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装配式雾化装置,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械等。


背景技术:

2.以电子烟为例,其主要包括有油杯组件和雾化装置,在油杯组件内具有用来容纳烟油的烟油腔,雾化装置安装在油杯组件上;在仓储及运输时,因气压变化容易导致液体外溢,尤其是生产产品地区与终端产品销售地区距离远、气候相差大时,往往会出现注体漏出的现象,给商家、消费者均带来负面影响。且液腔的液体通过雾化芯与外界空气接触造成氧化或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保质期及产品性能。
3.后来,也出现了油杯组件和雾化装置装配式设置的产品,其利用弹性件及密封片将油杯组件的出液端封住,组装吸嘴时,向下推开密封片使液体与雾化装置连通。该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对油杯组件形成密封,但是,对于气压变化大的情形而言,仍存在弹性件变形、密封片被推开的现象,液体外漏难以避免。还有,该种产品结构,较为复杂,依赖于弹性件对密封片形成抵压,受限于弹性件的疲劳性,导致产品可靠性不理想。
4.以及,目前全球常用的电子烟雾化芯有两种:1.棉花芯外绕发热丝或发热片。 2、多孔陶瓷底部加发热片或印刷发热电路。以上两种结构都会出现渗(漏)液、炸液、冷凝的情况。因为:1、渗出来用于雾化的液体没有专门的容纳结构导致当有多余渗出来的液体时容易外流;2、发热面积太小造成加热不均,在温度相对较高的位置引起炸液,且,做不了大功率雾化,影响雾化效率。3、加热不均导致高温位置的雾气温度过高,当高温的雾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气道壁时容易凝结成液体黏结在气道壁上。当渗(漏)液、炸液、冷凝到了一定量时,这些液体便会外泄影响外观、影响使用,更有可能直接进入用户口腔,影响产品体验感,特别是棉花芯外绕发热丝或发热片的结构容易烧糊,造成有异味;多孔陶瓷芯强度不好,极易掉渣、掉灰,细小粉末有可能随烟雾吸入人体肺部,给人体肺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5.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雾化装置,其避免在仓储及运输时因气压变化导致液体外溢,同时,避免储液腔的液体通过雾化芯与外界空气接触造成氧化或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利于液体存放保质,确保使用口感。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8.一种装配式雾化装置,包括有雾化装置主体和可装配式设置于雾化装置主体的雾化芯;其中:
9.所述雾化装置主体具有储液腔、出气口及第一组装位,所述储液腔对应第一组装位设置有连通储液腔的供液端,所述供液端密封有可刺破或可撕除或可拆卸的密封部;
10.所述雾化芯具有进液位,所述雾化芯装配于第一组装位,并,刺破或撕除或拆卸密封部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组装位设置有软胶接头,所述软胶接头内具有供液通道,且软胶接头成型时一体连接有软胶膜封住该供液通道;当雾化芯装配于第一组装位时,刺破软胶膜打开供液通道以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有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模块具有上壳和组装于上壳下端的连接座,所述储液腔、出气口设置于上壳,所述软胶接头组装于连接座,所述第一组装位形成于软胶接头下侧;所述上壳具有第二组装位;
13.所述第二模块具有前述的雾化芯;
14.所述第三模块具有下壳和装设于下壳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第三模块装配于第二组装位,且,包围式遮住第二模块。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过液孔连通储液腔与供液端。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具有一体连接的内壳和外壳,内壳和外壳的上端连接成一体,内壳的通道作为出气道与出气口连通,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有环绕式储液腔,所述连接座装设于储液腔下端。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芯的进液位向上凸设有导液柱,组装雾化芯时,导液柱伸入供液通道内;
18.或者,所述雾化芯的进液位向上凸设有导液柱,组装雾化芯时,导液柱刺破软胶膜挤入供液通道内,导液柱的外侧面与供液通道内侧面密封接触。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具有连通过液孔的第一筒部,所述软胶接头具有第二筒部伸入第一筒部内。
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胶接头的下端延伸有环形壁以用于围设形成第一组装位,所述雾化芯的周侧密封接触于环形壁的内侧。
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雾化芯包括有杯体和锁液板;所述杯体具有底壁和连接于底壁周侧的周侧壁,所述底壁和周侧壁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上端开口;所述锁液板为多孔材料,其位于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上端开口处或者周侧壁设置有进液位,所述进液位将液体送入锁液板或/和容纳腔内;所述杯体的周侧密封接触于环形壁的内侧。
