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骨科患者肢体支撑架。
背景技术:2.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在骨科患者的治疗中,经常会进行骨科手术,由于患者手术后的肢体位置需要进行固定支撑,因此手术后的恢复护理十分重要,需要一种骨科患者肢体支撑架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支撑,来促进恢复,但是现有的骨科患者肢体支撑架存在不足,现有的支撑架大多功能单一,只能进行肢体的支撑,不能方便地进行肢体高度的调节,而且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容易因长时间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状况的发生,在手术恢复时,由于神经末梢生长,伤口处会出现瘙痒现象,患者容易不自觉地进行抓挠,从而造成患者皮肤损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调节患者肢体高度并能够减小了患者因抓挠患肢而产生皮肤损伤的风险的骨科患者肢体支撑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骨科患者肢体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达到了能够方便的调节患者肢体高度的目的,减小了患者伤口处因瘙痒而抓挠破损的风险,增加了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的功能,达到了对患者的按摩力度可调节的目的,减小了患者因抓挠患肢而产生皮肤损伤的风险,减小了患者的患肢产生强直的风险,达到了使患者的患肢在支撑过程中更加稳定的目的,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换药过程中能够调节患者患肢高度,减小了患者产生肌肉萎缩的概率,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半圆板,所述底板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按摩板,第一按摩板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按摩板,所述第一按摩板和第二按摩板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上下滑动的按摩球,所述第一按摩板和第二按摩板的内部均设有一个按摩机构,第一按摩板、第二按摩板、每个按摩球和对应的按摩机构相互配合形成按摩的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右侧设有一个可移动的小型风扇,所述底板的下侧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夹紧板。
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动块,每个滑动块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底板、每个滑动块和对应的支撑杆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支撑板上下移动的结构。
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双向螺纹杆,每个所述滑动块均与双向螺纹杆螺纹连接,底板和双向螺纹杆相互配合形成每个滑动块前后滑动的结构。
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长滑槽,所述第一
支撑板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形滑块,每个圆形滑块均可沿对应的长滑槽前后滑动。
8.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t型槽,每个t型槽内均设有一个第一滑块和一个第二滑块,每个第一滑块均与第一按摩板转动连接,每个第二滑块均与第二按摩板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按摩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按摩板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带,每个第一固定带和对应的第二固定带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按摩板和第二按摩板的限位结构。
10.优选的,所述每个按摩机构均包括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按摩块,每个按摩块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簧,每个按摩块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按摩绳,每个按摩绳和对应的拉簧、按摩块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按摩球上下滑动的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小型风扇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储存袋,所述小型风扇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鹅颈管,鹅颈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右侧螺纹连接有一个升降杆,所述夹紧板和升降杆转动连接,底板和升降杆相互配合形成夹紧板上下移动的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支撑板、支撑杆、滑动块和双向螺纹杆,有效的达到了可根据需要调节患者患肢的高度的目的,当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板的高度时,可转动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带动滑动块运动,滑动块推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上下运动,调节患者肢体高度。2.本实用新型具有按摩绳、按摩块和按摩球,有效的增加了可对患者进行肌肉按摩的功能,使用时可拉动按摩绳,按摩绳带动按摩块向后滑动,按摩块推动对应的按摩球向上运动,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松开按摩绳后,按摩块可在拉簧的作用下复位。3.本实用新型具有鹅颈管、小型风扇和储存袋,有效的减小了患者伤口处因瘙痒而抓挠破损的风险,使用时可通过储存袋在患者靠近患肢的健康皮肤处涂抹止痒液,然后通过小型风扇对患者肢体进行吹风,减缓患者的瘙痒感受。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向螺纹杆和滑动块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按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位置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0.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板、3-半圆板、4-第二支撑板、5-第一按摩板、6-第二按摩板、7-按摩球、8-按摩机构、801-按摩块、802-拉簧、803-按摩绳、9-小型风扇、10-夹紧板、11-滑动块、12-支撑杆、13-双向螺纹杆、14-长滑槽、15-圆形滑块、16-t型槽、17-第一滑块、18-第二滑块、19-第一固定带、20-第二固定带、21-储存袋、22-鹅颈管、23-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实施例一,由图1-3和图5给出,本实用包括底板1,为了达到能够调节患者肢体高度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半圆板3,半圆板3可用于支撑患者的患肢,所述底板1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4的上方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按摩板5,第一按摩板5的右侧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按摩板6,所述第一按摩板5和第二按摩板6的内部均设有多个可上下滑动的按摩球7,所述第一按摩板5和第二按摩板6的内部均设有一个按摩机构8,第一按摩板5、第二按摩板6、每个按摩球7和对应的按摩机构8相互配合形成按摩的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右侧设有一个可移动的小型风扇9,所述底板1的下侧设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夹紧板10,当装置使用时,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2的高度带动半圆板3上下运动。
