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路桥梁 专利正文
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市政排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这段路面的积水。车辆经过时容易造成污水飞溅,弄脏车辆,影响行车及行人体验。并且,随着近年来汛期降水量较多且较为集中,导致城市内涝频发,道路水位快速上升,但仍较多地依赖井口下水道排水,排水效率有限,远远达不到水位上涨速度;而且,尤其雨季遭遇刮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时,树叶树枝大量掉落至路面,并随着雨水冲流至下水道口,容易造成下水道口阻塞,加剧城市内涝,为城市内涝污水的及时排出产生了不利条件。为此,亟需提升现有设施的抗风险能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汛期降水量较多且集中而产生城市内涝时,路面上的杂物容易被内涝冲流至下水道口造成阻塞,加剧城市内涝污水不能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包括承载道路、下水道口和排水道;所述承载道路开设有下水道口;所述排水道位于所述承载道路的下方,且所述排水道与所述下水道口连通;还包括隔滤栏杆。
6.所述承载道路在所述下水道口的外围预定距离处开设有若干个呈间隔设置的栏杆容置腔;所述隔滤栏杆设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分别一一对应可移动式设于若干个所述栏杆容置腔内。
7.所述隔滤栏杆包括相固接的伞帽部和栏杆部,且所述栏杆部位于所述伞帽部的下方;所述伞帽部放置于所述承载道路的上方,且所述伞帽部与所述栏杆容置腔之间竖向对应,所述栏杆部设于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内部,且所述栏杆部的外壁与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8.所述伞帽部和所述栏杆部均包括浮体内芯和刚性外壁,且所述刚性外壁包覆于所述浮体内芯的外侧。
9.所述栏杆部的底端与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入口端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栏杆部的底端在所述栏杆容置腔内具有一个向上移动的最高点。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道路延其延伸方向的两边侧分别固定有路沿石体,所述下水
道口位于所述路沿石体的内侧;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连线的首尾两端均贴近所述路沿石体,通过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与所述路沿石体共同围护下水道口。
11.进一步地,所述伞帽部与所述栏杆部一体固接设置;所述伞帽部呈弧形伞状位于所述承载道路的上方,且弧形伞状所述伞帽部的延展面积大于所述栏杆容置腔入口端的截面积,所述栏杆部呈圆柱状设于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内部,且圆柱状所述栏杆部的外壁与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12.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栏杆容置腔分别具有一个小口端和一个大口端。
13.所述小口端为所述栏杆容置腔的上部入口端,所述栏杆容置腔自所述小口端至所述大口端为圆台状空腔结构,圆柱状所述栏杆部与圆台状所述栏杆容置腔之间的预定间隙自上而下逐步增大。
14.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道路在若干个所述大口端的下方分别一一对应开设有弧形导流腔;若干个所述弧形导流腔的上侧一端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大口端一一对应接续,若干个所述弧形导流腔的下侧一端均朝向且连通所述排水道。
15.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道路在所述弧形导流腔的下侧一端与所述排水道之间还开设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倾斜式设置,且倾斜式所述排水腔位于上侧一端与所述弧形导流腔的下侧一端之间顺延接续,倾斜式所述排水腔位于下侧一端与所述排水道之间相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腔位于下侧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排水腔位于上侧一端的截面面积;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小口端与所述栏杆部之间形成的通道间隙面积大于所述排水腔位于下侧一端的截面面积。