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胶接头一体连接有雾化芯固定胶件,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的底部设置有雾化芯固定位,所述雾化芯紧嵌于雾化芯固定位;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通过连接臂可上下翻折式连接于软胶接头;第一状态时,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向上翻折定位于胶接头下侧;第二状态时,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向下翻折从胶接头下侧脱出;第三状态时,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向下翻折从胶接头下侧脱出,剪断连接臂,雾化芯从雾化芯固定胶件上取出并装入第一组装位。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在供液端密封有可刺破或可撕除的密封部,方便仓储及运输,而将雾化芯装配于组装口处时,刺破或撕除的密封部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如此,避免在仓储及运输时因气压变化或者温度变化变化引起储液腔与外界空气产生压力差导致液体外溢,同时,完全杜绝了储液腔的液体通过雾化芯与外界空气接触造成氧化或者吸收空
气中的水分,有利于液体存放保质,确保使用口感;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24.其次是,设置软胶接头成型时一体连接有软胶膜封住该供液通道,当雾化芯装配于第一组装位时,刺破软胶膜打开供液通道以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制作简单,确保雾化芯组装密封性,同时,装配操作简捷方便,实用性强;
25.再者是,整个雾化装置设计为三个可装配式的模块,结构设计巧妙,后续消费者装配时操作简单,组装定位稳固,密封性好,产品更加可靠;
26.以及,对雾化芯改进设计,通过杯体和锁液板的结合,使其兼具锁液、吸附多余渗出来的液体、容纳多余渗出来的液体、容纳冷凝液、加热均匀等多种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漏液、炸液、加热不均、异味等问题。
2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雾化芯的截面结构示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雾化芯的分解示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准备正向装入雾化装置底部的状态示图(供正常使用);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雾化芯正向装入雾化装置后的状态示图(供正常使用);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准备反向装入雾化装置底部的状态示图(供仓储运输);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雾化芯反向装入雾化装置后的状态示图(供仓储运输);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图(含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及第三模块);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雾化芯截面示图;
36.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第一状态);
3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第二状态);
3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第三状态)。
39.附图标识说明:
40.100、雾化芯
ꢀꢀꢀꢀꢀꢀꢀ
10、杯体
41.20、锁液板
ꢀꢀꢀꢀꢀꢀꢀꢀ
30、固定板
42.11、底壁
ꢀꢀꢀꢀꢀꢀꢀꢀꢀꢀ
121、第一外环壁
43.122、内环壁
ꢀꢀꢀꢀꢀꢀꢀ
123、第二外环壁
44.31、导液柱
ꢀꢀꢀꢀꢀꢀꢀꢀ
201、储液腔
45.202、进气口
ꢀꢀꢀꢀꢀꢀꢀ
203、出气口
46.204、第一组装位
ꢀꢀꢀ
205、供液通道
47.206、软胶膜
ꢀꢀꢀꢀꢀꢀꢀ
207、硅胶接头
48.1、第一模块
ꢀꢀꢀꢀꢀꢀꢀ
2、第二模块
49.3、第三模块
ꢀꢀꢀꢀꢀꢀꢀ
101、上壳
50.102、第二组装位
ꢀꢀꢀ
301、下壳
51.1011、内壳
ꢀꢀꢀꢀꢀꢀꢀꢀ
1012、外壳
52.103、连接座
53.207’、软胶接头
ꢀꢀꢀꢀ
208、雾化芯固定胶件
54.100’、雾化芯
ꢀꢀꢀꢀꢀꢀ
209、连接臂
55.2081 、胶柱
ꢀꢀꢀꢀꢀꢀꢀ
2071’、导液孔
[0056]1’
、第一模块
ꢀꢀꢀꢀꢀꢀ
2072’、薄胶片
[0057]
