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金工具 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货物在长途运输途中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货物在运输时的安全,防止货物被盗或者被调换,必须防止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未经许可时被打开,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会使用电子绳锁来锁紧货物。但是,目前的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一般还存在结构复杂和使用不够稳定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使用稳定等优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包括有壳体、锁绳和设置所述壳体内的解闭锁机构;所述锁绳包括有钢丝绳和分别连接在所述钢丝绳两端的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所述第一插杆和所述第二插杆分别插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在所述第二插杆的内侧设有闭锁槽;所述解闭锁机构包括有电机、锁片、压块和接触开关;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锁片左右移动地与所述闭锁槽配合;所述压块为软胶制成的且其卡置于所述第二插孔的底部;所述接触开关位于所述第二插孔的下方;所述压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插杆配合,所述压块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插孔底部的一通孔后与所述接触开关配合;通过所述第二插杆压向所述压块并让所述压块的下端与所述接触开关接触,可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锁片卡入至所述闭锁槽中,实现闭锁。
6.对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附加结构,还包括以下方案:
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压块包括有接触杆和设置在所述接触杆四周的且下端开口的变形支撑部;所述变形支撑部的底部抵紧所述第二插孔的底部;所述接触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插杆配合,而下端穿出所述通孔后与所述接触开关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变形支撑部的四周匹配抵紧所述第二插孔的侧壁并形成一密封结构。
9.进一步地,在所述接触杆的上端还套设有一固定环。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的四周匹配抵紧所述第二插孔的侧壁并形成一密封结构。
1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电机通过一安装在其输出轴上的驱动块驱动所述锁片左右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块包括有杆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杆部上的凸轮部;所述杆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凸轮部插设在所述锁片的一驱动孔内且可通过转动而驱动所述锁片左右移动地与所述闭锁槽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解闭锁机构还包括有行程开关;所述驱动块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
杆部上的感应部;所述感应部具有两个感应点且所述感应部与设置在其一侧的所述行程开关对应配合。
1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锁片嵌入在所述限位槽中。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有内壳和下端开口的且套设在所述内壳上的外壳;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内壳的顶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稳定和不易损坏等优点,其通过电机驱动锁片与闭锁槽相卡或相离即可实现闭锁或解锁;当电机驱动锁片离开闭锁槽时,实现解锁,在闭锁时,利用第二插杆向下推动压块可使压块的下端与接触开关接触,接着发送信号到电机,电机启动,并带动锁片往闭锁槽内移动,实现闭锁,且这种闭锁方式稳定有效。