17.进一步地,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小口端与所述栏杆部之间的最大通道间隙宽度小于所述排水腔位于下侧一端的最小通道宽度。
1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
19.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固接设于所述栏杆容置腔的入口端内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固接设于所述栏杆部的底端侧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能够阻止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上移,所述栏杆部底端在所述栏杆容置腔内具有向上移动的最高点。
20.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内芯能够使所述伞帽部与所述栏杆部在水中自动浮起;所述刚性外壁能够形成所述伞帽部与所述栏杆部的外壁保证抗弯性。
21.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该装置通过在承载道路设置若干个隔滤栏杆,并使若干个隔滤栏杆分别对应位于下水道口的外围,以实现承载道路的积水在向下水道口流动排放时,隔滤栏杆能够自动升起并组成具有均匀间距通道的栅栏结构,栅栏结构能够使水有效通过,同时能够对水流中携带的树枝叶、漂浮垃圾等杂物起到隔滤功能,将杂物滤隔至栅栏结构外侧,相较于下水道口,显著增加了杂物隔滤面积,避免仅少量杂物集中至下水道口的边沿造成水流阻塞,导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加剧城市内涝;并且,由于水流至下水道口时是向下流动的,因此原有漂浮的杂物会随水流向下紧贴下水道口阻塞水流通道,而经过隔滤栏杆隔滤功能的水仍继续向前流动,隔滤于栅栏结构外侧的漂浮杂物会受到一定的漂浮作用,尤其在内涝积水严重时,对原本下方的水流通道影响较小,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杂物阻塞下水道口的可能性;在内涝积水排除后,隔滤栏杆能够自动重新下降至初始位置,不影响承载道路的既定承载功能,并能够在发生内涝积水时再次上升起到隔滤功能,提升了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未作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作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未作业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作业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在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未作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作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未作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作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承载道路1、栏杆容置腔11、小口端111、大口端112、弧形导流腔12、排水腔13、第一限位凸起14; 路沿石体2; 下水道口3;隔滤栏杆4、伞帽部41、栏杆部42、浮体内芯43、刚性外壁44、第二限位凸起45; 排水道5。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35.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5所示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包括承载道路1、路沿石体2、下水道口3、隔滤栏杆4和排水道5;用以通过在承载道路1设置若干个隔滤栏杆4,并使若干个隔滤栏杆4分别对应位于下水道口3的外围,以实现承载道路1的积水在向下水道口3流动排放时,隔滤栏杆4能够自动升起并组成具有均匀间距通道的栅栏结构,栅栏结构能够使水有效通过,同时能够对水流中携带的树枝叶、漂浮垃圾等杂物起到隔滤功能,将杂物滤隔至栅栏结构外侧,相较于下水道口3,显著增加了杂物隔滤面积,避免仅少量杂物集中至下水道口3的边沿造成水流阻塞,导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加剧城市内涝;并且,由于水流至下水道口3时是向下流动的,因此原有漂浮的杂物会随水流向下紧贴下水道口3阻塞水流通道,而经过隔滤栏杆4隔滤功能的水仍继续向前流动,隔滤于栅栏结构外侧的漂浮杂物会受到一定的漂浮作用,尤其在内涝积水严重时,对原本下方的水流通道影响较小,进一步有效降低了杂物阻塞下水道口3的可能性;在内涝积水排除后,隔滤栏杆4能够自动重新下降至初始位置,不影响承载道路1的既定承载功能,并能够在发生内涝积水时再次上升起到隔滤功能,提升了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承载道路1延其延伸方向的两边侧分别固定有路沿石体2和若干个下水道口3,若干个所述下水道口3均位于所述路沿石体2内侧;所述排水道5位于所述承载道路1的下方,且所述排水道5与若干个所述下水道口3均相对应连通,用以保证道路结构的既定排水功能。
