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一种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加热不燃烧烟具中,加热针00上的发热部件01附着在加热针00表面,并通过引线02与电路板连接,加热针00与引线02焊接,两者之间的焊点03位于加热针00的底座04下端,也即,加热针00上的发热部件01穿过底座04与底座04下方的引线02焊接。在发热部件01工作时,发热部件01的大部分区域位于底座上方,能够产生大量的热量,形成高温区域05,雾化烟草制品形成气雾。而位于底座04内和底座04下方的发热部件01部分由于有电流流过,使得这部分发热部件也产生热量,但在加热针00插入烟草制品中,烟草制品仅能够与位于底座上方的发热部件接触,而不与位于底座04内和底座04下方的发热部件部分接触,使得该部分产生的热量被浪费,导致功率利用率低。另外,将加热针00的发热部件01与引线02的焊点03设置在加热针00的底座04下端也不易进行安装,焊点03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难以与加热针00的安装部件形成良好的配合与定位。
3.因此,提供一种热量利用率高且利于安装的雾化组件,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组件存在的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底座,其包括座体,用于安装在气雾发生装置内;基体,设于座体上,基体上设有雾化部,用于雾化气雾产生基质;电连接端,用于连接雾化部与电连接引线,其中,在基体的延伸方向上,雾化部与电连接端位于座体的同一侧。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底座和雾化部间隔设置,雾化部和电引线全部位于底座的上方,不需要穿过底座,不会在底座的周围形成加热区域,避免了雾化部电功率的损失,提升了雾化部的功率利用率。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座体上设有通道,电引线能够沿延伸方向从通道穿过座体一定高度后与雾化部通过电连接端电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座体上设有凹部,电连接端设置在凹部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底座还包括支架,座体设于支架上,电连接端被座体与支架夹持。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支架至少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形成用于安装座体的空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基体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邻贴合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
一连接部,座体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凹槽,另一者至少包括凸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凸部能够与凹槽卡合。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座体和/或支架围绕基体设置有槽口,以减少与基体的接触面积。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雾化组件。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8.图1是现有技术中加热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1,包括:底座10,其包括座体100,用于安装在气雾发生装置内;基体11,设于座体100上,基体11上设有雾化部110,用于
雾化气雾产生基质;电连接端120,用于连接雾化部110与电连接引线12,其中,在基体11的延伸方向(如图2中b方向所示)上,雾化部110与电连接端120位于座体100的同一侧。
28.也就是说,雾化组件1主要由底座10、基体11和电引线12组成,其中,基体11设置在底座10的座体100上,基体11上设有雾化部110,雾化部110与电引线12电连接。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基体11的延伸方向上,雾化部110与电连接端120位于座体100的同一侧,也即,在基体11的延伸方向上,雾化部110与座体100保持一定的距离间隔设置,不需要穿过座体100就能够与电引线12连接,也即,雾化部110和电连接端120均位于底座10的上方,雾化部110产生的热量均能够雾化气雾产生基质,不会在底座10的周围由于功率供给产生热量,使得雾化部110的加热区只存在于底座10的上方,避免了雾化部110电功率的损失,提升了雾化部110的功率利用率。
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底座和雾化部间隔设置,雾化部和电引线全部位于底座的上方,不需要穿过底座,不会在底座的周围形成加热区域,避免了雾化部电功率的损失,提升了雾化部的功率利用率。
30.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引线12沿着基体11的延伸方向穿过底座10的座体100后,与设置在基体11上的雾化部110电连接。也即,雾化部110不需要穿过底座10的座体100就可以与电引线12电连接形成电连接端120,电连接端120与雾化部110位于底座10的同一侧,全部位于座体100的上方,不会在底座10的周围形成加热区,避免了雾化部110电功率的损失,提升了雾化部的功率利用率,能够更高效地雾化气雾产生基质。
31.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引线也可以不穿过座体,如在电引线与雾化部电连接后,可以将电引线沿着基体的表面或底座的上表面布置并沿着基体的径向朝向外侧延伸,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具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使得电引线有效地实现雾化部与电路板之间电连接即可。
32.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包括座体100,座体100上设有通道103,电引线12能够沿延伸方向从通道103穿过座体100一定高度后与雾化部110通过电连接端120电连接。
33.也即,座体100上设有通道103,电引线12的一端与电路板(图中未示)电连接,电引线12的另一端能够向上穿过座体100上的通道103与雾化部110通过电连接端120电连接,优选地,电引线12穿过座体100一定高度后与雾化部110电连接,其中,一定高度是指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的电连接端120距离座体100的高度,其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能够使得电连接端及雾化部全部位于底座的上方即可。通过在底座10上设置通道103,便于电引线12从底座10穿过和排布,通过对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的电连接端距离座体100的高度进行限定,能够使得电连接端及雾化部全部位于底座的上方,确保雾化部110的加热区形成在基体11的底座10的上方,避免雾化部110电功率的损失,提升了雾化部的功率利用率。
