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上对心外科病人手术后普遍需要术后呼吸道护理工作,呼吸道护理除了常规的协助排痰外还有鼓励患者深呼吸,通过病患的深呼吸对心肺功能进行恢复锻炼,一般医护人员使用康复装置对病患的心肺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传统的康复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302248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外表面套设有滑套,滑套远离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输出块,调节块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滑槽,调节块底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限位方槽,其病患呼吸训练操作工序多,呼吸训练操作不便,同时术后卧床病患无法进行使用,使用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病患呼吸训练操作工序多,呼吸训练操作不便,同时术后卧床病患无法进行使用,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包括立架、设置在立架一侧表面的横架以及设置在立架底部的承载底座,所述横架一侧表面设置呼吸训练组件,所述横架另一侧表面通过升降组件与立架相连接,所述呼吸训练组件包括承载套以及透明套,所述透明套设置在横架一侧表面,所述透明套通过调节组件与横架相连接,所述承载套一端通过螺纹与透明套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套一端设置吹气嘴,所述吹气嘴一端与输气管相连接,所述输气管设置在承载套内,且输气管另一端与输气罩相连接,所述输气罩设置在承载套内一侧,所述透明套内一侧设置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一侧设置集气罩,所述支撑套外壁设置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一端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开设在透明套内壁上,所述导向槽内一侧表面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导向块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输气罩为锥形结构,且输气罩外径尺寸与承载套的内径尺寸相同。
8.优选的,所述透明罩外壁设置刻度标线。
9.优选的,所述集气罩为半球体结构,所述集气罩的外径尺寸与透明套的外径尺寸相同。
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座以及转杆,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横架一侧表面,所述转杆固定连接在透明罩外壁一侧,所述转杆一端依次贯穿支撑座以及横架,且转杆通过滚珠轴承与横架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转杆一端设置螺纹段,所述螺纹段设置蝶形螺母。
12.优选的,所述升级组件包括纵向丝杆,所述纵向丝杆转设置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槽开设在立架移出表面,所述纵向丝杆一端与位于立架一侧表面的手轮固定连接,所述纵向丝杆上设置丝母,所述丝母一端与横架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病患快速进行呼吸训练,同时呼吸训练操作便捷,且拆装便捷,并与医护人员消毒,循环使用性佳。
15.(2)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呼吸训练组件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使用高度可调,能够便于卧床病患进行使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呼吸训练组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组件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卧床病患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组件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呼吸训练组件;2、升降组件;3、横架;4、立架;5、承载底座;11、透明套;12、承载套;13、吹气嘴;14、输气管;15、输气罩;16、支撑套;17、集气罩;18、复位弹簧;19、导向块;21、手轮;22、丝母;23、丝母;24、调节槽;31、支撑座;32、转杆;33、滚珠轴承;34、螺纹段;35、蝶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外科术后呼吸道护理用康复装置,包括立架4、设置在立架4一侧表面的横架3以及设置在立架4底部的承载底座5,横架3一侧表面设置呼吸训练组件1,横架3另一侧表面通过升降组件2与立架4相连接,呼吸训练组件1包括承载套12以及透明套11,透明套11设置在横架3一侧表面,透明套11通过调节组件与横架3相连接,承载套12一端通过螺纹与透明套11可拆卸连接,承载套12一端设置吹气嘴13,吹气嘴13一端与输气管14相连接,输气管14设置在承载套12内,且输气管14另一端与输气罩15相连接,输气罩15设置在承载套12内一侧,透明套11内一侧设置支撑套16,支撑套16一侧设置集气罩17,支撑套16外壁设置导向块19,导向块19一端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导向槽开设在透明套11内壁上,导向槽内一侧表面设置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一端与导向块19固定连接,能够使病患快速进行呼吸训练,同时呼吸训练操作便捷,且拆装便捷,并与医护人员消毒,循环使用性佳。
25.为了便于病患呼出空气的集中输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输气罩15为锥形结构,
且输气罩15外径尺寸与承载套12的内径尺寸相同。
26.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病患的训练效果进行精确记录,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透明罩外壁设置刻度标线。
27.为了便于使病患呼出空气集中输送至集气罩17内,继而提高训练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集气罩17为半球体结构,集气罩17的外径尺寸与透明套11的外径尺寸相同。
28.为了能够对呼吸训练组件1的角度进行调节,满足卧床病患的呼吸训练,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调节组件包括支撑座31以及转杆32,支撑座31固定连接在横架3一侧表面,转杆32固定连接在透明罩外壁一侧,转杆32一端依次贯穿支撑座31以及横架3,且转杆32通过滚珠轴承33与横架3转动连接,转杆32一端设置螺纹段34,螺纹段34设置蝶形螺母35。
29.为了能够对使用高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升降组件2包括纵向丝杆,纵向丝杆转设置调节槽24内,调节槽24开设在立架4移出表面,纵向丝杆一端与位于立架4一侧表面的手轮21固定连接,纵向丝杆上设置丝母22,丝母22一端与横架3固定连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病患通过吹气嘴13进行吹气,输气管14将呼出空气输送至输气罩15,输气罩15将呼出空气输送至集气罩17内,集气罩17在气压作用下,集气罩17带动支撑套16移动,支撑套16带动导向块19在导向槽内移动,导向块19压缩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阻力对集气罩17进行复位移动,提高病患的训练效果,同时通过刻度标线,能够精确知晓集气罩17移动位置,进而精确了解病患心肺功能情况,当卧床病患需要进行呼吸训练时,松开蝶形螺母35,然后向下推动承载套12,承载套12带动转杆32转动,当承载套12转动90
°
后,拧紧蝶形螺母35,蝶形螺母35将转杆32固定,再转动手轮21,手轮21带动纵向丝杆转动,丝母22带动横架3移动,横架3对呼吸训练组件1的高度进行调节,当调节至卧床病患训练高度时,停止转动手轮21,卧床病患进行呼吸训练。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