101’、雾化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雾化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械等产品上;本文中,以电子烟为例作详细说明。
[0059]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雾化芯100,包括有杯体10和锁液板20;所述杯体10具有底壁11和连接于底壁11周侧的周侧壁12,所述底壁11和周侧壁12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上端开口;所述锁液板20为多孔材料,其位于容纳腔内;多孔材料的选择可以多样化,例如:棉花、海绵、陶瓷、玻璃纤维、多孔金属等,也可为其它纤维材料;优选为耐高温的导热微孔材料。所述容纳腔的上端开口处或者周侧壁设置有进液位,所述进液位将液体送入锁液板或/和容纳腔内。
[0060]
优选地,所述锁液板上方设置有固定板,以对锁液板形成定位,所述固定板为镂空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0一体凸设有导液柱31,液体经导液柱31穿过固定板30渗入锁液板20内及容纳腔内固定板30下方区域。若固定板30上未一体设置导液柱31,而是采用从储液腔201将液体引出,并由一导管例如硅胶管延伸至固定板30上侧,液体从硅胶管下端开口处透过固定板30的镂空结构渗入锁液板20内及容纳腔内固定板30下方区域,亦可。
[0061]
优选地,所述锁液板20为耐高温的导热微孔材料,孔径0.001到0.5mm之间,例如:耐高温的导热金属;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微孔材料,利用毛细现象达到锁液目的,防止烧焦现象,同时,把杯体10的热量快速导入锁油板,使锁液板20同时具备加热功能,增大了加热面积,通常,可以使加热面积增大800%以上,使得加热热量更加均匀,有效防止炸液(炸油)现象。以及,液体可以不直接与发热部件相接触,更加安全卫生,发热部件的选材范围也更加广泛。
[0062]
在实际设计时,所述杯体10为发热杯体,可以在所述杯体10的底壁11和/或周侧壁12设置有发热件,通过在内侧、外侧设置发热件或者将发热件以层结构的形式集成于底壁11和/或周侧壁12自身,均为可选择的设计形式。发热件可以是软pcb、印刷发热电路、加热板、发热膜等。
[0063]
也可以将所述固定板30为发热或/和导热固定板,其热量传导至锁液板20。当然,也可以采用固定板30、杯体10、锁液板20三者均具有发热功能的形式,三者是同时加热还是择一、二加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加热需求由电控部分来选择其一或两者或三者加热。
[0064]
通常,所述锁液板20设置有若干镂空位以连通锁液板20上、下侧。杯体10和锁液板20的间距可调,在生产环节,可以调节两者间距以匹配各种流动性液体。
[0065]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雾化芯,其杯体10的底壁为一体式非环形状,所述周侧壁仅包括有连接于底壁11外周侧的第一外环壁121;所述雾化芯的进气位布置于杯体10的上方或/和周侧壁;
[0066]
而图8所示的雾化芯,其底壁11为环形状,所述周侧壁包括有连接于底壁11的内周侧的内环壁122和连接于底壁11的外周侧的第二外环壁123;所述第二外环壁123、底壁11及内环壁122一同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雾化芯的进气位布置于内环壁123围绕通道内、杯体10的上方、第二外环壁123中任一种、任两种或三种位置。图8示意了从内环壁123围绕通道内进气的方案,优选地,可以将内环壁122设计得比第二外环壁123稍低些,使得气体进入后,在第二外环壁123所围绕的大空间内,与雾化物混合。雾化芯100的雾化腔用于凝结大颗粒,回收冷凝液再雾化;也可以在杯体的上方进一步设置一盖板,形成由杯体和盖板围构而成的雾化混合空间(指雾化腔),在盖体上设置出气位,通常,进液位和出气位形成错位即可。
[0067]
如图3至图7所示,其显示了应用该雾化芯100的一种雾化装置,其具有储液腔201、进气口202、出气口203及雾化芯100;所述储液腔201与导液柱31相连通;外界气体经进气口202,到达固定板30的上方与雾化物混合,再从出气口203排出。
[0068]
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有可拆卸式组装的第一模块1、第二模块2、第三模块3;其中:所述第一模块1具有上壳101、储液腔201、出气口203、第一组装位204、第二组装位102;所述储液腔201对应第一组装位204设置有连通储液腔201的供液端,所述供液端密封有可刺破或可撕除或可拆卸的密封部;所述第二模块2具有前述的雾化芯,所述第二模块2装配于第一组装位204,并,刺破或撕除或拆卸的密封部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所述第三模块3具有下壳301和装设于下壳301内的电源、控制板,所述第三模块3装配于第二组装位102,且,包围式遮住第二模块2。
[0069]
优选地,所述上壳101具有一体连接的内壳1011和外壳1012,内壳1011和外壳1012的上端连接成一体,内壳1011的通道作为出气道与出气口连通,而外壳1012与内壳1011之间形成有环绕式储液腔,在上壳101的下端组装有连接座103,所述连接座103封住内壳1011、外壳1012的下端,仅通过连接座103上的过液孔连通储液腔201与供液端连通;所述连接座103具有连通过液孔的第一筒部,所述软胶接头207具有第二筒部伸入第一筒部内。所述软胶接头207的下端延伸有环形壁以用于围设形成第一组装位,所述雾化芯的周侧密封接触于环形壁的内侧。
