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包括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具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基本上是在导风板上开微孔,让风从导风板上的微孔中吹出来,以让气流分散,实现无风感功能。这种常规的无风感功能空调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导风板是刚性的,导风板大小固定,在无风感模式时,会导致制冷量大幅度衰减,用户舒适度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在无风感模式时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挡风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出风口,挡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柔性遮挡件,所述柔性遮挡件上设置有透风孔,所述柔性遮挡件具有将所述出风口遮挡的遮挡位置,当所述柔性遮挡件处于遮挡位置时,所述柔性遮挡件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件还具有收纳位置,当所述柔性遮挡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柔性遮挡件收纳于所述壳体,以使所述出风口打开。
6.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遮挡件处于绷紧状态时,所述柔性遮挡件遮挡全部所述出风口;或者,所述柔性遮挡件遮挡部分所述出风口。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被所述柔性遮挡件所遮挡的面积可调节。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柔性遮挡件的两侧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或所述第二卷筒可转动,以使所述柔性遮挡件收纳于所述第一卷筒和/或所述第二卷筒。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首端和末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第二卷筒,所述柔性遮挡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绳的首端和末端之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筒,所述连接绳的末端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件的首端,所述柔性遮挡件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筒。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柔性遮挡件和多根连接绳,相邻的所述柔性遮挡件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绳连接。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连接绳,且所述连接绳的数量不小于4条。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件。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对应的连接所述第一卷筒、第二卷筒。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卷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卷筒,所述卷簧连接所述第二卷筒,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卷筒转动时,所述卷簧受拉而形变,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停止驱动时,所述卷簧复位,以使所述第二卷筒转动。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风孔的直径不大于3mm。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件的材料为丝绸或者纱布。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用于检测所述柔性遮挡件是否位于所述出风口。
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2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空调器及包括所述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具体的,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柔性遮挡件,当用户需要降低风感时,可调节柔性遮挡件至松弛状态,气流经过松弛状态的柔性遮挡件后形成紊流,此时气流类似于自然风。从而有利于解决无风感模式时用户舒适度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25.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27.图5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五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7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六实施例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七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图8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32.图10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第八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图1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34.图1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遮挡组件和驱动组件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35.图13为图12中第二卷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4为图13中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37.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第九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16为图15中空调室内机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39.图17为图16中b处的放大图;