36.所述承载道路1在所述下水道口3的外围预定距离处开设有若干个栏杆容置腔11,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4分别一一对应设于若干个所述栏杆容置腔11内,且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4连线的首尾两端均贴近所述路沿石体2,用以通过若干个隔滤栏杆4与路沿石体2共同围护下水道口3,使承载道路1的积水在流至下水道口3时能够被若干个隔滤栏杆4形成的栅栏结构有效隔滤杂物。
37.具体地,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隔滤栏杆4包括伞帽部41和栏杆部42;其中,所述伞帽部41与所述栏杆部42一体固接设置,且所述栏杆部42位于所述伞帽部41的下方;所述伞帽部41呈弧形伞状位于所述承载道路1的上方,且弧形伞状所述伞帽部41的延展面积大于所述栏杆容置腔11入口端的截面积,所述栏杆部42呈圆柱状设于所述栏杆容置腔11的内部,且圆柱状所述栏杆部42的外壁与所述栏杆容置腔11的内壁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用以利用弧形伞状的伞帽部41有效降低对承载道路1原有承载功能的影响,同时使栏杆部42能够通过伞帽部41悬挂于栏杆容置腔11的内部。
38.更为具体的是,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所述伞帽部41与所述栏杆部42的内部均设有泡沫材质的浮体内芯43,用以借助浮体内芯43使得隔滤栏杆4能够在水中自动浮起,实现在发生内涝积水时隔滤栏杆4自动上升;且在所述浮体内芯43的外侧均匀包覆有硬聚氯乙烯(硬pvc)材质的刚性外壁44,通过所述刚性外壁44形成所述伞帽部41与所述栏杆部42的外壁,用以通过刚性外壁44使隔滤栏杆4在维持隔滤功能时保证自身的稳定性。
39.请参考图5,所述栏杆容置腔11的入口端内壁固接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4,用以利用第一限位凸起14在栏杆容置腔11的入口端形成限位作用;所述栏杆部42的底端侧部固接设有第二限位凸起45,用以利用第二限位凸起45在栏杆部42的底端形成限位作用,以此有效防止隔滤栏杆4在自动上升时从栏杆容置腔11内完全脱出,保证隔滤栏杆4的底端始终处于栏杆容置腔11内部,能够维持隔滤栏杆4自身上升至最大位置后的整体稳定性。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由于隔滤栏杆4能够在栏杆容置腔11内借助浮力自动上下位移,因此隔滤栏杆4外壁与栏杆容置腔11内壁之间的预定间隙必然不能过小,在内涝积水时会导致有泥水流至栏杆容置腔11内。
41.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所述栏杆容置腔11分别具有一个小口端111和一个大口端112;其中,所述小口端111为所述栏杆容置腔11的上部入口端,所述栏杆容置腔11自所述小口端111至所述大口端112为圆台状空腔结构,用以使得圆柱状栏杆部42与圆台状栏杆容置腔11之间的预定间隙自上而下逐步增大,保证能够进入栏杆部42与栏杆容置腔11之间的泥水或石粒等仍能够继续向下流动,不会被阻塞而影响隔滤栏杆4在栏杆容置腔11内的上下位移。
42.所述承载道路1在若干个所述大口端112的下方分别一一对应开设有一个弧形导流腔12;所述弧形导流腔12的上侧一端与所述大口端112对应接续,且若干个所述弧形导流腔12的下侧一端均朝向所述排水道5;所述承载道路1在所述弧形导流腔12的下侧一端与所述排水道5之间还开设有排水腔13,所述排水腔13倾斜设置,且倾斜的所述排水腔13位于上侧一端与所述弧形导流腔12的下侧一端之间顺延接续,倾斜的所述排水腔13位于下侧一端与所述排水道5之间相连通;用以实现流至栏杆容置腔11内的泥水或石粒等能够借助自身重力即可进一步沿着弧形导流腔12及排水腔13有效流入排水道5,以此保证栏杆容置腔11内的泥水能够被及时排出,不会造成存水。
43.更为优选的是,所述排水腔13位于下侧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排水腔13位于上侧一端的截面面积,用以降低排水腔13位于下侧一端向排水道5的排水速度;所述栏杆容置腔11的小口端111与所述栏杆部42之间形成的通道间隙面积大于所述排水腔13位于下侧一端的截面面积,且所述栏杆容置腔11的小口端111与所述栏杆部42之间的最大通道间隙宽度小于所述排水腔13位于下侧一端的最小通道宽度;用以使得栏杆容置腔11的小口端111进水速度大于排水腔13的排水速度,实现栏杆容置腔11内可暂存积水,借助栏杆容置腔11内积水的浮力进一步提升隔滤栏杆4抗外力压迫的稳定性,而且经过小口端111与栏杆部42之间通道间隙的泥水可顺利自排水腔13继续排出。
44.该实施例中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的应用方法如下:首先,在承载道路1形成栏杆容置腔11、弧形导流腔12和排水腔13。
