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咪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咪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咪头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用于感应气流流动的咪头(气流感应开关),以控制电源的通断。但是咪头是一个敏感的电子元器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防止漏液对它损害,另外,还要有可靠的感应通道。为此,常规的咪头安装结构都非常复杂,成本高。这一点对于一些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而言尤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咪头组件。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咪头组件,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的的咪头座以及安装于该咪头座中的咪头;所述咪头座包括下端面、与该下端面相对的上端面以及连接于该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周面,所述周面包括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咪头座包括由所述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凹陷形成的收容孔以及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且与所述收容孔相连通的感应孔;所述咪头设置于该收容孔中,且感应面与所述感应孔对应。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和/或所述感应孔呈柱状,所述收容孔与所述感应孔共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座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导气槽,该导气槽将所述下端面与所述上端面相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槽包括第一导气段和第二导气段,所述第一导气段和所述第二导气段分别将所述收容孔与所述下端面和所述上端面相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座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感应槽,所述感应槽将所述感应孔与所述上端面相连通。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座的横截面包括长轴和短轴,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所述长轴的两相对侧,并呈弧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座包括至少至少一个凸起,所述至少一个凸起形成于所述下端面上,所述下端面是平坦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咪头座包括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该第一卡槽和该第二卡槽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且由所述上端面朝所述下端面的方向延伸。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包括由所述上端面朝所述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段和由所述第一槽段的末端朝所述第二表面延伸的第二槽段。
13.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
对的底端,所述底端开设有进气孔;还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咪头组件,所述咪头组件设置于所述底端内部,所述咪头座的周面与所述底端的内侧壁面紧密地配合在一起,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底端的内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咪头组件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的咪头座,并在其中设置相应的收容孔和感应孔等,安装和成型方便,且易于实现液密封。
附图说明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18.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主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所示雾化主体的咪头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5所示咪头组件的咪头座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图5所示咪头组件的咪头座再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图4所示雾化主体的电源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图8所示电源组件的电源支架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图4所示雾化主体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可用于将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并供使用者吸食。该电子雾化装置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扁柱状,以方便使用者手持。该电子雾化装置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次性电子雾化装置,其具有小巧、组装方便以及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28.再如图3所示,该电子雾化装置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纵长壳体10以及沿轴向嵌设于该壳体10中的纵长雾化主体。该雾化主体可采用过盈配合、防脱卡扣等方式结合在一起,以省却打胶等工序,并减少胶水等有害物质。
