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
背景技术:2.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采用制冷系统,以水为载体,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某一设备后制造出冰。
3.在制冰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蒸发后的水会在制冰机门的上方凝结成水珠,并沿制冰机门流入制冰机内,造成制冰机内部的脏污,且水流入制冰机内部造成制冰机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制冰机脏污,且避免制冰机发生故障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以满足上述需求。
5.一种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其包括一个制冰机门主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制冰机门主体两端端头上的第一安装盖、第二安装盖。所述制冰机门主体包括一个外板,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板一侧的内板。所述内板包括一个内板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盖一端的引流单元。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的第一引流板,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引流板一侧的第二引流板。所述引流单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盖平行。在沿所述内板主体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引流单元的外轮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引流板、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皆倾斜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上。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内板主体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以使所述引流单元引导水在该制冰机门上的流动方向。
6.进一步地,在沿垂直于所述内板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外板的外轮廓呈弧形。
7.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内板主体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引流板与所述内板主体之间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盖一侧的夹角角度为80
°
,所述第一引流板、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8.进一步地,所述内板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远离所述外板一侧侧壁上的加强筋。
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盖的一端,且每个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引流板、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10.进一步地,所述内板主体、所述引流单元、以及所述加强筋之间为一体成型。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盖包括一个第一安装盖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盖本体远离所述制冰机门主体一侧侧壁上的卡接块。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盖包括一个第二安装盖本体,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远离所述引流单元一侧侧壁上的把手,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远离所述制冰机门主体一侧侧壁上的卡接孔。
13.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孔的中心轴与所述卡接块的中心轴重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通过在内板上设置引流单元。所述引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板的第一引流板,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引流板一侧的第二引流板。在沿所述内板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引流单元的外轮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引流板、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皆倾斜设置在所述内板上。所述第二引流板与所述内板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以使所述引流单元引导水在该制冰机门上的流动方向。当一部分水蒸发后在所述内板远离所述引流单元的地方凝结成水珠,之后沿所述内板朝所述引流单元的方向流动,在流动到所述引流单元的地方由所述引流单元改变水的流动方向,可使水收集到一起之后统一排出,避免水外溢之后造成该制冰机内部的脏污,并进一步地造成该制冰机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中第二安装盖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包括一个制冰机门主体1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两端端头上的第一安装盖20、第二安装盖3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还包括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1.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包括一个外板1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外板11一侧的内板12。
22.所述外板11为该制冰机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沿垂直于所述内板12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外板11的外轮廓呈弧形。所述外板11的作用结合所述内板12进行详细说明。
23.所述内板12包括一个内板主体12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12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盖20一端的引流单元122。
24.所述内板主体121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内板主体121紧贴在所述外板11远离弧形的一侧,从而所述外板11与所述内板主体121之间形成一个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内可以填充泡沫等材料,从而使该制冰机门的重量减轻。
25.所述引流单元122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121的第一引流板122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一侧的第二引流板1222。所述引流单元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安装盖20平行。在沿所述内板主体121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引流单元122的外轮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1222皆倾斜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121上,且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122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二引流板1222与所述内板主体12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以使所述引流单元122引导水在该制冰机门上
的流动方向,使水流向特定的方向并收集,避免水外溢造成制冰机内部的脏污。在沿所述内板主体121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与所述内板主体121之间且朝向所述第二安装盖30一侧的夹角角度为80
°
,从而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上的水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倾斜的方向流动,并被统一收集。
26.所述内板12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121远离所述外板11一侧侧壁上的加强筋123。所述加强筋123设置在所述内板主体121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盖30的一端,且每个所述加强筋1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引流单元12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从而避免所述加强筋123阻挡水流向所述引流单元122。所述加强筋123可以增加所述内板12的强度,从而增加所述内板12的使用寿命。所述内板主体121、所述引流单元122、以及所述加强筋123之间为一体成型,从而所述内板12更加的坚固,进而增加所述内板12的使用寿命。
27.所述第一安装盖20包括一个第一安装盖本体21,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盖本体21远离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一侧侧壁上的卡接块22。
28.所述第一安装盖本体21套设在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一端的端头上,从而所述外板11、以及所述内板12靠近所述第一安装盖20的一端端头皆束缚在所述第一安装盖本体21内。
29.所述卡接块22的外轮廓呈圆柱形,且所述卡接块22朝远离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的方向凸出。所述卡接块22的作用在所述第二安装盖30中进行详细说明。
30.所述第二安装盖30包括一个第二安装盖本体31,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31远离所述引流单元122一侧侧壁上的把手3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31远离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一侧侧壁上的卡接孔33。
31.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31套设在所述制冰机门主体10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盖20的一端端头上,从而所述外板11、以及所述内板12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盖30的一端端头皆束缚在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31内,进而所述第一安装盖本体2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盖本体31把所述外板11、以及所述内板12固定在一起。
32.所述把手32为向所述第一安装盖20方向凹陷的凹槽,且所述把手32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盖20的方向。当需要打开该制冰机门时,使用者的手插入所述把手32内并朝远离所述内板12的方向用力,即可移动该制冰机门。
33.所述卡接孔33的中心轴与所述卡接块22的中心轴重合,且所述卡接孔33的开口方向远离所述卡接块22的方向。当所述卡接孔33、以及所述卡接块22插设在制冰机(图未示)内相应的位置时,该制冰机门在设有所述卡接块22、以及所述卡接孔33的一侧卡接在制冰机上,且以所述卡接块22、以及所述卡接孔33为转轴可转动该制冰机门,使该制冰机门打开或关闭。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便、使用方便的制冰机门通过在内板12上设置引流单元122。所述引流单元122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内板12的第一引流板122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一侧的第二引流板1222。在沿所述内板12对称轴的截面上,所述引流单元122的外轮廓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引流板1221、以及所述第二引流板1222皆倾斜设置在所述内板12上。所述第二引流板1222与所述内板1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以使所述引流单元122引导水在该制冰机门上的流动方向。当一部分水蒸发后在所述内板12远离所述引流单元122的地方凝结成水珠,之后沿所述内板12朝所述引流单元122的方向流
动,在流动到所述引流单元122的地方由所述引流单元122改变水的流动方向,可使水收集到一起之后统一排出,避免水外溢之后造成该制冰机内部的脏污,并进一步地造成该制冰机发生故障。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