[0070]
所述第一模块1的第一组装位201设置有软胶接头207,具体是指在连接座103内设置有软胶接头207,例如硅胶接头,第一组装位204形成于软胶接头207内。所述软胶接头207内具有供液通道205,且软胶接头207成型时一体连接有软胶膜206封住该供液通道205,巧妙利用软胶膜206作为密封部;当第二模块装配于第一组装位204时,刺破软胶膜26打开供液通道205以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此处,其导液柱31刺破软胶膜206并伸入供液通道205内形成连通,软胶优选为硅胶,通过硅胶接头的设置,一方面,硅胶接头组装密封性好,同时,一体成型软胶膜206较为容易,另一方面,导液柱31伸入硅胶接头后,导液柱31与供液通道205可以形成密封接触。
[0071]
如图4所示,外界气体从底部的进气口202进入后,向上流动,经杯体10上端一侧向下进入杯体10内,经过固定板30上方,再从杯体10上端另一对侧向上送出。且,气体向上送出时,其气道围绕硅胶接头外周区域环绕,再向上汇集从出气口203送出。此处,将整个气流方向设计为多弯管、多台阶式,便于阻止冷凝液往外流,促进冷凝液回流,减少浪费。同时,该种气流走向,可形成涡流,便于雾气中的大颗粒冷凝,使口感更加细腻。
[0072]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终端使用前,雾化装置内部液体和外界完全隔离,彻底杜绝了漏液,且,避免液体与空气接触,有利于延长保持期,也避免液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品质。为了节约空间,也避免产品零部件散乱丢失,可以将雾化芯100反向放置于组装口204处。终端使用时,将雾化芯100取出再正向装入即可。
[0073]
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软胶接头207’一体连接有雾化芯固定胶件208(软胶接头207’、雾化芯固定胶件208等优选设计为硅胶件),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208的底部设置有雾化芯固定位,所述雾化芯100’紧嵌于雾化芯固定位;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208通过连接臂209可上下翻折式连接于软胶接头207’;第一状态时(例如仓储运输状态),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208向上翻折定位于软胶接头207’下侧;第二状态时(例如雾化芯固定胶件208打开状态),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208向下翻折从软胶接头207’下侧脱出;第三状态时(例如需装配雾化芯100’至正常工作状态),所述雾化芯固定胶件208向下翻折从软胶接头207’下侧脱出,剪断连接臂209,雾化芯100’从雾化芯固定胶件208上取出雾化芯100’并装入第一组装位。
[0074]
如图9所示,在第一状态时,通过雾化芯固定胶件208上的胶柱2081密封住导液孔2071’;如图10所示,终端使用时,通常需把第一模块1’倒置,使导液孔2071’朝上,再拔开雾化芯固定胶件208及剪断连接臂209,再取下雾化芯100’装入第一组装位,使用时,如图11所示,液体经导液孔2071’送入雾化芯100’。此处,是从雾化芯100’的侧旁自下往上再折向往内朝向雾化腔101’进气,所述软胶接头207’一体向下延伸连接有薄胶片2072’(实际设计时,所述薄胶片2072’可以灵活设置一层或间距布置两层以上,可以不作限制),所述薄胶片2072’挡于进气侧与雾化腔101’之间,抽吸时在气压作用下打开(薄胶片2072’的下端往内变形,使薄胶片2072’的下端与雾化芯100’之间形成间隙),外面空气进入雾化腔101’;不抽吸时回复正常状态(薄胶片2072’的下端复位),挡住被雾化的残留气体,避免外出形成冷凝液,同时阻挡、吸附雾化芯100’的液体外流(例如:锁液板上多余的液体外流)。
[007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在供液端密封有可刺破或可撕除的密封部,方便仓储及运输,而将雾化芯装配于组装口处时,刺破或撕除的密封部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如此,避免在仓储及运输时因气压变化或者温度变化变化引起储液腔与外界空气产生压力差导致液体外溢,同时,完全杜绝了储液腔的液体通过雾化芯与外界空气接触造成氧化或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利于液体存放保质,确保使用口感;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作;
[0076]
其次是,设置软胶接头成型时一体连接有软胶膜封住该供液通道,当雾化芯装配于第一组装位时,刺破软胶膜打开供液通道以使供液端与雾化芯的进液位相连通;制作简单,确保雾化芯组装密封性,同时,装配操作简捷方便,实用性强;
[0077]
再者是,整个雾化装置设计为三个可装配式的模块,结构设计巧妙,后续消费者装配时操作简单,组装定位稳固,密封性好,产品更加可靠;
[0078]
以及,对雾化芯改进设计,通过杯体和锁液板的结合,使其兼具锁液、吸附多余渗出来的液体、容纳多余渗出来的液体、容纳冷凝液、加热均匀等多种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漏液、炸液、加热不均、异味等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