34.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引线与座体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连接,如可以在座体加工的过程中,将电引线嵌入在座体中,使得电引线与座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
35.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0上设有凹部104,电引线12能够通过通道103进入凹部104内与雾化部110通过电连接端120电连接,并在凹部104内形电连接
端120,或,电引线12能够通过通道103经过凹部104后与雾化部110通过电连接端120电连接,并在凹部104的上方形电连接端120。
36.也就是说,电引线12能够通过通道103进入凹部104内或者从凹部104经过。当电引线12通过通道103进入凹部104内,电引线12能够与雾化部110在凹部104内电连接,并在凹部104内形电连接端120,设置凹部104能够增大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电连接形成的电连接端120的区域,使得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在焊接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的焊点,确保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能够稳定可靠的连接。当电引线12通过通道103经过凹部104后,电引线12能够与雾化部110在凹部104的上方电连接,并在凹部104的上方形电连接端120,设置凹部104也能够增大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电连接形成的电连接端120的区域,使得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在焊接过程中能够形成稳定的焊点,确保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能够稳定可靠的连接。其中,凹部104可以是朝向座体100内部和上方开口的槽,也可以是敞开的腔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只要能够增大电引线与雾化部电连接形电连接端的区域即可。
37.进一步地,参见图4和图5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还包括支架13,座体100设于支架13上,电连接端120被座体100与支架13夹持。也即,通过将座体100设置在支架13上,形成完整的底座10,支架13对形成于凹部104内的电连接端120的焊点具有夹持作用,一方面稳固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的连接,一方面便于底座10的安装。支架13上也设有通道103,电引线12能够至少部分位于支架13上的通道103内。当座体100安装在支架13内,支架13能够压紧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的电连接端120,对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的电连接端120进行限定,确保电引线12与雾化部110之间能够稳定可靠的连接。其中,座体100可以设置在支架13的内部,也可以在支架13的外部与支架13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使得座体能够稳定可靠的设置在支架、支架能够限定电引线与雾化部之间的电连接端即可。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支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使得支架能够与座体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即可。
39.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3至少包括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31连接形成用于安装座体100的空间。
40.也即,支架13可以由多个不同的支架单元组成,各个支架单元可以是绕基体11的周向依次连接形成完整的支架13,也可以是在基体11的轴向上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支架13,还可以是部分支架单元绕基体11的周向连接,部分支架单元在基体11的轴向上连接形成完整的支架13。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也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即,支架也可以是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对于支架单元的具体结构、数量和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只要能够使得各个支架单元组合成完整的支架即可。
41.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3主要由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组成,两者连接形成完整的支架13,也即,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31是形成完整支架13的两个支架单元,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31连接形成了用于安装座体100的空间,安装座体100的空间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敞口的。
42.参见图4和图5并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0套设在基体11上,座体100朝向基体11的内壁上设有坡面102,能够减小座体100与基体11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
座体100与基体11之间的热量传递,减小热量的损失。第一支架130从基体11的上端套设在基体11上,第二支架131从基体11的下端或者下方与第一支架130贴合,使得座体100位于第一支架130和第一支架130连接形成的空间内,也即,在基体11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31相邻贴合设置,形成完整的支架13,使得座体100和基体11稳定可靠的安装在支架13上。
43.另外,座体100、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31上均设有用于供电引线12穿过的通道103,通道103的数量可以根据电引线12的数量进行设置,如,可以设置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通道103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电引线12的大小的形状进行设置,如,可以设置为通孔、半圆孔,也可以设置为弧形孔或者阶梯孔等形状,便于电引线12的穿设。
