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俯卧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俯卧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俯卧撑支架。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俯卧撑支架为适应于不同肩宽的用户,并满足多角度的使用要求,其尺寸通常较大。然而,较大尺寸的俯卧撑支架通常会占用较大的收容空间,导致收纳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俯卧撑支架,具备折叠和伸缩的功能,从而能够在满足相应使用要求的同时,仅占用较小的收容空间,以便于收纳。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俯卧撑支架,俯卧撑支架包括第一折叠组件、第二折叠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俯卧撑支架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相对两侧,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同侧;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包括伸缩板、面板和扶手,所述伸缩板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且相对所述连接组件转动,所述面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伸缩板,所述扶手连接于所述面板并随所述面板相对于所述伸缩板进行滑动。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叠组件还包括压盖,所述伸缩板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面板设于所述上表面,所述压盖设于所述下表面,所述伸缩板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滑道孔,且所述滑道孔沿所述伸缩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压盖和所述面板通过所述滑道孔固定连接,并沿所述伸缩板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相配合,以使所述扶手固定于所述面板;所述伸缩板上还设有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沿所述伸缩板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结构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且可沿所述伸缩板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形成正棱柱体的凹形空间,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凹形空间的形状相匹配,并收容于所述凹形空间内,以使所述扶手固定连接于所述面板。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滑道孔包括第一滑道孔和第二滑道孔,在沿所述伸缩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滑道孔和所述第二滑道孔分别设于所述收容孔的两侧。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上安装有定位件,所述伸缩板上还设有多个限位孔,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所述伸缩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所述定位件与不同的所述限位孔相配合,以调节所述面板和所述伸缩板的相对位置。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中间部、锁紧部和调节部,所述锁紧部和所述调
节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部的两侧,且所述锁紧部上凸设有凸块;当所述锁紧部相对所述中间部下压时,所述凸块插入所述限位孔,以使所述面板与所述伸缩板相对固定;当所述调节部相对所述中间部下压时,所述凸块从所述限位孔中脱离,所述面板可相对所述伸缩板进行滑动。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在沿所述面板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收容在所述连接件内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折叠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折叠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折叠组件以所述第一连接轴为转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二折叠组件以所述第二连接轴为转轴进行转动,以使所述俯卧撑支架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叠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叠组件关于所述连接组件呈轴对称分布。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卧撑支架,通过设置伸缩板、面板和扶手组成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并设置第一折叠组件和第二折叠组件相对连接组件转动而折叠,使得俯卧撑支架同时具备折叠和伸缩功能,从而能够在满足相应使用要求的同时,仅占用较小的收容空间,以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俯卧撑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是图1所示俯卧撑支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所示俯卧撑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支架10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俯卧撑支架1000的爆炸示意图。
23.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俯卧撑支架1000,该俯卧撑支架1000包括第一折叠组件100、第二折叠组件200和连接组件300,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可相对连接组件300进行转动,以使俯卧撑支架1000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当用户使用该俯卧撑支架1000时,俯卧撑支架1000呈展开状态,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分别位于连接组件300的相对两侧,以满足相应使用要求;当用户使用完毕后,俯
卧撑支架1000可呈折叠状态,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位于连接组件300的同侧,以便于收纳。
24.其中,第一折叠组件100包括伸缩板10、面板20和扶手30。具体的,伸缩板10连接于连接组件300且相对连接组件300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折叠组件100与连接组件300之间的转动连接;面板20滑动连接于伸缩板10,从而面板20可在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伸缩板10进行滑动,进而改变第一折叠组件100的横向尺寸,以有效适应于不同肩宽的用户;扶手30连接于面板20并随面板20相对于伸缩板10进行滑动,用户把持扶手30,以达到较佳的俯卧撑运动效果。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叠组件200与第一折叠组件100的结构相同,且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关于连接组件300呈轴对称分布,基于此,本实施例仅对第一折叠组件10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第二折叠组件200的结构可参照第一折叠组件100的结构,在此不加以赘述。
26.其中,连接组件300用于连接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且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可相对连接组件300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折叠功能。一种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件310和收容在连接件310内的第一连接轴320和第二连接轴330。其中,连接件310用于收容并固定第一连接轴320和第二连接轴330;第一连接轴320与第一折叠组件100连接,以使第一折叠组件100以第一连接轴320为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连接轴330与第二折叠组件200连接,以使第二折叠组件200以第二连接轴330为转轴进行转动。在上述结构下,俯卧撑支架1000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有效切换。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还包括盖体340,盖体340盖合在连接件310上,以对连接件310、第一连接轴320和第二连接轴330进行保护,从而有效提高连接组件300的使用寿命。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支架1000,通过设置伸缩板10、面板20和扶手30组成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并设置第一折叠组件100和第二折叠组件200相对连接组件300转动而折叠,使得俯卧撑支架1000同时具备折叠和伸缩功能,从而能够在满足相应使用要求的同时,仅占用较小的收容空间,以便于收纳。