23.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使患者的患肢在支撑过程中更加稳定,所述底板1的内部设有两个可前后滑动的滑动块11,每个滑动块11的上方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2,每个支撑杆1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板2转动连接,底板1、每个滑动块11和对应的支撑杆12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支撑板2上下移动的结构,通过多个支撑杆12的支撑,使第一支撑板2的支撑更加稳定。
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在换药过程中调节患者患肢高度,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双向螺纹杆13,每个所述滑动块11均与双向螺纹杆13螺纹连接,当双向螺纹杆13转动时,可带动两个滑动块11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底板1和双向螺纹杆13相互配合形成每个滑动块11前后滑动的结构,当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板2的高度时,可转动双向螺纹杆13,双向螺纹杆13带动滑动块11运动,滑动块11推动支撑杆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上下运动,调节患者肢体高度。
25.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5给出,为了减小患者的患肢产生强直的风险,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长滑槽14,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圆形滑块15,每个圆形滑块15均可沿对应的长滑槽14前后滑动,当第一支撑板2上下运动时,可带动第一支撑板2转动,从而调节患者患肢的弯曲角度。
26.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4给出,为了方便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内部开设有两个t型槽16,每个t型槽16内均设有一个第一滑块17和一个第二滑块18,每个第一滑块17均与第一按摩板5转动连接,每个第二滑块18均与第二按摩板6转动连接,当第一按摩板5和第二按摩板6向上翻转时,第一按摩板5和第二按摩板6会带动对应的第一滑块17或第二滑块18向两侧滑动,使第一按摩板5与第二按摩板6夹紧患者肢体,方便按摩。
27.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为了达到对患者的肢体夹紧力度可调节的目的,所述第一按摩板5的左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固定带19,所述第二按摩板6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固定带20,每个第一固定带19和对应的第二固定带20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按摩板5和第二按摩板6的限位结构,第一固定带19和第二固定带20通过魔术贴的方式相互贴合,可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固定带19和第二固定带20的贴合位置,从而控制第一按摩板5和第二按摩板6的夹紧力度。
28.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为了减小患者产生肌肉萎缩的概率,所述每个按摩机构8均包括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按摩块801,按摩块801的前后滑动可带动对应的按摩球7上下运动,每个按摩块801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簧802,每个按摩块801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按摩绳803,每个按摩绳803和对应的拉簧802、按摩块801相互配合形成对应的按摩球7上下滑动的结构,当装置使用时,可拉动按摩绳803,按摩绳803带动按摩块801向后滑动,按摩块801推动对应的按摩球7向上运动,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松开按摩绳803后,按摩块801可在拉簧802的作用下复位。
29.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5给出,为了减小患者因抓挠患肢而产生皮肤损伤的风险,所述小型风扇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储存袋21,储存袋21内可存放清凉油等止痒物品,所述小型风扇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鹅颈管22,鹅颈管22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叙述,鹅颈管2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固定连接,当患者肢体发痒时,可在患者靠近患肢的健康皮肤处涂抹止痒液,然后通过小型风扇9对患者肢体进行吹风,减缓患者的瘙痒感受。
30.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达到将装置进行固定的目的,所述底板1的右侧螺纹连接有一个升降杆23,所述夹紧板10和升降杆23转动连接,底板1和升降杆23相互配合形成夹紧板10上下移动的结构,当装置使用时,可通过转动升降杆23,带动夹紧板10向上运动,从而使其夹紧患者病床,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3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装置放在患者病床的合适位置,然后可通过转动升降杆23,带动夹紧板10向上运动,从而使其夹紧患者病床,将患者的患肢放在半圆板3上,当需要调整患者的患肢的高度时,可转动双向螺纹杆13,双向螺纹杆13带动滑动块11运动,滑动块11推动支撑杆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板2和半圆板3上下运动,调节患者肢体高度,当需要对患者的腿部肌肉进行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时,可将第一固定带19和第二固定带20相互贴合至合适的力度,然后可拉动按摩绳803,按摩绳803带动按摩块801向后滑动,按摩块801推动对应的按摩球7向上运动,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松开按摩绳803后,按摩块801可在拉簧802的作用下复位,便可进行持续按摩,当患者肢体发痒时,可在患者通过储存袋21在靠近患肢的健康皮肤处涂抹止痒液,然后通过小型风扇9对患者肢体进行吹风,减缓患者的瘙痒感受。
3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能够方便的调节患者肢体高度的目的,减小了患者伤口处因瘙痒而抓挠破损的风险,增加了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的功能,达到了对患者的按摩力度可调节的目的,减小了患者因抓挠患肢而产生皮肤损伤的风险,减小了患者的患肢产生强直的风险,达到了使患者的患肢在支撑过程中更加稳定的目的,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换药过程中能够调节患者患肢高度,减小了患者产生肌肉萎缩的概率,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