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棉料梳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


背景技术:

2.按照纺纱工艺流程,梳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梳棉机常用于加工棉纤维和化学纤维,属于纺织机械,是将前道工序送来的棉(纤维)卷或由棉箱供给的油棉(化纤)层进行开松分梳和除杂,使所有呈卷曲块状的棉圈成为基本伸直的单纤维状,并在此过程中,除掉清花工序遗留下来的破籽、杂质和短绒,然后集成一定规格棉条、储存于棉筒内,供并条工序使用。
3.但在梳棉过程中不易筛分棉料与棉籽等废料,成棉质量难以控制,工序较少无法对棉料进行充分梳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包括梳棉机本体,所述梳棉机本体下方设置有六条支腿,所述梳棉机本体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梳棉机本体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梳棉机本体下方设置有废料口,所述梳棉机本体上方设置有抽气机,所述抽气机一侧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下方设置有气管盖,所述梳棉机本体内设置有给棉罗拉,所述给棉罗拉下方设置有给棉罗拉电机,所述给棉罗拉电机一侧设置有刺辊,所述刺辊下方设置有刺辊电机,所述刺辊一侧设置有锡林,所述锡林下方设置有锡林电机,所述锡林一侧设置有道夫,所述道夫下方设置有道夫电机,所述道夫一侧设置有导棉辊,所述导棉辊下方设置有导棉辊电机,所述导棉辊电机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棉辊电机,所述第二压棉辊电机上方设置有第二压棉辊,所述第二压棉辊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棉辊,所述第一压棉辊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棉辊电机,所述导棉辊与所述道夫之间设置有剥棉罗拉,所述剥棉罗拉上方设置有剥棉罗拉电机,所述剥棉罗拉电机一侧设置有传送辊电机,所述传送辊电机一侧设置有传送机,所述传送机内设置有传送辊,所述梳棉机本体内设置有夹板。
7.优选地:所述梳棉机本体与所述支腿焊接。
8.如此设置,支撑所述梳棉机本体增加整体结构稳定性。
9.优选地:所述梳棉机本体与所述进料口焊接,所述梳棉机本体与所述出料口焊接,所述梳棉机本体与所述废料口焊接。
10.如此设置,提高进棉与出棉效率,减少棉籽等废料在所述梳棉机本体内留存时间以提高加工效率。
11.优选地:所述梳棉机本体与所述抽气机焊接,所述抽气机与所述气管粘接,所述气管与所述气管盖粘接。
12.如此设置,调节所述抽气机功率,使经过所述给棉罗拉和所述刺辊初步加工的棉
料聚集在所述传送机一侧。
13.优选地:所述给棉罗拉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给棉罗拉与所述给棉罗拉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给棉罗拉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与所述刺辊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刺辊与所述刺辊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刺辊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锡林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锡林与所述锡林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锡林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
14.如此设置,可以对棉料进行充分梳理。
15.优选地:所述道夫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道夫与所述道夫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道夫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导棉辊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导棉辊与所述导棉辊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导棉辊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剥棉罗拉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剥棉罗拉与所述剥棉罗拉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剥棉罗拉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
16.如此设置,将梳理完成的棉料运送至所述第二压棉辊和所述第一压棉辊一侧。
17.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棉辊电机与所述第二压棉辊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压棉辊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第二压棉辊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压棉辊与所述第一压棉辊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第一压棉辊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第一压棉辊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
18.如此设置,对梳理完成的棉料进行压紧并运送至所述出料口。
19.优选地:所述传送辊电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传送机与所述梳棉机本体焊接,所述传送辊与所述梳棉机本体通过轴承连接。
20.如此设置,使所述传送机与所述锡林充分配合提高棉料的梳理效果。
21.优选地:所述梳棉机本体与夹板焊接,所述夹板上有一体成型的筛孔。