29.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扁筒状,并可以采用塑料等材料一体成型,其具有一个大致呈椭圆形的横截面。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开口端11以及与该开口端相对的底端12,开口端11上形成供雾化主体插入的开口110,底端12形成有供外界空气进入壳体10内的进气孔120。雾化主体除吸嘴部52以外都嵌入到壳体10中,并与壳体10防脱配合在一起。
30.一同参阅图4,该雾化主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依序串连在一起的咪头组件20、电源组件30、雾化组件40以及吸嘴50。雾化组件40用于将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电源组件30用于给雾化组件40供电。咪头组件20可在气流的驱动下,接通电源组件30和雾化组件40之间电气回路。吸嘴50用于将气溶胶与空气的混合物导出至使用者的口中。咪头组件20、电源组件30、雾化组件40以及吸嘴50依序串连,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组合
体。组装时,可以先形成该组合体,再将该组合嵌入到壳体10中,而无需单独地将各个组件分别放入壳体10中,提升了组装效率。
31.如图5至图7所示,咪头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采用诸如硅胶等软质材料一体成型的咪头座21以及安装于该咪头座21中的咪头22。咪头座21用于设置于壳体10的底端,并具有与壳体10底端内腔相适配的外形。具体地,咪头座21包括大致呈椭圆形的横截面以及与壳体10底端的内侧壁面紧密配合的周面。咪头22为气流感应开关,其可呈圆柱状,其感应面感应到负压时,会让咪头22导通,实现电气开关控制。咪头座21采用软质材料一体成型,并在其中设置相应的收容孔和感应孔等,安装和成型方便,且易于实现液密封。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咪头座21的周面包括分别位于咪头座21的横截面长轴的两相对侧的弧形第一表面211和弧形第二表面212。咪头座21还可包括与壳体10底端的内端面相对的平坦的下端面213以及与该下端面213相对的平坦上端面214。上端面214还可形成有一个凸台214,可卡设于电源组件30上。
33.咪头座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由第一表面211向第二表面212凹陷形成的柱状的收容孔215以及由第二表面212向第一表面211凹陷且与收容孔215相连通的柱状的感应孔216。收容孔215的孔径与咪头22的直径相适合,以便咪头22沿轴向安装于其中。感应孔216的孔径小于收容孔21的孔径,且感应孔216与收容孔215共轴。咪头22安装于收容孔215中时,感应面与感应孔216正对。
34.咪头座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形成于第一表面211上的导气槽2110,该导气槽2110将下端面213与上端面214相连通,以将咪头座21下侧的空气导引至咪头座21上侧。导气槽2110包括第一导气段2110a和第二导气段2110b,第一导气段2110a和第二导气段2110b分别将收容孔215与下端面213和上端面214相连通;第一导气段2110a还可以供咪头22与电源32之间的电气导线通过。咪头座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形成于第二表面212上的感应槽2120,感应槽2120将感应孔216与上端面214相连通,以便使用者通过吸嘴50吸气时,咪头座21上侧有气流流动,而能够在感应孔216中形成负压,从而触发咪头22导通。
35.咪头座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形成于下端面213上的若干凸起217,这些凸起217用于抵顶到壳体10底端的内端面上,让下端面213和壳体10底端的内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隔,为气流经由壳体10底端的进气孔120进入壳体10中提供汇集空间。凸起217可以防止咪头座21安装到壳体10底端时,将进气孔120堵死,而无法进气。因而可以降低咪头座21的安装难度,提升组装效率。
36.咪头座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对第一卡槽218以及一对第二卡槽219,以与电源组件30的电源支架31相卡接。如此,咪头座21的安装可以随着电源支架31一道塞入壳体10,而无需单独地将咪头座21塞入壳体10中,从而可以提升组装效率,降低组装误差。该一对第一卡槽218和该一对第二卡槽219分别平行间隔地形成于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上,且由上端面214朝下端面213的方向延伸。每一第一卡槽218可呈l型,其包括由上端面214朝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槽段2181和由第一槽段2181的末端朝第二表面212延伸的第二槽段2182。
37.一同参阅图8及图9,电源组件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采用硬质塑料等材料一体成型的电源支架31以及安装于该电源支架31中的电源32,电源支架31界定有一个长方形电源收容腔310,电源32收容于该收容腔310中。电源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一次性干电池。电
源32和电源支架31之间还设有间隙,以便空气可以由电源支架31的下端经过收容腔310流动至电源支架31的上端,提供气流通道的功能。也即,电源组件30还具备供气流通过的功能。
38.电源支架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方框式构造,其包括用于安装雾化组件40的雾化座311、与雾化座311相对设置的用于安装咪头组件20的安装座312以及一对连接杆313。雾化座311和安装座312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长轴和端轴,例如横截面呈椭圆形,并包括位于长轴两端的相对端。该一对连接杆313平行间隔地设置于该雾化座311和该安装座312之间,分别将该雾化座311的两相对端与该安装座312的相对两端相连接。该雾化座311、该安装座312以及该一对连接杆313一道界定出一个收容腔310,以供电源32嵌置于其中。电源支架31呈方框式构造,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电源32进行限位,电源32的前后侧的限位主要有壳体10的侧壁实现,如此,可以让壳体10做得更薄。