40.图18为图17中卷簧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号说明:
[0042][0043][004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6]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7]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
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8]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具有无风感功能的空调器,基本上是在导风板上开微孔,让风从导风板上的微孔中吹出来,以让气流分散,实现无风感功能。这种常规的无风感功能空调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导风板是刚性的,气流从导风板流出时方向较为固定,吹到人体上容易存在用户体验不舒适。另一方面,由于导风板的大小固定,在无风感时,空调器的气流流经导风板上的微孔后再流出,这会导致制冷量大幅度衰减。即现有技术中,具有无风感模式的空调器难以适用于一些需要兼顾舒适度和制冷量的使用场景。
[0049]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4和挡风组件,所述壳体4设置有出风口13,挡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4,所述挡风组件包括柔性遮挡件10,所述柔性遮挡件10上设置有透风孔15,所述柔性遮挡件10具有将所述出风口13遮挡的遮挡位置,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遮挡位置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具有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
[0050]
请参阅图1,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风轮2和换热器3。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进风口1,所述出风口13处还设置有导风板7。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所述导风板7向外运动打开所述出风口13,所述风轮2在电机驱动下旋转,室内的气流由进风口1流入壳体4的内部,与换热器3进行冷交换或者热交换,随后从出风口13吹出,从而的降低或者提高室内温度。而在经过冷交换或者热交换的气流流至出风口13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柔性遮挡件10运动,以使从所述出风口13流出的气流具有不同的状态。使得用户具有多种选择。
[0051]
请参阅图1,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绷紧状态且遮挡全部的出风口13时,称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第一位置。而绷紧状态的柔性遮挡件10类似于刚性的挡风板。所述导风板7朝外打开,不影响出风。所述空调室内机100为无风感模式。气流经过所述柔性遮挡件10上的透风孔15流出。气流速度降低,气流被打散,形成柔和的微风感觉。所述出风口13处还设置有导风百叶6,所述导风百叶6用于左右导风。此时无风感是指经过透风孔15梳风后,用户体感风速低于0.4米/秒,在这一风速范围内,用户体验较为舒适,不会有风力强劲或者寒冷的感觉。
[0052]
请参阅图2,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遮挡全部的出风口13且处于松弛状态时,称此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所述空调室内机100为飘柔态模式。在流经至出风口13的气流的作用下,松弛的柔性遮挡件10慢慢飘散开来,呈柔性状态,位于出风口13区域的柔性遮挡件10形状和位置,可以随风动态改变。此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状态随风飘散,为柔性飘散状态。此时空调室内机100为飘柔态送风,送风的方向和风速不断改变,形成紊流,风的大小、方向和风速不断改变,类似于自然风。处于飘柔态模式的空调室内机100有利于室内气流的均匀和舒适。
[0053]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件10还具有收纳位置,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收纳于所述壳体4,以使所述出风口13打开。此时称所述柔性遮挡件10为第三位置。具体的,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出
风口13处无遮挡,所述空调室内机100为常规送风模式。所述导风板7朝外打开,空调室内机100常规状态运行。此时所述出风口13区域内没有柔性遮挡件10,从换热器3流出的气流直接从所述出风口13流出,常规送风模式一般用于需要快速制冷或者制热的大风量场合。
[0054]
请参阅图4,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绷紧状态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具有遮挡全部所述出风口13的第一位置。所述柔性遮挡件10还具有遮挡部分所述出风口13的第四位置。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运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部分遮住所述出风口13。而另一部分的出风口13区域处于无遮挡状态。此时,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半无风感模式。此时,部分气流从所述出风口13的未遮挡区域流出,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所述柔性遮挡件10上的透风孔15流出。此时的空调室内机100能够适用于一些需要兼顾舒适度和制冷量的使用场景
[0055]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于半无风感模式时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总风量大于处于无风感模式时的总风量。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件10用于遮挡所述出风口13的下侧区域。如此设置,在更好的保证制冷量的同时,用户也不会受到冷风直吹,导致体感不舒适。
[0056]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件10遮挡所述出风口13的面积可调节。可选的,所述柔性遮挡件10可以遮挡所述出风口13区域的40%、50%、60%、70%或者80%等。
[0057]
