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2.除湿机是指用制冷的方式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绝对湿度,防止室内物品受潮发霉,保持舒适感。一般的除湿机时由风机将潮湿空气抽入压缩机内,再通过热交换组件,将空气中的水分凝成水滴,再将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降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家用除湿机一般都采用体积较小的轴流风机,由于轴流风机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风向都平行轴向,所以除湿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都会设置在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机器顶部,此时则会在低于进风口的底部产生空流盲区,使除湿机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部进风、上部出风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以减少空流盲区,同时增大祛湿空气的溢散区域。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面出风的除湿机,所述多面出风的除湿机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机壳;蓄水系统,设置在空腔底部;冷热交换系统,设置在蓄水系统的上方;风力运作系统,设置在冷热交换系统的上方,所述风力运作系统包括电机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轴流风机;其中所述机壳在上部设置出风口,机壳下部设置进风口。
5.进一步,所述机壳包括合围的前面板、后面板、底板、顶盖和两个侧板,以使机壳形成四面出风的长方体结构;其中所述出风口开设在前面板的上部、后面板的上部和两个侧板的上部,所述进风口开设在后面板的下部。
6.进一步,所述多面出风的除湿机还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机壳内的底盘、中隔板和风道盖板,所述底盘、所述中隔板和所述风道盖板将所述机壳的内部空腔由下至上分割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所述蓄水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冷热交换系统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风力运作系统设置在第三腔体内,所述除湿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四腔体的显示灯板组件。
7.进一步,所述出风口由均匀间隔排列的若干过风孔组成;所述过风孔为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的通孔。
8.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处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机壳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显示组件。
9.进一步,所述风道盖板盖设在轴流风机的上方,用以与前面板的上部、后面板的上部、两个侧板的上部和中隔板合围成一个过风腔体;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与轴流风机的进口端适配的过风口。
10.进一步,所述风道盖板上凹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上方。
11.进一步,所述蓄水系统包括抽拉式安装在底盘内的水箱;所述水箱为盒式结构;以
及所述底盘为适于容纳水箱的腔体状。
12.进一步,所述冷热交换系统包括并排设置在底盘上方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
13.进一步,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置有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设于底盘上方且与冷热交换系统并排的电控盒。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轴流风机的电机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所述机壳在上部设置出风口,机壳下部设置进风口方便靠近地面或除湿机底部的空气进入除湿机,从而可以减少因流层高度差在贴近地面处产生空流盲区,同时增大祛湿空气的溢散区域。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爆炸图;
18.图3是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结构图;
20.图中:
21.机壳1,前面板11,后面板12,底板13,顶盖14,侧板15,出风口16,进风口17,过滤网18,过风孔181;
22.第一腔体2,蓄水系统21,底盘211,水箱212;
23.第二腔体3,电控盒31,冷热交换系统32,冷凝器321,蒸发器322,压缩机323;
24.第三腔体4,过风腔体41,风力运作系统42,轴流风机421;
25.第四腔体5,显示灯板组件51;
26.中隔板6,过风口61;
27.风道盖板7,凸起71。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机壳1;蓄水系统21,设置在空腔底部;冷热交换系统32,设置在蓄水系统21的上方;风力运作系统42,设置在冷热交换系统32的上方。其中所述机壳1在上部设置进风口17,机壳下部设置出风口16。
30.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机壳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壳1包括合围的前面板11、后面板12、底板13、顶盖14和两个侧板15。
31.作为进风口17与出风口16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可在机壳1的上部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16,即在机壳1的两个侧板的上部设置两个出风口16,或在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上部设
置两个出风口16。优选的,如图2所示,可在所述前面板11的上部、所述后面板12的上部和两个所述侧板15的上部均开设有出风口 16,并在所述后面板12的下部设有进风口17,以使机壳1形成四面出风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后面板12和两个侧板15可为一体成型。
32.如图2所示,所述风力运作系统42包括电机轴线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轴流风机421,而层式排列结构可以使轴流风机421风向的进风口17与出风口16设置在不同高度,使得出风口16可设置在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顶部,进风口17 可设置在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底部,从而减少流层高度差产生的空流盲区,增大祛湿空气的溢散区域,优化除湿空间。
