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泳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


背景技术:

2.游泳项目在水下的阻力相对小于在水面的阻力,我国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时,普遍不重视转身后潜泳腿的运用,游程中速度很快,但因转身和潜泳腿的能力不足而导致成绩难以提高。
3.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游泳器械,提高运动员转身后的潜泳腿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通过设置固定接头,将训练杆安装在泳道线上,用于对运动员潜泳位置的标定,在游泳训练中提高了运动员转身后潜泳腿距离和心肺功能,通过调节训练杆的位置,掌握对转身后潜泳腿能力的控制,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包括圆柱形直杆、套装在直杆一端的三通式固定接头和套装在直杆另一端的防脱盖;所述直杆包括空心的内层管和套装在内层管外的外层管;所述固定接头在直管段上设置贯穿倾斜开口的泳道线卡槽。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层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层管的长度10~30mm,所述外层管表面设置与水体不同的颜色。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接头和防脱盖分别套装在内层管的两端,均采用过盈配合。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接头与所述防脱盖能够限制所述外层管的位置。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泳道线卡槽与固定接头直管段的中心轴夹角角度范围为5
°
~45
°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接头的直管段长度为向两侧分离相邻泳道线圈的最大宽度,泳道线圈之间的泳道线通过所述泳道线卡槽卡在固定接头内,固定接头卡在两个泳道线圈之间,所述直杆浮于水面,泳道线卡槽与泳道线形成夹角。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直杆的长度范围为泳道宽度的1/3~2/3。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层管的材质为pvc材质,所述外层管的材质为橡胶保温棉。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pvc材料的内层管,使训练杆能够浮于水面并具有一定的硬度,在泳池环境中持久耐用。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橡胶保温棉的外层管,使训练杆体柔软防滑,通过将外层管表面设置成彩色,便于水中运动员观察。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接头,使训练杆能够直接悬挂于泳道线上,并受到泳道线圈挤压,使训练杆位置固定。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倾斜的泳道线卡槽,使安装后的训练杆的泳道线卡槽与泳道线形成夹角,有效地防止训练杆在晃动的水中脱落。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使固定连接头与防脱盖牢固地固定在内层管上,使训练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0.6、本实用新型轻便小巧,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根据训练需要随意调整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杆剖面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接头左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示意图;
26.其中,1、直杆,1-1、内层管,1-2、外层管,2、固定接头,2-1、泳道线卡槽,3、防脱盖。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包括圆柱形直杆1、连接在直杆1一端的固定接头2和连接在直杆1另一端的防脱盖3;
29.如图2所示,直杆1包括空心的内层管1-1和套装在内层管1-1外的外层管1-2;
30.如图3所述,固定接头2的直管段贯穿倾斜开口的泳道线卡槽2-1;
31.如图4所述,固定接头2卡在两个泳道线圈之间,直杆1浮于水面;
32.如图5所述,训练杆安装在距泳池边缘6-8米处,固定接头2固定在右侧泳道线上。
33.实施例
34.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包括圆柱形直杆1、套装在直杆1一端的三通式固定接头2和套装在直杆1另一端的防脱盖3;所述直杆1包括空心的内层管1-1和套装在内层管1-1外的外层管1-2;所述固定接头2在直管段上设置贯穿倾斜开口的泳道线卡槽2-1
35.所述内层管1-1长度为1100mm、外径为40mm;所述外层管1-2长度为1000mm、内径为40mm;所述固定接头2为直管段长度为80mm、外径为40mm的等径三通结构;所述防脱盖为外径为40mm的封头。
36.所述外层管1-2套装在所述内层管1-1外,所述外层管1-2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
37.所述固定接头2和防脱盖3分别套装在内层管1-1的两端,均采用过盈配合。
38.所述固定接头2与所述防脱盖3能够限制所述外层管1-2的位置。
39.所述泳道线卡槽2-1与固定接头2直管段的中心轴夹角角度为30
°

40.所述固定接头2的直管段长度为向两侧分离相邻泳道线圈的最大宽度,泳道线圈之间的泳道线通过所述泳道线卡槽2-1卡在固定接头2内,固定接头2卡在两个泳道线圈之
间,所述直杆1浮于水面,泳道线卡槽2-1与泳道线形成30
°
夹角。
41.所述直杆1的长度为泳道宽度的1/2。
42.所述内层管1-1的材质为pvc材质,所述外层管1-2的材质为橡胶保温棉。
43.游泳转身训练杆挂在泳道线的钢丝绳上,距离池边6-8米处,训练中运动员转身潜泳过杆之后才能出水。在游泳训练中提高了运动员转身后潜泳腿距离和心肺功能,通过调节训练杆的位置,掌握对转身后潜泳腿能力的控制,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pvc材料的内层管,使训练杆能够浮于水面并具有一定的硬度,在泳池环境中持久耐用;通过使用橡胶保温棉的外层管,使训练杆体柔软防滑,通过外层管彩色设置,便于水中运动员观察;通过设置固定接头,使训练杆能够直接悬挂于泳道线上,并受到泳道线圈挤压,使训练杆位置固定;通过设置倾斜的泳道线卡槽,使安装后的训练杆的泳道线卡槽与泳道线形成夹角,有效地防止训练杆在晃动的水中脱落;通过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使固定连接头与防脱盖牢固地固定在内层管上,使训练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轻便小巧,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根据训练需要随意调整安装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直杆(1)、套装在直杆(1)一端的三通式固定接头(2)和套装在直杆(1)另一端的防脱盖(3);所述直杆(1)包括空心的内层管(1-1)和套装在内层管(1-1)外的外层管(1-2);所述固定接头(2)在直管段上设置贯穿倾斜开口的泳道线卡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管(1-2)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层管(1-1)的长度10~30mm,所述外层管(1-2)表面设置与水体不同的颜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头(2)和防脱盖(3)分别套装在内层管(1-1)的两端,均采用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头(2)与所述防脱盖(3)能够限制所述外层管(1-2)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泳道线卡槽(2-1)与固定接头(2)直管段的中心轴夹角角度范围为5
°
~4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头(2)的直管段长度为向两侧分离相邻泳道线圈的最大宽度,泳道线圈之间的泳道线通过所述泳道线卡槽(2-1)卡在固定接头(2)内,固定接头(2)卡在两个泳道线圈之间,所述直杆(1)浮于水面,泳道线卡槽(2-1)与泳道线形成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1)的长度范围为泳道宽度的1/3~2/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1-1)的材质为pvc材质,所述外层管(1-2)的材质为橡胶保温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游泳转身训练杆,属于游泳器械领域,包括圆柱形直杆、套装在直杆一端的三通式固定接头和套装在直杆另一端的防脱盖;直杆包括空心的内层管和套装在内层管外的外层管;固定接头在直管段上设置贯穿倾斜开口的泳道线卡槽。本实用新型训练杆浮于水面,设置彩色外观,便于水中运动员观察;通过固定接头,使训练杆悬挂于泳道线上,并受到泳道线圈挤压,使训练杆位置固定;通过设置倾斜的泳道线卡槽,防止训练杆在晃动的水中脱落;通过过盈配合,使固定连接头与防脱盖牢固地固定在内层管上,提高训练杆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轻便小巧,便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根据训练需要随意调整安装位置。随意调整安装位置。随意调整安装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陈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寅
技术研发日:2021.06.23
技术公布日: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