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田径或称田径运动,是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不同,主要包括竞走、跑、跳跃和投掷以及由跑、跳、跃和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共计四十多项,田径运动中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全能运动项目,则是以各单项成绩按《田径运动评分表》换算分数计算成绩。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4.在运动员平时训练过程中,往往大部分运动采用的都是直接拉着配重块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不仅单一,而且容易造成运动员拉伤,训练使用效果较差,缺少一种能够辅助运动员训练使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运动员训练方式单一,易出现拉伤,训练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的内部设置有肩带,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支撑套筒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槽分为两组,所述收纳槽的内部尺寸与支撑套筒尺寸和伸缩杆尺寸之和相匹配,所述支撑套筒通过轴体与收纳槽转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收纳槽内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孔的内径尺寸与限位杆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分为若干组,且定位孔呈等距分布在伸缩杆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的内径尺寸与固定孔的内径尺寸相匹配,且定位孔通过定位销与固定孔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下端设置有与装置主体相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径尺寸与螺纹部的直径尺寸相匹配,且螺纹部通过螺纹孔与装置主体螺纹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轮体,所述轮体分为四组,且轮体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装置主体两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通过设置配重块、连接杆、螺纹部、螺纹孔、定位孔、固定孔和定位销,训练装置在训练使用过程中,通过添加配重块的数量能够实现对不同阻力的调节作用,来适用于不同的训练强度使用,同时通过不同定位孔和固定孔的对应连接作用,能够实现不同身高运动员的使用,提高了训练装置的适用性,而且在对配重块的添加和取下过程中,通过转动固定杆,使其拆卸,不需要运动员抬高搬动,避免运动员高强度训练搬动重物导致腰部受伤,提高了训练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15.2、该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收纳槽、支撑套筒、限位孔、限位杆和固定口,在对训练装置的训练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训练使用方式对支撑套筒进行收纳或者支撑开作用,同时结合两组固定口的作用,能够避免训练装置在训练使用过程中出现倾斜或者跑偏情况,大大提高了训练装置的训练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装置主体;2、固定口;3、肩带;4、轮体;5、收纳槽;6、支撑套筒;7、伸缩杆;8、把手;9、配重块;10、连接杆;11、定位孔;12、固定孔;13、定位销;14、限位孔;15、限位杆;16、螺纹部;17、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阻力可调的田径起跑爆发力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口2,固定口2的内部设置有肩带3,用于运动员跑步训练背在肩部使用,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纳槽5,用于收纳支撑套筒6,收纳槽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套筒6,支撑套筒6的上端设置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上端设置有把手8,用于运动推动手持作用,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配重块9,用于增加训练装置阻力,配重块9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10,支撑套筒6的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2,固定孔12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13。
22.本实施例中,收纳槽5分为两组,收纳槽5的内部尺寸与支撑套筒6尺寸和伸缩杆7尺寸之和相匹配,支撑套筒6通过轴体与收纳槽5转动连接,主要作用是收纳支撑套筒6和伸缩杆7,避免训练使用过程中装置主体1出现倾斜情况;装置主体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收纳槽5内部的限位孔14,限位孔14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5,且限位孔14的内径尺寸与限位
杆15的直径尺寸相匹配,在推动训练使用过程中对支撑套筒6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撑作用,避免其出现转动现象;伸缩杆7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11,定位孔11分为若干组,且定位孔11呈等距分布在伸缩杆7表面,主要作用是可以根据不同运动员身高和训练使用习惯进行高度的调节,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定位孔11的内径尺寸与固定孔12的内径尺寸相匹配,且定位孔11通过定位销13与固定孔12固定连接,主要作用对高度调节后的结构进行固定作用,提高结构之间的稳固性;连接杆10的下端设置有螺纹部16,螺纹部16的下端设置有与装置主体1相连接的螺纹孔17,螺纹孔17的内径尺寸与螺纹部16的直径尺寸相匹配,且螺纹部16通过螺纹孔17与装置主体1螺纹连接,便于添加和取下配重块9,避免高强度训练后的运动员,在搬动配重块9时出现腰部损伤,提高使用安全性;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轮体4,轮体4分为四组,且轮体4呈中心对称分布在装置主体1两侧,便于移动且结构合理。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运动员训练使用过程中,运动员先根据自己所需要的训练强度添加相应数量的配重块9,将配重块9的中心孔与螺纹孔17对齐,再将连接杆10插进配重块9的中心孔内部,转动使其与螺纹孔17形成螺纹连接,当运动员选择跑步训练时,将肩带3固定在身体上,拉动训练即可,当运动员需要推动训练时,通过转动支撑套筒6,使其与装置主体1垂直,将限位杆15插进限位孔14内部,使支撑套筒6固定即可,然后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身高调节伸缩杆7对应的高度,最后利用定位销13插进固定孔12和对应的定位孔11内部,使伸缩杆7与支撑套筒6固定即可。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