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片、加热器及包含该加热器的加热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2.加热雾化装置可以对烟草制品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进行雾化,从而形成可供抽吸的烟雾(气溶胶),与烟草直接燃烧产生烟雾相比较,该加热不燃烧方式产生烟雾所含的有害物质大幅减少,可以减少对用户健康的损坏。同时,加热雾化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医学领域,即通过加热雾化装置将药物雾化形成气体和/或气溶胶,患者通过呼吸将气体和/或气溶胶吸入以沉积至肺部,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3.上述能够产生气体和/或气溶胶的物质统称为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装置通常通过加热组件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对于传统的加热组件,一般存在结构复杂和成本较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加热片结构简单并降低制造成本。
5.一种加热片,包括:
6.连接部,包括均用于与电源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7.加热部,为片状结构并夹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加热部具有位于厚度方向上且朝向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加热部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同时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及
8.基质层,附着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穿孔在所述加热部上排列形成平行设置的多排孔单元,每排孔单元内的穿孔呈直线排列。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任意相邻的两排孔单元,以沿其中一排孔单元所在直线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其中一排孔单元中连接各穿孔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端部记为第一端部,另外一排孔单元中连接各穿孔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端部记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参考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任意相邻的两排孔单元,其中一排孔单元上的穿孔记为第一穿孔,另一排孔单元上的穿孔记为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在所述第一排孔单元上存在正投影,所述正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穿孔之外。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排孔单元包括交错排列的第一排孔单元和第二排孔单元,所述加热部还包括两端分别跟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连接的侧表面,所述第一排孔单元至少一端的穿孔贯穿所述侧表面,所述第二排孔单元两端的穿孔均与所述侧表面保持设定间距。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正多边形、长方形、跑道形或椭
圆形。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穿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时,所述圆形的直径尺寸均为0.2mm至0.3mm;当所述穿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时,所述穿孔横截面的长度为0.8mm至1.5mm,所述穿孔横截面的宽度为0.05mm至0.15mm。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孔以设定密度均匀分布在所述加热部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质层包括成分不同的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所述第一基质层附着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基质层附着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两者中至少一个为粗糙表面,所述粗糙表面的粗糙度为ra3.2至ra6.3。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为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铬合金材料、锰钢合金材料或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的加热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两者均跟所述加热部焊接连接。
20.一种加热器,包括固定座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与电源连接的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安装孔配合,所述连接部可拆卸地插置在所述固定孔中。
22.一种加热雾化装置,包括电源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电源可拆卸连接。
2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只需在片状结构的加热部上开设多个穿孔,同时通过连接部与电源连接,当电源通过连接部对加热部供电时,加热部即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样使得整个加热片在结构简单的基础上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一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第二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一示例加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第二示例加热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8所述加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加热片的相邻两排孔单元的第一示例排列示意图;
34.图11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加热片的相邻两排孔单元的第二示例排列示意图;