44.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并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0和第一支架130均设有两个沿基体1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通道103,第二支架131上设有阶梯孔,座体100能够置入阶梯孔的上部分腔室内,电引线12能够依次穿过阶梯孔的下部分、座体100上的通道103和第一支架130上的通道103后与基体11上的雾化部110电连接,便于电引线12的穿设。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即可。
46.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第一连接部14,座体10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01,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101连接。也即,第一支架130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二支架131上第二连接部10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
47.也就是说,为了便于座体100安装在支架13上,使得座体100能够很方便的与第一支架130或第二支架131连接,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3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4,座体100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01,其中,第一连接部14可以使设置在第一支架130上,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支架131上,还可以是同时设置在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上,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支架130或第二支架131通过第一连接部14与座体100连接即可。
48.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使得支架和座体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至少包括凹槽,另一者至少包括凸部。
49.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0、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均为矩形,沿着基体11的延伸方向,从上至下第一支架130、座体100和第二支架131依次设置,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上的第一连接部14均为凹槽,座体100位于第二支架131内的凹槽,底座10上的第二连接部101为凸部,能够与第一支架130上的凹槽卡合。也即,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上的第一连接部14能够分别与座体100和座体100上的第二连接部101卡合,使得座体100能够完全位于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31连接后形成的空间内,通过凹槽与凸部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一支架130、座体100和第二支架131之间相互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座体100的安装和定位。
50.更为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00上的第二连接部101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凸部,在该两个凸部之间设置有凹部104;第一支架130上的第一连接部14为
能够与第二连接部101卡合的两个凹槽,在该两个凹槽之间设置有夹持部133,用于与凹部104配合,以夹持电连接端120;第二支架131上的第一连接部14为能够容纳座体100的凹槽。在安装时,将座体100固定套设在基体11上,再将座体100置入第二支架131上第一连接部14内的腔室140中,第一连接部14的底部设有通孔141,用于供电引线12穿设,也即,第一连接部14为腔室140与通孔141组合形成的矩形阶梯孔。然后,再将第一支架130从基体11的上方套设在基体11上,沿着基体11的轴向将基体11朝向座体100推动,使得第一支架130上的第一连接部14与座体100上的第二连接部101卡合,并使得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31贴合,实现基体11与座体100和支架13的安装。另外,为了减少第一支架130内壁与基体11外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基体11与第一支架130之间的热量传递,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30的内壁上设有槽口132。同样地,也可以在第二支架131或座体100的内壁上设置槽口132,以减少第二支架131或座体100的内壁与基体11的接触面积,进而实现减少热量传递的目的。
5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包括凸部,第二连接部包括凹槽,或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凹槽和凸部,凸部或者凹槽也不局限于矩形,还可以是弧形或不规则形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使得支架和座体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即可。
52.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雾化部110为发热丝,雾化部110缠绕于基体11上,或,雾化部110为印刷线路,雾化部110印刷于基体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可以为磁感应部件等,基体的形状可以是针状、管状或片状,基体的材料可以是陶瓷,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有效地雾化气雾产生基质即可。
5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气雾发生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雾化组件1。
54.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底座和雾化部间隔设置,雾化部能够不穿过底座直接与电引线连接,全部位于底座的上方,使得雾化部只在位于底座上方的基体上形成加热区,避免了雾化部电功率的损失,提升了雾化部的功率利用率。
55.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