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具有自适应夹脚装置的倒立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具有自适应夹脚装置的倒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健身器材,特别是指一种倒立机。


背景技术:

2.一般倒立机,通常包括一能往后翻转的倒立机构,一固定于该倒立机构后侧的后夹脚机构,及一可被控制转动地设置于该倒立机构前侧的前夹脚机构。使用时,通常是一用户先站上该倒立机构的踏板,并将该前夹脚机构往后枢转至与该后夹脚机构共同夹抵双脚后再锁定该前夹脚机构。 此时,用户就能将该倒立机构翻转至倒立状态以进行倒立。
3.在倒立状态时,人体主要靠用户脚背与前夹脚机构的夹持而被固定在倒立机上,因此人体重量系依靠前夹脚机构所承载。然而,由于前夹脚机构包括可供枢转的零件和可移动的结构,故存在着各零件组装时的组装间隙,当在倒立姿势动作下,用户的脚背靠着可移动式的前夹脚结构支撑着,当人体的重量被集中在前夹脚组时,其各零件的组装间隙会令使用者瞬间产生一个晃动的不安全感。
4.因此,发展出能让用户安心进行倒立动作的倒立机,为本技术领域积极研发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夹脚装置的倒立机。
6.一种具有自适应夹脚装置的倒立机,包括:一主撑体;一辅助倒立机构;一操控单元。
7.该辅助倒立机构包括一辅助倒立单元,包括一背撑件组及一延伸件组,该背撑件组枢转地组装于该主撑体,该延伸件组连接于该背撑件组且沿一长度方向往下延伸;及一夹脚单元,包括一前夹脚组、一后夹脚组及一旋转轴心,该前夹脚组固定且无法枢摆地设置于该辅助倒立单元底侧,该后夹脚组枢摆地组装于该辅助倒立单元底侧,该旋转轴心为支点带动该后夹脚组向该前夹脚组枢摆移动。
8.该操控单元包括一操控组,该操控组可操作地组接于该前夹脚组。
9.较佳地,该操控单元更包括至少一安全锁定机构。
10.本发明之功效在于:由于该前夹脚组相对于该辅助倒立单元为固定且无枢摆结构,本发明将其枢摆结构设计于后夹脚组,因此在该辅助倒立机构翻转或枢转呈倒立姿势动作下,人体的重量系撑抵于固定的前夹脚组上,而非包括可枢摆或移动结构的前夹脚组上,减少各零件的组装间隙会令用户瞬间产生一个晃动的不安全感。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倒立机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一夹脚单元在一闲置状态;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固定组件的组装;图5是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固定组件的组装;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该夹脚单元在一夹脚状态;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说明一操控单元操控该夹脚单元在一释放状态;图8是本发明倒立机之第二实施例局部立体分解图;图9是第二实施例之安全锁定机构在未倒立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及图10是第二实施例之安全锁定机构在倒立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13.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倒立机之第一实施例,适用于辅助一用户倒立,并包括一主撑体1、一辅助倒立机构2,及一操控单元3。
14.该主撑体1包括一前主撑部11,及一后主撑部12,该主撑体1用于支撑该辅助倒立机构2。