39.雾化座3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阶梯轴状,其包括基部3111、共轴地设置于基部3111顶面的第一嵌入部3112以及共轴地设置于该第一嵌入部顶面的第二嵌入部3113,基部3111、第一嵌入部3112和第二嵌入部3113的横截面尺寸依序递减。基部3111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和尺寸与壳体10内腔对应部位横截面相适配,以便电源支架31设置于壳体10内时,基部3111的外侧壁面与壳体10的内壁面紧密地配合在一起。
40.第一嵌入部3112的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用于供吸嘴50的嵌套部51套接。第一嵌入部3112周缘可间隔地设置若干个卡勾3115,相应地,套接部51的开口端侧壁上开设有与该卡扣凸起3115相配合的卡孔510。第二嵌入部3113的横截面大致呈跑道型,用于供雾化组件40的下密封座41套接于其上。
41.雾化座3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上下贯通的通气孔3110以及一对上下贯通的过线孔3114,通气孔3110和过线孔3114将收容腔310与第二嵌入部3113的上端面相连通,让进入收容腔310的空气以及电极连接线可以进入到雾化组件40中。
42.安装座312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略称椭圆形的板状基座3121、间隔地立设于该基座3121底面一侧的一对第一卡脚3122以及间隔地立设于该基座3121底面另一侧的一对第二卡脚3123,该一对第一卡脚3122和该一对第二卡脚3123形成用于卡扣咪头座21的卡扣结构。该一对第一卡脚3122分别与咪头座21的一对第一卡槽218相配合,该一对第二卡脚3123用于分别与咪头座21的一对第二卡槽219相配合,以在咪头座21的四周进行限位。每一第一卡脚3122的末端设有一个朝向第二卡脚3123所在侧突出的卡扣3124,用于卡入对应的第一开槽218的第二槽段2182中,以在轴向上对咪头座21进行限位。每一第二卡脚3123可呈一字型,以方便安装座312的成型和咪头座21的安装。基座31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缺槽3120,以供咪头座21的上端面214的凸台2141嵌置。基座31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导槽3125,该导槽3125与咪头座21的感应槽2120相连通,以让气体流过,让感应槽2120形成负压。
43.每一连接杆313的外侧壁面呈弧形,并与壳体10的内腔位于横截面长轴两端的侧面相适配,以便连接杆313的外侧壁面与壳体10内腔位于横截面长轴两端的内侧面紧密地配合在一起,让电源支架31与壳体1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
44.结合图2及图10可知,雾化组件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套接在雾化座311上
的软质下密封座41、套接于该下密封座41上的雾化管道42、横向穿设于该雾化管道42中的雾化芯43、包裹在该雾化管道42外围并与该雾化芯43导液连接的储液件44、套接于该下密封座41和储液件44外围的套体45以及嵌设于该套体45上端的软质上密封座46。雾化组件40的横断面整体可略称椭圆形。相应地,下密封座41、储液件44、套体45以及上密封座46的横截面也略称椭圆形。
45.下密封座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一体成型,其可包括用于套接在雾化座311的第二嵌入部3113上的套接部411以及竖立在该套接部411顶面的安装管412。套接部411包括上下贯通的通气孔4110以及一对过线孔4112。如图2所示,该通气孔4110与雾化座311的通气孔3110相对应,以与雾化座311导气连接。该一对过线孔4112分别与雾化座311的一对过线孔3114,以让电极连接线穿过。安装管412与通气孔4110相连通。过线孔4112在一些实施例可为盲孔,使用过程中,让电极连接线刺破贯穿即可,这种情形可以防止漏油。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密封座41还可包括轴向穿设于安装管412中的支撑管413,支撑管413可采用不锈钢管等硬质材料制成,以防止安装管412受压后变形导致气流通道孔径不一致的问题。
46.雾化管道42具有较强的硬度,其套接在安装管412上,并与安装座412导气连接,可以支撑其雾化芯43,同时,被储液件44紧密地包裹时,也不容易变形,能够保证气流通道的稳定性。雾化管道42侧壁横向上具有一对安装孔420,以让雾化芯43横向安装于其中。
47.雾化芯4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吸液件431以及设置在该吸液件431中部的发热件432,该发热件432在一些实施例可为缠绕在吸液件431上的发热丝。吸液件431横向穿设于雾化管道42的一对安装孔420中。吸液件431可为绵束,其两端露出雾化管道42并被储液件44包裹,以吸取储液件44中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液件431的发热件432所在的中部位于雾化管道42中,以雾化管道42中加热雾化吸液件431中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让雾化出的气溶胶随雾化管道42中流动的空气带走。储液件44可采用绵片或泡沫棉等材料制成,套体45套接于套体45和下密封座41上,以及上密封座46封堵于套体45上端,可以防止漏液。
48.吸嘴50包括嵌套部51、吸嘴部52以及嵌入部53,嵌套部51用于套接雾化组件40,并用于嵌入壳体10中与壳体10防脱配合。吸嘴部52呈流线扁型,以供使用者嘴吸,吸嘴部52上具有吸孔520。嵌入部53呈管状,其设置于嵌套部51内,并与吸孔52相连通,以嵌入上密封座46的穿孔460中,与雾化管道42上端相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嵌套部51包括位于前端的横截面尺寸较壳体10内腔横截面尺寸略小的第一段511和位于后端的横截面尺寸较壳体10内腔横截面尺寸略大的第二段512。第一段511方便嵌套部51塞入壳体10中,第二段512用于胀紧壳体10的内壁面,以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实现防脱配合,让两者不易分离,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壁面与第二段512对应的位置还可设置晒纹,以进一步地增加摩擦力。可以理解地,第二段512和壳体10的内壁之间也可以设置倒钩等防脱结构,使得两者一次结合,在不破坏现有结构时就无法脱离。
49.该电子雾化装置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用于塞入吸嘴部52中的吸孔520中的吸嘴塞60和套接于壳体10下端的密封套70,以防止携带或运输过程中出现漏油污染等问题。
50.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