22.如此设置,对棉料在所述梳棉机本体内的填充范围进行限制,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分离棉料与棉籽等废料。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1、有效筛分棉料与棉籽等废料,提高成棉质量;
25.2、多重工序布置对棉料进行充分梳理。
附图说明
2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的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4.1、梳棉机本体;2、抽气机;3、气管;4、气管盖;5、传送机;6、传送辊;7、传送辊电机;
8、剥棉罗拉电机;9、剥棉罗拉;10、第一压棉辊电机;11、第一压棉辊;12、出料口;13、第二压棉辊;14、第二压棉辊电机;15、导棉辊电机;16、导棉辊;17、道夫电机;18、道夫;19、锡林;20、锡林电机;21、刺辊;22、刺辊电机;23、支腿;24、废料口;25、给棉罗拉电机;26、给棉罗拉;27、进料口;28、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36.如图1-图6所示,一种纺织加工用梳棉机,包括梳棉机本体1,梳棉机本体1下方设置有六条支腿23,梳棉机本体1一侧设置有进料口27,梳棉机本体1另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2,梳棉机本体1下方设置有废料口24,梳棉机本体1上方设置有抽气机2,抽气机2一侧设置有气管3,气管3下方设置有气管盖4,梳棉机本体1内设置有给棉罗拉26,给棉罗拉26下方设置有给棉罗拉电机25,给棉罗拉电机25一侧设置有刺辊21,刺辊21下方设置有刺辊电机22,刺辊21一侧设置有锡林19,锡林19下方设置有锡林电机20,锡林19一侧设置有道夫18,道夫18下方设置有道夫电机17,道夫18一侧设置有导棉辊16,导棉辊16下方设置有导棉辊电机15,导棉辊电机15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棉辊电机14,第二压棉辊电机14上方设置有第二压棉辊13,第二压棉辊13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棉辊11,第一压棉辊11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棉辊电机10,导棉辊16与道夫18之间设置有剥棉罗拉9,剥棉罗拉9上方设置有剥棉罗拉电机8,剥棉罗拉电机8一侧设置有传送辊电机7,传送辊电机7一侧设置有传送机5,传送机5内设置有传送辊6,梳棉机本体1内设置有夹板28。
37.优选的,梳棉机本体1与支腿23焊接;梳棉机本体1与进料口27焊接,梳棉机本体1与出料口12焊接,梳棉机本体1与废料口24焊接;梳棉机本体1与抽气机2焊接,抽气机2与气管3粘接,气管3与气管盖4粘接;给棉罗拉26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给棉罗拉26与给棉罗拉电机25通过皮带连接,给棉罗拉电机25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刺辊21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刺辊21与刺辊电机22通过皮带连接,刺辊电机22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锡林19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锡林19与锡林电机20通过皮带连接,锡林电机20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道夫18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道夫18与道夫电机17通过皮带连接,道夫电机17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导棉辊16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导棉辊16与导棉辊电机15通过皮带连接,导棉辊电机15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剥棉罗拉9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剥棉罗拉9与剥棉罗拉电机8通过皮带连接,剥棉罗拉电机8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第二压棉辊电机14与第二压棉辊13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压棉辊电机14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第二压棉辊13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第一压棉辊11与第一压棉辊电机10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压棉辊电机10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第一压棉辊11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传送辊电机7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传送机5与梳棉机本体1焊接,传送辊6与梳棉机本体1通过轴承连接;梳棉机本体1与夹板28焊接,夹板28上有一体成型的筛孔。
38.工作原理:当有面料需要梳理时,打开给棉罗拉电机25使其工作带动给棉罗拉26顺时针转动,打开刺辊电机22使其工作带动刺辊21逆时针转动,打开锡林电机20使其工作带动锡林19逆时针转动,打开传送辊电机7使其工作带动传送辊6顺时针转动,打开道夫电机17使其在工作带动道夫18逆时针转动,打开剥棉罗拉电机8使其带动剥棉罗拉9逆时针转动,打开导棉辊电机15使其工作带动导棉辊16顺时针转动,打开第二压棉辊电机14使其工
作带动第二压棉辊13逆时针转动,打开第一压棉辊电机10使其工作带动第一压棉辊11顺时针工作,将待梳理棉料从进料口27放入梳棉机本体1内,打开抽气机2使其工作带动经过给棉罗拉26刺辊21加工的棉料聚集在传送机5一侧,废料则通过废料口24排出,传送机5与传送辊6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工棉料运往道夫18,道夫18带动棉料经剥棉罗拉电机8刮下后运至导棉辊16,后经第一压棉辊11与第二压棉辊13相互作用压制完成后从出料口12排出。
39.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