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连续神经阻滞留置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连续神经阻滞留置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神经阻滞留置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连续神经阻滞尤其是前路如连续臂丛或股神经阻滞等,一旦输注药液大于吸收速度容易发生药液外渗,加上留置管固定不稳,轻者导致穿刺点敷贴肿胀,带来换药次数的增加,增加了医务工作量;重者留置管移位致镇痛失效、留置管脱出或穿刺点感染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留置管固定装置对留置管的固定不稳定,且无法调节固定位置,影响医生的工作进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神经阻滞留置管固定器,通过连接软带为定位板提供支撑作用,通过定位板为螺纹柱提供支撑作用,通过在定位板上设置通孔为留置管的使用提供便捷,便于医生操作,通过两个螺纹柱为固定凸块的滑动提供限位,通过定位螺栓可以对固定凸块在螺纹柱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定位套与定位螺栓配合可以将固定凸块在螺纹柱上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通过贯穿孔便于对留置管进行套设,通过弹性胶管可以对留置管进行紧固,从而达到对留置管的固定,放置留置管偏移松动,同时弹性胶管可进一步保护留置管的安全,避免刚性摩擦造成留置管的破裂,进一步通过第一吸附帖可以将连接软带与患者皮肤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从而通过上述各构件配合可以在患者体外对留置管不同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便于医生的工作进展,同时也提高了装置与患者身体固定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连续神经阻滞留置管固定器,包括留置管、连接软带和固定凸块,所述连接软带中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定位板上侧相对的两边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固定凸块套设于所述螺纹柱的外侧壁且所述螺纹柱与所述固定凸块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固定凸块底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固定凸块上侧套设且螺纹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固定凸块中间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上侧插设有弹性胶管且所述弹性胶管与所述固定凸台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胶管与所述贯穿孔同轴设置,所述留置管贯穿所述弹性胶管、所述贯穿孔和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连接软带下侧位于所述定位板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帖。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软带为定位板提供支撑作用,通过定位板为螺纹柱提供支撑作用,通过在定位板上设置通孔为留置管的使用提供便捷,便于医生操作,通过两个螺纹柱为固定凸块的滑动提供限位,通过定位螺栓可以对固定凸块在螺纹柱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定位套与定位螺栓配合可以将固定凸块在螺纹柱上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通过贯穿孔便于对留置管进行套设,通过弹性胶管可以对留置管进行紧固,从而达到对留置管的固定,放置留置管偏移松动,同时弹性胶管可进一步保护留置管的安全,避免刚性
摩擦造成留置管的破裂,进一步通过第一吸附帖可以将连接软带与患者皮肤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从而通过上述各构件配合可以在患者体外对留置管不同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便于医生的工作进展,同时也提高了装置与患者身体固定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帖。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吸附帖可进一步提高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留置管的稳定性。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软带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绑带,所述绑带远离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为连接杆提供安装位置,通过连接杆为绑带提供连接支撑,通过绑带和魔术贴配合可进一步将装置与患者身体进行固定,使得装置的稳定性更高。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通孔的边缘均为圆角过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贯穿孔以及通孔边缘处圆角过渡可进一步对留置管的安全得以提高,避免留置管与贯穿孔或通孔边缘的棱角发生摩擦导致破裂损坏。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贯穿孔为圆台形状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贯穿孔圆台设置可以进一步使得固定凸台对不同口径的留置管进行固定使用,同时通过将贯穿孔圆台形状设置可以使得医生在对留置管套设时快速寻找位置,方便快捷。