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羽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2.羽绒一般根据来源可分为鹅绒和鸭绒,羽绒在工厂内加工时需要清洗,然而现有的羽绒清洗需要专门的设备,存在着清洗质量不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922320806.x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羽绒杀菌消毒装置,其解决了杀菌消毒效率较差的问题,但其存在着不能对羽绒进行充分搅拌、羽绒杀菌不充分、杀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羽绒清洗消毒装置存在的不能对羽绒进行充分搅拌、羽绒杀菌不充分、杀菌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对羽绒进行充分搅拌、羽绒杀菌充分、杀菌效果好的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包括杀菌室、紫外线灯、盖板、电机、传动轴和从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室设置在支架上,在杀菌室外底部设置有出料仓,在杀菌室内底部设置有提料筒,并在提料筒底部设置有通料口,所述的提料筒外壁上设置有灯座,所述的紫外线灯设置在灯座与灯座之间,所述的盖板活动安装在杀菌室上,在盖板背面上设置有臭氧发生器、固定箱,并在固定箱底部设置有轴承,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固定箱内鼓入气流,固定箱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内,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外壁上的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所述的电机设置在盖板上,所述的传动轴一端与电机连接,将传动轴另一端竖向穿过轴承后伸入提料筒内,在固定箱内的传动轴上设置有主动轮,并在提料筒内的传动轴上设置有提料板,所述的从动轴竖向穿过轴承,在固定箱内的从动轴上设置有从动轮,并在杀菌室内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电机带动传动轴及传动轴上的主动轮、提料板正向或反向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能够提升提料筒内的羽绒,使杀菌室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流动到提料筒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与提料筒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
6.优选地,所述的盖板上设置有鼓风机,在鼓风机上设置有输风管,并将输风管穿过盖板伸入固定箱内,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固定箱内鼓入气流,固定箱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内,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外壁上的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
7.优选地,所述的电机设置为伺服电机,将传动轴上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
接,电机带动传动轴及传动轴上的主动轮、提料板正向或反向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能够提升提料筒内的羽绒,使杀菌室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流动到提料筒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与提料筒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
8.优选地,所述的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上设置有排风槽,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固定箱内鼓入气流,固定箱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从中空的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进入到杀菌室内,使臭氧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搅拌杆对羽绒充分进行搅动,使羽绒充分与臭氧接触,进而提高羽绒的杀菌效果。
9.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轴上的提料板设置为螺旋形结构,电机带动传动轴及传动轴上的提料板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能够提升提料筒内的羽绒,使杀菌室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流动到提料筒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与提料筒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在羽绒杀菌完成后,提料板反向旋转,使提料板将提料筒内的羽绒推入出料仓,并从出料仓快速排出,便于对杀菌后的羽绒进行收集。
10.优选地,所述的出料仓内设置有阀门,在羽绒杀菌过程中,关闭出料仓上的阀门,避免羽绒从出料仓流出,减少了羽绒的浪费,在羽绒杀菌完成后,杀菌后的羽绒快速从出料仓排出,提高了羽绒的排出效率。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盖板上设置有鼓风机,在鼓风机上设置有输风管,并将输风管穿过盖板伸入固定箱内,鼓风机通过输风管向固定箱内鼓入气流,固定箱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内,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外壁上的紫外线灯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传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连接结构。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提料筒与灯座之间的连接结构。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从动轴与搅拌杆之间的连接结构。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杀菌室、2.紫外线灯、3.盖板、4.电机、5.传动轴、6.从动轴、7.支架、8.提料筒、9.出料仓、10.通料口、11.灯座、12.阀门、13.臭氧发生器、14.固定箱、15.轴承、16.鼓风机、17.输风管、18.主动轮、19.提料板、20.从动轮、21.搅拌杆、22.排风槽、23.皮带、24.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19.实施例一:
20.如附图1-4所示,一种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包括杀菌室1、紫外线灯2、盖板3、电机4、传动轴5和从动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室1设置在支架7上,在杀菌室1外底部设置有出料仓9,在杀菌室1内底部设置有提料筒8,并在提料筒8底部设置有通料口10,所述的提料筒8外壁上设置有灯座11,所述的紫外线灯2设置在灯座11与灯座11之间,所述的盖板3活动安装在杀菌室1上,在盖板3背面上设置有臭氧发生器13、固定箱14,并在固定箱14底部设置有轴承15,鼓风机16通过输风管17向固定箱14内鼓入气流,固定箱14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13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1内,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8外壁上的紫外线灯2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所述的电机4设置在盖板3上,所述的传动轴5一端与电机4连接,将传动轴5另一端竖向穿过轴承15后伸入提料筒8内,在固定箱14内的传动轴5上设置有主动轮18,并在提料筒8内的传动轴5上设置有提料板19,所述的从动轴6竖向穿过轴承15,在固定箱14内的从动轴6上设置有从动轮20,并在杀菌室1内的从动轴6上设置有搅拌杆21,电机4带动传动轴5及传动轴5上的主动轮18、提料板19正向或反向旋转,主动轮18通过皮带23带动从动轮20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19能够提升提料筒8内的羽绒,使杀菌室1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10流动到提料筒8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8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1与提料筒8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
