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恢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多种其他症状,其中下肢麻木无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为了恢复下肢的功能,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等状况,自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之后的护理过程中,下肢恢复训练护理即为重要。当前护理过程通常都会通过针灸或按摩的方式对下肢的肌肉和神经进行刺激,但是无论是针灸还是按摩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操作,使得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病人的医疗费用也较高。针对上述情况,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研制,能满足患者相关需求,对其下肢进行功能训练,从而促进下肢恢复。
3.目前,市场上的下肢恢复训练装置采用最多的就是踩踏轮装置,而踩踏轮装置可以使患者的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都得到了运动训练,但无法做到对趾关节和上肢进行训练,导致训练装置功能不够全面,这样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恢复周期变长,恢复不够彻底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针对患者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进行恢复训练,但无法做到对趾关节和上肢进行训练,导致训练装置功能不够全面,这样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恢复周期变长,恢复不够彻底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箱,通过设置保护箱,可以对人员起到防护作用,所述保护箱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滚珠丝杆螺母,所述滚珠丝杆螺母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贯穿保护箱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保护箱的外部,所述推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可以方便进行动力传输,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贯穿保护箱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保护箱的外部,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箱,所述机械箱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滚珠丝杆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机械箱的两侧内壁并延伸至机械箱的外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训练机构,通过设置训练机构,能够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配合凸块。
7.优选的,所述滚珠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上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轴,所述底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顶部与竖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上啮合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的
一端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箱,所述横轴的一端贯穿传动箱并延伸至机械箱的内部,所述横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蜗杆,所述机械箱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蜗轮,所述第三蜗轮与第三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三蜗轮与转动轴传动连接,通过滚珠丝杆与第三蜗轮之间的传动,可以实现把手与两个踏板之间的传动。
8.优选的,所述竖轴上转动套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与座椅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杆,可以实现竖轴进行稳定的转动。
9.优选的,所述第三蜗轮的一侧和转动轴上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通过皮带的传动,可以实现第三蜗轮与转动轴之间的动力传输。
10.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踏板,通过转动轴与两个踏板之间的传动,可以带动两个踏板进行环形运动。
11.优选的,两个所述踏板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孔,两个矩形孔内均滑动连接有顶块,两个顶块的底部分别与两个配合凸块的顶部相配合,两个矩形孔的顶部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块上,通过设置两个复位弹簧,可以将两个顶块进行复位。
12.有益效果:首先让训练人员拉动把手,通过把手与两个踏板之间的传动,会使两个踏板进行环形运动,这样既实现了在患者进行下肢训练的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上肢进行锻炼,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好处,也能够提高训练效率,使恢复效果更好。
13.然后当位于一侧的踏板移动到最低点时,踏板底部的顶块会与同一侧的配合凸块相接触,且顶块会被配合凸块顶起,当顶块被顶起以后,顶块会将训练人员的五个脚趾顶起,同理,当另一侧的踏板移动到最低点时,另一侧的顶块也会被配合凸块顶起,并将另一只脚上的五个脚趾顶起,这样就实现了对下肢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能对两只脚的脚趾进行训练,通过实现对脚趾的训练,可以将患者的下肢进行全面训练,可以使患者恢复的更快更好。