33.进一步,所述机壳1内的空腔适于通过底盘211、中隔板6、风道盖板7由下至上分割成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其中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蓄水系统21,第二腔体3内设置有冷热交换系统32,第三腔体4 内设置有风力运作系统42,第四腔体5设置有显示灯板组件51,以使所述多面出风的除湿机形成层式结构,使得结构紧凑。多面出风结构可以降低轴流风在非轴流风道腔中的压力,改善出风效果,同时也增大了去湿空气的溢散区域。
34.所述设置在机壳1上的出风口16由均匀间隔排列的若干过风孔181组成;所述过风孔181为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的通孔结构,此种设计可以更有效率的过风。
35.进一步,所述进风口17处可拆卸安装有过滤网18,可过滤掉进风时被吸入的杂物,避免影响除湿机正常运行;所述顶盖14上设置有与电控系统和显示灯板组件51电相连的显示组件,可方便用户操作。
36.如图2所示,作为风道盖板7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风道盖板7为泡沫件或塑料件,优选的为泡沫材质,可以减少成本的同时使整机的移动更加轻便,所述风道盖板7适于水平盖设在轴流风机421的上方,用于分隔第三腔体4 与第四腔体5,并且用以与前面板11的上部、后面板12的上部、两个侧板15 的上部和中隔板6合围成一个过风腔体41,在过风腔体41内形成气压,使过风腔体41内的气体挤出;以及所述风道盖板7上设置有引导出风的凸起71,所述凸起71位于所述轴流风机的上方,用于引导轴流风机421的出口端的气流从机壳1上部设置的四个出风口16吹出。
37.如图2所示,作为中隔板6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中隔板6用于分隔第二腔体3与第三腔体4,所述中隔板6上设置有与轴流风机421的进口端适配的过风口61,用于引导进风口17的气体流入轴流风机421的进口端。
38.如图3所示,作为蓄水系统21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蓄水系统21包括抽拉式安装在底盘211内的水箱212,便于用户抽出并可拎起移动水箱212,倒出冷凝水,此设计实用方便;所述水箱212为盒式结构,可使水箱212在移动过程中不易洒水;以及所述底盘211为适于容纳水箱212的腔体状,且所述底板13可用于分隔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
39.如图4所示,作为冷热交换系统3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热交换系统32包括并排设置在底盘211上方的压缩机323、冷凝器321和蒸发器322,所述压缩机323、冷凝器321和蒸发器322之间紧密排列且同等高设置,减少第二腔体3内排列组件占用的空间,可以使除湿机整机的尺寸更小巧。
40.如图3所示,作为电控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腔体3内设置有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设于底盘211上方且与冷热交换系统32并排的电控盒31,所述电控盒31与冷热交换系统32为排列紧密的集成结构,此排列方式可减少占用的安装空间并可用于
支撑中隔板6。
41.除湿机的出风作用原理是:先将潮湿空气通过风机吸入从进风口17进入,流经蒸发器322,再流经冷凝器321,进入风道,最后从出风口16吹出。多面出风的除湿机在通电后,可以直接选定连续除湿模式,也可以预先设定阈值选择自动除湿模式。自动除湿工作过程包括:当室内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机器启动,室内空气在轴流风机421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7流入,经过蒸发器322冷凝及冷凝器321加热后进入风道,在风压迫使下挤出风道,最终由机体的出风口16排出。与此同时,蒸发器322上积聚的冷凝水汇聚至接水区域,并汇聚至水箱212。
42.如图2所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风机为轴流风机421,并将设置四个出风口16以及将进风口17设置在靠近地面的机器底部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43.一方面,本案所用的轴流风机421轴线与地面垂直,本案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的出风口16设置在多面出风的除湿机机壳1的四个侧面,分别为前面板11、两个侧板15和后面板12上部的四个出风口16,出风口16不在轴流风机421产生轴流风方向上,而是依靠过风腔体41中产生的风压将风挤出风道,为了在保证不增大机体尺寸情况下更好的释压,本案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设置了多面出风结构增大出风口16面积,此出方式为挤压式出风,此方式不会产生单个出风口16导致的室内除湿区域不均匀的问题,设置四个出风口16后,几乎可达到 360
°
出风效果,多面出风的出风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轴流风在非轴流风道腔中的压力,改善出风效果,同时也增大了去湿空气的溢散区域。
44.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选用的是安装占用空间小的轴流风机421,轴流风机421与离心风机不同,离心风机的气体是从风机轴向进风,气体流经叶轮时改变成径向出风,而轴流风机421吹出的气体是平行于风机的轴流动,即轴向进风,轴向出风,此特性使得市面上采用轴流风机421 的除湿机都是选择将轴流风机421的出风口16与进风口17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
45.再者,为了保证流经冷热交换系统32内的空气处理得更加均匀,优化轴流风机421与冷热交换系统32之间气流流经的路径,则轴流风机421往往只能设置冷凝器321与蒸发器322的上方;其次压缩机323是冷热交换系统32中重量最重的部件,所以压缩机323设置在除湿机内的底部位置。综合这两者原因,轴流风机421则只能位于除湿机整体组件的中上层位置,这样就会导致轴流风机421出风口16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而由于进风口17和出风口16在同一水平高度,进风口17也会远离地面。
46.由于湿度大的空气密度大,所以湿空气往往会下沉在地面上,而出风口16 排出的干燥的空气密度小,则会上升,远离地面的进风口17则无法将沉在地面的湿空气抽入除湿机中,从而产生空流盲区。而本案的多面出风的除湿机通过设置机体下部进风,挤压式上部出风,可以直接将沉积在底部的潮湿空气吸入机体内部,未处理的潮湿空气由于密度大会继续下沉,将祛湿后密度小的干燥空气抬升,循环往复从而减少流层高度差产生的空流盲区,优化除湿空间。
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5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