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盒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2.纸制品包装,是包装工业品中用量最大的种类,纸箱是最主要的运输包装形式,而纸盒广泛用作食品、医药、电子等各种产品的销售包装,随着运输方式的改变和销售方式的变革,纸箱、纸盒的样式日趋多样化,几乎每一种新型的非标纸箱都伴随着一套自动化设备问世,而造型新颖的纸盒本身,也成为了商品促销的手段,纸盒的生产通常用到涂胶机,涂胶机又称为涂覆机,刮胶机、自动喷胶机等,涂覆机是通过气压将胶水或者油漆之类的液体喷涂到所需要的产品上,设备采用了三轴联动,自动化操作,同时配有电脑编程控制路径喷涂,喷涂厚度和时间均可设定。
3.但是,现有的用于纸盒生产的涂胶装置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对纸盒单面进行涂胶加工,因此,当需要对纸盒双面进行涂胶加工时,需要重复将纸盒放在涂胶加工线上进行加工,增加操作工序,浪费人力,且涂胶处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凝固定型,耗费时间长,影响涂胶加工的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的机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架,且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侧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凹形架,所述凹形架为中空结构,且凹形架中设有升降调节机构,所述凹形架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口,且升降调节机构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滑口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两个横向对称设置的伸缩气缸,两个所述伸缩气缸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涂胶头,所述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侧固定连接有风冷凝胶机构;
6.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凹形架上侧中心处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驱动轴,且驱动轴远离步进电机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凹形架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凹形架的横直端两侧内壁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两个横向对称设置的转杆,且两个转杆远离第一轴承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与第一锥齿轮两侧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转杆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锥齿轮,所述凹形架两个竖直端内壁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丝杆,且两个丝杆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两个所述丝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块,且螺纹块的一侧固定
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螺纹块的一端贯穿滑口并与伸缩气缸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冷凝胶机构包括固定在带式输送机机架上侧的凹形壳,所述凹形壳的上侧中心处连通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中固定连接有进风电扇,所述凹形壳相对的两侧内壁均连通设有出风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口远离凹形壳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球形滤尘网。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口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出风口分别位于凹形壳相对的两侧内壁从上往下依次等间距排列设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的外侧壁与第三锥齿轮的贯穿孔内壁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与凹形架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形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且带式输送机、升降调节机构、伸缩气缸和风冷凝胶机构的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升降调节机构和两个涂胶头,启动步进电机工作,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杆转动,带动丝杆转动,由于螺纹块的轴向转动跟随连杆受到滑口的限制,因此,螺纹块强制位移,进而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工作,可实现涂胶头的往复上下位移,进而提高涂胶的范围,涂胶加工更方便,加工质量更高,可同时对纸盒进行双面涂胶,提高涂胶效率。
15.2、通过设置风冷凝胶机构,纸盒被输送至凹形壳处,启动进风电扇工作,产生风力吸力,将外界冷风由进风口吸入凹形壳中,再由出风口均匀喷出,可对纸盒喷胶处进行风冷处理,提高胶体凝固的效率,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中凹形架处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中凹形壳处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带式输送机;2、支腿架;3、凹形架;4、滑口;5、伸缩气缸;6、涂胶头;7、步进电机;8、第一锥齿轮;9、转杆;10、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丝杆;13、第四锥齿轮;14、螺纹块;15、连杆;16、凹形壳;17、进风口;18、进风电扇;19、出风口;20、球形滤尘网;21、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纸盒生产的快速涂胶装置,包括带式输送机1,将纸盒放置在带式输送机1上进行自动输送,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架2,且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上侧两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凹形架3,凹形架3为中空结构,且凹形架3中设有升降调节机构,凹形架3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口4,且升降调节机构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滑口4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两个横向对
称设置的伸缩气缸5,两个伸缩气缸5相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涂胶头6,涂胶头6外接有喷胶设备,喷胶设备也与控制面板21电性连接,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作过多解释,启动两个伸缩气缸5工作伸长,推动涂胶头6抵紧纸盒涂胶处,喷胶设备将胶体由涂胶头6处喷出对纸盒进行涂胶加工,可同时对纸盒进行双面涂胶,提高涂胶效率,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上侧固定连接有风冷凝胶机构;
21.升降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凹形架3上侧中心处的步进电机7,步进电机7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驱动轴,且驱动轴远离步进电机7的一端贯穿延伸至凹形架3中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8,凹形架3的横直端两侧内壁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两个横向对称设置的转杆9,且两个转杆9远离第一轴承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与第一锥齿轮8两侧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0,两个转杆9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锥齿轮11,凹形架3两个竖直端内壁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丝杆12,且两个丝杆12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13,两个丝杆12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纹块14,且螺纹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5,连杆15远离螺纹块14的一端贯穿滑口4并与伸缩气缸5固定连接,启动步进电机7工作,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8与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进而带动转杆9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11与第四锥齿轮13啮合,进而带动丝杆12转动,由于丝杆12与螺纹块14螺纹连接,且螺纹块14的轴向转动跟随连杆15受到滑口4的限制,因此,螺纹块14强制位移,进而通过控制步进电机7的正反转工作,可实现涂胶头6的往复上下位移,进而提高涂胶的范围,涂胶加工更方便,加工质量更高;
22.在图3中:风冷凝胶机构包括固定在带式输送机1机架上侧的凹形壳16,凹形壳16的上侧中心处连通设有进风口17,且进风口17中固定连接有进风电扇18,凹形壳16相对的两侧内壁均连通设有出风口19,纸盒被输送至凹形壳16处,启动进风电扇18工作,产生风力吸力,将外界冷风由进风口17吸入凹形壳16中,再由出风口19均匀喷出,可对纸盒喷胶处进行风冷处理,提高胶体凝固的效率,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23.在图3中:进风口17远离凹形壳16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球形滤尘网20,防止灰尘进入凹形壳16中;
24.在图3中:出风口19的数量至少为六个,且六个出风口19分别位于凹形壳16相对的两侧内壁从上往下依次等间距排列设置,出风更均匀;
25.在图2中:转杆9的外侧壁与第三锥齿轮11的贯穿孔内壁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更牢靠;
26.在图1中:带式输送机1的机架与凹形架3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便于拆卸检修;
27.在图1中:凹形架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1,且带式输送机1、升降调节机构、伸缩气缸5和风冷凝胶机构的一端分别与控制面板21电性连接,操控方便,为现有技术。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本装置对纸盒两面进行喷胶加工时,将纸盒放置在带式输送机1上进行自动输送,当纸盒的涂胶处输送至两个涂胶头6处时,启动两个伸缩气缸5工作伸长,推动涂胶头6抵紧纸盒涂胶处,喷胶设备将胶体由涂胶头6处喷出对纸盒进行涂胶加工,同时,启动步进电机7工作,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8与第二锥齿轮10啮合,进而带动转杆9转动,由于第三锥齿轮11与第四锥齿轮13啮合,进而带动丝
杆12转动,由于丝杆12与螺纹块14螺纹连接,且螺纹块14的轴向转动跟随连杆15受到滑口4的限制,因此,螺纹块14强制位移,进而通过控制步进电机7的正反转工作,可实现涂胶头6的往复上下位移,进而提高涂胶的范围,涂胶加工更方便,加工质量更高,可同时对纸盒进行双面涂胶,提高涂胶效率;
29.涂胶好后,纸盒被输送至凹形壳16处,启动进风电扇18工作,产生风力吸力,将外界冷风由进风口17吸入凹形壳16中,再由出风口19均匀喷出,可对纸盒喷胶处进行风冷处理,提高胶体凝固的效率,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30.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