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开式中央空调冷却塔运行中,系统内循环冷却水与空气有大量接触,带入大量灰尘和微生物,随着冷却水的蒸发,水中微生物粘泥和杂质不断浓缩,导致传热效率下降。目前主要处理方式为增设旋流过滤器、投加药剂或者不进行处理运行,排放大量污水。
3.增设旋流过滤器方案过滤精度不够,无法去除水中微生物,且能耗较高。投加药剂运行是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工艺,但由于并未将产生的微生物粘泥级固体颗粒去除,这些固形物随着水蒸发不断累积,导致运行阻力增加、换热效率降低。投加药剂运行的另一个弊端是,需要每天人工投加药剂,人工成本高,如果投加不及时,容易引起水垢大量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在循环水支路设置超滤系统和阻垢器,将系统中的颗粒杂质、胶体、粘泥和细菌等一并排放。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所述系统包括冷却塔和冷水机组,二者之间设置有管路形成循环;
8.在冷却塔输出到冷水机组的管路上设置有并联的支路,支路上设置有超滤膜和阻垢器。
9.所述超滤膜为外压超滤膜,外压超滤膜设置在水箱中,从冷却塔输出的进水管接入水箱;
10.外压超滤膜底部设置有进气孔,顶部通过集水管接入自吸泵,自吸泵接入出水管,阻垢器设置在自吸泵接入出水管的管路上。
11.自吸泵输入端的管路上设置有真空压力表,自吸泵输出端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
12.水箱底部设置有排污管。
13.出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14.水箱内设置有浮球开关。
15.所述超滤膜为内压超滤膜,从冷却塔输出的进水管通过接入增压泵接入内压超滤膜,内压超滤膜通过超滤水出水管接入阻垢器,阻垢器接入出水管。
16.增压泵输入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进水压力表,增压泵输出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膜前压力表。
17.内压超滤膜输出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膜后压力表。
18.内压超滤膜连接有排污管。
1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控制循环水结垢、微生物粘泥、悬浮物等杂质,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控制冷凝器趋近温度,从而达到省水省电的目的。相比传统水处理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使循环水浓缩倍数由5倍提高至8倍,减小杀菌剂使用量,节能效果更佳。同时,本实用新型药剂加入量少,对比现有方案,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水处理更彻底、操作方便、排污更少、使用成本下降。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压超滤膜组件的系统结构图(实施例1)。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压超滤膜组件的系统结构图(实施例2)。
24.图中标识为:
25.1、进水管;2、浮球开关;3、水箱;4、外压超滤膜;41、进气孔;5、集水管;6、真空压力表;7、自吸泵;8、压力表;9、阻垢器;10、流量计;11、出水管;12、排污管;13-进水压力表;14-增压泵;15-膜前压力表;16-内压超滤膜;17-超滤水出水管;18-膜后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述系统包括冷却塔和冷水机组,二者之间设置有管路形成循环;在冷却塔输出到冷水机组的管路上设置有并联的支路,支路上设置有超滤膜和阻垢器9,循环水先经过超滤处理,再进入阻垢器9。阻垢器9内部填充固体缓释阻垢剂,水流流经阻垢剂后,可以缓慢释放出阻垢因子。阻垢器内部填充模板辅助结晶(tac)的阻垢材料,水流流经tac材料后,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成微小团簇或微小结晶,抑制水垢的形成。
28.超滤膜可用有机膜、无机膜,有机膜如帘式膜、柱式膜、平板膜,无机膜如陶瓷内压膜、陶瓷平板膜,可以为内压式超滤膜16或外压式超滤膜4,均可达到循环水的处理目的。
29.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1,该实施例中超滤膜为外压超滤膜4,外压超滤膜4设置在水箱3中,从冷却塔输出的进水管1接入水箱3。水箱3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2,超滤的浓缩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废水排放。
30.外压超滤膜4底部设置有进气孔41,顶部通过集水管5接入自吸泵7,自吸泵7接入出水管11,阻垢器9设置在自吸泵7接入出水管11的管路上。自吸泵7输入端的管路上设置有真空压力表6,自吸泵7输出端的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8。出水管11上设置有流量计10。水箱3内设置有浮球开关2。
31.外压超滤膜4采用曝气擦洗超滤膜,真空抽吸产水。
32.支路的水流经过浮球开关2进入水箱3内,可保持水位,水箱底部设置排污管12,排污量依照浓缩倍数而确定,根据水质不同,设计浓缩倍数为3-10倍,设置在底部的好处是,水中的颗粒杂质缓慢沉降到底部,可以随排水而排出。水箱3内为浸没式超滤膜,该产品为通用产品,超滤膜组件顶部设置集水管5,通过自吸泵7将超滤水输送至阻垢器9中,水经过阻垢器9处理后,再进入主管路,支路上设置水流量计10。在自吸泵7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
安装压力表,以监测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压缩空气经过进气孔41打入膜组件下方,气泡自下而上擦洗膜表面,以降低膜表面的浓差极化现象,减缓膜污染。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连续运行,膜不易污堵。可以根据膜污染情况进行定期化学清洗。
33.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2,该实施例中,超滤膜为内压超滤膜16,从冷却塔输出的进水管1通过接入增压泵14接入内压超滤膜16,内压超滤膜16通过超滤水出水管17接入阻垢器9,阻垢器9接入出水管11。内压超滤膜16连接有排污管12。
34.增压泵14输入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进水压力表13,增压泵14输出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膜前压力表15。内压超滤膜16输出端的管路上设置有膜后压力表18。
35.支路的水首先通过增压泵14增压,进入超滤膜进水端,该超滤膜为内压式超滤膜,在压力驱动下,水经过超滤膜过滤,进入阻垢器9。超滤膜前端和后端都设置压力表,在超滤膜净水端,安装流量计10,通过膜前膜后的压力差以及流量值,来评估超滤膜的污染程度,系统排污口设置在超滤膜的排污口,控制排污口的阀门来调节排污量,可以采取错流过滤或者死端过滤加间歇式冲洗的方式运行。
36.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在阻垢器9前端增加超滤的好处是,超滤过滤掉水中的大部分颗粒杂质、胶体和微生物,使流经阻垢器9的水更干净,有利于阻垢器发挥阻垢作用。超滤处理的另一个好处是,经过循环过滤,循环冷却水中的颗粒杂质、微生物粘泥和微生物都被过滤掉,水质浊度更低(传统循环水中的浊度为10-100ntu,而经过循环超滤过滤的循环水浊度可保持在5以下),这样可以减少水中的成核物质,使冷却塔填料表面不易滋生水垢和附着粘泥,增加传热效率。而且冷水机组中的换热器表面也不易附着水垢和粘泥,增加换热效率,减小小温差(指的出换热器的冷媒温度与进入换热器的冷却水温度之差),使系统更加高效节能运行。
37.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