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脑溢血患者在我国屡见不鲜,很容易引起颅压过高等并发症,而颅压过高主要是脑脊液过多,现阶段主要通过体外引流的方式排出脑脊液,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现有的引流装置每次在引流前,都需要将其导管伸入至脑颅内,而在治疗期间,伴随着病情的不稳定,脑脊液并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引流,频繁多次的安装引流装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痛,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包括引流调节主体,所述引流调节主体由定位夹具、积液瓶、升降调节座、颅压调节装置、第一引流导管和第二引流导管组成;所述定位夹具垂直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的右侧,所述定位夹具的内部开设有夹持腔,所述夹持腔的下方贯穿连接有垂直设置的蝴蝶头丝杆,所述蝴蝶头丝杆的端头处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夹板,其中夹板位于夹持腔内;所述积液瓶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的左侧,所述积液瓶连接于引导嘴的下方,其中引导嘴垂直贯穿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的左侧;所述升降调节座水平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升降调节座的上方活动限位有基准座,所述基准座的下方内侧固定有一圈环型滑轨,所述基准座的上方固定有水平设置有转盘,所述基准座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垂直设置的升降螺杆,所述基准座的一侧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基准筋,所述基准筋上贯穿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紧固顶丝,所述紧固顶丝的端头处固定有紧固头;所述颅压调节装置垂直固定于升降调节座的正上方, 所述颅压调节装置的左侧下方贯通对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引导嘴,所述第一引导嘴的上方对接有垂直固定的密封阀,所述颅压调节装置的左侧上方对接有水平设置的泄压阀,所述颅压调节装置的右侧下方对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引导嘴,所述第二引导嘴的下方贯通对接有垂直设置的颅压示意管,所述颅压调节装置的正上方贯穿设置有打气泵,所述颅压调节装置的内部开设有增压腔和输液腔,其中增压腔位于输液腔的上方,所述增压腔与输液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第一引流导管的一端通过膨接可拆卸地对接于第一引导嘴上,所述第一引流导管的另一端通过膨接可拆卸地对接于引导嘴的上方;
所述第二引流导管的一端通过膨接可拆卸地对接于颅压示意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患者的脑颅内。
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引流调节主体主要用于脑脊液的体外引流,在治疗期间仅需安装一次,无需频繁拆装,其操作简单,应用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痛楚;定位夹具用于辅助引流调节主体夹持固定于病床的护栏上;其中,夹持腔用于病床护栏的避让,蝴蝶头丝杆用于调节夹板的所在位置,夹板用于病床护栏的夹持固定;积液瓶用于辅助储存引流后的脑脊液;其中,引导嘴用于辅助脑脊液的引导流通;升降调节座用于调节颅压调节装置的所在位置,从而改变颅压调节装置内脑脊液的流通速度;其中,基准座作为颅压调节装置升降调节的基准,环型滑轨用于辅助基准座的限位,转盘用于辅助基准座的旋转,升降螺杆用于颅压调节装置的支撑,基准筋作为紧固顶丝的活动基准,紧固顶丝用于调节紧固头的位置,紧固头用于基准座的夹紧固定;颅压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压强来辅助调节脑脊液的引流;其中,第一引导嘴用于脑脊液的流通,密封阀用于控制第一引导嘴的流通,泄压阀用于增压腔内的泄压,第二引导嘴用于脑脊液的流通,颅压示意管用于示意颅压示意管内的压强,打气泵用于增压腔内的增压,输液腔用于脑脊液的输送,单向阀用于避免输液腔内的脑脊液向增压腔内流通;第一引流导管以及第二引流导管均主要用于辅助脑脊液的引流。
6.优选的,所述夹持腔内的上表面以及夹板的上表面均覆盖固定有防滑垫。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滑垫能增加其与病床护栏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夹持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8.优选的,所述积液瓶采用可视化的透明材质。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直观地观察到积液瓶内脑脊液的容量,过多时应以及倾倒。
10.优选的,所述环型滑轨的表面为圆弧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有效减小其与升降调节座之间的摩擦,在旋转基准座时会更加省力。
12.优选的,所述密封阀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垂直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上方固定有转把,其中转把位于密封阀的外部,所述丝杆的下方固定有封堵头,其中 封堵头位于密封阀的内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丝杆用于调节封堵头的所在位置,转把用于辅助丝杆的旋转,封堵头用于控制第一引导嘴内脑脊液的流量具体通过控制封堵头封堵第一引导嘴内的面积来调节。
14.优选的,所述封堵头的表面覆盖固定有密封胶皮。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胶皮能提升封堵头在封堵时密封性。
