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新型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新型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集合雾化与湿膜加湿功能的新型加湿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加湿方式多样化,如电加热加湿方式、电极加湿方式、超声波雾化加湿方式、高压喷雾加湿方式、湿膜蒸发式加湿方式等等,其中电加热、电极加湿型存在能耗高、安全系低的缺点,高压喷雾加湿存在噪音大、难维护的缺点,因此常用的为湿膜蒸发式加湿机构及超声波雾化加湿机构,此两种方式应用较广,常规而言,湿膜蒸发式加湿机构包括湿膜、风机,以壳体或箱体壁上对应开进出风口,风机为动力源使气流经湿膜加湿后再送至壳体或箱体外,湿膜与水腔或水箱、水槽一般以泵抽取至淋水管,以淋水管下淋水液至湿膜上,或湿膜下部直接浸入水液中,上部自水面露出,气流经过上部带走水液,在湿膜材料特性下,湿膜下部自动供给水液至上部。超声波雾化机构通常包括超声波发生器、风机,以超声波雾化器中雾化片置于水腔中与水液接触使其雾化,风机将雾化气输送至壳体外。
3.但现行的多数加湿器往往只具备雾化或蒸发加湿功能,功能单一,少数加湿器整合雾化、蒸发为一体,但结构不合理,往往以横向并行结构直接将两套装置固定为一体,其横向尺寸大,占地面积大,不方便安置,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文件公开新型加湿器,包括壳体、超声波雾化机构、湿膜蒸发加湿机构,超声波雾化机构包括超声波雾化器、第一风机,所述湿膜蒸发加湿机构设置在壳体腔内上部区域,所述壳体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一储水腔、第二储水腔,以第一储水腔供水湿膜蒸发加湿机构,第二储水腔下方的壳体腔内区域设置超声波雾化机构,超声波雾化器的雾化片位于第二储水腔内。
6.本方案将湿膜蒸发加湿机构与雾化机构整合为一体,壳体腔内自上至下依次安装湿膜蒸发加湿机构、两个储水腔及超声波雾化机构,纵向布局,储水腔分别供水湿膜蒸发加湿机构、超声波雾化机构,该结构下布局合理,兼具雾化与加湿功效,且有利于缩小横向尺寸,占地面积减少,方便安置。
7.进一步,所述湿膜蒸发加湿机构包括支撑架、湿膜、第二风机,湿膜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底部固定在第一储水腔内且顶部自第一储水腔顶壁上开口伸出,支撑架上的湿膜下部位于储水腔内以与水液接触且湿膜的上部随支撑架自第一储水腔顶壁上开口伸出,支撑架的固定结构方便湿膜浸入第一储水腔水液中。
8.进一步,所述第二风机的叶轮位于湿膜的上方,且第一储水腔外部分湿膜周侧的腔壁上设置进风口,在叶轮上方对应的壳体壁上设置出风口,加湿气体朝向上方输送,方便安装成型。
9.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周面上设置湿膜,第二风机的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架顶端腔内,方便组装。
10.优选,湿膜上均布若干孔,在支撑架周面上间隔成型凸楞,凸楞之间的空隙形成气道,方便气流自湿膜穿过顺气道向上流动。
11.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导气筒,第一导气筒的末端与第二储水腔连接,第一导气筒的顶端伸出至壳体外,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位于第二储水腔内以驱使雾化气沿第一导气筒输送至壳体外,安装导气筒以将雾化气输送至指定方向或位置。
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导气筒,第二导气筒固定在壳体顶端,第二导气筒的末端进口与部分壳体上第二风机相配合的出风口对应,第二风机将部分气体输送至第二导气筒,增加第二导气筒以将加湿气体输送至指定方向或位置,优选将第一导气筒和第二储水腔上连接的第二导气筒相连通,方便雾化气与加湿气结合,提高湿度。
13.进一步,所述第一储水腔与第二储水腔之间相连通且连通口处设置阀门,储水腔相连通,方便第一储水腔持续供水第二储水腔,使用更方便,优选还包括浮球液位开关,浮球液位开关与所述连通口处阀门相连接,浮球液位开关与阀门配合自动连通供水。
14.进一步,所述壳体为分体式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顶盖、上部壳体、下部壳体及底座,上部壳体为筒状结构,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固定且围成第一储水腔,下部壳体的内部空腔为第二储水腔,下部壳体的顶面固定支撑架,支撑架顶端经上部壳体顶壁开口伸入顶盖与上部壳体围成的腔体内,底座的腔内设置超声波雾化器的本体、第一风机。
15.本方案中重新设计壳体,分体式固定结构,方便模块式组装成型,以及方便拆卸维修。