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去掉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壳体;101、第一插孔;102、第二插孔;103、限位槽;104、内壳;105、外壳;2、锁绳;21、钢丝绳;22、第一插杆;23、第二插杆;231、闭锁槽;3、解闭锁机构;31、电机;32、锁片;321、驱动孔;33、压块;331、接触杆;332、变形支撑部;333、固定环;34、接触开关;35、驱动块;351、杆部;352、凸轮部;353、感应部;36、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子绳锁的解闭锁结构,包括有壳体1、锁绳2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解闭锁机构3;锁绳2包括有钢丝绳21和分别连接在钢丝绳21两端的第一插杆22和第二插杆23;第一插杆22和第二插杆23分别插设在壳体1的第一插孔101和第二插孔102内,具体的,第一插杆23固定在第一插孔101内;在第二插杆23的内侧设有闭锁槽231;解闭锁机构3包括有电机31、锁片32、压块33和接触开关34;电机31可驱动锁片32左右移动地与闭锁槽231配合;压块33为软胶制成的且其卡置于第二插孔102的底部;接触开关34位于第二插孔102的下方;压块33的上端与第二插杆23配合,压块33的下端穿过第二插孔102底部的一通孔后与接触开关34配合;通过第二插杆23压向压块33并让压块33的下端与接触开关34接触,可使电机31驱动锁片32卡入至闭锁槽231中,实现闭锁。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使用稳定等优点,其通过电机31驱动锁片32与闭锁槽231相卡或相离即可实现闭锁或解锁;当电机31驱动锁片32离开闭锁槽231时,实现解锁,在闭锁时,利用第二插杆23向下推动压块33可使压块33的下端与接触开关34接触,接着发送信号到电机31,电机31启动,并带动锁片32往闭锁槽231内移动,实现闭锁,且这种闭锁方式稳定有效。
26.压块33包括有接触杆331和设置在接触杆331四周的且下端开口的变形支撑部332;变形支撑部332的底部抵紧第二插孔102的底部;接触杆331的上端与第二插杆23配合,而下端穿出通孔后与接触开关34配合。通过以上设置能够方便压块33与接触开关34配合,其中,由于变形支撑部332的下端开口,所以其在接触杆331向下移动时可方便变形,从而能够让接触杆331顺利地向下移动以便与接触开关34接触,且当电子绳锁解锁后,亦即第二插杆23取走后,接触杆331和变形支撑部332均会利用弹性复位。
27.优选的,变形支撑部332的四周匹配抵紧第二插孔102的侧壁并形成一密封结构。通过以上设置能够防止第二插孔102内的积水穿过压块33而渗入至壳体1的内部,保护了壳体1的内部零部件,提高了电子绳锁的防水性能,使电子绳锁不易损坏。
28.在接触杆331的上端还套设有一固定环333,从而能够让第二插杆23插入第二插孔102后压紧在接触杆331上的时候同步压紧在固定环333上,从而能够防止软胶制成的接触杆331变形而导致接触杆331的下端不能顺利地向下移动,亦即固定环333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压块33的刚度。具体的,固定环333的底面抵紧变形支撑部332的顶面。
29.固定环333的四周匹配抵紧第二插孔102的侧壁并形成一密封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子绳锁的防水性能。
30.电机31通过一安装在其输出轴上的驱动块34驱动锁片32左右移动。
31.驱动块35包括有杆部351,以及设置在杆部351上的凸轮部352;杆部351与电机31连接;凸轮部352插设在锁片32的一驱动孔321内且可通过转动而驱动锁片32左右移动地与闭锁槽231配合。通过设置凸轮部352可以方便带动锁片32与闭锁槽231配合。
32.解闭锁机构3还包括有行程开关36;驱动块35还包括有设置在杆部351上的感应部353;感应部353具有两个感应点且感应部353与设置在其一侧的行程开关36对应配合。具体地说,两个感应点分别为闭锁感应点和解锁感应点。通过以上设置能够方便控制电机31的停止,例如在凸轮部352转动同步带动锁片32移动的过程中,当闭锁感应点与行程开关36接触时,电机31即时停止,同时锁片32与闭锁槽231相卡,实现闭锁;当解锁感应点与行程开关36接触时,电机31即时停止,同时锁片32与闭锁槽231相离,实现解锁。
33.在壳体1内设置有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03,锁片32嵌入在该限位槽103中,从而能够对锁片32进行限位,防止其超出预设路线。
3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有内壳104和下端开口的且套设在内壳104上的外壳105,当然,也可以将内壳104与外壳105锁紧;限位槽103设置在内壳104的顶部。同时,电机31安装在内壳1的内部。由于壳体1分设为内壳104和外壳105,因此,第一插孔101和第二插孔102也分别由位于外壳105上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内壳104上的第二部分组成。
35.在本实施例中,锁绳2还包括有套设在钢丝绳外表面的第一绝缘套,以及分别套设在第一插杆22和第二插杆23外表面的两个第二绝缘套。
36.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使用原理,以便了解本实用新型:
37.在解锁时,用户利用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后向监控管理中心发出开锁申请,申请通过后,电机31启动,带动驱动块35转动,凸轮部352在转动时带动锁片32往闭锁槽231外移动,使锁片32与闭锁槽231相离,当感应部353的解锁感应点与行程开关36接触时,电机31停止,接着人们即可将第二插杆23抽出,完成解锁;在闭锁时,将第二插杆23插入至第二插孔102内并向下推动压块33,使接触杆331的下端与接触开关34接触,接着电机31复位,电机31
启动后通过凸轮部352带动锁片32往闭锁槽231内移动直至卡入闭锁槽231内,当感应部353的闭锁感应点与行程开关36接触时,电机31停止,这样就完成了闭锁。
3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