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
背景技术:2.临床上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时,存在麻醉和置管两个步骤。而目前麻醉用的麻醉针和置管的用的留置针为不同类型的针。因此同一肋间位置需要至少两次进针。
3.而多次进针会使得患者的肋间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加大。并且多次进针的操作时间长,使得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实现一次进针完成麻醉及置管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的进针,从而减少了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该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包括一根金属针芯和一根包裹所述金属针芯外壁的胶管;所述金属针芯的长度大于所述胶管的长度,且所述金属针芯的两端均未被所述胶管包裹;所述金属针芯的尾端连接有针筒,所述胶管用于置留在患者的胸腔。该方案中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通过金属针芯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后将胶管部分推进插入患者胸腔,之后拔出麻醉用的金属针芯,实现了一次进针同时完成麻醉和置管两个步骤。由于进针数量减少,因此,减少了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管侧壁上设置有一个连通胶管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一根引流管。该引流管用于排出患者胸腔内的积液。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流管的尾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引流管的管道流量大小。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管的首端呈针尖状。首端设置为针尖状的胶管方便插入至患者的胸腔进行置留。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管的尾端设置有自动封口结构,所述自动封口结构用于在所述金属针芯拔出后封闭所述胶管尾端。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侧面剖视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管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
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1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1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6.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包括一根金属针芯1和一根包裹所述金属针芯1外壁的胶管2;所述金属针芯1的长度大于所述胶管2的长度,且所述金属针芯1的两端均未被所述胶管包裹;所述金属针芯1的尾端连接有针筒3,所述胶管用于置留在患者的胸腔。该方案中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通过金属针芯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后将胶管部分推进插入患者胸腔,之后拔出麻醉用的金属针芯,实现了一次进针同时完成麻醉和置管两个步骤。由于进针数量减少,因此,减少了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17.上述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医护人员首先在针筒内装入麻醉用的药物;然后再确定患者需要进行置管的位置后,将金属针芯的针尖(即图1中附图标记12所示的部位)刺入患者需要进行置管的位置附近,然后推动针管,将麻醉用药物进行注入,以完成麻醉。完成麻醉后,医护人员继续推动该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直到胶管插入至患者需要进行置管的位置,胶管插入至患者需要进行置管的位置后,拔出胶管内的金属针芯,该胶管即作为留置针管置留在患者需要进行置管的位置。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方便在固定住胶管的同时将金属针芯拔出,可以将胶管内壁贴合金属针尖的位置设置为一层硬度较高的塑料层。这样,在拔出金属针芯时可以按住胶管的尾端以防止胶管随金属针芯被带出。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管2侧壁上设置有一个连通胶管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一根引流管4。该引流管用于排出患者胸腔内的积液。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流管4的尾端设置有开关41,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引流管的管道流量大小。同时,在停止引流时,可以通过该开关关闭引流管以使得引流管封闭以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管的首端呈针尖状。首端设置为针尖状的胶管方便插入至患者的胸腔进行置留。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胶管的尾端设置有自动封口结构,所述自动封口结构用于在所述金属针芯拔出后封闭所述胶管尾端。该自动封口结构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与现有留置针尾部的自动封口结构类似,可参考现有留置针的尾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23.参见附图的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侧面剖视图,如图2所示,该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在拔出金属针芯后对患者胸腔内的积液进行引流时,患者胸腔内的积液顺着胶管内的空间流向引流管。由于胶管尾端设置有自动封口结构,因此,积液会从引流管中流出。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管侧面示意图,该胶管用于置留在患者的胸腔内。
2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上述金属针芯和胶管的长度以及直径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举例来说,胶管长度例如可以为7厘米,该长度与普通的留置针的长度类似,当然并不限于7厘米,例如还可以为8厘米。同时上述金属针芯的针尖露出胶管的长度例如可以为4厘米,较长的针尖以方便探测患者胸腔内存在积液的位置,当然针尖露出胶管的长度还可以为5厘米等。
26.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自动封口结构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新型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27.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金属针芯和一根包裹所述金属针芯外壁的胶管;所述金属针芯的长度大于所述胶管的长度,且所述金属针芯的两端均未被所述胶管包裹;所述金属针芯的尾端连接有针筒,所述胶管用于置留在患者的胸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侧壁上设置有一个连通胶管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上连接有一根引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尾端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引流管的管道流量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的首端呈针尖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的尾端设置有自动封口结构,所述自动封口结构用于在所述金属针芯拔出后封闭所述胶管尾端。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该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包括一根金属针芯和一根包裹所述金属针芯外壁的胶管;所述金属针芯的长度大于所述胶管的长度,且所述金属针芯的两端均未被所述胶管包裹;所述金属针芯的尾端连接有针筒,所述胶管用于置留在患者的胸腔。该方案中的一次进针麻醉联合胸腔留置针管通过金属针芯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后将胶管部分推进插入患者胸腔,之后拔出麻醉用的金属针芯,实现了一次进针同时完成麻醉和置管两个步骤。由于进针数量减少,因此,减少了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减少了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减少了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惠江 徐海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