16.进一步,所述下部壳体包括上、下固定的第一分体、第二分体,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固定后围成的内腔为第二储水腔,第二分体腔底面及第一分体对应的位置均成型筒体,两个筒体相套合形成所述支撑架,第二分体腔底面成型的筒体顶端腔内固定所述第二风机的电机,第一分体上筒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湿膜,该结构下,第二风机的电机安装在筒体内,方便电机的电线伸入底座腔内,以与电路板、开关等部件连接。
17.进一步,所述底座的周面上设置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底座腔内的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与第一风机、第二风机、超声波雾化器相连接,方便控制,优选还包括设置在底座周面上的警示灯,警示灯与位于第二储水腔内的液位传感器连接,液位传感器、警示灯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以液位传感器监测液位,当低于预定值时,警示灯闪烁提醒加水,避免长时间干烧现象发生。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重新设计结构整合雾化、蒸发加湿为一体,占地面积小,且分体式壳体结构方便组装及维修。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实施例1中淋水式加湿器的结构图;
22.图2是实施例2中浸水式加湿器的结构图;
23.图3是实施例3中本加湿器的剖面结构图;
24.图4是实施例3中本加湿器的整体结构图;
25.图5是实施例3中本加湿器的湿膜、第二风机的安装结构图;
26.图6是顶盖与上部壳体连接的爆炸结构图;
27.图7是下部壳体与底座连接的爆照结构图;
28.其中,附图标记为:
29.1、壳体;2、第一储水腔;3、第二储水腔;4、湿膜蒸发加湿机构;5、超声波雾化机构;6、控制电路板;7、进风口;8、出风口;10、顶盖;11、上部壳体;12、下部壳体;13、底座;14、控制开关;15、浮球液位开关;16、液位传感器;40、湿膜;41、第二风机;42、淋水管;43、支撑架;44、水泵;45、第二导气筒;46、整流罩;51、超声波雾化器;52、雾化片;53、第一风机;54、第一导气筒;55、凸楞;56、筒体;57、第一风机出风口;120、第一分体;121、第二分体;410、叶轮;411、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1.实施例1
32.参考图1,本加湿器中湿膜蒸发加湿机构采用常见的淋水式结构,如图示,湿膜蒸发加湿机构4包括湿膜40、支撑架43、第二风机41、水泵44,超声波雾化机构5包括超声波雾化器51、第一风机53,可以看出,壳体1腔内下部区域自上至下以隔板区隔成两个储水腔,分别为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第一储水腔的上方安装湿膜蒸发加湿机构4,具体而言,第一储水腔2的上方隔板上固定支撑架43,支撑架上铺设湿膜40,湿膜的上方为淋水管42或喷头,淋水管与第一储水腔内的水泵连接,支撑架43底部的隔板上开孔与第一储水腔2连通以循环供水,第二风机41固定在支撑架43一侧的壳壁上,风机叶轮对应的壳壁上开出风口8,其此出风口相对的位置、支撑架另一侧的壳壁上开进风口7,第二储水腔下方的壳体腔内安装超声波雾化器51、第一风机53,超声波雾化器的雾化片52位于第二储水腔3内,第一风机周侧的壳壁上开口以进气,第一风机出风口57通过管道伸入第二储水腔内,在液面之上,可在第二储水腔一侧的壳壁上直接开口形成出雾口,本实施例中,增加用以导气的第一导气筒54,自第一储水腔2穿过延伸至壳体顶端位置,当然也可直接自第二储水腔3一侧的壳壁直接伸出。
33.使用时,可在第二储水腔下方的腔中安装控制电路板6、接线端等,对应的腔壁上安装控制开关14、接线口或接电插销等,以控制电路板6与第一、第二风机、超声波雾化器等部件连接,以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在第一风机吹动下,雾化气沿第一导气筒54送至壳体外,水泵抽水,淋水管42下淋水液至湿膜40上,第二风机41启动,气流自湿膜穿过后送至壳体外,兼具蒸发加湿与雾化功能,占地面积小,水液可采用消毒液或纯水等均可。
34.此外,还可将第一储水腔与第二储水腔连通并安装阀门,第二储水腔内安装浮球液位开关以控制阀门,此部分为常用技术,不在赘述。
35.实施例2
36.参考图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加湿器的湿膜蒸发加湿机构4采用浸水式结构,包括湿膜40、支撑架43、第二风机41,超声波雾化机构包括超声波雾化器51、第一风机53,从图中可以看出,湿膜蒸发加湿机构4同样安装在壳体腔内上部区域,壳体腔内下部区域自上至下以隔板区隔成两个储水腔,分别为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支撑架43底部位于第一储水腔内,支撑架的顶部自第一储水腔伸出,支撑架43上固定湿膜40,湿膜的下部伸入第一储水腔内与水液接触,湿膜的上部随支撑架自第一储水腔伸出,第一风机、第二风机、超声波雾化器等结构与实施例1中一致,第二风机启动,气流自湿膜上部经过,湿膜干燥继而自湿膜下部吸取水液,持续加湿,可加纯水或消毒液等均可。
