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
背景技术:2.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3.自行车是我们现在使用率十分高的一项交通工具,但是一般的自行车上并没有连接前照灯,这就导致后在阴雨或者天色较暗的情况下,骑行过程存在风险,且一般的前照灯自身电池位置锁定,导致充电时十分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前照灯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装、充电步骤简洁的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包括外壳、底座、前灯、电路板、电池和连接端,所述外壳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前灯,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前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路板侧面设置有电池,所述电路板端部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电池滑动插接,所述外壳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外部雨水等进入设备内部的防护装置,所述外壳内部位于电池两侧设置有用于方便对电池进行拆卸的固定装置,所述底座内部对称设置有用于帮助设备进行整体的拆卸、固定的挤压装置;
6.其中,所述防护装置包括挡板、卡块、卡位块、移动板、拉动杆和弹簧;所述外壳一侧与所述挡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端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外壳另一侧内壁开设有插槽,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插槽侧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一侧连接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与卡块配合卡接,所述移动板底端设置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与外壳滑动插接,所述移动板通过弹簧与移动槽弹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外壳侧面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提升设备续航的连接装置,所述外壳底端通过转动装置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转槽、转杆以及扭簧,所述外壳内部一侧开设有转槽,且所述转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插接孔,所述转杆与所述挡板一侧的插接孔插接,且所述转杆上套设有扭簧。
9.优选的,所述卡块和卡位块整体呈配合梯形状。
10.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侧板、地块、转动杆、限位块和扭力弹簧,所述外壳内部两侧对称设置侧板,所述电池位于对称设置的两组侧板之间,所述侧板顶端对称设置有地
块,所述地块之间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部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扭力弹簧与转动杆弹性连接。
11.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滑块,所述电池两端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外壳内部位于滑块侧面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便于拿取安装电池。
12.优选的,所述限位块整体呈凸形状。
13.优选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双向丝杆、转动块、导杆、移动端和挤压块,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端部设置有转动块,所述控制槽内部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双向丝杆位置平行,所述双向丝杆外部螺纹啮合连接有移动端,所述移动端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端底端设置有挤压块。
14.所述挤压装置设置有至少两组,且至少两组所述压装置中的双向丝杆长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设置。
15.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收容槽、丝杆、转块、连接座、夹持端和移动座,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连接座外,所述丝杆端部设置有转块,所述丝杆外部螺纹啮合连接有移动座,所述外壳侧面位于收容槽两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移动座表面均设置有夹持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在使用中通过防护装置和固定装置的使用,可以对内部电池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且在进行更换时十分简单、便捷,不再出现通过专业工具或者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拆卸的情况,大大地加快了电池的拆卸情况,以此达到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目的。
18.2、本实用新型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在使用中通过挤压装置和连接装置的使用,可以对设备进行快速、稳定的固定或者拆卸,且可以在设备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将移动电源直接固定到外壳侧面,用于临时补充电源内部电力,使得设备得到更好的续航能力,从而大大地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仰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外壳;2、底座;3、转动装置;4、前灯;5、电路板;6、电池;7、连接端;8、防护装置;81、转槽;82、转杆;83、挡板;84、卡块;85、插槽;86、移动槽;87、卡位块;88、移动板;89、拉动杆;810、弹簧;9、固定装置;91、侧板;92、滑槽;93、滑块;94、地块;95、转动杆;96、限
位块;97、扭力弹簧;10、挤压装置;101、控制槽;102、双向丝杆;103、转动块;104、导杆;105、移动端;106、挤压块;11、连接装置;111、收容槽;112、丝杆;113、转块;114、连接座;115、夹持端;116、移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示中的一种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包括外壳1、底座2、转动装置3、前灯4、电路板5、电池6和连接端7,外壳1底端设置有转动装置3,转动装置3底端转动连接有底座2,外壳1一侧设置有前灯4,外壳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5,前灯4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外壳1内部位于电路板5侧面设置有电池6,电路板5端部设置有连接端7,连接端7与电池6滑动插接,外壳1顶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护外部雨水等进入设备内部的防护装置8,外壳1内部位于电池6两侧设置有用于方便对电池6进行拆卸的固定装置9,底座2内部对称设置有用于帮助设备进行整体的拆卸、固定的挤压装置10,外壳1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源、提升设备续航的连接装置11。