而为了更好的调节所述柔性遮挡件10所遮挡的出风口13区域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3还安装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柔性遮挡件10是否位于所述出风口13。可选的,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可选的,所述传感器还可根据检测到的出风口13被遮挡区域面积,以及结合所述驱动组件的运动状态参数,如驱动电机的运转方向和步长,以判断所述空调器处于常规送风模式、无风感模式、飘柔态模式、半无风感模式的哪一个模式。
[0058]
请参阅图8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3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两侧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或所述第二卷筒可转动,以使所述柔性遮挡件10收纳于所述第一卷筒和/或所述第二卷筒。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100为例,所述第一卷筒、所述第二卷筒分别对应的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3的上下两侧。所述柔性遮挡件10安装于所述第一卷筒和所述第二卷筒之间。当所述第一卷筒或者所述第二卷筒转动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可被第一卷筒或者第二卷筒卷起。从而调节位于所述出风口13上下两侧之间的柔性遮挡件10的面积。
[0059]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全部收纳于所述第二卷筒。此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卷筒或者所述第二卷筒转动,被收纳于第二卷筒上的柔性遮挡件10朝出风口13方向运动。此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位于第四位置,即部分遮挡所述出风口13。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组件,从而调节卷筒转动的圈数,以调节被所述柔性遮挡件10所遮挡的出风口13区域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卷筒或者所述第二卷筒继续转动,直至所述柔性遮挡件10完全遮挡所述出风口13,且处于绷紧状态。此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卷筒或者所述第二卷筒继续转动,以释放更多的柔性遮挡件10至出风口13。此时,位于出风口13的柔性遮挡件10为松弛状态,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第二位置。
[0060]
而为了更好的调节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绷紧状态和松弛状态,所述第一卷筒、所述第二卷筒之间还设置有连接绳。请参阅图7,图10、图11、图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
内机100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所述连接绳,且所述连接绳的数量不小于4条。如此设置有利于柔性遮挡件10在轴向方向平衡均匀地收纳和展开。可选的,所述连接绳的数量为5条、6条、7条、8条。而所述连接绳与所述柔性遮挡件10具有多种连接形式。
[006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16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一卷筒,所述连接绳16的末端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首端,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二卷筒12。具体的,连接绳16为柔性结构,缠绕在第一卷轴9上,连接绳16的另一端与柔性遮挡件10固定连接牢固,可以缝或者系紧在柔性遮挡件10上,连接绳16与柔性遮挡件10成为一个整体。如此,所述连接绳16起到支撑柔性遮挡件的作用。柔性遮挡件10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卷轴12上。柔性遮挡件10与第二转轴,可以用胶粘牢固,或者是捆或者系牢在第二卷轴12上。
[0062]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16也可通过另一方式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件10,所述连接绳16的首端和末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卷筒8和所述第二卷筒11,所述柔性遮挡件设置于所述连接绳16的首端和末端之间。此时所述柔性遮挡件10只设置于连接绳16的中部。也就是第二卷轴12上也设置连接绳16。两连接绳16的两端再分别与柔性遮挡件10固定连接牢固,成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卷筒8、所述第二卷筒11的具体装配关系如下,将第一卷轴9与第二卷轴12分别放入卷筒座24内,并盖上卷筒盖25,卷筒座24与卷筒盖25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形成为第一卷筒8与第二卷筒11,卷筒座24与卷筒盖25所组合形成的第一卷筒8与第二卷筒11的轴向方向上,有两条长缝隙,便于连接绳16与柔性遮挡件10从第一卷轴9或第二卷轴12上伸出来。第一卷轴9与第一驱动电机17连接,第二卷轴12与第二驱动电机18连接,第一卷筒8与第二卷筒11分别随第一驱动电机17与第二驱动电机18一起转动,连接绳16与柔性遮挡件10可以缠绕在第一卷筒8与第二卷筒11的外圆周上。
[0063]
请参阅图13、图1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卷轴12上设置有卡槽26,卡槽用于固定卷帘10,将卷帘10的一端放入卡槽26内,然后在卡槽26内封好胶。或者,所述卡槽26呈三角形设置用与卡槽26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斜块与卡槽26过盈配合卡住。
[0064]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可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柔性遮挡件10,相邻的两个柔性遮挡件10之间通过连接绳16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面积大于出风口的面积。多个间隔设置的柔性遮挡件10以及连接绳共同组成切换组件。遮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筒8、第二卷筒11连接。通过第一卷筒8或者第二卷筒11的转动,以调节所述柔性遮挡件10遮挡出风口的部分,从而实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的切换。
[0065]
