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2.在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中,回风口位于室内机的四个侧面,回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由于是侧面回风,且回风面积很大,因此在空调使用过程中,过滤网会积累很多的灰尘,所以,需要经常对过滤网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侧面回风口的底部一般设计有面板,这就使得侧面过滤网的安装和拆卸存在一定的阻碍。
3.传统的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需要在过滤网和壳体之间设置多个卡扣连接结构,容易在连接处产生缝隙,影响过滤效果,并且依次拆卸,过程比较繁琐;除此之外,采用螺钉固定结构的话,会影响空调外壳的结构强度,不利于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结构稳定性,且外壳的形状存在斜面或者弧面结构,并不适用于平面之间的螺钉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室内机中,过滤网连接方式比较局限,拆卸效率低,高处拆卸作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7.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8.壳体;
9.回风口,所述壳体四周形成有多个所述回风口;
10.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回风口上;
11.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
12.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上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框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用于将所述过滤框进一步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面板上;
13.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过滤框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转动连接件上。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两侧形成有转动部,所述壳体上对应形成有转动孔。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为圆柱形,所述转动部沿着轴线方向形成有切槽,所述切槽将所述转动部分隔成第一转动分体和所述第二转动分体,所述第一转动分体和所述第二转动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扣。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框架下方形成有插接口,所述转动框架上形成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连接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上连接有定位部。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框上形成有与定位部结构相适应的定位凹槽。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球形,所述定位凹槽为半球形凹槽。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框上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过滤框的两侧,所述定位凹槽形成在所述定位部上,插接状态下,所述定位凹槽位于与所述连接套筒相接触的一侧。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插接口宽度。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面板上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粘扣、磁吸或者卡扣的方式连接。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框下端形成有提拉口,所述提拉口的底面为波浪面。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4.该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方案,在过滤框和壳体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铰接在壳体上,过滤框可拆卸连接在转动连接件上,拆卸过程中,先通过转动连接件将过滤框转动到方便拆卸的角度,然后进行拆卸,使得拆卸更加方便,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拆卸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5.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室内空调机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框安装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框与转动连接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过滤框安装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的a-a视图;
32.图6是图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33.图7是转动连接件位置示意图;
34.图8是图7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
35.图中,
36.100、壳体; 110、转动孔;120、面板;121、第二固定部;130、回风口;
37.200、过滤框; 210、连接部; 211、定位凹槽; 220、第一固定部; 230、提拉口;
38.300、转动框架; 310、固定套; 320、弹性部; 330、定位部; 340、插接口;
[0039] 350、转动部;351、第一转动分体;352、第二转动分体;353、切槽;354、锁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3]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5]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0046]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介质。
[0047]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0048]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0049]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0050]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