45.具体地,在铺设承载道路1时,将若干条特定形状的软管模具底端封口,并将封口的软管模具底端置于下水道口3与排水道5的连通空间内;将软管模具的管体外壁包覆滑膜,并将若干条软管模具的管体呈间隔式包围埋设于距离下水道口3预定位置处的道路材料内;将软管模具顶端开口并将其暴露于承载道路1的上方,通过气泵向软管模具的顶端开口充气,使软管模具的管体膨胀至特定形状,在道路材料内形成依次接续连通的圆台状栏杆容置腔11、弧形导流腔12以及排水腔13,排水腔13流向排水道5方向的截面面积逐步减小;待道路材料静置凝固特定时长后,再次通过气泵自软管模具的顶端开口抽气,使软管模具整体压缩至最小状态,将软管模具抽出,即可。
46.其次,制成隔滤栏杆4,并将隔滤栏杆4安装于栏杆容置腔11。
47.具体地,通过模压成型方式形成具有弧形伞状伞帽部41和圆柱状栏杆部42形状的泡沫材质浮体内芯43,将熔融的pvc材料利用压力注进含有浮体内芯43的特定模具中,冷却
成型得到主体与浮体内芯43形状相同且包覆于浮体内芯43外侧的刚性外壁44,并在刚性外壁44的底端侧部形成一个第二限位凸起45,批量以此制作形成若干个隔滤栏杆4。
48.将若干个隔滤栏杆4一一对应放置于若干个栏杆容置腔11中,通过隔滤栏杆4中的伞帽部41使栏杆部42悬挂于栏杆容置腔11内部,并使栏杆部42与栏杆容置腔11之间的通道间隙自上而下不断增大。
49.在栏杆容置腔11的入口端内侧利用道路材料加筑一个第一限位凸起14。
50.进而,在发生内涝积水流向下水道口3时,水流先流经隔滤栏杆4使隔滤栏杆4基于水浮力作用自动上浮,在下水道口3的外围预定距离处形成栅栏结构,栅栏结构使水正常通过并将水流携带的杂物隔滤至自身外侧。
51.具体地,在发生内涝积水流向下水道口3时,水流预先流经隔滤栏杆4,使隔滤栏杆4中的伞帽部41下方逐步过水同时水流至栏杆容置腔11内,伞帽部41在水浮力的作用下自动上浮,水流至栏杆容置腔11后逐步经弧形导流腔12和排水腔13进一步流入排水道5,同时部分水在栏杆容置腔11内逐步积存,隔滤栏杆4中的栏杆部42在伞帽部41的带动作用以及自身受到的浮力作用下自动上浮,直至栏杆部42底侧的第二限位凸起45受到栏杆容置腔11入口端内侧的第一限位凸起14阻挡,使隔滤栏杆4保持定位稳定状态。
52.若干个处于定位稳定状态的隔滤栏杆4共同组成栅栏结构,流至下水道口3的积水在流经栅栏结构时继续向前流动,将原本跟随水流漂浮的杂物继续漂浮保持在上方,不会对下方水流的流动性造成影响,使水正常流动。
53.而后,在内涝积水流动结束后,清除位于栅栏结构处的杂物。
54.具体地,在内涝积水停止向下水道口3流动时,将隔滤至栅栏结构外侧的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将隔滤栏杆4与栏杆容置腔11之间部分残留的石块进行清扫。
55.最后,清理完毕后,使隔滤栏杆4重新回至栏杆容置腔11内。
56.具体地,在对栅栏结构对应栏杆容置腔11处的杂物清除完毕后,隔滤栏杆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至栏杆容置腔11内,伞帽部41再次使栏杆部42悬挂于栏杆容置腔11的内部,到达初始备用位置。
57.检查隔滤栏杆4是否自动下落至初始位置,若是,则说明隔滤栏杆4的栏杆部42与栏杆容置腔11之间间隙清晰,在下次该下水道口3发生内涝积水时,隔滤栏杆4仍会实现自动上浮;若否,则说明栏杆容置腔11的入口端位置与栏杆部42的外壁之间间隙内还夹杂有石块,由于栏杆部42与栏杆容置腔11之间的通道间隙自上而下不断增大,因此直接借助外力触压隔滤栏杆4中的伞帽部41,使栏杆部42向下位移并带动石块向下直至掉落排出,即可。
58.至此,该实施例中的用于降低城市内涝的阻塞物自动隔滤污水排放系统的应用方法完成,以此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局部积水严重的问题。
59.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6至图7所示,所述路沿石体2与所述下水道口3之间还均匀设有若干个隔滤栏杆4,用以完全通过若干个隔滤栏杆4形成环形的栅栏结构对流向下水道口3的内涝积水进行围护隔滤,在有效隔滤承载道路1积水的基础上,还能对从路沿石体2上方流向下水道口3的积水进行隔滤,保证了在城市内涝积水较严重时,能对
各个方向的水流进行隔滤,提升了对水流中杂物隔滤的全面程度。
60.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对于与实施例1和2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2有所不同的是,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下水道口3开设于所述路沿石体2的底侧,所述承载道路1在所述下水道口3的外围预定距离处设有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4,且若干个所述隔滤栏杆4连线的首尾两端均贴近所述路沿石体2,以此实现在不同下水道口3结构及位置的情况下,仍可利用若干个隔滤栏杆4对下水道口3进行围护,增大隔滤长度,使得积水在流向下水道口3时携带的杂物能被有效隔滤在外。
61.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