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通过连接软带为定位板提供支撑作用,通过定位板为螺纹柱提供支撑作用,通过在定位板上设置通孔为留置管的使用提供便捷,便于医生操作,通过两个螺纹柱为固定凸块的滑动提供限位,通过定位螺栓可以对固定凸块在螺纹柱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通过定位套与定位螺栓配合可以将固定凸块在螺纹柱上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通过贯穿孔便于对留置管进行套设,通过弹性胶管可以对留置管进行紧固,从而达到对留置管的固定,放置留置管偏移松动,同时弹性胶管可进一步保护留置管的安全,避免刚性摩擦造成留置管的破裂,进一步通过第一吸附帖可以将连接软带与患者皮肤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从而通过上述各构件配合可以在患者体外对留置管不同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便于医生的工作进展,同时也提高了装置与患者身体固定的稳定性;
18.2.所述连接软带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绑带,所述绑带远离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
19.3.通过将贯穿孔圆台设置可以进一步使得固定凸台对不同口径的留置管进行固定使用,同时通过将贯穿孔圆台形状设置可以使得医生在对留置管套设时快速寻找位置,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
22.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23.图4是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留置管;2、连接软带;3、固定凸块;4、定位板;5、通孔;6、螺纹柱;7、定位螺栓;8、定位套;9、贯穿孔;10、弹性胶管;11、第一吸附帖;12、第二吸附帖;13、凹槽;14、连接杆;15、绑带;16、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神经阻滞留置管固定器,包括留置管1、连接软带2和固定凸块3,连接软带2中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板4,较优为连接软带2中间预留有与定位板4连接的预留孔,图中未示出,进而定位板4插设在该预留孔内且与连接软带2固定连接,通过连接软带2为定位板4提供支撑作用,定位板4中间开设有通孔5,通过在定位板4上设置通孔5为留置管1的使用提供便捷,便于医生操作,定位板4上侧相对的两边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6,通过螺纹柱6与定位板4的螺纹连接方式便于后期螺纹柱6的拆卸,定位板4对螺纹柱6起到支撑作用,固定凸块3套设于螺纹柱6的外侧壁且螺纹柱6与固定凸块3滑动连接,螺纹柱6位于固定凸块3底部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7,通过定位螺栓7可以对固定凸块3在螺纹柱6上的位置进行限位和底部支撑,螺纹柱6位于固定凸块3上侧套设且螺纹连接有定位套8,通过定位套8与定位螺栓7配合可以将固定凸块3在螺纹柱6上的位置进行固定,固定凸块3中间开设有贯穿孔9,较优为贯穿孔9的孔径应比常规留置管1的外径大,进而通过贯穿孔9便于对留置管1进行套设,贯穿孔9上侧插设有弹性胶管10且弹性胶管10与固定凸台固定连接,弹性胶管10与贯穿孔9同轴设置,留置管1贯穿弹性胶管10、贯穿孔9和通孔5设置,通过弹性胶管10可以对留置管1进行紧固,从而达到对留置管1的固定,放置留置管1偏移松动,同时弹性胶管10可进一步保护留置管1的安全,避免刚性摩擦造成留置管1的破裂,连接软带2下侧位于定位板4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吸附帖11通过第一吸附帖11可以将连接软带2与患者皮肤固定,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27.如图3所示,定位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吸附帖12,通过第二吸附帖12可进一步提高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留置管1的稳定性。
28.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软带2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上套设有绑带15,绑带15远离连接杆14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6,连接软带2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内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上套设有绑带15,绑带15远离连接杆14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6。
29.贯穿孔9以及通孔5的边缘均为圆角过渡,通过设置凹槽13为连接杆14提供安装位置,通过连接杆14为绑带15提供连接支撑,通过绑带15和魔术贴16配合可进一步将装置与患者身体进行固定,使得装置的稳定性更高。如图3所示,贯穿孔9为圆台形状设置,通过贯穿孔9以及通孔5边缘处圆角过渡可进一步对留置管1的安全得以提高,避免留置管1与贯穿孔9或通孔5边缘的棱角发生摩擦导致破裂损坏。
30.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吸附帖11将连接软带2吸附在患者身体上,通过第二吸附帖12将定位板4吸附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同时将留在患者体外的留
置管1贯穿于定位板4上的通孔5,进而将两个螺纹柱6上的定位螺栓7转至同等高度,进而将固定凸块3套设于两个螺纹柱6上,与此同时将留置管1穿过贯穿孔9和弹性胶管10,滑动固定凸块3直至与定位螺栓7贴合,且通过弹性胶管10的弹性形变将留置管1进行固定,防止定位后的留置管1发生偏移或者移动,进而通过定位套8与螺纹柱6的螺纹连接将固定凸块3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固定凸块3固定稳定,即可保证留置管1的稳定,进而通过绑带15与患者身体的固定可对连接软带2及其上部构件稳定性做进一步提高,方便使用。
3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