21.优选地,所述的盖板3上设置有鼓风机16,在鼓风机16上设置有输风管17,并将输风管17穿过盖板3伸入固定箱14内,鼓风机16通过输风管17向固定箱14内鼓入气流,固定箱14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13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1内,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8外壁上的紫外线灯2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
22.优选地,所述的电机4设置为伺服电机4,将传动轴5上的主动轮18通过皮带23与从动轮20连接,电机4带动传动轴5及传动轴5上的主动轮18、提料板19正向或反向旋转,主动轮18通过皮带23带动从动轮20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19能够提升提料筒8内的羽绒,使杀菌室1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10流动到提料筒8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8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1与提料筒8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
23.优选地,所述的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上设置有排风槽22,鼓风机16通过输风管17向固定箱14内鼓入气流,固定箱14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13产生的臭氧从中空的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进入到杀菌室1内,使臭氧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搅拌杆21对羽绒充分进行搅动,使羽绒充分与臭氧接触,进而提高羽绒的杀菌效果。
24.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轴5上的提料板19设置为螺旋形结构,电机4带动传动轴5及传动轴5上的提料板19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19能够提升提料筒8内的羽绒,使杀菌室1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10流动到提料筒8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8顶部流出,实现了羽
绒在杀菌室1与提料筒8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在羽绒杀菌完成后,提料板19反向旋转,使提料板19将提料筒8内的羽绒推入出料仓9,并从出料仓9快速排出,便于对杀菌后的羽绒进行收集。
25.优选地,所述的出料仓9内设置有阀门12,在羽绒杀菌过程中,关闭出料仓9上的阀门12,避免羽绒从出料仓9流出,减少了羽绒的浪费,在羽绒杀菌完成后,杀菌后的羽绒快速从出料仓9排出,提高了羽绒的排出效率。
26.实施例二:
27.如附图5所示,一种羽绒加工用杀菌装置,包括杀菌室1、紫外线灯2、盖板3、电机4、传动轴5和从动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菌室1设置在支架7上,在杀菌室1外底部设置有出料仓9,在杀菌室1内底部设置有提料筒8,并在提料筒8底部设置有通料口10,所述的提料筒8外壁上设置有灯座11,所述的紫外线灯2设置在灯座11与灯座11之间,所述的盖板3活动安装在杀菌室1上,在盖板3背面上设置有臭氧发生器13、固定箱14,并在固定箱14底部设置有轴承15,鼓风机16通过输风管17向固定箱14内鼓入气流,固定箱14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13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1内,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8外壁上的紫外线灯2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所述的电机4设置在盖板3上,所述的传动轴5一端与电机4连接,将传动轴5另一端竖向穿过轴承15后伸入提料筒8内,在固定箱14内的传动轴5上设置有主动轮18,并在提料筒8内的传动轴5上设置有提料板19,所述的从动轴6竖向穿过轴承15,在固定箱14内的从动轴6上设置有从动轮20,并在杀菌室1内的从动轴6上设置有搅拌杆21,电机4带动传动轴5及传动轴5上的主动轮18、提料板19正向或反向旋转,主动轮18通过皮带23带动从动轮20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19能够提升提料筒8内的羽绒,使杀菌室1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10流动到提料筒8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8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1与提料筒8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
28.优选地,所述的盖板3上设置有鼓风机16,在鼓风机16上设置有输风管17,并将输风管17穿过盖板3伸入固定箱14内,鼓风机16通过输风管17向固定箱14内鼓入气流,固定箱14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13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杀菌室1内,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提料筒8外壁上的紫外线灯2发出的紫外线光照,能够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实现了对羽绒进行臭氧、照射杀菌,提高了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进而提供羽绒的杀菌质量。
29.优选地,所述的电机4设置为伺服电机4,将传动轴5上的主动轮18通过皮带23与从动轮20连接,电机4带动传动轴5及传动轴5上的主动轮18、提料板19正向或反向旋转,主动轮18通过皮带23带动从动轮20旋转,进而带动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19能够提升提料筒8内的羽绒,使杀菌室1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10流动到提料筒8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8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1与提料筒8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
30.优选地,所述的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均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上设置有排风槽22,鼓风机16通过输风管17向固定箱14内鼓入气
流,固定箱14内的气压增大,气流携带臭氧发生器13产生的臭氧从中空的从动轴6及从动轴6上的搅拌杆21进入到杀菌室1内,使臭氧对杀菌室1内的羽绒进行杀菌处理,搅拌杆21对羽绒充分进行搅动,使羽绒充分与臭氧接触,进而提高羽绒的杀菌效果。
31.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轴5上的提料板19设置为螺旋形结构,电机4带动传动轴5及传动轴5上的提料板19旋转,旋转过程中的提料板19能够提升提料筒8内的羽绒,使杀菌室1内底部的羽绒经过通料口10流动到提料筒8内,提升后的羽绒从提料筒8顶部流出,实现了羽绒在杀菌室1与提料筒8之间循环流动,对羽绒进行充分的杀菌处理,提高羽绒的杀菌效率及杀菌效果,在羽绒杀菌完成后,提料板19反向旋转,使提料板19将提料筒8内的羽绒推入出料仓9,并从出料仓9快速排出,便于对杀菌后的羽绒进行收集。
32.优选地,所述的出料仓9内设置有阀门12,在羽绒杀菌过程中,关闭出料仓9上的阀门12,避免羽绒从出料仓9流出,减少了羽绒的浪费,在羽绒杀菌完成后,杀菌后的羽绒快速从出料仓9排出,提高了羽绒的排出效率。
33.优选地,所述的提料筒8外壁上设置有保护罩24,并将保护罩24盖住灯座11、紫外线灯2,紫外线灯2发出的光照能够对清洗过程中或清洗后的羽绒进行照射杀菌,避免微生物附在清洗后的羽绒内,提高羽绒的加工质量。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