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蹦床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弹力蹦。
背景技术:2.蹦床的弹跳原理是:人体足部下落在蹦床布上,冲击蹦床布并下压蹦床布,经由蹦床布迫使安装在其周边或周边下方的弹性杆产生弹性形变,储存势能,而后,弹性杆迅速恢复原状,把储存的势能通过蹦床布急速释放出来,把人体弹起。因此,蹦床弹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性杆的弹性形变,势能储存。在特定的压力作用下,如何使蹦床的弹性杆产生最大的弹性形变,储存最大的势能对蹦床的弹性性能有重大影响。
3.现有蹦床中,常用的蹦布如记载于中国实用新型cn201320283785.9的蹦床布,为包括聚丙烯纬线(1)和聚丙烯经线(2);若干聚丙烯纬线(1)分别纵向排列,每两条聚丙烯经线(2)合并为一组,若干组聚丙烯经线(2)横向排列,聚丙烯纬线(1)与聚丙烯经线(2)组交错编织形成网格形布料。从附图可知,该专利中的蹦床布由经线和纬线以90
°
角交错编织而成。这类蹦床布安装于方形或长方形蹦床边框时,通常经线和纬线通常与方形或长方形蹦床边框平行或垂直,如图1所示。
4.通常,蹦床布的中心区域是蹦床弹性最好的地方。在实践中发现,玩家在图1所示长方形蹦床上跳跃时,玩家足部下落在蹦床布上,通常只能使安装于长方形蹦床布长边和短边中部或下方的弹性杆产生弹性形变,而不能使蹦床布四角及其附近的弹性杆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蹦床存储的整体弹性势能低,弹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蹦床,解决现有技术中蹦床弹性势能低,弹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蹦床,包括蹦床边框和安装于蹦床边框上的蹦床布,蹦床布的周边或周边下方均布有多根弹性杆,所述蹦床布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四角为弧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蹦床布包括交错编织的若干经线和若干纬线;干经线相互平行,若干纬线相互平行;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分别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呈锐角相交设置。
7.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分别与所述蹦床布的对角线平行。
8.优选地,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呈45
°
相交设置。
9.所述蹦床布还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一辅助线,所述第一辅助线与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呈锐角交错设置。
10.所述蹦床布还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二辅助线,所述第二辅助线与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呈锐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辅助线和所述第二辅助线分别平行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
11.优选地,所述蹦床布的周边的四角优选为弧形角。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高弹性蹦床,通过将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与所述
蹦床布的周边呈锐角设置,使得在蹦床布的任一点,在弹性杆上形成的力矩增加,力矩的分布相对集中,从而增加了弹性杆的弹性形变,能够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从而具有更好的弹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技术中蹦床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力矩原理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原理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蹦床,包括蹦床布10,蹦床布的周边a或周边下底面均布有多个弹性杆20,所述弹性杆20的下端安装在一蹦床边框上。当所述蹦床边框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或者四角为弧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蹦床布与其形状相同,也呈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或者四角为弧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所述蹦床布包括交错编织的若干经线1和若干纬线2。若干经线1相互平行,若干纬线2相互平行。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分别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a呈锐角相交设置。
25.本实施例所述高弹性蹦床的弹性好于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蹦床,其原理阐述如下:
26.玩家在蹦床布上蹦跳时,假定足部下落在蹦床布的任一落点c处,经过落点c处的经线和纬线受冲击被向下压,进而向落点c方向拉位于其两端附近的弹性杆,与经过落点c处的经线和纬线交错的其他经线1和纬线2受其的影响,也向下压,其两端也大致向落点c方向拉位于其两端附近的弹性杆。这些拉力集合起来,使得弹性杆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存储弹性势能。
27.弹性杆的弹性形变取决于受到的力矩,力矩公式为f*l,其中f代表力,l代表力臂。力矩的大小,一方面由玩家在落点c处对蹦床布的冲击力大小决定,该冲击力通过经线1和纬线2转化为对弹性杆的拉力,即f;另一方面取决于经过落点c处的经线1或纬线2与蹦床弹性杆的距离,即l。
