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一种连续梁配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连续梁配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梁配重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连续梁混凝土浇筑时,考虑综合成本,通常采用一根泵管上墩浇筑连续梁t构两端混凝土,为保持梁续梁t构两端平衡,两端混凝土需同时浇筑,但因浇筑混凝土量大,在同时浇筑过程中,两端混凝土通常采用交替浇筑的方法,即先在连续梁一端(定义为i端或左端)浇筑一定方量混凝土,再将混凝土泵管转接另一端(定义为ii端或右端)浇筑一定方量混凝土,之后再将混凝土泵管转接i端浇筑,如此循环交替浇筑混凝土,保持连续梁左右端平衡(即纵向平衡),直至连续梁合龙。而在连续梁一端的某一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再浇左右腹板混凝土,左、右腹板混凝土也需交替浇筑,保持横向平衡,直至该梁段浇筑完成。
3.因此,在连续梁混凝土浇筑过程,始终交替存在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状态,纵向不平衡力矩依靠临时固结梁与墩抵消,通常在墩与梁相交处设临时支座,临时固结梁与墩(刚构梁为永久固结),以抵消纵向不平衡偏差产生的不平衡力矩,且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要求,否则,不平衡力矩超过极限,将造成连续梁t构倾覆,发生安全事故。横向不平衡力矩则依靠挂篮锚固、腹板模板支撑抵消,横向不平衡偏差也不得大于挂篮锚固力与腹板模板支撑力,否则将会导致模板失稳或者挂篮倾覆,也会造成安全事故。
4.目前在施工现场主要依靠现场混凝土调度,人工指挥控制t构两端混凝土浇筑方量差保持连续梁横向不平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控制梁段混凝土左右腹板混凝土浇筑方量差保持连续梁纵向不平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控制保持连续梁纵向不平衡偏差在允许范围内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续梁配重系统。
7.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梁配重系统,包括设置于0#段中央的中央水箱,0#段两侧为已浇筑段,已浇筑段上安装有挂篮,挂篮上安装有可以随挂篮前移的挂篮改装部分,挂篮改装部分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待浇筑段水箱,中央水箱为待浇筑段水箱供水,两侧的挂篮纵梁底与已浇筑梁段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8.进一步的,挂篮改装部分包括在挂篮的纵梁上安装的加长纵梁,加长纵梁与挂篮的主梁上安装有斜撑杆,加长纵梁上安装横梁,横梁两端搭设水箱平台。
9.进一步的,待浇筑段水箱包括待浇筑段水箱i左、待浇筑段水箱i右、待浇右筑段水箱ii左及待浇筑段水箱ii右,中央水箱中安装中央水箱水泵i及中央水箱水泵ii分别为左右端的待浇筑段水箱供水,4个待浇筑段水箱中各安装1个水泵,每个端部相邻的2个待浇筑段水箱之间采用横管连接。
10.进一步的,横管上设有横管电控阀门,横管与水箱主管相连,水箱主管上设有主管
电控阀门,水箱主管与通过软管与中央水箱连接。
11.进一步的,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i左、压力传感器i右、压力传感器ii左和压力传感器ii右,两端挂篮纵梁底分别设置有左右两组。
12.进一步的,压力传感器i左、压力传感器i右、压力传感器ii左、压力传感器ii右、中央水箱水泵i、中央水箱水泵ii、4个待浇筑段水箱内的水泵、主管电控阀门、横管电控阀门均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与显示屏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代替混凝土调节,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混凝土交替浇筑次数,减少泵管换接次数,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15.2.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不平衡偏差,使桥梁承台与墩、墩与梁相接处混凝土反复受拉~压力矩减少,提高了混凝土质量。
16.3.有利于现场值班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控桥梁整体状态,有特殊情况出现时及时调整施工工序,降低危险系数及减少人员、机械窝工损失。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篮改装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布置图i;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水系统布置图ii;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梁段管路布置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力传感器位置图;
23.图中 1-桥墩,2-0#段,3-已浇筑段, 4-待浇筑段, 5-挂篮,6-吊带及模板承重系统,7-挂篮改装部分,8-中央水箱,9-待浇筑段水箱i左,10-待浇筑段水箱i右,11-待浇右筑段水箱ii左,12-待浇筑段水箱ii右,13-主控制器,14-显示屏,15-水箱主管,16-主管电控阀门,17-横管电控阀门,18-横管,19-压力传感器i左,20-压力传感器i右,21-压力传感器ii左,22-压力传感器ii右,7.1-加长纵梁,7.2-斜撑杆,7.3-横梁,7.4-水箱平台,8.1-中央水箱水泵i,8.2-中央水箱水泵i,8.3-软管,9.1-待浇筑段水箱水泵i左,10.1-待浇筑段水箱水泵i右,11.1-待浇筑段水箱水泵ii左,12.1-待浇筑段水箱水泵ii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梁配重系统,包括设置于0#段2中央的中央水箱8,0#段2两侧为已浇筑段3,已浇筑段3上安装有挂篮5,挂篮5上安装有可以随挂篮前移的挂篮改装部分7,挂篮改装部分7左右侧分别安装有待浇筑段水箱,中央水箱8为待浇筑段水箱供水,两侧的挂篮5纵梁底与已浇筑梁段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26.如图2所示,挂篮改装部分7包括在挂篮6的纵梁上安装的加长纵梁7.1,加长纵梁
7.1与挂篮5的主梁上安装有斜撑杆7.2,加长纵梁7.1上安装横梁7.3,横梁7.3两端搭设水箱平台7.4。挂篮改装部分材料需与原挂篮一致并经受力检算,合格后方可使用,每组挂篮改装后,加长部分用于放置2个待浇筑段水箱。
27.待浇筑段水箱包括待浇筑段水箱i左9、待浇筑段水箱i右10、待浇右筑段水箱ii左11及待浇筑段水箱ii右12,中央水箱8中安装中央水箱水泵i8.1及中央水箱水泵ii8.2分别为左右端的待浇筑段水箱供水,4个待浇筑段水箱中各安装1个水泵,每个端部相邻的2个待浇筑段水箱之间采用横管18连接。
28.横管18上设有横管电控阀门17,横管18与水箱主管15相连,水箱主管15上设有主管电控阀门16,水箱主管15与通过软管8.4与中央水箱8连接。
29.压力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i左19、压力传感器i右20、压力传感器ii左21和压力传感器ii右22,两端端挂篮纵梁底分别设置有左右两组。
30.压力传感器i左19、压力传感器i右20、压力传感器ii左21、压力传感器ii右22、中央水箱水泵i8.1、中央水箱水泵ii8.2、4个待浇筑段水箱内的水泵、主管电控阀门16、横管电控阀门17均与主控制器13连接,主控制器13与显示屏14连接。
31.本实用新型在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往各个水箱内泵水配重,以保持t构纵向、横向平衡。每个水泵及电控阀门均连接至主控制器13,由主控制器控制水泵及阀门开关。主控制器13将读取到的压力值显示在显示屏17上,并分别控制水泵及电控阀门开/关。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