35.图1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吸嘴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腔与导气腔相互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加热器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加热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16为图15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7为图1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3.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雾化装置10包括加热器11和电源500,加热器11和电源500可拆卸连接,电源500对加热器11提供电能,加热器11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得加热器11通过该热能将烟草或药物等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而形成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加热器11包括吸嘴100、加热片200、金属电极300和固定座400。加热片200、金属电极300和固定座400三者均位于吸嘴100的腔体内,吸嘴100与固定座400可拆卸连接,例如吸嘴100与固定座400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
44.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片200包括连接部210和加热部220,加热部220可以为片状结构,加热部220具有第一表面201、第二表面202和侧表面203,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两者沿加热片20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朝向相反,侧表面2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连接。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两者可以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使得整个加热部220呈非弯曲且厚度均匀的平板状结构,故整个加热部220可以抽象为一个平面。加热部220的整体轮廓可以为矩形,当然,加热部220的整体轮廓还可以为圆形或其它正多边形结构。加热部220上开设有穿孔223,穿孔223的数量为多个,且穿孔223为同时贯穿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通孔。
45.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10包括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两者可以均为柱状的直杆结构并与电源500电性连接,即电源500通过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对加热部220供电。当加热部22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时,例如在加热部22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同的情况下,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相互平行而沿加热部2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加热部220的一端(左端)与第一连接件211连接,且加热部220的另一端(右端)与第二连接件212连接,使得整个加热部220夹设在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之间,也使得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抵接在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之间。例如,鉴于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两者相互平行,可以将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抽象为直线段,将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两根直线段所在的平面定义为参考平面,加热部220在该参考平面上的投影全
部位于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两根直线段之间的间隙213内。换言之,沿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加热部220的端部(上端和下端)并未相对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两根直线段的端部凸出,防止加热部220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之间的间隙213外。这样可以使得加热部220充分利用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之间的间隙213所形成的安装空间,避免加热部220占用该间隙213之外的空间,可以使得整个加热片200在结构上更为紧凑。
46.以第一连接件211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即为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加热部220的一端(上端)跟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的一端(上端)均保持平齐,加热部220的另一端(下端)跟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的另一端(下端)均保持设定间距。由于加热部220的上端与连接部210的上端保持平齐,一方面使得加热部220能合理利用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之间的间隙213,当加热部220安装完毕后,可以确保连接部210的下端能够凸出加热部220合理的长度,便于连接部210有足够的长度与电源500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加热部220与连接部210之间的连接力,确保整个加热片200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47.加热部220、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三者可以采用分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加热部220的左端通过点焊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211连接,加热部220的右端同样通过点焊的方式与第二连接件212连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加热片200的制造成本,还可以提高加热片200的加工效率。