28.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3是图1所示俯卧撑支架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折叠组件100还包括压盖40,伸缩板10包括相对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面板20设于上表面101,压盖40设于下表面102,伸缩板10上还设有贯穿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的滑道孔110,且滑道孔110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延伸,压盖40和面板20通过滑道孔110固定连接,并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压盖40的存在,能够有效防止面板20从伸缩板10上脱离。第一方面,当面板20存在沿背离伸缩板10的方向的移动趋势时,压盖40会抵持在伸缩板10的下表面102,以防止面板20在垂直方向上脱离于伸缩板10;第二方面,压盖40和面板20通过伸缩板10上的滑道孔110固定连接,通常情况下,压盖40是通过穿过滑道孔110的紧固件(图未示)来与面板20进行固定连接,因此,面板20在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上进行相对滑动时,紧固件被限位在滑道孔110内,从而有效防止面板20在水平方向上脱离伸缩板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钉,压盖40和面板20上设有相对应的螺孔。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水平或垂直可能不是严格的水平或垂
直,而是存在一定的角度误差,而该角度误差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且该角度误差不应该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的实现。
31.还可以理解的是,滑道孔110贯穿伸缩板10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以提供给压盖40与面板20之间的连接通道,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由于滑道孔110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延伸,压盖40与面板20之间的紧固件可在滑道孔110内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使得面板20可在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上进行滑动,从而俯卧撑支架1000具备伸缩的功能,以便于收纳。
32.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图4是图3所示俯卧撑支架1000的爆炸示意图。
33.一种实施例中,面板20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21,扶手30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31,第一安装结构21与第二安装结构31相配合,以使扶手30固定于面板20;伸缩板10上还设有贯穿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的收容孔120,收容孔120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安装结构21收容于收容孔120,且可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收容孔120能够收容第一安装结构21,使得第一安装结构21的存在不会导致第一折叠组件100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增加,从而有效降低第一折叠组件100的整体厚度,进而缩小俯卧撑支架1000的尺寸,以便于收纳。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收容孔120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延伸,当面板20相对伸缩板10进行滑动时,第一安装结构21同样可以在收容孔120内进行相应移动,从而有效避免因第一安装结构21与伸缩板10相抵持而导致面板20的无法滑动。
34.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21形成正棱柱体的凹形空间210,第二安装结构31与凹形空间210的形状相匹配,并收容于凹形空间210内,以使扶手30固定连接于面板20。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安装结构21为凹形结构时,第二安装结构31可以为相对应的凸形结构,第一安装结构21与第二安装结构31相配合,以使扶手30固定于面板20。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安装结构21形成的凹形空间210为正棱柱体时,第二安装结构31对应为相同形状的正棱柱体结构,例如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五棱柱、正六棱柱等。在上述结构下,第二安装结构31可呈不同角度的安装在上述凹形空间210内,以使扶手30呈不同角度的固定连接于面板20,从而使得俯卧撑支架1000满足多角度的使用要求。
35.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结构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安装结构21在沿面板2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在上述结构下,由于第一安装结构21的数量为多个,扶手30上的第二安装结构31可以与任意一个第一安装结构21相配合,从而扶手30与面板20之间可形成多种组合结构,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并且,由于多个第一安装结构21在面板20的延伸方向上依次排布,使得俯卧撑支架1000的两个扶手30之间的间隔距离能够得到有效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肩宽的用户。
36.一种实施例中,滑道孔110包括第一滑道孔111和第二滑道孔112,在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上,第一滑道孔111和第二滑道孔112分别设于收容孔120的两侧。在上述结构下,第一滑道孔111和第二滑道孔112关于收容孔120呈对称分布,使得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安装结构较为对称,从而有效提高了俯卧撑之间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37.一种实施例中,面板20上安装有定位件22,伸缩板10上还设有多个限位孔130,且多个限位孔130沿伸缩板10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定位件22与不同的限位孔130相配合,以调节面板20和伸缩板10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俯卧撑支架1000之前,可将面板20在伸缩板10上进行相对滑动,以调节扶手30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适用于不同肩宽的用
户。然而,在调节过后,需将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以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而导致用户受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件22与限位孔130相配合,以使面板20与伸缩板10可在不同的相对位置处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有效满足相应使用要求。
38.一种实施例中,定位件22包括中间部221、锁紧部222和调节部223,锁紧部222和调节部223分别设于中间部221的两侧,且锁紧部222上凸设有凸块2220。在上述结构下,通过调节定位件22的状态,可有效实现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固定连接或相对滑动。具体的,当调节部223相对中间部221下压时,锁紧部222上的凸块2220未插入限位孔130内,面板20可相对伸缩板10进行滑动,从而有效调节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满足不同肩宽用户的使用要求;当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满足相应要求时,可将锁紧部222相对中间部221下压,使得锁紧部222上的凸块2220插入限位孔130,从而将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发生相对滑动而导致用户受伤。
3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中间部221上设有螺孔,通过设置螺钉穿过该螺孔,以使中间部221转动连接于面板20,锁紧部222和调节部223可相对中间部221进行转动而分别达到下压的目的,以实现面板20与伸缩板10之间的固定状态的切换。
4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