37.实施例3
38.参考图3、图4,本实施例中,加湿器同样采用浸水式湿膜蒸发加湿机构4,包括湿膜40、支撑架43、第二风机41,超声波雾化机构包括超声波雾化器51、第一风机53,从图中可以看出,湿膜蒸发加湿机构4同样安装在壳体腔内上部区域,壳体腔内下部区域自上至下以隔板区隔成两个储水腔,分别为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3为筒状,湿膜40卷成筒直接套在支撑架上,优选在支撑架底部位置周面上径向延伸成型凸楞55以支撑湿膜,如图5所示;支撑架43底部位于第一储水腔内并与腔底壁固定,支撑架的顶部自第一储水腔伸出,湿膜的下部伸入第一储水腔内与水液接触,湿膜的上部随支撑架自第一储水腔伸出,第二储水腔3的下方壳体腔内安装超声波雾化器51、第一风机,超声波雾化器的雾化片52位于第二储水腔3内,第一风机出风口通过管道伸入第二储水腔内,在液面之上,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雾化气输送至壳体上方,同样增加第一导气筒54以导向,第一导气筒的末端与第二储水腔连通,顶端自第一储水腔穿过并延伸至壳体顶端位置,可选择在第一储水腔上部顶部或侧部壳壁上开口以进水。
39.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的驱动电机411固定在的支撑架43顶端腔内,第二风机的叶轮410位于湿膜40的上方,第一储水腔2外的湿膜周侧对应的壳体壁上成型若干孔形成进风口7,叶轮正上方对应的壳体顶端壁为格栅状形成出风口8,使用时,第二风机启动朝向壳体外吹风,壳体腔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自进风口涌入,经湿膜后自出风口排出,本实施例为提高加湿气体的指向性,增加了第二导气筒45,第二导气筒45固定叶轮上方对应的壳体顶端位置,部分加湿气体自末端筒口涌入自顶端筒口送出。为提高湿度,可选择性将第一导气筒54的顶端与第二导气筒45的尾端连通,如图3所示,第一导气筒延伸壳体顶部中间第二导气筒的安装槽位置。
40.同样的,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储水腔下方的腔中安装控制电路板、接线端等,对应的腔壁上安装控制开关14,如图4所示,如触摸按键式、接线口或接电插销等,以控制电路板与第一、第二风机、超声波雾化器等部件连接。
41.为方便壳体的组装成型及拆卸,本实施例还对壳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如图3-图7所示,壳体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顶盖10、上部壳体11、下部壳体12及底座13,上部壳体为筒状结构,上部壳体与下部壳体嵌合固定或螺钉紧固,上部壳体内腔与下部壳体围成第一储水腔2,下部壳体12的内部空腔为第二储水腔3,下部壳体的顶面固定支撑架43,支撑架顶端经上部壳体顶壁开口伸入顶盖10与上部壳体11围成的腔体内,顶盖下部周面的壳壁上开若干孔形成进风口7,顶盖顶壁为格栅状形成出风口8,底座的腔内安装超声波雾化器51、第一风机53以及控制电路板6等部件,底座的周面壳体上安装控制开关14、接线口或接线插销等,
如图7所示。
42.顶盖与上部壳体的固定方式如嵌合固定、螺钉固定等均可。
43.为方便组装,本实施例中,下部壳体21包括上、下固定的第一分体120、第二分体121,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固定后围成的内腔为第二储水腔3,第二分体121腔底面及第一分体120对应的位置均一体成型筒体56,两个筒体相套合形成支撑架43,第二分体腔底面成型的筒体顶端腔内固定第二风机的驱动电机411,第一分体上筒体的外周面上套湿膜40,湿膜上均布若干孔,在第一分体上筒体的周面上间隔成型凸楞55,凸楞之间的空隙形成气道,方便气流自湿膜穿过顺气道向上流动,该结构下,第二风机的驱动电机安装在筒体内,方便电机的电线伸入底座腔内,以与控制电路板6连接,第二分体腔底面上安装雾化片52、第一风机出风口57,常规方式安装。
44.此外,第一导气筒可为分体式结构,如图3、图5所示,下部的筒体与第一分体上成型的安装孔处固定,上部的筒体与顶盖一体成型,上部筒体的顶端延伸至第二导气筒的安装位置以方便连通。
45.此外,第一储水腔2与第二储水腔3之间相连通且在连通口处安装阀门,并在第二储水腔内安装浮球液位开关15,如图7所示,常规连杆、浮球结构,浮球液位开关与连通口处阀门相连接,此为常用技术,不在赘述,浮球液位开关与阀门相配合自动连通供水。
46.为提高安全性,还可在第二储水腔内安装液位传感器16,如图7所示,液位传感器16与控制电路板6连接,同时在底座周面壁上安装警示灯或警示铃等部件,以及时提醒加水。
47.此外,还可在第二风机叶轮周侧增加整流罩46,如图3、图6所示,目的在于导向气流,整流罩与上部壳体11顶端面固定。
4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