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涤纶丝领域,具体是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


背景技术:

2.涤沦丝的特性是可以抵受化学物质及经常洗涤,减少衣物退色及脱色现象,所以,酒店制服、石磨蓝牛仔衣物、运动服或者儿童服装都会用涤纶丝制造。相对而言,涤纶丝较人造丝坚韧;当进行刺绣时,机器在高速运转,韧度高的涤纶线也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且其防火性极高;即使衣物接近火焰;也不易触火;
3.传统涤纶丝在使用时会出现如下技术问题:一是,现有涤纶丝本身的材质单一,无法使涤纶丝具备其它功能,从而导致现有涤纶丝的适用范围较小;二是,现有涤纶丝本身为实芯结构,无法在移动程度上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解决现有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包括:涤纶丝主体,其绕卷到杆体表面;
9.若干隔层,其设置于涤纶丝主体内腔,并用于将内腔空间均分;以及
10.纤维丝组,其穿设于相邻两组隔层之间形成的区域内,且纤维丝组包含至少三组纤维,该纤维数量与隔层数量一致。
11.进一步的,所述涤纶丝主体的外表面开设呈网面。
12.进一步的,所述涤纶丝主体的截面呈圆环状。
13.进一步的,所述隔层与涤纶丝主体呈一体式结构,且所采用的材质相同,相邻两组所述隔层之间形成的区域呈扇形。
14.进一步的,所述纤维丝组包含一号纤维、二号纤维以及三号纤维,三种纤维分别固定到三个隔层的表面。
15.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纤维采用石墨烯纤维,所述二号纤维采用竹炭纤维,所述三号纤维采用咖啡碳纤维,三种纤维的材质及长度一致。
16.(三)有益效果
17.一是,将涤纶丝主体设计呈空心的网状结构,使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网面的设计可增强整个涤纶丝的透气性;
18.二是,在涤纶丝主体内设计多种纤维,借助纤维丝组可保障整个涤纶丝主体的使用强度,同时也方便进行组合和更换,选取所需功能的纤维;
19.三是,纤维丝组中的一号纤维可使整个涤纶丝具备抑菌性和防紫外线功能,二号
纤维可使涤纶丝具备吸湿功能,三号纤维则能产生负离子,增强了该涤纶丝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涤纶丝主体在绕卷状态下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涤纶丝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涤纶丝主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涤纶丝主体;101、网面;2、隔层;3、一号纤维;4、二号纤维;5、三号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2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包括:涤纶丝主体1,其绕卷到杆体表面,
26.在非使用状态下,涤纶丝主体1绕卷到杆体表面,形成图1的状态;
27.若干隔层2,其设置于涤纶丝主体1内腔,并用于将内腔空间均分;以及
28.纤维丝组,其穿设于相邻两组隔层2之间形成的区域内,且纤维丝组包含至少三组纤维,该纤维的具体数量为三组,该纤维数量与隔层2数量一致。
29.如图3所示,涤纶丝主体1的外表面开设呈网面101。
30.如图2所示,涤纶丝主体1的截面呈圆环状。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2.将涤纶丝主体1设计呈空心的网状结构,使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网面101的设计可增强整个涤纶丝的透气性。
33.如图2所示,隔层2与涤纶丝主体1呈一体式结构,且所采用的材质相同,相邻两组隔层2之间形成的区域呈扇形。
34.隔层2与涤纶丝主体1的材质均采用涤纶丝;
35.如图2所示,纤维丝组包含一号纤维3、二号纤维4以及三号纤维5,三种纤维分别固定到三个隔层2的表面。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7.在涤纶丝主体1内设计多种纤维,借助纤维丝组可保障整个涤纶丝主体1的使用强度,同时也方便进行组合和更换,选取所需功能的纤维。
38.如图2所示,一号纤维3采用石墨烯纤维,二号纤维4采用竹炭纤维,三号纤维5采用咖啡碳纤维,三种纤维的材质及长度一致。
39.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三种纤维的外表面可与涤纶丝主体1的内壁和隔层2外表面紧贴,从而保证整个涤纶丝的稳定性;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1.纤维丝组中的一号纤维3可使整个涤纶丝具备抑菌性和防紫外线功能,二号纤维4可使涤纶丝具备吸湿功能,三号纤维5则能产生负离子,增强了该涤纶丝的功能性。
4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丝主体(1),其绕卷到杆体表面;若干隔层(2),其设置于涤纶丝主体(1)内腔,并用于将内腔空间均分;以及纤维丝组,其穿设于相邻两组隔层(2)之间形成的区域内,且纤维丝组包含至少三组纤维,该纤维数量与隔层(2)数量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主体(1)的外表面开设呈网面(1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主体(1)的截面呈圆环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2)与涤纶丝主体(1)呈一体式结构,且所采用的材质相同,相邻两组所述隔层(2)之间形成的区域呈扇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组包含一号纤维(3)、二号纤维(4)以及三号纤维(5),三种纤维分别固定到三个隔层(2)的表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纤维(3)采用石墨烯纤维,所述二号纤维(4)采用竹炭纤维,所述三号纤维(5)采用咖啡碳纤维,三种纤维的材质及长度一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耐受环保涤纶丝,包括:涤纶丝主体,其绕卷到杆体表面;若干隔层,其设置于涤纶丝主体内腔,并用于将内腔空间均分;以及纤维丝组,其穿设于相邻两组隔层之间形成的区域内,且纤维丝组包含至少三组纤维;其技术要点为,将涤纶丝主体设计呈空心的网状结构,使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形变,网面的设计可增强整个涤纶丝的透气性;在涤纶丝主体内设计多种纤维,借助纤维丝组可保障整个涤纶丝主体的使用强度,同时也方便进行组合和更换,选取所需功能的纤维;纤维丝组中的一号纤维可使整个涤纶丝具备抑菌性和防紫外线功能,二号纤维可使涤纶丝具备吸湿功能,三号纤维则能产生负离子,增强了该涤纶丝的功能性。增强了该涤纶丝的功能性。增强了该涤纶丝的功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桐乡市来得宝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