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锁定元件智能锁。
背景技术:2.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能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3.目前的智能锁都是在锁定元件与限位结构相配合的传统锁基础上添加传感组件和驱动组件,传感组件接收到正确的传感信息后,驱动组件驱动锁定元件开启,实现锁定元件与限位结构的解锁,以此打开智能锁。
4.但是,一旦传感组件、驱动组件和锁定元件任意一处发生故障或者电源的电能耗尽就会导致智能锁锁死,没有解锁的应急方案对使用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锁定元件智能锁,解决了智能锁无法应急解锁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双锁定元件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
10.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相互锁定,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任意一个开启即可实现所述智能锁的开锁。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元件设置为圆柱形,其外壁开设有与轴向垂直的缺口;
12.所述第二锁定元件设置为圆柱形,其中段绕外壁开设有环形的锁槽,所述第二锁定元件开设有自锁槽延伸至头端的切面;
13.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容纳在锁槽内实现两者的相互锁定;
14.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开启时,缺口朝向第二锁定元件,第二锁定元件能够沿缺口拔出实现开锁;
15.所述第二锁定元件开启时,切面朝向第一锁定元件,第一锁定元件能够沿切面移出锁槽实现开锁。
16.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元件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缺口朝第二锁定元件插入的一侧扭转。
17.优选的,所述缺口的尾端设置有抵触块,所述第二锁定元件插入的过程中,第二锁定元件的头端顶着抵触块推动第一锁定元件扭转。
18.优选的,所述智能锁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尾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尾端通过锁链连接;
19.所述第一锁定元件和扭簧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内,所述第二锁定元件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头端与第二连接部的头端通过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锁
定连接。
2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指纹传感器、plc和电机,所述指纹传感器和电机均与plc电性连接;所述电机与第一锁定元件传动连接。
2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还设置有弹性伸缩杆,所述弹性伸缩杆的末端固定在第一连接部内,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锁定时,压缩状态的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第二锁定元件的头端接触。
2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机械锁芯,所述机械锁芯与第二锁定元件传动连接,钥匙插入机械锁芯能够拨转第二锁定元件。
23.(三)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锁定元件智能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发明中,智能锁通过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相互锁定,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任意一个开启即可实现智能锁的开锁,区别于传统的单锁定元件结构,一个锁定元件因各种原因无法开启时,开启另外一个锁定元件即可实现应急开锁,有效避免了因智能锁锁死导致的使用不便。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锁定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解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锁的爆炸图;
31.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3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锁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双锁定元件智能锁,解决了智能锁无法应急解锁的问题。
3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6.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锁通过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相互锁定,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任意一个开启即可实现智能锁的开锁,区别于传统的单锁定元件结构,一个锁定元件因各种原因无法开启时,开启另外一个锁定元件即可实现应急开锁,有效避免了因智能锁锁死导致的使用不便。
3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8.实施例:
39.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锁定元件智能锁,所述智能锁包括:第一锁定元件10和第二锁定元件20;
40.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与第二锁定元件20相互锁定,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与第二锁定元件20任意一个开启即可实现所述智能锁的开锁。
41.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设置为圆柱形,其外壁开设有与轴向垂直的缺口11;
42.所述第二锁定元件20设置为圆柱形,其中段绕外壁开设有环形的锁槽21,所述第二锁定元件20开设有自锁槽21延伸至头端的切面22;
43.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容纳在锁槽21内实现两者的相互锁定;
44.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开启时,缺口11朝向第二锁定元件20,第二锁定元件20能够沿缺口11拔出实现开锁;
45.所述第二锁定元件20开启时,切面22朝向第一锁定元件10,第一锁定元件10能够沿切面22移出锁槽21实现开锁。
46.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设置有扭簧12,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在扭簧12的作用下使得缺口11朝第二锁定元件20插入的一侧扭转。
47.如图5所示,所述缺口11的尾端设置有抵触块13,所述第二锁定元件20插入的过程中,第二锁定元件20的头端顶着抵触块13推动第一锁定元件10扭转,直至第一锁定元件10进入锁槽21后在扭簧12的作用下扭转复位,实现第一锁定元件10与第二锁定元件20的锁定。
48.如图3、图4所示,所述智能锁包括:第一连接部30和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连接部30的尾端与第二连接部40的尾端通过锁链连接;
49.所述第一锁定元件10和扭簧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0内,所述第二锁定元件2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40内;所述第一连接部30的头端与第二连接部40的头端通过第一锁定元件10与第二锁定元件20锁定连接。
50.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30设置有指纹传感器31、plc和电机32,所述指纹传感器31和电机32均与plc电性连接;所述电机32与第一锁定元件10传动连接;
51.所述指纹传感器31接收到正确的指纹信息时向plc传递开锁信息,plc对电机32传递开锁命令,开锁电机32拨转第一锁定元件10开启。
52.如图5、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30还设置有弹性伸缩杆33,所述弹性伸缩杆33的末端固定在第一连接部30内,第一锁定元件10与第二锁定元件20锁定时,压缩状态的弹性伸缩杆33的头端与第二锁定元件20的头端接触,所述弹性伸缩杆33能够在开锁的一瞬间将第二锁定元件20顶出,实现智能开锁。
53.如图4~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40设置有机械锁芯41,所述机械锁芯41与第二锁定元件20传动连接,钥匙插入机械锁芯41能够拨转第二锁定元件20,实现第二锁定元件20的开启和闭合,能够在第一连接部30故障或没电的情况下应急开锁。
54.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55.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锁通过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相互锁定,第一锁定元件与第二锁定元件任意一个开启即可实现智能锁的开锁,区别于传统的单锁定元件结构,一个锁定元件因各种原因无法开启时,开启另外一个锁定元件即可实现应急开锁,有效避免了因智能锁锁死导致的使用不便。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