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蒸汽发生装置因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加热效率低,造成所输出的蒸汽量较小、蒸汽压力较低,导致蒸汽护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通过不同的空腔对水和蒸汽分别加热,进一步增加蒸汽量和蒸汽压力,减少水的输出,改善蒸汽护理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其包括加热主体、与加热主体一体浇铸的加热管、和可拆卸地封闭加热主体一端的盖板,其中所述加热主体包括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中的一端且对所输入的水进行临时存储的储水室、设置在储水室外侧且对加热腔进行间隔的流道隔墙、以及由流道隔墙间隔加热腔而形成的输水流道,其中所述输水流道从所述储水室由内向外流至所述加热腔另一端的连接孔。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6.所述输水流道的方向为水平高度递增的回字方向,以减缓水流速度,提升较热效率,减少水气的输出。
7.所述加热主体还包括位于加热腔下方且经连接孔相连通的蒸汽腔、设置在蒸汽腔内的若干个蒸汽腔隔墙、设置在蒸汽腔内且被蒸汽腔隔墙间隔形成的输汽流道、以及与输汽流道输出相连的集汽腔。
8.还包括设置在加热主体一侧且与输汽流道输出端接触的温控器、与温控器相连的保险丝、和套设在保险丝外侧的保护套。
9.所述输汽流道为一端与连接孔相连通而另一端则与集汽腔相连通的至少两路输汽通道。
10.所述加热主体还包括位于蒸汽腔内且与连接孔相邻且具有第一蒸汽腔隔墙的第一间隔件、以及位于蒸汽腔内且与集汽腔相邻并具有第二蒸汽腔隔墙的第二间隔件,其中第一蒸汽腔隔墙和第二蒸汽腔隔墙至少部分延伸方向相反。
11.所述加热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管段的弯折段,其中所述弯折段在至少两个方向弯折,且第一管段底端所在平面与第二管段底端所在平面不共面。
12.所述储水室和集汽腔均与弯折段相邻。
13.其为蒸汽拖把、或熨烫机、或蒸汽吸尘器。
14.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通过不同的空腔对水和蒸汽分别加热,进一步增加蒸汽量和蒸汽压力,减少水的输出。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装图;
18.图3是图2的仰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上盖板被移除;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的具体实施例,其包括加热主体100、与加热主体100一体浇铸的加热管200、可拆卸地封闭加热主体100一端的盖板、以及设置在加热主体100一侧且与输汽流道116输出端接触的温控器300、与温控器300相连的保险丝310、套设在保险丝310外侧的保护套320、固定温控器300和保护套320的固定件330、以及将盖板与加热主体100进行固定的螺钉400。
22.加热主体100包括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腔102、位于加热腔102中的一端且对所输入的水进行临时存储的储水室104、设置在储水室104外侧且对加热腔102进行间隔的流道隔墙106、由流道隔墙106间隔加热腔102而形成的输水流道108、位于加热腔102下方且经连接孔109相连通的蒸汽腔110、设置在蒸汽腔110内的若干个蒸汽腔隔墙113、115、117、设置在蒸汽腔110内且被蒸汽腔隔墙113、115、117间隔形成的输汽流道116、与输汽流道116输出相连的集汽腔118、位于蒸汽腔110内且与连接孔109相邻且具有第一蒸汽腔隔墙113的第一间隔件112、以及位于蒸汽腔110内且与集汽腔118相邻并具有第二蒸汽腔隔墙115第二间隔件114,其中储水室104的最低水位位于输水流道108的最低水位下方,输水流道108从储水室104由内向外流至加热腔102另一端的连接孔109。盖板包括第一盖板120和第二盖板140。第一盖板120设置有出汽孔122和温控器孔124。第二盖板140设置有进水孔142、和连成一体且与流道隔墙106密封配合的密封槽144。进水孔142被密封槽144所围绕。中第一蒸汽腔隔墙113和第二蒸汽腔隔墙115至少部分延伸方向相反。储水室104和集汽腔118均与弯折段230相邻。输水流道108的方向为水平高度递增的回字方向。输汽流道116为一端与连接孔109相连通而另一端则与集汽腔118相连通的至少两路输汽通道。
23.加热管200包括第一管段210、第二管段220、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管段210、220的弯折段230,其中弯折段230在至少两个方向弯折,且第一管段210底端所在平面与第二管段220底端所在平面不共面,以形成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立体式加热。储水室104至少三面被加热管200所环绕,具体被第一管段210、第二管段220、和弯折段230所环绕。
24.采用上述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护理工具,其优先为蒸汽拖把、为蒸汽拖把、或熨烫机、或蒸汽吸尘器。
2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不同的空腔对水和蒸汽分别加热,进一步增加蒸汽量和蒸汽压力,减少水的输出。
26.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对水进行加热形成蒸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加热主体(100)、与加热主体(100)一体浇铸的加热管(200)、和可拆卸地封闭加热主体(100)一端的盖板,其中所述加热主体(100)包括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腔(102)、位于加热腔(102)中的一端且对所输入的水进行临时存储的储水室(104)、设置在储水室(104)外侧且对加热腔(102)进行间隔的流道隔墙(106)、以及由流道隔墙(106)间隔加热腔(102)而形成的输水流道(108),其中所述输水流道(108)从所述储水室(104)由内向外流至所述加热腔(102)另一端的连接孔(10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流道(108)的方向为水平高度递增的回字方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100)还包括位于加热腔(102)下方且经连接孔(109)相连通的蒸汽腔(110)、设置在蒸汽腔(110)内的若干个蒸汽腔隔墙(113、115、117)、设置在蒸汽腔(110)内且被蒸汽腔隔墙(113、115、117)间隔形成的输汽流道(116)、以及与输汽流道(116)输出相连的集汽腔(118)。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加热主体(100)一侧且与输汽流道(116)输出端接触的温控器(300)、与温控器(300)相连的保险丝(310)、和套设在保险丝(310)外侧的保护套(32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汽流道(116)为一端与连接孔(109)相连通而另一端则与集汽腔(118)相连通的至少两路输汽通道。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100)还包括位于蒸汽腔(110)内且与连接孔(109)相邻且具有第一蒸汽腔隔墙(113)的第一间隔件(112)、以及位于蒸汽腔(110)内且与集汽腔(118)相邻并具有第二蒸汽腔隔墙(115)的第二间隔件(114),其中第一蒸汽腔隔墙(113)和第二蒸汽腔隔墙(115)至少部分延伸方向相反。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00)包括第一管段(210)、第二管段(220)、以及连接第一、第二管段(210、220)的弯折段(230),其中所述弯折段(230)在至少两个方向弯折,且第一管段(210)底端所在平面与第二管段(220)底端所在平面不共面。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室(104)和集汽腔(118)均与弯折段(230)相邻。9.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护理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为蒸汽拖把、或熨烫机、或蒸汽吸尘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护理工具,其包括加热主体、与加热主体一体浇铸的加热管、和可拆卸地封闭加热主体一端的盖板,其中所述加热主体包括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腔、位于加热腔中的一端且对所输入的水进行临时存储的储水室、设置在储水室外侧且对加热腔进行间隔的流道隔墙、以及由流道隔墙间隔加热腔而形成的输水流道,其中所述输水流道从所述储水室由内向外流至所述加热腔另一端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通过不同的空腔对水和蒸汽分别加热,进一步增加蒸汽量和蒸汽压力,减少水的输出。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蒸汽拖把、或熨烫机、或蒸汽吸尘器。或蒸汽吸尘器。或蒸汽吸尘器。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8
技术公布日: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