例如,第一连接件211可以作为加热部220的正极,第二连接件212可以作为加热部220的负极,即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对加热部220进行供电,加热部220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48.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孔22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即穿孔223为圆孔,当然,穿孔223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方正状的正多边形等。全部穿孔223在加热部220上排列形成多排孔单元204,每排孔单元204内的穿孔223沿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呈直线排列,故每排孔单元204均呈直线状,各排孔单元204沿加热部22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间隔排列,且各排孔单元204所在的直线相互平行设置,显然,该直线沿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延伸。
49.对于任意相邻的两排孔单元204,以沿其中一排孔单元204所在直线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即为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其中一排孔单元204中连接各穿孔223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端部记为第一端部,另外一排孔单元204中连接各穿孔223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端部记为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对应的第二端部在参考方向上的间距等于零。也可以理解为其中一排孔单元204最端部的穿孔223的对称中心与另外一排孔单元204最端部对应的穿孔223的对称中心在参考方向上的间距等于零。换言之,在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上,各排孔单元204的端部相互平齐,使得各排孔单元“平齐排列”且排列长度均相等。同时,位于各排孔单元204两端(上端和下端)的穿孔223均未贯穿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从而与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保持设定距离。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横截面呈圆形的穿孔223在加热部220上呈矩阵式排列。此时,当加热部220工作时,可以确保加热部220上电流方向(图7中虚线箭头所指)与加热部220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即电流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使得电流在加热部220上各区域的分布是均匀的,确保加热部220上各区域的温度和热量分布是均匀一致的。
50.参阅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穿孔223的横截面可以为长方形,即穿孔223为长方形孔。当然,穿孔223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狭长状的跑道形或椭圆形等。对于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狭长状穿孔223,与横截面呈圆形的方正状穿孔223一样,全部穿孔223在加热部220上排列形成多排孔单元204,每排孔单元204内的穿孔223沿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呈直线排列,故每排孔单元204均呈直线状,各排孔单元204沿加热部2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各排孔单元204所在的直线相互平行设置,显然,该直线沿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延伸。同时,所有穿孔223的宽度均相等。
51.参阅图10和图11,对于任意相邻的两排孔单元204,以沿其中一排孔单元204所在直线的延伸方向为参考方向,该参考方向即为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其中一排孔单元204中连接各穿孔223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端部记为第一端部,另外一排孔单元204中连接各穿孔223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端部记为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参考方向上的间距e大于零。也可以理解为其中一排孔单元204最端部的穿孔223的对称中心与另外一排孔单元204最端部对应的穿孔223的对称中心在参考方向上的间距e大于零。换言之,在加热部220的宽度方向上,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的端部相互错位,使得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整体错位排列”。当然,其中一排孔单元(即第一排孔单元221)上的穿孔223记为第一穿孔221a,另一排孔单元(即第二排孔单元222)上的穿孔223记为第二穿孔222a,第二穿孔222a在第一排孔单元221上的正投影222b无法与第一穿孔221a重合或完全覆盖整个第一穿孔221a,确保该正投影222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穿孔221a之外,例如该正投影222b位于图10所示的第一穿孔221a之外或覆盖图11所示的第一穿孔221a的一小部分(局部)。换言之,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中各个穿孔223相互错位,使得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局部错位排列”。多排孔单元204包括第一排孔单元221和第二排孔单元222,第一排孔单元221和第二排孔单元222两者在加热部220的长度方向上交错排列,例如沿从左至右的方向,当第一个出现第一排孔单元221时,接下来的第二个将出现第二排孔单元222,接下来的第三个将出现第一排孔单元221,再接下来的第四个将出现第二排孔单元222,依此类推。
52.参阅图9,位于第一排孔单元221至少一端上的穿孔223贯穿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例如,位于第一排孔单元221上端或下端的穿孔223贯穿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又如,位于第一排孔单元221上端和下端的穿孔223同时贯穿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而位于第二排孔单元222端部的穿孔223均未贯穿侧表面203而与侧表面203保持设定距离d。第一排孔单元221的排列长度l1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排孔单元222的排列长度l2,该排列长度定义为各排孔单元内连接各穿孔223对称中心的直线段的长度。