16.优选的,所述泄压阀的内部活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阀芯,所述阀芯的内部固定有阀盖,其中阀盖位于增压腔内,所述阀芯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有相互对称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限位在开设于泄压阀内部的限位腔内,所述限位腔内限位有弹簧。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阀芯用于调节阀盖的位置,阀盖用于泄压阀的密封,限位筋用于阀芯的引导及限位,限位腔用于限位筋的限位,弹簧用于阀芯的推进;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使得阀盖始终封堵泄压阀;当受到外力的按压时,弹簧被压缩,此时阀
芯进入至增压腔内,然后对增压腔内泄压。
18.优选的,所述阀盖的截面面积大于阀芯的截面面积。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保证阀盖将阀芯完全遮挡。
20.优选的,所述单向阀控制增压腔向输液腔内单方向流通的上方,其中,输液腔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引导嘴和第二引导嘴相贯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患者脑脊液过多,导致颅压过高,其压强高于外界压强,脑脊液会在高压推动下,经第二引流导管输送至颅压示意管内,再经过第二引导嘴进入输液腔内,再经第一引导嘴沿第一引导导管进入到积液瓶内储存。
22.优选的,所述颅压示意管采用可视化的透明材质。
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直观地观察颅压示意管内脑脊液的情况,从而大致判断出颅压调节装置内压强相比颅内压强的高低。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主要用于脑脊液的体外引流,在治疗期间仅需安装一次,无需频繁拆装,其操作简单,应用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痛楚。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2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中:1-引流调节主体;11-定位夹具;111-夹持腔;112-蝴蝶头丝杆;113-夹板;12-积液瓶;121-引导嘴;13-升降调节座;131-基准座;132-环型滑轨;133-转盘;134-升降螺杆;135-基准筋;136-紧固顶丝;137-紧固头;14-颅压调节装置;141-第一引导嘴;142-密封阀;1421-丝杆;1422-转把;1423-封堵头;143-泄压阀;1431-阀芯;1432-阀盖;1433-限位筋;1434-限位腔;1435-弹簧;144-第二引导嘴;145-颅压示意管;146-打气泵;147-增压腔;148-输液腔;149-单向阀;15-第一引流导管;16-第二引流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28.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脑脊液体外引流系统的引流调节装置,包括引流调节主体1,所述引流调节主体1由定位夹具11、积液瓶12、升降调节座13、颅压调节装置14、第一引流导管15和第二引流导管16组成;所述定位夹具11垂直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1的右侧,所述定位夹具11的内部开设有夹持腔111,所述夹持腔111的下方贯穿连接有垂直设置的蝴蝶头丝杆112,所述蝴蝶头丝杆112的端头处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夹板113,其中夹板113位于夹持腔111内;所述积液瓶12通过螺纹可拆卸地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1的左侧,所述积液瓶12连接于引导嘴121的下方,其中引导嘴121垂直贯穿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1的左侧;所述升降调节座13水平固定于引流调节主体1的上表面,所述升降调节座13的上方活动限位有基准座131,所述基准座131的下方内侧固定有一圈环型滑轨132,所述基准座131的上方固定有水平设置有转盘133,所述基准座131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垂直设置的升降螺杆134,所述基准座131的一侧固定有垂直设置的基准筋135,所述基准筋135上贯穿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紧固顶丝136,所述紧固顶丝136的端头处固定有紧固头137;所述颅压调节装置14垂直固定于升降调节座1的正上方, 所述颅压调节装置14的左侧下方贯通对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引导嘴141,所述第一引导嘴141的上方对接有垂直固定的密封阀142,所述颅压调节装置14的左侧上方对接有水平设置的泄压阀143,所述颅压调节装置14的右侧下方对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引导嘴144,所述第二引导嘴144的下方贯通对接有垂直设置的颅压示意管145,所述颅压调节装置14的正上方贯穿设置有打气泵146,所述颅压调节装置14的内部开设有增压腔147和输液腔148,其中增压腔147位于输液腔148的上方,所述增压腔147与输液腔148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49;所述第一引流导管15的一端通过膨接可拆卸地对接于第一引导嘴141上,所述第一引流导管15的另一端通过膨接可拆卸地对接于引导嘴121的上方;所述第二引流导管16的一端通过膨接可拆卸地对接于颅压示意管145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导管16的另一端伸入患者的脑颅内。