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0051]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0052]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0053]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0054]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形成有出风口以及回风口130,回风口130形成在壳体100的四周侧壁上,回风口130上安装有过滤网组件。
[0055]
过滤网组件具体包括过滤框200以及转动连接件,过滤框200上安装有过滤网,过滤框200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220,该第一固定部220用于在过滤框200盖合在回风口130上之后,过滤框200进一步固定在壳体100上。
[0056]
具体而言,为了增加过滤框200的强度,过滤框200上形成有多个相互交错分布的加强杆,将过滤框200分隔成多个过滤区域。
[0057]
转动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00上,且与壳体100上出风口的两侧铰接,转动连接件预先连接在壳体100上,过滤框200可拆卸安装在转动连接件上,通过转动连接件的转动,带动过滤框200旋转。
[0058]
为了提高转动连接的稳定性,在出风口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转动连接件。
[0059]
具体而言,转动连接件包括转动框架300,转动框架300下方形成有插接口340,过滤框200从该开插接口340连接到转动框架300内。
[0060]
转动框架300两侧形成有转动部350,壳体100回风口130的两侧形成有转动孔110,转动部350插接在转动孔110内,使得转动框架300铰接在壳体100上。
[0061]
如图8所示,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转动部350为圆柱形,转动部350沿着轴线方向上形成有切槽353,切槽353将转动部350分隔成第一转动分体351以及第二转动分体352,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的端部均设置有锁紧扣354。
[0062]
在转动框架300的转动部350连接在转动孔110内的时候,第一转动分体351和第二转动分体352均相对挤压,穿过转动孔110之后,第一转动分体351和第二转动分体352复位,锁紧扣354将转动部350锁紧固定在壳体100侧壁上。
[0063]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转动框架300上形成有固定套310,固定套310内连接有弹性部320,弹性部320上连接有定位部330,定位部330在弹性部320的作用下沿着固定套310前后伸缩,起到连接转动框架300和过滤框200的作用。
[0064]
对应转动框架300中的定位部330,在过滤框200上还形成有定位凹槽211,在过滤
框200插接插接在转动框架300的过程中,定位部330首先被压缩到固定套310内。
[0065]
当定位凹槽211的位置与定位部330接触的时候,定位部330在弹性部320复位作用下向外移动,定位到过滤框200的定位凹槽211内,实现过滤框200与转动框架300的定位和连接。
[0066]
插接状态下,定位凹槽211位于与固定套310相接触的一侧,便于固定套310内的定位部330连接到定位凹槽211内。
[0067]
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330为球形,定位凹槽211为半球形凹槽,球形定位部330与半球形的定位凹槽211之间定位方便,且具有一定的自调能力,使得过滤框200更准确的定位连接到转动框架300中。
[0068]
进一步的,为了节约制造成本,在过滤框200上形成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分别位于过滤框200的两侧,两侧的连接部210分别与位于回风口130两侧的转动框架300连接,保证过滤框200的安装牢固和转动平稳。
[0069]
优选的,如图2所示,在过滤框200顶部的左右两侧开设切口,切口的宽度大于转动框架300的壁厚,切口从过滤框200上分隔出两个连接部210,此种加工制造方法更加的方便快捷,且成本低。
[0070]
连接过程中,过滤框200向上移动,切口两侧的连接部210分别对应到回风口130两侧的转动框架300上。
[0071]
为了连接部210顺利插入到转动框架300的插接口340内,连接部210的宽度需要小于插接口340宽度,过滤框200通过连接部210插接到转动框架300内。
[0072]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应过滤框200的第一固定部220,在壳体100上与过滤框200底部接触的面板120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21。
[0073]
第一固定部220与第二固定部121上分别设置有粘扣,过滤板盖合状态下,第一固定部220与第二固定部121相互粘连,将过滤框200固定在回风口130内。
[0074]
不同于上述的粘扣结构,第一固定部220和第二固定部121还可以通过磁吸结构或者卡扣结构的形式连接,起到进一步固定过滤框200的作用,防止过滤框200下方自由端存在缝隙,影响过滤效果。
[007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使用者拆卸和安装过滤框200,过滤框200下端形成有提拉口230,提拉口230的底面为波浪面,有利于提高提拉过程中的舒适性。
[0076]
其工作过程为:
[0077]
过滤框200安装过程:
[0078]
首先将两侧的转动框架300通过转动部350连接到壳体100上的转动孔110中,安装过程中,由于第一转动分体351和第二转动分体352端面的锁紧扣354作用,第一转动分体351和第二转动分体352通过转动孔110的过程中,均向内侧挤压,锁紧扣354穿过转动孔110之后,第一转动分体351和第二转动分体352复位,锁紧扣354锁紧在壳体100上,将转动框架300连接在壳体100上。
[0079]
转动框架300连接完成之后,将转动框架300向外旋转一定角度,方便过滤框200的安装,将过滤框200通过两侧的连接部210插入到转动框架300的插接口340内,随着过滤框200的插接,定位部330被压缩到固定套310内,直至过滤框200的定位凹槽211对应到定位部330的位置,此时,定位部330内释放,从固定套310内伸出到定位凹槽211中,将过滤框200与
转动框架300连接。
[0080]
过滤框200安装完成之后,向下转动过滤框200,将其盖合到回风口130上,完成过滤框200的最终固定。
[0081]
过滤框200拆卸:
[0082]
首先,将过滤框200的第一固定部220和第二固定部121分离,向上转动过滤框200,连同转动框架300一起向上翻转打开,手握提拉口230,将过滤框200向下拉拽,与定位部330连接的弹性件被压缩,定位部330从定位凹槽211内脱出,过滤框200从转动框架300的插接口340处脱出。
[0083]
整个安装和拆卸过程操作方便快捷,能够高效快速的更换过滤框,且过滤框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紧密,不存在连接缝隙,且不会影响整个壳体100的结构强度。
[0084]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