53.穿孔223以设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加热部220上。具体而言,所有穿孔223的形状均相同,每排孔单元204内任意相邻两个穿孔223之间的间距相等,且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之间的间距相等。对于任意两排孔单元204,其中一排孔单元204内相邻两个穿孔223之间的间距等于另外一排孔单元204内相邻两个穿孔223之间的间距。穿孔223的分布密度可以为1~5个/平方毫米。当穿孔223的横截面为圆形时,穿孔223的分布密度可以为3~5个/平方毫米,例如,穿孔223分布密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4个/平方毫米。当穿孔22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时,孔的分布密度可以为1~2个/平方毫米,例如,穿孔223分布密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1.6个/平方毫米。当穿孔223以设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加热部220上时,可以使得电流在加热部220上各区域的分布是均匀的,从而确保加热部220上各区域的温度和热量分布是均匀一致
的。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穿孔223在加热部220上的分布也可以采用非均匀的方式,即加热部220某些部位上的穿孔223较为密集,而其它部位上的穿孔223较为稀疏。
54.参阅图7,当穿孔223的横截面为呈方正状的圆形时,圆形的直径为0.2mm至0.3mm。例如直径和边长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25mm等。加热部220的长度a为9mm至10mm,例如加热部220长度a的具体取值可以为9mm、9.5mm、9.8mm或10mm等。加热部220的宽度b为7mm至8mm,例如加热部220宽度b的具体取值可以为7mm、7.5mm、7.6mm或8mm等。加热部220的厚度c为0.05mm至0.1mm,例如加热部220厚度c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05mm、0.06mm、0.08mm或0.1mm等。
55.参阅图9,当穿孔223的横截面为呈狭长状的长方形时,穿孔223呈长方形的横截面的长度为0.8mm至1.5mm,第一排孔单元221中的穿孔223横截面的长度为0.5mm至1.0mm,例如该长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8mm等;第二排孔单元222中的穿孔223横截面的长度为0.8mm至1.5mm,例如该长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1.2mm等。第一排孔单元221和第二排孔单元222中穿孔223横截面的宽度可以相等且取值范围为0.05mm至0.15mm,例如该宽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1mm等。加热部220的长度为8mm至12mm,长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10mm等,加热部220的宽度为5mm至9mm,宽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7mm等,加热部220的厚度为0.05mm至0.1mm,厚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05mm等。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11还包括基质层,加热部220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镍铬合金材料、锰钢合金材料或钨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可以使得加热部220具有较高的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简称tcr)。加热部220上可以涂覆有烟草或药物等能够雾化形成气溶胶的物质,烟草和药物可以固体、膏状物或胶状物等,当上述物质涂覆在加热部220上后,经过合理时间的固化可以形成上述附着在加热部220上的基质层。当加热部上涂覆药物且加热部22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时,基质层将吸收热能并雾化形成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基质层可以附着在第一表面201和/或第二表面202上,例如,基质层可以仅单独附着在第一表面201或第二表面202上,或者基质层可以同时附着在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上。当用户对单次抽吸量需求较小时,可以将基质层单独附着在第一表面201或第二表面202上,当用户对单次抽吸量需求较大时,可以两基质层同时附着在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上。因此,第一表面201和/或第二表面202可以看成雾化面,当雾化面产生热量时,基质层直接吸收雾化面上的热量并雾化形成气溶胶。
57.基质层可以包括成分不同的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第一基质层附着在第一表面201上,第二基质层附着在第二表面202上。当加热部220产生热量时,第一基质层和第二基质层将同时形成可被用户吸收气溶胶。当基质层为药物时,使得用户能同时吸收两种不同的药物,以满足对用户的不同治疗需求。当基质层为烟草时,用户能同时吸收两种口味不同的烟草,即通过口味混合以实现烟草口味的多样化。
58.在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为平面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烟草或药物在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上涂覆更加方便,提高涂覆效率,从而可以使得固化后的基质层的厚度更加均匀。当加热部220工作时,保证加热部220各区域产生的气溶胶浓度均匀一致,确保整个加热片200具有更好的雾化一致性。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穿孔223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该圆形的直径为0.2mm至0.3mm时,或者,当穿孔22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该长方形的长度为0.8mm至1.5mm且宽度为0.05mm至
