于铺设在地面。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面层背向所述粘接层一侧的第二面层,所述第二面层采用防滑材料制成。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面处理层为密封底漆。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纤维层和第一面层,第一面层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且每一透气孔贯穿第一面层设置,透气孔用于排除基础层积存的水汽压力;如此,使得基础层积存的水汽可通过第一面层的多个透气孔排除到外界环境中,透气孔最大程度将基础层的水汽压力排除,从而减少第一面层起鼓或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纵向截面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2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纤维层40a沉孔10a通孔50基面处理层20第一面层60基础层20a透气孔70垫层20b凸起80夯实层30纤维增强层90第二面层40粘接层
ꢀꢀ
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纤维层10和第一面层20,所述第一面层20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20a,且每一所述透气孔20a贯穿所述第一面层20设置,所述透气孔20a用于排除所述基础层积存的水汽压力。
27.在本实施例中,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适用户外环境铺设,主要是跑道或户外运动场地;第一面层20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氯化聚乙烯合成橡胶改性材料制成的层,厚度为6-15mm;未处理的基础层60仲有大量水分,当气温上升时基础层60的水汽逐渐蒸发,影响粘接层40和第一面层20的结构,特别在户外运动场地施工期和养护期,由于昼夜更替,温度变化频繁,地表水汽压力蒸腾容易造成场地层起鼓,甚至轻微剥离的现象。
28.基础层60积存的水汽可通过第一面层20的多个透气孔20a排除到外界环境中,透气孔20a最大程度将基础层60的水汽压力排除,从而减少第一面层20起鼓或变形的现象,使得第一面层20与粘接层40粘接更牢固,不产生移位现象。透气孔20a的直径设置为5mm。
29.在本实施例中,纤维层10采用无纺布或纤维织物制成,无纺布或纤维织物包括聚酯无纺布、丙纶无纺布或合成纤维物;纤维层10位于第一面层20的上方,并通过高温热压扎加工工序与第一面层20紧密贴合,使得第一面层20与铺面的其他层连接更紧密;
3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纤维层10和第一面层20,所述第一面层20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透气孔20a,且每一所述透气孔20a贯穿所述第一面层20设置,所述透气孔20a用于排除所述基础层积存的水汽压力;如此,使得基础层60积存的水汽可通过第一面层20的多个透气孔20a排除到外界环境中,透气孔20a最大程度将基础层60的水汽压力排除,从而减少第一面层20起鼓或变形的现象。
31.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多个透气孔20a呈矩形阵列排布设置。每一透气孔20a与四周相邻的透气孔20a的间距都相同,且该间距是5cm。如此,多个透气孔20a均匀分布在第一面层20,使得第一面层20的透气位置均匀分布,从而提升第一面层20的透气效果。
32.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每一透气孔20a的孔径沿第一面层20的厚度方向呈逐渐增大设置。如此设置,即透气孔20a在纵向截面为倒梯形,当水汽从透气孔20a远离粘接层40的一端流通至透气孔20a邻近粘接层40的一端时,水汽更容易顺沿透气孔20a倾斜的孔壁流通至外界环境,进而提升第一面层20的透气孔20a的透气效果。
33.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面层20还设有多个吸水片,每一吸水片位于一透气孔20a的孔壁。
34.在本实施例中,当水汽在透气孔20a中流通时,难免会有水汽凝结在透气孔20a的孔壁,此时通过吸水片将凝结的水汽吸附,使得水不会倒流至粘接层40,从而提升第一面层20的透气效果。
35.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还包括纤维增强层30,纤维增强层30设于第一面层20和粘接层40之间。纤维增强层30采用无纺布或纤维织物支撑,无纺布或纤维织物包括聚酯无纺布、丙纶无纺布或合成纤维物;纤维增强层30位于第一面层20的下方,并通过高温热压扎加工工序与第一面层20紧密贴合。
36.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纤维层10和纤维增强层30设有多个通孔10a,每一通孔10a与每一透气孔20a间隔设置;第一面层20面向所述纤维层10的一侧和第一面层20面
向纤维增强层30的一侧均设有呈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20b,每一凸起20b对应插接于一通孔10a。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层20通过设置多个凸起20b,凸起20b与通孔10a配合插接,当高温压扎第一面层20和纤维增强层30以及第二面层10和纤维层10时,纤维增强层30通过通孔10a与第一面层20的凸起20b插接配合,纤维层10通过通孔10a与第一面层20的凸起20b插接配合,使得凸起20b与纤维增强层30和纤维层10压制更紧密,从而提升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整体紧密度。
3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所述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40、基面处理层50、基础层60、垫层70及夯实层80,其中,粘接层40背向基面处理层50的一侧设有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夯实层80背向垫层70的一侧用于铺设在地面。
39.在本实施例中,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的铺设过程具体如下,先将基础层60、垫层70及夯实层80铺设在应用场地地面,再将基面处理层50设置在基础层60上,随后在将粘接层40均匀铺设在基面处理层50,最后再将预制好的纤维层10和第一面层20铺设在粘接层40,此时第一面层20压制粘接层40的过程中,通过滚筒滚压第一面层20,使得基础层60积存的水汽可通过第一面层20的多个透气孔20a排除到外界环境中,透气孔20a最大程度将基础层60的水汽压力排除,从而减少第一面层20起鼓或变形的现象,使得第一面层20与粘接层40粘接更牢固,不产生移位现象。透气孔20a的直径设置为5mm。粘接层40采用专用聚氨酯粘接胶水,如此可加强第一面层20和基础层60之间结构牢固度;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正常使用时,从垫层70和夯实层80进入的水分有可能通过基础层60传递至粘接层40,导致粘接层40产生起鼓或剥离的现象;基础层60的厚度为8-12cm,优选为10cm,垫层70位于基础层60的下方,通常为碎石铺设形成,夯实层80采用泥土按照常规的方式夯实形成的。第一面层20的厚度为6-15mm,基础层60的厚度为8-12cm。
40.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还包括设于第一面层20背向粘接层40一侧的第二面层90,第二面层90采用防滑材料制成。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面层90采用现浇型聚氨酯的防滑材料,厚度约为2-3mm,如此设置,外界环境的水汽不容易通过第一面层20背向粘接层40的一侧进入自身,从而提升第一面层20的防水性能,避免外界环境的水汽进入第一面层20引起起鼓或剥离的现象。纤维层10设于第一面层20和第二面层90之间。
42.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粘接层40面向纤维增强层30的一侧凹设有多个沉孔40a,每一沉孔40a与一通孔10a相对且连通设置;每一凸起20b穿过一通孔10a,并插设于一沉孔40a处。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层20的凸起20b穿过通孔10a插设在粘接层40的沉孔40a处,使得第一面层20在与纤维增强层30连接的同时,还能与粘接层40粘接,进而提升应用该中透式半预制型卷材的铺面的紧密度。
44.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基面处理层50为密封底漆。具体的,基面处理层50为聚氨酯密封底漆,使得基面处理层50具备密封能力,在粘接层40和基础层60之间形成密封屏障,使得垫层70和夯实层80传递过来的水分不会从直接进入粘接层40,从而能让粘接层40保持平整。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