31.在使用中通过将设备放置到目标位置,当需要对内部电池6进行充电的时候,可以通过防护装置8的使用,将外壳1整体打开,然后通过固定装置9的使用,通过拔出连接端7后,将电池6取出,便可以对电池6进行充电,还可以直接通过挤压装置10的使用,将设备整体拆卸,直接全部拿到目标位置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设备充电的繁琐的步骤,当内部电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将移动电源放置到连接装置11内部,然后对内部电源进行补充,从而使得设备得到更好的续航能力。
32.请参阅图5和图6,防护装置8包括转槽81、转杆82、挡板83、卡块84、插槽85、移动槽86、卡位块87、移动板88、拉动杆89和弹簧810,外壳1内部一侧开设有转槽81,且外壳1另一侧内壁开设有插槽85,外壳1内部位于插槽85侧面开设有移动槽86,转槽8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82,转杆82外部设置有挡板83,挡板83端部设置有卡块84,卡块84与插槽85滑动插接,移动槽86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8,移动板88一侧设置有卡位块87,卡位块87与卡块84配合卡接,移动板88底端设置有拉动杆89,拉动杆89与外壳1滑动插接,移动板88通过弹簧810与移动槽86弹性连接。
33.此外挡板83一侧设置有插接孔,转杆82与挡板83一侧的插接孔插接,且转杆82上套设有扭簧,扭簧驱动挡板83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与外壳1呈张开状态,便于使用者开盖拿取电源电池。在使用中通过拉动拉动杆89,使得移动板88会带动卡位块87往移动槽86内部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卡位块87脱离与卡块84的卡接,之后便可以转动挡板83,将卡块84移出插槽85内部,从而便可以对外壳1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地观察。
34.请参阅图5和图6,卡块84和卡位块87整体呈配合梯形状,在使用中方便卡块84对卡位块87进行挤压,从而形成卡接。
35.请参阅图7,固定装置9包括侧板91、滑块93、地块94、转动杆95、限位块96和扭力弹簧97,电池6两端对称设置有滑块93,本实施例中的滑块93可通过粘贴在电池6侧壁,也可通
过螺栓固定在电池6外侧。
36.外壳1内部位于滑块93侧面设置有侧板91,侧板91内部开设有滑槽92,滑块93与滑槽92滑动连接,侧板91顶端对称设置有地块94,地块94之间设置有转动杆95,转动杆95外部转动连接有限位块96,限位块96通过扭力弹簧97与转动杆95弹性连接。
37.在使用中通过拨动限位块96,使得限位块96通过转动杆95的配合下进行转动,使得限位块96整体呈90
°
倾斜,之后通过拉动电池6,在滑块93与滑槽92的配合下,可以直接将电池6去除,之后通过扭力弹簧97的作用下,限位块96会自动恢复原位,方便下一次使用。
38.请参阅图7,限位块96整体呈凸形状,在使用中方便限位块96端部插入滑槽92内部,对内部的电池6进行限位。
39.请参阅图8,挤压装置10包括控制槽101、双向丝杆102、转动块103、导杆104、移动端105和挤压块106,底座2内部对称开设有控制槽101,控制槽101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102,双向丝杆102端部设置有转动块103,控制槽101内部设置有导杆104,导杆104与双向丝杆102位置平行,双向丝杆102外部螺纹啮合连接有移动端105,移动端105与导杆104滑动连接,移动端105底端设置有挤压块106。挤压装置10设置有至少两组,且至少两组所述压装置10中的双向丝杆长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设置,提升结构安装的稳定性。
40.在使用中通过转动转动块103,使得内部的双向丝杆102进行转动,通过导杆104的配合下,移动端105会同时往外部或者内部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106之间间距扩大,便可以将设备整体从自行车上拆卸下来,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
41.请参阅图9,请参阅图4,外壳1侧面开设有充电口,在使用中方便对内部电源临时进行补充电力,使得电力的补充方式更加完善。
42.连接装置11包括收容槽111、丝杆112、转块113、连接座114、夹持端115和移动座116,外壳1侧面设置有收容槽111,收容槽111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112,丝杆112端部设置有转块113,丝杆112外部螺纹啮合连接有移动座116,外壳1侧面位于收容槽111两侧设置有连接座114,连接座114与移动座116表面均设置有夹持端115。
43.在使用中将临时电源放置到收容槽111侧面,然后通过转动转块113,使得收容槽111内部的丝杆112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丝杆112的传导下,内部的移动座116会带动上端的夹持端115向连接座114一侧靠近,从而完成对临时电源的固定,之后便可以通过临时电源的使用对内部电源进行充能,使得设备的续航能力更加完善。
44.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装置3通过转动组件以及阻尼挤压限位结构的拼装组成,充电口开设在外壳1侧面顶部位置,便于使用者按压调节自行车前照灯整体结构从而漏出充电口进行接电直充,结构使用便捷;此外转动装置3的结构设置可以调节灯体的照明方向,结构实用性强。
4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便于充电的自行车前照灯在使用中通过将设备放置到目标位置,当需要对内部电池6进行充电的时候,可以通过防护装置8的使用,将外壳1整体打开,通过拉动拉动杆89,使得移动板88会带动卡位块87往移动槽86内部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卡位块87脱离与卡块84的卡接,之后便可以转动挡板83,将卡块84移出插槽85内部,从而便可以对外壳1内部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通过固定装置9的使用,通过拨动限位块96,使得限位块96通过转动杆95的配合下进行转动,使得限位块96整体呈90
°
倾斜,之后通过拉动电池6,在滑块93与滑槽92的配合下,可以直接将电池6去除,之后通过扭力弹簧97的作用下,
限位块96会自动恢复原位,方便下一次使用,通过拔出连接端7后,将电池6取出,便可以对电池6进行充电,还可以直接通过挤压装置10的使用,通过转动转动块103,使得内部的双向丝杆102进行转动,通过导杆104的配合下,移动端105会同时往外部或者内部移动,从而使得挤压块106之间间距扩大,便可以将设备整体从自行车上拆卸下来,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将设备整体拆卸,直接全部拿到目标位置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设备充电的繁琐的步骤,当内部电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将移动电源放置到连接装置11内部,然后对内部电源进行补充,将临时电源放置到收容槽111侧面,然后通过转动转块113,使得收容槽111内部的丝杆112进行转动,然后通过丝杆112的传导下,内部的移动座116会带动上端的夹持端115向连接座114一侧靠近,从而完成对临时电源的固定,之后便可以通过临时电源的使用对内部电源进行充能,从而使得设备得到更好的续航能力。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