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拉力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拉力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设计健身器材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力器。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拉力器的端部需要与固定物固定连接以便于用户拉伸拉力器的弹力绳以进行锻炼,但是左手和右手握住的弹力绳会由于左右手臂的力量不同等因素导致弹力绳两端不同的拉伸,且由于左右手的手持的弹力绳的长度可相互调节,左右手的力度不同会影响用户的身体平衡性,容易在拉伸的过程中受伤,无法保证拉伸收缩后的弹力绳左右两边的长度相等。例如,在左手力度比右手力度大时,右手边的弹力绳容易被左手边的弹力绳拉扯,导致左手边的弹力绳长度大于右手边的弹力绳长度,以使锻炼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拉力器。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力器包括:连接件、弹力绳,所述连接件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弹力绳包括绳本体和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绳本体上,所述绳本体的两端均穿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防止所述弹力绳从所述第一开口脱出所述容纳腔。
5.由此,通过在绳本体内设置凸起部,以使凸起部能够被设置在连接件一端的第一开口卡住,实现绳本体与连接件的连接,增加连接的牢固性和凸起部在容纳腔内稳定性,不容易使绳本体脱离连接件,且有助于绳本体形成有一个固定支撑点,避免绳本体两个自由端的相对位置的不固定,增加绳本体自身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使用拉力器时人体的平衡性。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力绳包括:第一绳段、第二绳段,所述第一绳段的至少端部具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凸起部配合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绳段的至少端部具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绳段的设有所述凸起部的端部配合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绳段的具有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端面位于所述凸起部的远离所述第一绳段的具有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端面的一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绳段和所述第二绳段均为中空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塑胶球或塑料球。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壳体、盖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绳本体的最大横截面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拉力器还包括:门锚、织带,所述织带连接在所述门锚和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织带的与所述门锚相连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门锚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上。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力器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力器的部分立体拆分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本体和凸起部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拉力器100;
23.连接件10;容纳腔11;壳体12;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22;盖体13;
24.弹力绳20;绳本体21;凸起部22;第一绳段23;第二绳段24;
25.门锚30;织带4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拉力器100,拉力器100包括:连接件10、弹力绳20。
27.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件10内限定出容纳腔11,容纳腔11的一侧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121,弹力绳20包括绳本体21和凸起部22,凸起部22设在绳本体21上,绳本体21的两端均穿过第一开口121,凸起部22位于容纳腔11内且防止弹力绳20从第一开口121脱出容纳腔11。
28.在连接件10的内部形成有可以容纳凸起部22的容纳腔11,且连接件1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开口121,第一开口121敞开设置即第一开口121可以连通容纳腔11与连接件10的外部。绳本体21的两个自由端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1穿出连接件10,以便于用户手持。形成凸起部22的绳本体21从远离连接件10的第一开口121的一侧安装于容纳腔11内,第一开口121可以形成对绳本体21的限位,以使绳本体21的设置凸起部22的位置不会从第一开口121处整体脱离容纳腔11。
29.例如,凸起部22可以设于绳本体2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绳本体21的中部可以在连接件10的容纳腔11内弯折以使绳本体21折弯成两段,其中一段绳本体21可以适于与左手握持的手柄连接,其中另一段绳本体21可以适于与右手握持的手柄连接,且弯折后形成的两段绳本体21的自由端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1穿出连接件10,绳本体21的中部在凸起部22的作用下不会从第一开口121脱出容纳腔11。如此设置的绳本体21的两段的长度固定,可以利于锻炼时的平衡性。其中,绳本体21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30.由此,通过在绳本体21内设置凸起部22,以使凸起部22能够被设置在连接件10一
端的第一开口121卡住,实现绳本体21与连接件10的连接,增加连接的牢固性和凸起部22在容纳腔11内稳定性,不容易使绳本体21脱离连接件10,且有助于绳本体21形成有一个固定支撑点,可以避免绳本体21两个自由端的相对位置的不固定,增加绳本体21自身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使用拉力器100时人体的平衡性。
31.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2并结合图4,弹力绳20可以包括:第一绳段23、第二绳段24,第一绳段23的至少端部具有第一容置腔(图未示出),凸起部22配合在第一容置腔内,第二绳段24的至少端部具有第二容置腔(图未示出),第一绳段23的设有凸起部22的端部配合在第二容置腔内。
32.如图4所示,弹力绳20包括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第一绳段23与第二绳段24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一容置腔,第二绳段24与第一绳段23连接的一端设置第二容置腔,凸起部22可以位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二容置腔可以包裹第一容置腔,或者凸起部22可以位于第二容置腔内,第一容置腔对具有凸起部22的第二容置腔进行包裹,以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对凸起部22的完全包覆,时凸起部22位于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内。