28.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与所述蹦床布的长边和短边平行;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呈锐角设置。参照图3,以长方
形蹦床为例,任一落点c处与蹦床边布的周边的最大距离为落点c到长方形蹦床布的四角的距离,记为l1;落点c到长方形蹦床布的长边的垂直距离,记为l2;落点c到长方形蹦床布的短边的距离,记为l3。显然,l1》l2,l1》l3,则理论上,当相同的冲击力施加在落点c处的经线或纬线上时,经线或纬线对蹦床布下方的弹性杆产生的力矩分别为f*l1,f*l2和fl3,显然,f*l1》f*l2,f*l1》f*l3,由此可知,在相同冲击力下,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呈锐角设置比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与所述蹦床边布的长边和短边平行设置,能够对蹦床布周边处的弹性杆施加更大的力矩,也会转换为更大的回弹势能,从而使蹦床具有更好的弹性。另外,由于四角形成的力矩相对大于蹦床布的长边或短边中部形成的力矩,从而降低了蹦床布下方的蹦床边框被拉扯向中心弯曲的压力,从而有利于维护蹦床的弹性处于优异状态。
29.取弹性杆上的一点进行受力分析,假设弹性杆上的一点受力为f’,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ɑ
,则该力f’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分解为f’cos
ɑ
和f’sin
ɑ
,从而使得弹性杆弯曲,储存弹性势能,而后弹性势能急速释放,弹性杆复位,带动蹦床布复位,将人体弹起。其中,垂直方向的力被f’cos
ɑ
。
30.另外,玩家在蹦床布任一落点c处弹跳时,该处的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受冲击力、力被下压一定幅度,并影响也其周围的其他经线和其他纬线下压不同幅度,其他经线和其他纬线距离落点c处的距离越近,受其影响,被下压的幅度越大,越远,受其影响,被下压的幅度越小。显然,被下压的幅度越大,该经线或纬线对弹性杆的拉力越大,越小,对弹性杆的拉力越小。经过任一落点c处的经线和纬线都只能通过其两端拉弹性杆,对其施加力矩。在如图4所示,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分别与所述蹦床布的长边和短边平行,经过任一落点c处的经线和纬线,对蹦床布的四边下的弹性杆分别施加一力矩e,f,g,h。同样是在该落点c处,当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分别与所述蹦床边布的长边和短边呈锐角相交,则其中一侧边a上,有两个交点,也即该侧边施加两个了力矩g’,f’,与该侧边相邻的另外两侧边分别施加一个力矩e’,h’。显然,当f相同的情况下,e’》e,f’》f,且f’+g’》f,h’》g;因此,该侧边a下的弹性杆受到更大的力矩,从而使得该侧边和其相邻的两角下的弹性杆受到相对更大的弹性形变,存储更多的势能,从而使得蹦床具有更好的弹性。
31.进一步地,图2所示实施例中,每一条经线或纬线与蹦床布的周边形成了三角形结构,相对更加稳固,不易坍塌。
32.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分别与所述蹦床布单元的对角线3a和3b平行。当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分别与所述长方形蹦床布的对角线平行设置时,玩家在蹦床布中心区域的中心点d处弹跳时,该处的所述经线和所述纬线受冲击被下压一定幅度,并影响也其周围的经线和纬线下压不同幅度。由于蹦床布中心区域的中心点d及其周围的经线和纬线都连接于蹦床布的四角或靠近四角的长边和短边上,从而在蹦床布的四角处,以及短边和长边处都形成力矩,从而使得四角处,以及长边和短边下的弹性杆都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够储存最大的弹性势能,也使得蹦床中心区域具有最好的弹性。
33.优选地,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分别与所述蹦床布的周边呈45
°
相交设置。
3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述蹦床布还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一辅助线4;所述第一辅助线4与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呈锐角交错设置。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辅助线既可以采取与所述长方形蹦床布的长边平行的方式设置,也可以采取与所
述与所述长方形蹦床布的短边平行的方式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辅助线的设置,使得蹦床布受压力后,对蹦床布下方的弹性杆的拉力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蹦床的弹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述高弹力蹦床布还包括若干平行的第二辅助线5,所述第二辅助线5与所述经线1和所述纬线2呈锐角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辅助线4和所述第二辅助线5分别平行于所述蹦床布的长边和短边。通过所述第二辅助线5的设置,使得蹦床布受压力后,对弹性杆的拉力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蹦床的弹性。
36.优选地,如图10所示,所述经线,所述纬线,所述第一辅助线和第二辅助线呈45
°
角相交。
37.应理解,所述蹦床布的编织线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辅助线,但是,这无疑会增加蹦床布的重量,从而降低其回弹性,并增加成本。
38.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长方形蹦床的边框的四角优选为弧形角。与直角相比,弧形角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使蹦床边框更加稳固,也可相对降低蹦床的边框受弹性杆挤压而向中心弯曲的幅度。
39.应理解,如图10所示,所述蹦床框为正方形时,安装上述蹦床布也具有与所述长方形边框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