15.该辅助倒立机构2包括一辅助倒立单元21,及一夹脚单元22。
16.该辅助倒立单元21包括一背撑件组211、一延伸件组212,及一齿盘213。 该背撑件组211能枢转地组装于该主撑体1。
17.参阅图1至图3、图5,该延伸件组212固定衔接于该背撑件组211底侧且沿一长度方向往下延伸,并包括一内管件216、一外管件217、一固定组件4 ,及一踏板218。 该内管件216呈方管状,该内管件216不可移动地固定连接于该背撑件组211底侧且包括多个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调整贯孔219;该外管件217也呈方管状,该外管件 217可移动地套设于该内管件216外并相对内管件216滑移,并包括一能与该等调整贯孔219的其中一个位置对应的固定贯孔210;该踏板218固定设置于该外管件217。
18.该齿盘213固设于该外管件217前侧,并包括多个设置于外周面的棘齿200。
19.该夹脚单元22包括一前夹脚组221,一后夹脚组222及一旋转轴心。
20.该前夹脚组221包括一前杆223及一前压靠件组224。该前杆223横向穿设于该齿盘213;该前压靠件组224固定设置于该前杆223;该后夹脚组222包括一后杆225,及一后抵靠件组226,该后杆225枢接于所述踏板218后侧且衔接于该延伸件组212底侧;该后抵靠件组226组装于该后杆225顶部。
21.该操控单元3包括一操控组31,及一握把组32。该操控组31组设于该外管件217上,该操控组31包括一组装件311、一套管312、一拉动件313、一枢接部314、一卡掣件5、一弹性件316,及至少一连动件317。 该组装件311呈中空壳状且固设于该套管312之底侧,并供该前杆223固定穿设;该套管312为一中空管体,具有一档止部318和一穿孔319于底端;该拉动件313呈长杆状,穿设于该套管312内,并能沿该套管312的长度方向移动,该拉动件313 之部份顶端突出于该套管312,该拉动件313之部份底端穿出该穿孔319;该枢接部314呈u状,位于拉动件313之底侧。
22.参阅图3至图5,该固定组件4包括一延长管41、一顶抵螺帽42、一插销43、一辅助对位弹簧44,及一拉动把手45。该延长管41固定设置于该外管件217的外周面;该插销43可移动地插设于该延长管41,且外周面径向凸设有一顶抵部431,该插销43可穿过该等调整贯孔219 的其中一个和该固定贯孔210,将该外管件217与该内管件216固定于一位置;该辅助对位弹簧44 设于该延长管41内,并套设于该插销43;该顶抵螺帽42螺接于该延长管41的一端, 该辅助对位弹簧44顶抵于该顶抵螺帽42和顶抵部431之间;该辅助对位弹簧44提供该插销43一恒插设于所述调整贯孔219与该固定贯孔210的弹力;该拉动把手 45螺锁于该插销43之一端,并位于该延长管41的外侧。
23.该外管件217能相对该内管件216滑移,并通过该固定组件4固定于一位置。当欲调整该延伸件组212的长度时,拉动该插销43往远离该内管件216的方向外移,使该插销43退出该调整贯孔219与该固定贯孔210,即可上下移动该外管件217,以重新选择所欲插设的调整贯孔219,进而依据用户身高控制该辅助倒立单元21的整体长度。
24.参阅图2与图3,该卡掣件5具有一长形孔511、一卡掣部51及一卡掣销52;该卡掣部51能脱离地啮接于该齿盘213的棘齿200;该卡掣销52横向穿过该长形孔511,使该卡掣件5可枢摆地枢接于该枢接部314;该弹性件316为一弹簧,套设于该拉动件313底侧,并顶抵于该套管312底侧之挡止部318和该枢接部314之间。该弹性件316具有一弹性力,系将该枢接部314往远离该套管312的方向顶推,而使该卡掣部51与该齿盘213 之棘齿200啮接。 该至少一连动件317枢接于该组装件311与该后夹脚组222的后杆225之间。
25.较佳地,所述连动件317的数量至少两个,分别枢接于该组装件311与该后夹脚组222的后杆225的两侧。