请参阅图7、图10、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绳16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出风口13的宽度。这适用于第一卷筒8、第二卷筒11设置于出风口13上下两侧的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卷筒8、所述第二卷筒11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3的左右两侧,此时所述连接绳16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出风口13的长度。当所述柔性遮挡件10处于第三位置或者第四位置时,所述连接绳16位于部分或者全部所述出风口13内。所述连接绳16对流经出风口13的风,基本没有阻力,不会带来风量的衰减,即所述连接绳16的设置对风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连接绳16不会遮挡出风,不会降低送风风量和风速。
[0066]
所述第一卷筒8、所述第二卷筒11的转动,也具有多种驱动形式。在一实施例中,可通过人工驱动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一卷筒8和所述第二卷筒11的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柔性遮挡件10。可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设置有电控盒19,所述电控盒19连接传感器和驱动组件,以控制柔性遮挡件10
的运动。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在各个模式之间的切换。
[0067]
请参阅图8至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7和第二驱动电机1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分别对应的连接所述第一卷筒8、第二卷筒11。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电机17设置于出风口13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安装于空调室内机左右两端中的一端。并且通过第一卷轴9驱动第一卷筒8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8设置于出风口13的下方,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左右两端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与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空调器左右两端中的同一端。第二驱动电机18通过第二卷轴12驱动第二卷筒11转动。
[0068]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卷轴9和/或所述第二卷轴12,可将第一卷轴9与第一卷筒8一体化设置,和/或将第二卷轴12与第二卷筒11一体化设置。第一卷筒8、第二卷筒11分别对应的由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第二驱动电机18直接驱动。由第一卷筒8和第二卷筒11带动连接绳16与柔性遮挡件10收纳或展开。
[0069]
请参阅图8至图12,具体的,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底座5,下面详细说明第一卷筒8,第二卷筒11与底座5,以及第一驱动电机17,第二驱动电机18之间的安装结构关系。底座5为空调器的底盘结构,底座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卷筒安装座20,以及第二卷筒安装座21,第一卷筒8与第二卷筒11的两端分别套入两端对应的第一卷筒安装座20与第二卷筒安装座21内。第一驱动电机17在通过其上的驱动电机安装耳环22安装于设置在底座5上的驱动电机装置座23上。在第一驱动电机17固定好后,再把第一卷筒8与第一驱动电机17连接好。卷筒与驱动电机的连接,通过扁位、螺钉等连接,实现径向和轴向的固定。
[0070]
请参阅图15至图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7和卷簧2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连接所述第一卷筒8,所述卷簧27连接所述第二卷筒11,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驱动所述第一卷筒8转动时,所述卷簧27受拉而形变,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7停止驱动时,所述卷簧27复位,以使所述第二卷筒11转动。
[0071]
请参阅图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被卷簧27替代。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小电机数量,降低制造成本。而出于运动的稳定性考虑,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2个所述卷簧27,2个所述卷簧27分别对应的设置于在第二卷筒11的两端,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卷筒11在轴向方向上受力均衡。
[0072]
请参阅图16、图17、图18,具体的,为安装卷簧27,所述第二卷筒处对应的设置有卷簧组件,所述卷簧组件包括卷簧壳体28,卷簧壳盖33,连接转轴32等。其具体连接方式为,第二卷轴1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扁位34,将连接扁位34与连接转轴32中部的扁位配合,固定好。然后,将卷簧27套入连接转轴32上,将卷簧27中心的卷簧固定端30卡入连接转轴32的卷簧卡槽29内,卷簧的活动端31与第二卷筒11的卷筒座24连接,然后,将卷簧壳体28与卷簧壳盖33各套入卷簧27的两侧端面,包住卷簧27,让卷簧27可以在卷簧壳体28与卷簧壳盖33所形成的空间内沿圆周自由转动。
[0073]
请参阅图18,具体而言,所述卷簧27可以自动收纳,在安装于第一卷轴9上的第一驱动电机17向上收纳连接绳16时,卷簧27在连接绳16与柔性遮挡件10的拉力的作用下,卷簧27朝外伸出。当第一驱动电机17释放连接绳16时,卷簧27在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收柔性遮挡件10。当然,卷簧27沿圆周方向回收柔性遮挡件10的回收程度是有限的,具体根据需要周向伸缩的柔性遮挡件10的行程,选择对应的卷簧27长度和力的大小。
[0074]
请参阅图5、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风孔15的直径不大于3mm。在这一直径范围内的透风孔15能够达到打散流经的气流,降低气流速度,形成柔和微风的效果。
[007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材料为丝绸或者纱布。为了更好的梳风效果,所述柔性遮挡件10为多孔的柔性结构,上面布满微孔。所述柔性遮挡件10的材料还可以是其他柔软的稀疏多孔的易卷曲的布类。
[0076]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文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上述实施例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等其他形式的空调室内机。而由于在所述空调器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