0.15mm时,在基质层附着于加热部220上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基质层在具有该尺寸设计的穿孔223上形成良好的表面张力,确保基质层不仅可以覆盖雾化面上未开设穿孔223的部位,还可以使得基质层覆盖在穿孔223上,从而提高加热片200上基质层的总覆盖面积和总覆盖量。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两者中至少一个为粗糙表面,粗糙表面的粗糙度为ra3.2至ra6.3,其粗糙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ra3.2、ra5或ra6.3等。例如可以在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上采用喷砂处理或化学处理的方式形成粗糙表面。通过形成粗糙表面,在第一表面201和第二表面202的面积恒定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基质层的附着力,从而适当增大基质层的厚度,最终达到提高基质层总覆盖量的目的。
61.加热部220的长度、宽度、厚度、穿孔223的数量以及各排孔单元204的排列方式构成加热部220阻值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当加热部220的长度和宽度减少而导致面积减少时,加热部220的阻值增大。当加热部220的厚度减少时,加热部220的阻值增大。当加热部220上单位面积内穿孔223的数量增多时,加热部220的阻值增大。当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之间形成“整体错位排列”、并且使得多排孔单元204延伸至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时,在穿孔223总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所有穿孔223在加热部220宽度方向上所排列的长度,从而通过增大电流的行程以增大阻值。同时,当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之间形成“局部错位排列”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电流行程而增大加热部220的阻值。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加热部220产生的热量。
62.因此,通过在上述范围内对加热部220的长度、宽度、厚度、穿孔223的数量进行取值,以及使得任意相邻两排孔单元204之间形成“整体错位排列”和“局部错位排列”,加上将多排孔单元204贯穿加热部220的侧表面203。可以使得加热部220的阻值控制在0.05ω至0.15ω的范围之内,加热部220的阻值可以为0.05ω、0.06ω、0.10ω或0.15ω等。当电源500对加热部220供电时,可以使得加热部220在0.1s至0.6s的短时间内温度上升到500℃至600℃的高温。从而使得附着在加热部220上的基质层能够快速雾化而进入可抽吸状态,提高加热雾化装置10对抽吸响应的灵敏度。
63.参阅图6和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均跟固定座400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固定座400上开设有安装孔460,安装孔460的数量为两个,金属电极300的数量同样为两个,其中一个金属电极300可以作为正极并与其中一个安装孔460配合,另外一个金属电极300可以作为负极并与另外一个安装孔460配合。金属电极300上开设有固定孔310,第一连接件211可拆卸地插置在其中一个金属电极300的固定孔310中,第二连接件212可拆卸地插置在另外一个金属电极300的固定孔310中。因此,可以将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插入或拔出金属电极300的固定孔310中,从而实现整个加热片200与固定座400的可以拆卸连接关系。
64.由于固定座400上设置金属电极300,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可以插入或拔出金属电极300的固定孔310中,因此,通过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两者跟金属电极300形成插拔连接关系,既保证了整个加热片200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又能够明显减少连接部210与金属电极300之间的接触电阻,并能避免接触电阻产生波动,以保证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当电源500对加热部220供电时,由于接触电阻较小且能保持稳定,如此可以降低接触电阻上加载的电压值,减少接触电阻所产生的热损失,从而确保加热部220上加载有
较大的电压值,提高加热部220的发热功率和整个加热雾化装置10对能量的利用率。
65.由于加热片200与固定座400可拆卸连接,当加热部220上的基质层全部消耗完成之后,可以将整个加热片200从固定座400上拔出并扔弃,使得加热片200为一次性使用耗材。这样可以避免加热片200多次重复使用时自身所面临的清洁问题,从而省去了对加热片200的清洁工序。同时,只需在片状结构的加热部220上开设多个网孔即可对基质层进行快速雾化,使得整个加热片200结构简单,并能降低制造成本,从而减少加热片200因扔弃而产生的消耗成本。
66.当需要将加热片200扔弃时,首先将吸嘴100从固定座400上卸载,然后再将加热片200拔离固定座400并将其扔弃即可。因此,可以仅单独将加热雾化装置10中的加热片200作为一次性使用耗材,加热雾化装置10中的固定座400、吸嘴100和电源500等零部件均可以循环利用,降低加热雾化装置10的使用成本。当然,由于加热器11和电源500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将加热器11拆卸后整个扔弃。
67.参阅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100内开有吸气通道110、雾化腔120和进气通道150,吸气通道110和雾化腔120两者同轴设置,吸气通道110包括导向腔111和吸气腔112,吸气腔112和进气通道150两者均直接连通外界,导向腔111位于雾化腔120和吸气腔112之间,使得导向腔111跟雾化腔120和吸气腔112两者均形成直接连通关系。当用户在吸气腔112抽吸时,外界大气依次经进气通道150、雾化腔120、导向腔111进入吸气腔112以被用户抽吸。
68.参阅图3和图12,雾化腔120的口径r1在自身的轴向上保持恒定不变,使得雾化腔120呈柱形腔。沿雾化腔120指向导向腔111(从下往上)的方向,导向腔111的口径r2在自身轴向上逐渐减少,使得导向腔111大致呈锥形腔。鉴于第一表面201和/或第二表面202形成用于将基质层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面,雾化面的部分或者全部均位于该雾化腔120内,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该雾化面或者位于该雾化面之内。基质层吸收雾化面的热量而雾化产生气溶胶,气溶胶将首先排放在雾化腔120中。当用户在吸气腔112的端部抽吸时,进入雾化腔120中的外界气体将携带气溶胶由雾化腔120经导向腔111流动至吸气腔112。在气溶胶从下往上流动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平行于该雾化面或者位于该雾化面之内,可以确保气溶胶呈竖直向上的直线型流动,可以减少气溶胶在雾化腔120和吸气通道110内因紊动所产生的涡流,从而减少气溶胶的流动路径,最终减少气溶胶跟雾化腔120与整个吸气通道110内壁面的接触,可以防止气溶胶因粘附在雾化腔120和吸气通道110的内壁面而导致的气溶胶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导向腔111口径r2逐渐减少而对气流所产生的收缩作用,使得导向腔111形成“收缩段”,根据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气溶胶将更加靠近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流动,从而减少跟雾化腔120与整个吸气通道110内壁面的接触,可以防止气溶胶因粘附在雾化腔120和吸气通道110的内壁面而导致的气溶胶损失。特别是对于药物的吸收,通过减少气溶胶因粘附而导致的损失,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吸收足够量的药物以对相关症状进行有效治疗。
