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式空气源热泵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


背景技术:

2.目前空气源热泵主机和水箱一般采用分开式结构,占地面积较大,对于本身空间就比较小的房顶需要占用大量空间,需要的连接的水管较多,成本较高,并且拉得较长、外露容易导致水管破裂,降低水管寿命,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水箱表面设有凹槽,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后端卡设于凹槽内,且两侧还设置有配电箱、循环水泵及送水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大大降低,水箱表面且位于凹槽顶端设置有挡板,可实现挡雨,大大提高各个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节省水管,从而节省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水箱、支撑板、挡板、配电箱、双层支架、循环水泵、送水泵、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所述水箱表面设有凹槽,所述水箱表面且位于凹槽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水箱表面且位于凹槽的顶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支撑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设置于支撑板上表面、且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后端设置于凹槽内,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顶端与水箱表面所开凹槽的顶端相接,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上表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穿设于挡板,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两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气源热泵主机一侧设置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且位于空气源热泵主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配电箱及双层支架,所述双层支架内部的下端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双层支架内部的上端设置有送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管与水箱相连,所述送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与空气源热泵主机一侧的进水接口相连,所述出水接口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过滤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滤器另一端通过第四水管与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送水泵的进水端与送水管相连,所述送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五水管与第二过滤器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过滤器另一端通过第六水管与水箱内部相连通,所述水箱底端还连接有出水管。
5.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其中,所述排风口位于到空气源热泵主机后端面的距离大于凹槽的深度,保证排风口不会影响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安装。
6.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其中,所述水箱表面所开凹槽的高度与空气源热泵主机的高度一致,保证空气源热泵主机的稳定性。
7.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其中,所述水箱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拱起,保证水箱的结构强度。
8.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其中,所述第一水管远离循环
水泵一端设置于水箱内部并延伸至水箱底部,保证可完全抽出水箱中的水。
9.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其中,所述第四水管及第六水管穿设于凹槽顶端并延伸至水箱顶部,保证顶端不会被水箱中的水淹没,避免回水。
10.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其中,所述双层支架包括立柱、平板及顶板,所述立柱中间位置设置有平板,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送水泵设置于平板上表面,实现送水泵的安装,并且保证循环水泵和送水泵不会被雨水打到。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水箱表面设有凹槽,空气源热泵主机的后端卡设于凹槽内,且两侧还设置有配电箱、循环水泵及送水泵,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大大降低。
13.(2)水箱表面且位于凹槽顶端设置有挡板,可实现挡雨,大大提高各个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节省水管,从而节省成本。
14.(3)循环水泵及送水泵设置于空气源热泵主机一侧,且位于空气源热泵主机的进风口处,当循环水泵使用时,可提高进风口处的热量,从而可略微提高空气源热泵主机内部冷媒的热交换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支架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双层支架结构示意图。
19.图中:空气源热泵主机1、水箱2、支撑板3、挡板4、配电箱5、双层支架6、循环水泵7、送水泵8、第一过滤器9、第二过滤器10、凹槽11、加强筋12、排风口13、进风口14、进水接口15、出水接口16、第一水管17、第二水管18、第三水管19、第四水管20、送水管21、第五水管22、第六水管23、出水管24、立柱601、平板602、顶板60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空气源热泵,包括空气源热泵主机1、水箱2、支撑板3、挡板4、配电箱5、双层支架6、循环水泵7、送水泵8、第一过滤器9及第二过滤器10,水箱2表面设有凹槽11,水箱2表面且位于凹槽1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3,水箱2表面且位于凹槽11的顶端设置有挡板4,支撑板3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2,空气
源热泵主机1设置于支撑板3上表面、且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后端设置于凹槽11内,空气源热泵主机1顶端与水箱2表面所开凹槽11的顶端相接,水箱2表面所开凹槽11的高度与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高度一致,空气源热泵主机1上表面设置有排风口13,排风口13穿设于挡板4,排风口13位于到空气源热泵主机1后端面的距离大于凹槽11的深度,空气源热泵主机1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4,空气源热泵主机1一侧设置有进水接口15和出水接口16,支撑板3上表面且位于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配电箱5及双层支架6,双层支架6内部的下端设置有循环水泵7,双层支架6内部的上端设置有送水泵8,循环水泵7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管17与水箱2相连,第一水管17远离循环水泵7一端设置于水箱2内部并延伸至水箱2底部,送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18与空气源热泵主机1一侧的进水接口15相连,出水接口16通过第三水管19与第一过滤器9一端相连,第一过滤器9另一端通过第四水管20与水箱2内部相连通,送水泵8的进水端与送水管21相连,送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第五水管22与第二过滤器10一端相连,第二过滤器10另一端通过第六水管23与水箱2内部相连通,第四水管20及第六水管23穿设于凹槽11顶端并延伸至水箱2顶部,水箱2底端还连接有出水管24,水箱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加强拱起。
23.如图4所示,双层支架6包括立柱601、平板602及顶板603,立柱601中间位置设置有平板602,立柱601顶端设置有顶板603,送水泵8设置于平板602上表面。
24.安装方法及使用原理:制备表面设置有凹槽11的水箱2,将支撑板3焊接于水箱2表面且位于凹槽11的底部,并在支撑板3下表面以及水箱2表面焊接加强筋12,保证支撑板3的稳定性。随后将空气源热泵主机1安装在支撑板3上表面、且后端卡设于凹槽11内,再将挡板4通过螺栓固定于凹槽11的上端,此时,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排风口13穿设于挡板4,接着将配电箱5和双层支架6安装在支撑板3上并位于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两侧,再将循环水泵7安装于双层支架6的下端,使送水泵8安装于双层支架6的上端,再将循环水泵7的进水端与第一水管17相连,将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18与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进水机口相连,将第三水管19与第一过滤器9底端相连,将送水泵8的进水端与送水管21相连,出水端通过第五水管22与第二过滤器10相连,完成安装。使用时,循环水泵7用于不停的进行水循环,通过空气源热泵主机1对水进行换热,送水泵8用于补充水,当要用水时,通过出水管24进行排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水箱2表面设有凹槽11,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后端卡设于凹槽11内,且两侧还设置有配电箱5、循环水泵7及送水泵8,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大大降低;水箱2表面且位于凹槽11顶端设置有挡板4,可实现挡雨,大大提高各个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节省水管,从而节省成本;循环水泵7及送水泵8设置于空气源热泵主机1一侧,且位于空气源热泵主机1的进风口14处,当循环水泵7使用时,可提高进风口14处的热量,从而可略微提高空气源热泵主机1内部冷媒的热交换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6.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