33.由此,将弹力绳20分为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通过形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实现对凸起部22的容纳以及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的固定连接,增加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连接的紧固性,以使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形成的连接部能够与第一开口121适配,在第一开口121处形成对凸起部22的限位和止抵。
34.可选地,弹力绳20的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为一体结构,凸起部22可以形成在弹力绳20的中部,弹力绳20的两个自由端可以穿过第一开口121,第一开口121实现对凸起部22的锁紧,以使弹力绳20的结构强度更高。
35.具体地,第二绳段24的具有第二容置腔的一端端面位于凸起部22的远离第一绳段23的具有第一容置腔的一端端面的一侧。
36.如图4所示,在凸起部22与第一容置腔形成配合后,凸起部22与第一容置腔的端部安装于第二容置腔内,且第二绳段24靠近第二容置腔的一端与第一绳段23靠近第一容置腔的一端分别位于凸起部22沿弹力绳20中心轴线的方向的两侧。例如,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在的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的部分重合,凸起部22可以位于重合部位的中部。
37.由此,第二绳段24具有第二容置腔的一端的端面位于凸起部22的远离第一绳段23的具有第一容置腔的一端端面的一侧,以使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在弹力绳20的径向上套设,形成对凸起部22的包裹,增加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连接的稳定性,降低凸起部22脱离弹力绳20的可能性。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均为中空结构。例如,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均为中空结构的管段。由此,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为中空结构,一方面,便于对弹力绳20实现轻量化处理,降低弹力绳20的重量提高使用体验,另一方面,便于将凸起部22安装于弹力绳20的内部,实现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的连接,便于第一开口121对弹力绳20的限位。
39.例如,凸起部22可以为塑胶球或者塑料球。由此,塑胶球安装于第一容置腔或者第二容置腔内,可以在第一绳段23和第二绳段24的容置腔位置形成凸起,便于第一开口121对凸起部22的限位,同时,塑胶材质或塑胶材质具有良好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可以防止用户拉伸绳本体时导致凸起部22变形的情况发生,可以防止设置凸起部22的绳本体21从容纳腔11
内脱出。球状的凸起部22可以使用较少的材料实现防绳本体21脱出的作用,降低弹力绳20的重量和成本。另外,在使用拉力器100的时候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便于内部设置的传感器获取相应的信息,以使获取的数据值更加准确。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2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开口121的横截面积。例如,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相互套设,在弹力绳20的中心轴线方向形成一定的重合区域,凸起部22位于重合区域内,此时弹力绳20在凸起部22上沿着弹力绳20的径向形成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开口121的横截面积。
41.由此,凸起部22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开口121的横截面积,第一开口121可以形成对凸起部22的卡接,以使弹力绳20在与连接件10连接后连接件10能够形成对弹力绳20的固定,增加弹力绳20与连接件10连接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42.如图3所示,连接件10包括:壳体12、盖体13,壳体12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盖体13可拆卸地设在第二开口122处,且盖体13与壳体12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1。
43.连接件10在第一开口121的中心轴线方向还设有第二开口122,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相对设置,第二开口122处可拆卸连接有盖体13,盖体13与第二开口122可以通过螺旋卡接形成固定配合。盖体13上可以设有传感器,以将拉力器100的受力程度和变形程度数据化呈现,便于用户根据需求调节运动量。
44.如图3所示,第二开口12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开口121的横截面积。由此,将第二开口122的横截面积设置的大于第一开口121的横截面积,以便于弹力绳20从第二开口122处安装于连接件10内,并通过第一开口121实现对弹力绳20的限位,便于弹力绳20与连接件10的安装。
45.举例而言,凸起部22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绳本体21的最大横截面积。例如,凸起部22与第一绳段23的第一容置腔安装后,第一容置腔处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绳段23未设有容置腔处的横截面积,即凸起部22在与第一容置腔适配后会扩大第一容置腔径向上距离。同样的,凸起部22与第二绳段24适配时,凸起部22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第二绳段24的最大横截面积。
46.由此,凸起部22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绳本体21的最大横截面积,以使凸起部22在与绳本体21适配后,不容易从绳本体21中脱落,以使绳本体21在穿过第一开口121时凸起部22能够被限位在容纳腔11内。
47.详细地,拉力器100还包括:门锚30、织带40,织带40连接在门锚30和连接件10之间,织带40的与门锚30相连的一端连接在门锚3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表面上。
48.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件10的盖体13远离第一开口121的一端连接有织带40,织带40可以通过登山扣实现对连接件10的连接,织带40远离连接件10的一端连接有门锚30,门锚30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布料制品,或者在门锚30内设有金属边框使用布料对边框进行缝合。织带40在门锚30的厚度方向(垂直门锚30的方向)的一侧与门锚30连接,门锚30靠近织带40的一侧可以设有连接部,织带40可以与连接部适配形成固定连接或者转动连接。其中,在使用拉力器100时,可以将门锚30置于门缝中,通过门与门框实现对门锚30的夹持固定,织带40的材料可以是涤纶。
49.由此,通过在连接件10远离弹力绳20的一端设置织带40以及在织带40的另一端连
接有门锚30,以使弹力绳20、连接件10和织带40形成y形连接,以使弹力绳20受力点唯一,增加拉力器100的使用体验,门锚30则可以增加拉力器100使用场合的多样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