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


背景技术:

2.储冰蓄冷系统是中央空调节能新技术,主要用于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具有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制冷机组运行效率,扩大空调区域使用面积,适用于负荷比较集中、变化较大的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等场合。
3.目前,中央空调的蓄冰装置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在夜晚对其进行蓄冰和白天对其进行释放冷量的过程中,为平衡电力负荷,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其在夜晚进行制冰的快慢以及白天的释放冷量的快慢尤为重要。
4.因此,需要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用以解决对蓄冰装置进行夜晚制冰效果较差以及白天释放冷量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解决了对蓄冰装置进行夜晚制冰效果较差以及白天释放冷量效果较差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包括蓄冰筒,所述蓄冰筒还包括
7.储能箱,所述储能箱与所述蓄冰筒的顶部连通,所述储能箱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风扇,所述储能箱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风扇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储能箱远离转动风扇的一侧侧壁连通有排出管;
8.冷排入管a,所述冷排入管a与所述储能箱的顶部连通,所述蓄冰筒的内部设置有与多个分别与冷排入管a连通的冷排入管b;
9.热排入管a,所述热排入管a位于所述蓄冰筒的下方,所述热排入管a与所述蓄冰筒的顶部侧壁连通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热排入管b,所述热排入管a与所述冷排入管a之间设置有位于蓄冰筒内部的连通组件。
10.优选的,所述连通组件包括
11.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蓄冰筒的底部内壁固定,所述连通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冷排入管a和所述热排入管a连通;
12.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位于所述冷排管a的底部内壁,所述连通管的内壁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密封块之间固定有密封弹簧。
13.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冷排入管a的直径大小,所述密封块呈圆锥形分布。
14.优选的,所述冷排入管b靠近所述连通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冷排入管b的底端呈中空状。
15.优选的,所述热排入管a呈l形分布,所述热排入管b与所述蓄冰筒的连通处高于所述通孔的高度。
16.优选的,多个所述冷排入管b与多个所述热排入管b呈交错分布,所述冷排入管a位于所述转动风扇和所述排出管的中心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制冷剂通过冷排入管a中进入蓄冰筒内,此时通过与其连通的冷排入管b的作用,使得蓄冰筒内多层次均覆盖有制冷剂,从而有效提高蓄冰筒内每层制冰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起制冰效率,为夜间低谷电力负荷下提供更好的制冰效果,以便白天进行释放冷量。
19.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加大热排入管a的热介质的输入速率,此时部分热介质进入连通管中,并且通过其压力带动密封块打开连通管的顶部,使得热介质进入冷排入管a的底部,并通过冷排入管b的作用,使得蓄冰筒内冰进行多处融化,从而大大提高其对蓄冰筒内冰融化的速率,从而为释放冷量的速率提供更好的保障,大大平衡了中央空调在进行制冷时的电力负荷。
20.3、本实用新型中冷排入管b和热排入管b呈交错分布,便于其在夜晚制冰和白天融冰工作时减少其干扰,并且当需要加大融冰速率时,其可用过连通管的作用实现蓄冰筒内多处进行融冰处理,从而提高其冷量的释放效果,冷排入管a中心分布设置,便于通过转动风扇对冷排入管a中的制冷剂进行充分制冷,从而提高其输送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的转动风扇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的连通管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a区域放大图。