26.藉此,该操控组31组接于该前夹脚组221,并能以该前夹脚组221的前杆223为旋转轴心转动,进而使该至少一连动件317带动该后夹脚组222往该前夹脚组221枢摆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该旋转轴心可以为本第一实施例中前杆223的轴线,也可以是设置在前夹脚组221上的其他轴线。
27.该握把组32包括一壳体321、一固定块328、一定位杆322,及一复位弹簧323。 该壳体321具有一容置空间325,该固定块328具有一承面329,该壳体321之容置空间325内设有一限位肋326,及一弹簧枢接部327;该限位肋326成形于该壳体324的内侧;该定位杆322穿设于该拉动件313顶侧,该定位杆322受该限位肋326之限制于有限行程间位移并能带动该拉动件313上下移动 ;该复位弹簧323设于该弹簧枢接部327,该复位弹簧323之一端抵顶于该壳体321,其另一端抵顶于该固定块328之该承面329,藉由上述结构,该壳体321以该弹簧枢接部327为轴心角位移。
28.参阅图3、图6和图7,当该倒立机呈未使用之闲置状态时,该卡掣部51啮接于该等棘齿200之底部;当该倒立机呈夹脚使用状态时,操作该操控组31往中心方向c移动;同时通过该至少一连动件317带动后夹脚组 222往中心方向c枢摆移动来夹住用户的脚,此时,该卡掣部51啮接于该等棘齿200之顶部;当结束使用倒立机进行释放夹脚状态时,操作该握把组32沿一作动方向a施力,使该拉动件313 带动卡掣部51脱离该等棘齿200。
29.参阅图8至图10,为本发明倒立机的一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不同处在于:该第二实施例更包括至少一安全锁定机构6,该安全锁定机构6设于该操控单元3内,包括一偏转件61
ʹ
(或61
ʹʹ
)、一枢轴62 ʹ
(或62
ʹʹ
),及一卡合部63
ʹ
或(63
ʹʹ
);
该偏转件61
ʹ
(或61
ʹʹ
)连接于该枢轴62
ʹ
(或62
ʹʹ
);该卡合部63
ʹ
(或63
ʹʹ
)与该偏转件61
ʹ
(或61
ʹʹ
)固定连接;该卡合部63
ʹ
(或63 ʹʹ
)能在该背撑件组211(如图1所示)翻转至呈倒立状态时,与该偏转件61
ʹ
(或61
ʹʹ
)共同受重力偏摆而与该操控单元3卡合。
30.较佳地,该至少一安全锁定机构6的数量为二个,并区分为一第一安全锁定机构6
ʹ
设于该操控组31内,与一第二安全锁定机构6
ʹʹ
设于该握把组32内。
31.该第一安全锁定机构6
ʹ
与一第二安全锁定机构6
ʹʹ
其主要结构相同,相同结构以相同处号表示,不另赘述,其中:该第一安全锁定机构6
ʹ
之枢轴62
ʹ
穿设连接于该偏转件61
ʹ
并与该组装件311结合,该偏转件61
ʹ
以该枢轴62
ʹ
为轴心角位移,该角位移的角度小于360度;该卡合部63
ʹ
呈一杆状设于该偏转件61
ʹ
上;值得注意的是,该操控组31的该卡掣件5更包括一卡槽512,该卡槽512形成于该卡掣部51之相对侧;当该背撑件组211翻转至呈倒立状态时,连接于该偏转件61
ʹ
之该卡合部63 ʹ
受重力偏摆而与该卡掣件5的卡槽512卡合,藉由上述结构,使该卡掣部51无法跳脱该棘齿200,更具安全锁定效果。
32.该第二安全锁定机构6
ʹʹ
之该枢轴62
ʹʹ
穿设连接于该偏转件61
ʹʹ
并位于该握把组32之容置空间325;该偏转件61
ʹʹ
以该枢轴 62
ʹʹ
为轴心角位移,该角位移角度小于360度;该卡合部63
ʹʹ
呈一勾状设于该偏转件61
ʹʹ
上且形成有一卡合槽631
ʹʹ
;该卡合部63
ʹʹ
能利用该卡合槽631
ʹʹ
而与该定位杆322彼此卡合,藉由上述结构,使该握把组322无法作转动带动定位杆 322 ,更具安全锁定效果。
33.需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能省略该第一安全锁定机构 6
ʹ
,或省略该第二安全锁定机构 6
ʹʹ
,同样能达到使该操控单元3无法作转动,进而避免该后夹脚组 222 被松开。
34.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