14.该装置实现了将患者上肢运动与下肢运动的结合,也实现了对患者脚趾的恢复训练,功能性较强,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建议大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横轴、传动箱、机械箱、第三蜗杆、第三蜗轮、皮带轮、转动轴、皮带和转动杆位置结构主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附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连接杆、踏板、矩形孔和顶块的结构三维图。
19.图中:1底座、2座椅、3保护箱、4滚珠丝杆、5滚珠丝杆螺母、6推动杆、7把手、8第一蜗杆、9第一蜗轮、10竖轴、11滑管、12第二蜗杆、13第二蜗轮、14横轴、15传动箱、16机械箱、17第三蜗杆、18第三蜗轮、19皮带轮、20转动轴、21皮带、22转动杆、23连接杆、24踏板、25矩
形孔、26顶块、27复位弹簧、28配合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4,一种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座椅2,座椅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箱3,通过设置保护箱3,可以对人员起到防护作用,保护箱3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滚珠丝杆4,滚珠丝杆4上螺纹连接有滚珠丝杆螺母5,滚珠丝杆螺母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6,推动杆6的一端贯穿保护箱3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保护箱3的外部,推动杆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7,通过设置把手7,可以方便进行动力传输,滚珠丝杆4的一端贯穿保护箱3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保护箱3的外部,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机械箱16,机械箱16上设置有转动轴20,转动轴20与滚珠丝杆4传动连接,转动轴20的两端分别贯穿机械箱16的两侧内壁并延伸至机械箱16的外部,转动轴20上设置有训练机构,通过设置训练机构,能够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配合凸块28;滚珠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8,第一蜗杆8上啮合有第一蜗轮9,第一蜗轮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轴10,底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2,第二蜗杆12的顶部与竖轴10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蜗杆12上啮合有第二蜗轮13,第二蜗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横轴14,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传动箱15,横轴14的一端贯穿传动箱15并延伸至机械箱16的内部,横轴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蜗杆17,机械箱16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蜗轮18,第三蜗轮18与第三蜗杆17相啮合,第三蜗轮18与转动轴20传动连接,通过滚珠丝杆4与第三蜗轮18之间的传动,可以实现把手7与两个踏板24之间的传动;
22.竖轴10上转动套设有滑杆11,滑杆11与座椅2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杆11,可以实现竖轴10进行稳定的转动;第三蜗轮18的一侧和转动轴20上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19,两个皮带轮19之间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21,通过皮带21的传动,可以实现第三蜗轮18与转动轴20之间的动力传输;转动轴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2,两个转动杆2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23,两个连接杆2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踏板24,通过转动轴20与两个踏板24之间的传动,可以带动两个踏板24进行环形运动;两个踏板24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孔25,两个矩形孔25内均滑动连接有顶块26,两个顶块26的底部分别与两个配合凸块28的顶部相配合,两个矩形孔25的顶部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7,两个复位弹簧27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块26上,通过设置两个复位弹簧27,可以将两个顶块26进行复位。
2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先让训练人员坐在座椅2上,然后将两只脚放置在对应的两个踏板24上,此时该训练人员用手拉动把手7,使把手7带动推动杆6向保护箱3的内部移动,当推动杆6向保护箱3的内部移动时,会带动滚珠丝杆螺母5向右侧移动,然后滚珠丝杆螺母5会带动滚珠丝杆4进行转动,当滚珠丝杆4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蜗杆8进行转动,当第一蜗杆8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蜗轮9进行转动,当第一蜗轮9转动时,会带动竖轴10进行转动,当竖轴10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蜗杆12转动,当第二蜗杆12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蜗轮13转动,然后第二蜗轮13会带动横轴14进行转动,然后横轴14转动会带动第三蜗杆17转动,当第
三蜗杆17转动时,会带动第三蜗轮18转动,当第三蜗轮18转动时,通过皮带21的传动会带动两个皮带轮19转动,然后位于上方的皮带轮19会带动转动轴20进行转动,当转动轴20转动时,会带动两个转动杆22转动,当两个转动杆22转动时,会带动两个连接杆23进行环形运动,同时两个踏板24也会进行环形运动,然后当位于一侧的踏板24移动到最低点时,踏板24底部的顶块26会与同一侧的配合凸块28相接触,且顶块26会被配合凸块28顶起,当顶块26被顶起以后,顶块26会将训练人员的五个脚趾顶起,同理,当另一侧的踏板24移动到最低点时,另一侧的顶块26也会被配合凸块28顶起,并将另一只脚上的五个脚趾顶起,这样就实现了对下肢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能对两只脚的脚趾进行训练,另外通过患者的手臂力量来推拉推动杆6,还可以对训练人员的上肢同样起到训练作用。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