69.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腔111的最大口径r21大于或等于雾化腔120的口径r1,显然,导向腔111口径r2的最大处(最大口径r21)靠近雾化腔120设置,该设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溶胶因粘附而导致的损失。参阅图12,沿雾化腔120指向导向腔111(从下往上)的方向,吸气腔112的口径r3在其轴向上逐渐增大,吸气腔112将形成与上述“收缩
段”相对应的“扩张段”,同样有利于使得气溶胶更加靠近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流动,从而减少气溶胶损失。当然,沿从下往上的方向,吸气腔112的口径r3可以保持恒定不变。
70.参阅图4、图12和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壳141和插置部140,插置部140位于外壳141的腔体内,外壳141与固定座400可拆卸连接,插置部140具有第一内表面130。固定座400包括套筒430,固定座400具有第二内表面420,套筒430与第二内表面420连接并相对第二内表面420向上凸出一定的长度。当吸嘴100安装在固定座400上时,吸嘴100的插置部140插置在套筒430的腔体内,且吸嘴100的端部与第二内表面420相抵接。套筒430对吸嘴100可以起到径向定位作用,第二内表面420可以对吸嘴10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吸嘴100安装的稳定可靠性。当吸嘴100安装在固定座400上后,第一内表面130和第二表面202两者可以共同界定雾化腔120的边界,该第一内表面130构成雾化腔120内壁面的一部分。
71.参阅图4、图15和图17,固定座400上开设有导气通道410,套筒430环绕导气通道410设置,导气通道410贯穿第二表面202而与雾化腔120直接连通,当然,导气通道410连通进气通道150,外界气体依次经进气通道150和导气通道410以进入雾化腔120携带气溶胶。导气通道410的中心轴线与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使得导气通道410中的气流方向与雾化腔120中的气流方向保持一致,即均为竖直向上流动,进一步减少气流携带气溶胶在雾化腔120和吸气通道110内产生涡流,进而避免气溶胶因粘附而残留在第一内表面130和吸气通道110的内壁面上。
72.参阅4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气通道410包括第一导气孔411和第二导气孔412,第一导气孔411的中心轴线与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第一导气孔411和第二导气孔41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第一导气孔411的口径大于第二导气孔412的口径。由于固定座400的中心区域的结构强度相对较大,可以使得第一导气孔411相对第二导气孔412更加靠近固定座400的中心区域。第一导气孔411的中心轴线与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存在第一距离h,第一导气孔41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内表面130存在第二距离h,第一距离h小于所述第二距离h;换言之,第一导气孔411靠近雾化腔120的中心而远离雾化腔120的边缘。第二导气孔412的中心轴线相对第一导气孔411的中心轴线更加靠近第一内表面130;换言之,第二导气孔412靠近雾化腔120的边缘而远离雾化腔120的中心。
73.由于第一导气孔411的口径较大,使得第一导气孔411中竖直向上喷出的气流较大,且该较大气流靠近雾化腔120的中心轴线而形成中心气流,确保该中心气流携带大部分的气溶胶靠近雾化腔120和吸取通道的中心流动,减少气溶胶跟雾化腔120和吸气通道110内壁面的接触。即便小部分气溶胶靠近雾化腔120的边缘(第一内表面130)流动,由于第二导气孔412的中心轴线靠近第一内表面130设置,第二导气孔412喷出的气流将形成边缘气流,该边缘气流在第一内表面130和吸气通道110的内壁面上形成高速气膜,该高速气膜能够很好地阻隔气溶胶跟第一内表面130和吸气通道110内壁面的接触,从而减少气溶胶损失。
74.第一导气孔411和第二导气孔412两者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导气孔411和第二导气孔412相对固定座400的对称平面对称设置,这样可以保证从整个导气通道410内喷入至吸气通道110内的气流强度在雾化腔120内的分布是均匀的,防止气流强度应分布不均而在雾化腔120和吸气通道110内产生涡流,同样能减少气溶胶在雾化腔120和吸气通
道110内的残留。第一导气孔41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第二导气孔412可以分成两组,每组第二导气孔4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导气孔411位于该两组第二导气孔412之间。
75.电源500具有承载面510,且电源500包括凸台520、电极柱530和传感器540,凸台520与该承载面510连接,凸台520相对承载面510凸出一定的高度。电极柱530穿设在该凸台520中,凸台520上设置有插孔522和第一感应孔521,传感器540能够感应第一感应孔521中的气体压力,第一感应孔521可以设置在凸台520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座400还包括定位柱440,定位柱440的数量可以两个,当然,插孔522的数量同样为两个,两个插孔522可以相对第一感应孔521对称设置。当加热器11安装在电源500上时,加热器11的边缘与承载面510相抵接,承载面510对加热器11起到支撑作用,凸台520与加热器11内的腔体配合并与加热器11卡扣连接,加热器11的定位柱440与凸台520上的插孔522配合(参阅图5和图16),凸台520、定位柱440两者对加热器11的安装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同时,金属电极300插置在电源500的电极柱530中,故电源500依次通过电极柱530、金属电极300和连接部210对加热部220提供电能。
76.参阅图16和图17,固定座400上还开设有第二感应孔450,该第二感应孔450与第一感应孔521相互连通,第二感应孔450与第一感应孔521可以同轴设置,第二感应孔450可以刚好开设在固定座400的中心位置处。参阅图3,当用户在吸气通道110的端部抽吸时,会使得第二感应孔450和第一感应孔521中产生负压,当电源500内的传感器540感受到该负压时,可以启动对加热部220的供电,从而启动对基质层雾化。
77.参阅图2,电源500上还可以设置充电插口550,当采用充电设备插置在该充电插口550中时,可以对电源500进行充电,使得电源500可以多次循环使用。
7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