25.图中:1、蓄冰筒;2、储能箱;3、转动风扇;4、驱动电机;5、排出管;6、冷排入管a;7、冷排入管b;8、热排入管a;9、热排入管b;10、连通组件;101、连通管;102、密封块;103、固定块;104、密封弹簧;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4,一种基于中央空调的可调式昼夜负荷蓄冰装置,包括蓄冰筒1,蓄冰筒1还包括储能箱2,储能箱2与蓄冰筒1的顶部连通,储能箱2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风扇
3,储能箱2的外侧设置有与转动风扇3连接的驱动电机4,储能箱2远离转动风扇3的一侧侧壁连通有排出管5;冷排入管a6,冷排入管a6与储能箱2的顶部连通,蓄冰筒1的内部设置有与多个分别与冷排入管a6连通的冷排入管b7;热排入管a8,热排入管a8位于蓄冰筒1的下方,热排入管a8与蓄冰筒1的顶部侧壁连通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热排入管b9,热排入管a8与冷排入管a6之间设置有位于蓄冰筒1内部的连通组件10,具体的,通过冷排入管a6中送入制冷剂,通过冷排入管b7进入蓄冰筒1中,从而实现夜晚低谷电力负荷下进行制冰处理,在白天时通过热排入管a8中送入热介质,通过热排入管b9对蓄冰筒1顶部的冰进行融冰处理,从而通过转动风扇3带动冷量从排出管5进行排出,连通组件10的设置,使得蓄冰筒1内进行多处融冰,从而提高其融冰效果,从而提高对冷量的输送效果。
28.其中连通组件10包括连通管101,连通管101与蓄冰筒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通管10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冷排入管a6和热排入管a8连通;密封块102,密封块102位于冷排管a的底部内壁,连通管101的内壁固定有固定块103,固定块103与密封块102之间固定有密封弹簧104,具体的,在热排入管a8中未进入热介质时,其通过密封弹簧104的弹力作用,可使得密封块102对连通管101的顶部进行密封处理,从而使得冷排入管a6中的制冷剂更好的通过冷排入管b7中,继而分散进入蓄冰筒1内进行制冰处理。
29.连通管101的直径小于冷排入管a6的直径大小,密封块102呈圆锥形分布,具体的,密封块102锥形设置,便于冷排入管a6中的制冷剂更好通过其弧面进入至各个冷排入管b7中,从而实现对蓄冰筒1内制冷剂的分散分布,从而提高其制冷效果。
30.冷排入管b7靠近连通管10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通孔11,冷排入管b7的底端呈中空状,具体的,通孔11的设置,可使得蓄冰筒1内多处与制冷剂接触,从而实现其多处同步进行制冰,从而大大提高其夜晚制冰的效果。
31.热排入管a8呈l形分布,热排入管b9与蓄冰筒1的连通处高于通孔11的高度,具体的,热排骨管b顶端高度的设置,便于其对融冰筒处的冰进行顶部融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保障其融冰制冷效果。
32.多个冷排入管b7与多个热排入管b9呈交错分布,冷排入管a6位于转动风扇3和排出管5的中心处,具体的,冷排入管b7和热排入管b9呈交错分布,便于其在夜晚制冰和白天融冰工作时减少其干扰,并且当需要加大融冰速率时,其可用过连通管101的作用实现蓄冰筒1内多处进行融冰处理,从而提高其冷量的释放效果,冷排入管a6中心分布设置,便于通过转动风扇3对冷排入管a6中的制冷剂进行充分制冷,从而提高其输送效果。
33.工作原理:在夜间低谷电力负荷状态下,此时制冷剂通过冷排入管a6中进入蓄冰筒1内,此时通过与其连通的冷排入管b7的作用,使得蓄冰筒1内多层次均覆盖有制冷剂,从而有效提高蓄冰筒1内每层制冰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起制冰效率,为夜间低谷电力负荷下提供更好的制冰效果,以便白天进行释放冷量;当白天对蓄冰筒1内部进行冷量释放时,此时热介质通过热排入管a8的作用,并通过其连通的热排入管b9对蓄冰筒1内施加热介质,从而对夜晚制冰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并且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散热风扇进行驱动,从而使得融化的冰携带冷量从排出管5中排出,从而为中央空调提供冷量,大大平衡了中央空调的电力负荷,有效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并且当需要加大冷量的释放,此时通过加大热排入管a8的热介质的输入速率,此时部分热介质进入连通管101中,并且通过其压力带动密封块102打开连通管101的顶部,使得热介质进入冷排入管a6的底部,并通过冷排入管b7的作用,使得
蓄冰筒1内冰进行多处融化,从而大大提高其对蓄冰筒1内冰融化的速率,从而为释放冷量的速率提供更好的保障,大大平衡了中央空调在进行制冷时的电力负荷。
34.驱动电机4可采用市场购置,驱动电机4配有电源,在本领域属于成熟技术,已充分公开,因此说明书中不重复赘述。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