2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引流调节主体1主要用于脑脊液的体外引流,在治疗期间仅需安装一次,无需频繁拆装,其操作简单,应用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人的痛楚;定位夹具11用于辅助引流调节主体1夹持固定于病床的护栏上;其中,夹持腔111用于病床护栏的避让,蝴蝶头丝杆112用于调节夹板113的所在位置,夹板113用于病床护栏的夹持固定;积液瓶12用于辅助储存引流后的脑脊液;其中,引导嘴121用于辅助脑脊液的引导流通;升降调节座13用于调节颅压调节装置14的所在位置,从而改变颅压调节装置14内脑脊液的流通速度;其中,基准座131作为颅压调节装置14升降调节的基准,环型滑轨132用于辅助基准座131的限位,转盘133用于辅助基准座131的旋转,升降螺杆134用于颅压调节装置14的支撑,基准筋135作为紧固顶丝136的活动基准,紧固顶丝136用于调节紧固头137的位置,紧固头137用于基准座131的夹紧固定;颅压调节装置14通过调节压强来辅助调节脑脊液的引流;其中,第一引导嘴141用
于脑脊液的流通,密封阀142用于控制第一引导嘴141的流通,泄压阀143用于增压腔147内的泄压,第二引导嘴144用于脑脊液的流通,颅压示意管145用于示意颅压示意管145内的压强,打气泵146用于增压腔147内的增压,输液腔148用于脑脊液的输送,单向阀149用于避免输液腔148内的脑脊液向增压腔147内流通;第一引流导管15以及第二引流导管16均主要用于辅助脑脊液的引流。
30.所述夹持腔111内的上表面以及夹板113的上表面均覆盖固定有防滑垫114。
3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滑垫114能增加其与病床护栏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夹持后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32.所述积液瓶12采用可视化的透明材质,其材料为透明pvc。
3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直观地观察到积液瓶12内脑脊液的容量,过多时应以及倾倒。
34.所述环型滑轨132的表面为圆弧面。
3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有效减小其与升降调节座13之间的摩擦,在旋转基准座131时会更加省力。
36.所述密封阀14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垂直设置的丝杆1421,所述丝杆1421的上方固定有转把1422,其中转把1422位于密封阀142的外部,所述丝杆1421的下方固定有封堵头1423,其中 封堵头1423位于密封阀142的内部。
3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丝杆1421用于调节封堵头1423的所在位置,转把1422用于辅助丝杆1421的旋转,封堵头1423用于控制第一引导嘴141内脑脊液的流量具体通过控制封堵头1423封堵第一引导嘴141内的面积来调节。
38.所述封堵头1423的表面覆盖固定有密封胶皮。
3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胶皮能提升封堵头1423在封堵时密封性。
40.所述泄压阀143的内部活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阀芯1431,所述阀芯1431的内部固定有阀盖1432,其中阀盖1432位于增压腔147内,所述阀芯1431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有相互对称的限位筋1433,所述限位筋1433限位在开设于泄压阀143内部的限位腔1434内,所述限位腔1434内限位有弹簧1435。
4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阀芯1431用于调节阀盖1432的位置,阀盖1432用于泄压阀143的密封,限位筋1433用于阀芯1431的引导及限位,限位腔1434用于限位筋1433的限位,弹簧1435用于阀芯1431的推进;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弹簧1435的弹性作用,使得阀盖1432始终封堵泄压阀143;当受到外力的按压时,弹簧1435被压缩,此时阀芯1431进入至增压腔147内,然后对增压腔147内泄压。
42.所述阀盖1432的截面面积大于阀芯1431的截面面积。
4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保证阀盖1432将阀芯1431完全遮挡。
44.所述单向阀149控制增压腔147向输液腔148内单方向流通的上方,其中,输液腔148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引导嘴141和第二引导嘴144相贯通。
4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患者脑脊液过多,导致颅压过高,其压强高于外界压强,脑脊液会在高压推动下,经第二引流导管16输送至颅压示意管145内,再经过第二引导嘴144进入输液腔148内,再经第一引导嘴141沿第一引导导管15进入到积液瓶12内储存。
46.所述颅压示意管145采用可视化的透明材质,其材料为透明pvc。
4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直观地观察颅压示意管145内脑脊液的情况,从而大致判断出颅压调节装置14内压强相比颅内压强的高低。
4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第二引流导管16伸入至脑颅内,由于患者脑脊液过多,导致颅压过高,其压强高于外界压强,脑脊液会在高压推动下,经第二引流导管16输送至颅压示意管145内,再经过第二引导嘴144进入输液腔148内,再经第一引导嘴141沿第一引导导管15进入到积液瓶12内储存;通过调节颅压调节装置14的高度,可以大幅度调整脑脊液的流通速度,颅压调节装置14越高,随之脑脊液流通速度越慢,颅压调节装置14越低,随之脑脊液流通速度越块;其具体通过旋转转盘133,从而带动基准座131旋转,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升降螺杆134升降,从而实现颅压调节装置14的升降,待升降完毕后,通过旋转紧固顶丝136,在紧固头137的作用下将基准座131紧定;通过调节密封阀142内封堵头1423的所在位置,可小幅度调整脑脊液的流通速度;其具体通过旋转转把1422,通过带动丝杆1421旋转,然后调节封堵头1423的位置,通过控制封堵头1423封堵第一引导嘴141内的面积来灵活调节;在治疗期间,在不拆下引流调节主体1的前提下,完全关闭密封阀142,通过打气泵146向增压腔147内增压,从而使得颅压调节装置14内压强升高,直到颅压调节装置14内压强高于颅内压强时,可暂时抑制脑脊液的外流,此时便于进行其它方面的治疗,可通过观察颅压示意管145内脑脊液的情况,从而大致判断出颅压调节装置14内压强相比颅内压强的高低。
4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